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辅助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由同一位熟练掌握泌尿外科标准腹腔镜技术的术者连续施行的90例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6组(A、B、C、D、E、F组),每组1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标准腹腔镜或开放手术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蠕动恢复及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A、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C、D、E、F组(P0.05);而A、B组之间,C、D、E、F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D、E、F组中转手术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已熟练掌握标准腹腔镜肾切除术的资深泌尿外科医生,完成约30例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后,学习曲线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比较同一外科医生施行的早期2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最近20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所有手术在2013年5月~2013年8月完成。既往该医生成功施行1 000余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300余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肿瘤病理学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切缘阳性病例。2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中,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均呈下降趋势。经过早期9例手术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即可接近最近20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前9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是134min,热缺血时间是20min,远远长于后11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7min,热缺血时间14min。结论:一个资深腹腔镜外科医生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过渡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经过前9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2组热缺血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三种不同缝合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3月~2015年2月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患者320例,术中行单层8字形间断缝合肾脏创面者80例(A组),行Hemolok免打结缝合法125例(B组),行双向倒刺可吸收线(Quill线)两针双向缝合法115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肿瘤特性、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320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三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方面,C组优于B组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ill线两针双向缝合法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更能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将48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肾部分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倒刺缝合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中对热缺血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2例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复杂性肾肿瘤(R.E.N.A.L评分≥7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缝合方法分为倒刺组(n=28)与传统组(n=34)。对比两组患者的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缝合时间、出血量、输血率、并发症及肾功能变化等资料。结果:倒刺组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缝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术后血清肌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刺缝合对于腹腔镜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利于缩短肾热缺血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时间对术后患肾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开展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43例分为3组:短缺血组11例(热缺血时间≤20min),中缺血组23例(20min热缺血时间≤30min),长缺血组9例(30 min热缺血时间≤40 min)。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月、6月、1年、1.5年、2年测定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其变化情况,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短缺血组:术后2周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缺血组:术后2周、3月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缺血组:术后2周、3月、6月及1年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时,应尽力缩短热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单一术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2月—2021年3月由同一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10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A、B、C、D、E组(A组即第1阶段组为第1~20例,B组即第2阶段组为第21~40例,C组即第3阶段组为第41~60例,D组即第4阶段组为第61~80例,E组即第5阶段组为第81~100例),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中转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和E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腹腔镜与3D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相关手术指标、炎性应激反应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分别采用常规腹腔镜与3D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炎性应激反应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降低炎性应激反应水平,安全性值得认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我院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BMI分为两组:非肥胖组(BMl25kg/m2)43例,超重组(BMI≥25kg/m2)57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肾脏缺血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住院天数、留置引流管时间、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10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超重组肿瘤直径1.0~6cm,非肥胖组肿瘤直径0.5~4cm,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1.7±48.8)min和(131.3±32.2)min,肾脏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3.5±4.8)min和(21.3±4.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7.9±134.1)ml和(51.6±55.3)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分别为(17.8±16.5)g/L和(12.8±9.6)g/L,超重组指标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BMl的增加将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而对于术后的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保留肾单位手术中3D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的疗效对比。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2月~2015年6月需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进行随机分配,3D腹腔镜手术组36例,同期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37例,观察并比较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术后随访2~3个月,复查CT)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后病理均未发现切缘阳性,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复发。3D腹腔镜组和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3±34)min和(115±40)min,术中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6±7)min和(25±5)min,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5±40)ml和(189±32)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0±1.0)d和(2.5±0.5)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3.6±0.7)d和(3.5±1.0)d,术后住院时间为(6.0±1.5)d和(7.0±1.0)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与传统腹腔镜方式相比,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明显减少热缺血时间等优势,同时3D腹腔镜清晰逼真,明显增加术者操作灵活性,同时手术费用并无明显增加,因此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三维腹腔镜与传统二维腹腔镜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组收治的行肾部分切除术的78例患者。观察组37例行三维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41例行传统二维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间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侧别、肿瘤大小、RENAL评分、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热缺血时间(WIT)(22.3±4.6)min、肾缝合时间(14.7±3.1)min短于对照组(25.8±5.0)min、(17.5±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血清肌酐变化值(8.4±5.5)μmol/L小于对照组的(12.4±7.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由于肾脏创面缝合时间较短,可减少肾脏热缺血时间,对保护患者术后肾功能有一定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迟发性出血、急性肾衰竭、尿瘘、肾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肌酐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可能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尽可能保留术后患肾肾单位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1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接受2D腹腔镜CME术的2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标本质量、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7.8±35.9 min、清扫淋巴结数目25.0±4.9枚,与2D腹腔镜组223.2±40.0 min、24.0±5.7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96.8±24.2 mL与2D腹腔镜组124.2±43.7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质量分级方面,两组均无West A级病例;3D腹腔镜组West C级17例,West B级1例;2D腹腔镜组West C级14例;West B级9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D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3.4±0.7 d、平均住院时间13.5±2.3 d、平均住院费5.2±0.7万元,与2D腹腔镜组3.3±0.8 d、12.9±2.3 d、5.4±0.9万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2例,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03-2018-11间本院收治的46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研究组(2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水平及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肾部分切除术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均有确切疗效,但后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0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99例(A组),三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00例(B组),五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01例(c组),另外10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D组),比较各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并发症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指数、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P0.05),但不同腹腔镜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OR=3.169,95%CI:1.136~8.839)和肺部疾病(OR=4.931,95%CI:2.618~9.288)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Ⅱ级及以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为人员配备不充裕的医院开展腹腔镜直肠手术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局限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9例行RLPN,24例行OPN。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RLP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肾缺血时间均明显较OPN组长,而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OPN组,且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OPN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肾肿瘤疗效确切,出血量及并发症少,微创优势明显,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局限肾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除的疗效。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7月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30例,15例为3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D组),15例为2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D组)。3D组和2D组均应用后腹腔途径,3D组中1例为无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将3D组和2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均未中转开放。3D组手术时间(74±24)min明显短于2D组(105±4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然而在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肌酐变化、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3D组未显示出明显优势。术后病理提示囊性肾癌1例,错构瘤3例,肾囊肿1例,肾透明细胞癌25例。30例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3D腹腔镜技术较传统2D腹腔镜技术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有明显优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疗效,评价3D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4年1~10月手术治疗肾脏恶性肿瘤50例,其中采用3D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30例(3D组),采用2D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20例(2D组)。所有手术均有同一人完成。对两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以排气为准)、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费用等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组和2D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9.03min和109.80min,前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者(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60ml和143.00ml,前者明显少于后者(P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二者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3D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有效,与2D腹腔镜术相比,3D腹腔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传统2D腹腔镜,且二者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局限性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中肾动脉不同阻断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A组)与肾动脉全阻断(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A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B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限性单发肾肿瘤,腹膜后腹腔镜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虽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所增加,但利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微波消融辅助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MWA-LPN)治疗中危肾肿瘤(PADUA评分8~9分),以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保护肾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中危肾肿瘤患者157例,79例行微波消融辅助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MWA-LPN组),另78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及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MWA-LPN组和LPN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0.3±31.9) min、(100.9±23.2)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0.6±4.1) min、(18.6±2.9)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4.8±0.9) d、(5.5±1.3)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LPN组和LPN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2.8±66.7) ml、(129.5±142.4)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切缘病理均阴性,Scr及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WA-LPN组术后尿瘘1例,血尿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发热2例;LPN组术后尿瘘1例,血尿2例,发热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随访12~55个月,平均(26.9±10.6)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MWA-LPN具有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危肾肿瘤术式,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