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垂体脓肿是罕见的疾病,常缺乏明确的感染病史,无明显发热及脑膜刺激症状,容易误诊。诊断上应注意与垂体瘤囊变、颅咽管瘤、Rothka囊肿、蝶窦囊肿或脓肿等之间的差别。本文报道1例小儿垂体脓肿的诊治过程及经验教训,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随访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共纳入4例垂体脓肿患者,均有头痛症状,其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2例、视力障碍2例、尿崩症1例、发热1例。影像学检查显示3例患者的垂体脓肿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出典型的环形边缘强化,1例未出现特征性环形强化。4例垂体脓肿患者中,2例术前分别误诊为垂体囊肿和垂体占位。4例患者均接受了经蝶窦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脓肿。术后随访0~3 a, 2例有持续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有持续性尿崩症,均需激素替代治疗。随访期间4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垂体脓肿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与其他鞍区肿瘤不易鉴别,临床上易误诊。早期识别、准确诊断是垂体脓肿进一步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PA)又称鞍内脓肿,临床上非常少见,约占鞍区肿瘤的0.3%~0.5%,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常被误诊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等。我院自1994年9月~2006年2月共收治7例垂体脓肿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垂体疾病经蝶术后低钠血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垂体疾病经蝶术后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 回顾183例垂体腺瘤、15例垂体增生、18例垂体拉克囊肿和7例垂体脓肿经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23例中,42.2%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其中58.5%出现于术后4—7d。低钠血症与垂体疾病类型、年龄、肿瘤大小有关,与性别无关。95.7%给予补钠和补充容量治疗,89.4%在7d内缓解。结论 垂体疾病经蝶术后低钠血症多出现于术后l周左右,多见于垂体增生、垂体脓肿、垂体拉克囊肿、垂体大腺瘤和老年患者,治疗以补钠和补充血容量为主。  相似文献   

5.
1970年6月~1976年8月,对250例病人,经蝶窦进行了垂体脉瘤的手术,其中一半病人是在最后的18个月治疗的。这些资料复习不包括经蝶窦手术的 Rathke's 小囊肿、脊索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畸胎瘤、脓肿和垂体腺瘤合并脓肿。  相似文献   

6.
蝶鞍内肿瘤性病变以垂体腺瘤常见,而非肿瘤者以空蝶鞍综合征、拉克(Rathke)氏囊肿、垂体脓肿、垂体卒中等多见,后者总的发病率较低,但因其临床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故临床容易误诊。2001-2004年我院共收治蝶鞍内非肿瘤疾病15例,均通过经蝶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是否可反映垂体腺瘤的生物行为.方法以203例垂体腺瘤患者、22例垂体增生患者、7例垂体Rathke囊肿患者及3例垂体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20例正常献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在垂体疾病患者中,垂体腺瘤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366.8±211.1)pg/ml,垂体增生患者为(286.8±107.6)pg/ml,分别高于垂体Rathke囊肿患者(180.5±61.7)pg/ml、垂体脓肿患者(147.5±46.3)pg/ml和正常对照组(180.8±56.2)pg/m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垂体腺瘤患者中,大腺瘤(380.0±234.5)pg/ml和巨大腺瘤(380.1±280.3)pg/ml分别高于微腺瘤(294.6±111.6)pg/ml和垂体增生,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VEGF在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生长、卒中、囊性变和激素分泌类型上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VEGF水平可反映垂体腺瘤生长大小的生物学行为,不能反映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生长、出血卒中、囊性变及激素分泌类型.检测外周血中VEGF水平对垂体腺瘤与垂体Rathke囊肿、垂体脓肿的鉴别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生殖器囊肿和脓肿62例陆爱凤,阳冬华(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421001)生殖器囊肿、脓肿,即前庭大腺囊肿、阴道壁囊肿及外阴脓肿,历来主张手术治疗。作者于1991年10月以来,采用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生殖囊肿、脓肿62例,收到了满意...  相似文献   

9.
经单鼻孔-蝶窦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总结经单鼻孔-蝶窦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体会与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5-78岁。垂体微腺瘤12例,大型垂体腺瘤47例,巨大型及复发性垂体腺瘤24例,垂体囊肿5例,垂体脓肿2例,颅咽管瘤2例。结果 术后早期(1周内)复查的CT或MR,本组垂体微腺瘤、垂体囊肿、垂体脓肿、颅咽管瘤全切除率达98%,大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率达80.9%,巨大或复发性腺瘤全切除率达62.5%。术后短暂尿崩5例,脑脊液漏2例,经治疗全部治愈。无颅内感染、视神经损伤等。术后月经恢复,性功能改善占82%,8例要求生育者有6例术后1~9个月怀孕;视力改善占90%;60%垂体内分泌激素恢复正常。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必要时辅以内窥镜)是一种更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中小型腺瘤,可根据术者的经验及习惯采用内窥镜手术或者显微手术,对于巨、大伴有广泛侵袭扩展、质地坚韧,血供丰富的肿瘤应以显微手术方法为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神经外科医生的显微手术技巧。具有损伤少、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恢复快,合并症很少,生活质量高的优点。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手术 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临床特点,探讨垂体脓肿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近10年收治的6例垂体脓肿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记录、术后脓液检验、术后症状是否改善及随访预后等情况。分析垂体脓肿临床特点及适宜的手术方法。结果 6例患者行经蝶窦内镜或/及显微镜手术治疗后,术前症状垂体功能低下,间断头痛,视力视野障碍等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3月到6年,无复发。结论相对于垂体瘤等鞍区病变,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无明显特异性,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或易误诊。但对于一些影像显示囊性边缘强化的垂体病变应考虑到垂体脓肿可能性。当怀疑垂体脓肿时须经蝶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垂体脓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刁宏宇,王成林,殷陶冶,王晓勇(沈阳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沈阳110003)关键词垂体脓肿;磁共振成像;诊断垂体脓肿罕见,国内文献少有报道,本文收治1例垂体脓肿,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7周前无诱因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微波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79例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微波刀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或脓肿切开引流术;对照组39例,行常规前庭大腺造口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术中无出血;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局部无红肿、疼痛等不适。炎症缓解或消退迅速,创口愈合快;远期无局部瘢痕形成,亦无复发。结论:微波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贯穿造口并固定引流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疗效。方法采用贯穿造口并固定引流术方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与传统的前庭大腺囊肿(脓肿)造口术进行同期对照,比较二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贯穿造口并固定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方法简单、引流充分无需更换引流奈、疗效可靠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前庭大腺囊肿(脓肿)贯穿造口并引流术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垂体脓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单纯垂体脓肿、1例颅咽管瘤合并垂体脓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记录和随访结果.结果 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MRI扫描脓肿壁呈环行强化5例,6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垂体脓肿5例经鼻蝶人路,1例合并颅咽管瘤者经翼点人路,随访6个月至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垂体脓肿是一种较少见疾病,早期垂体功能低下、早期出现尿崩和环形强化的鞍区囊性病灶应首先怀疑垂体脓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垂体脓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例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结果4例中术前诊断为垂体脓肿2例,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脓肿,术后均予抗生素治疗,无脓肿复发。结论垂体脓肿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垂体腺瘤等其它鞍区肿瘤不易鉴别,易误诊。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可治愈垂体脓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例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损害和全垂体功能低下,MR及CT检查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患者采用手术清除囊肿,其中18例采用经窦入路,2例采用经翼点入路。结果术后头痛均缓解,88%视力损害明显恢复,80%全垂体功能低下明显恢复,1例好转。结论尽管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但某些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清除囊肿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岩 《河北医学》2006,12(9):870-87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 I资料72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25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4例。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 I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58例行MR I增强检查。72例中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证实。结果:12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8例,微腺瘤4例。6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内出现囊变区,2例瘤卒中囊变区内可见液平。4例囊性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饱满,内部出现异常信号/密度,伴有化验室检查异常。25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现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鉴别诊断有意义。16例Rathke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1、长T2信号为较具特征性的改变。4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而后者囊壁出现连续或不连续薄壁环形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两者鉴别诊断有帮助。4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垂体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是一种少见病,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给本病的早期诊断造成很大困难,常与垂体占位性病变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等相混淆.近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辅助检查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垂体脓肿的认识逐渐深入.本文从垂体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4例垂体脓肿的MRI表现、临床表现.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MRI表现,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例病变均呈长T1及明显长T2异常信号,3例增强扫描者边缘呈线状或环状增强,4例垂体脓肿均有病变向鞍上蔓延、垂体柄均匀性增粗的表现,1例合并脑膜炎,2例合并海绵窦炎,1例合并蝶窦炎.结论:掌握垂体脓肿的MRI特征和临床表现.可提高垂体脓肿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查纵梭形造口对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对前庭大腺囊肿、脓肿采用纵梭形造口引流对比,观察术后疗效及复发。结果两组术后疗效均显著,而纵梭形造口对术后复发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低。结论纵梭形造口对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治疗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可保留腺体功能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