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浩  徐桂丽  黄鹏  祖国胤 《轧钢》2024,(1):32-39
针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热轧酸洗板表面出现黑斑缺陷而严重影响后续酸洗质量的问题,对黑斑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维式硬度计对黑斑缺陷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相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轧制工艺下残留氧化铁皮压入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斑缺陷部位与无缺陷部位氧化铁皮都为两层结构,但黑斑缺陷部位氧化铁皮更厚,并在交界处出现了“C”形厚度渐变趋势;黑斑内氧化层处Si元素以Fe2SiO4形式富集,Fe2SiO4对氧化铁皮产生钉扎作用导致除鳞困难,形成氧化铁皮压入缺陷,外侧更厚的Fe3O4层致使压入缺陷表面呈现黑色;在模拟残留氧化铁皮压入的实验中,残留氧化铁皮在粗轧和精轧温度下压入基体都会导致热轧板表面出现黑斑,随着压下率的增大,黑斑与基体结合会更紧密;黑斑缺陷表面微观形貌表现为氧化铁皮压入形式,并且表面硬度与残留氧化铁皮压入形成的黑斑表面硬度接近,都远大于基体硬度。出现黑斑缺陷的根本原因是Fe2S...  相似文献   

2.
某钢铁厂生产的冷轧中牌号无取向硅钢带表面出现黑斑缺陷。采用SEM和GDS分析了黑斑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分布。通过模拟钢带的冷轧及冷却过程,研究了黑斑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牌号无取向硅钢钢带上的黑斑为1~2μm厚的薄膜,主要成分为氧化物,并含有少量的有机物和乳化液。黑斑的形成原因为:冷轧过程中,乳化液、铁粉附着在钢带表面,其中的水分在高于100℃的轧制温度下汽化从而腐蚀钢带表面;在卷取后的冷却过程中,钢带表面金属原子离子化,产生电化学腐蚀,最终形成了黑斑。根据产生黑斑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更换乳化液,减少混入乳化液的杂质,改善钢带表面的吹扫效果,缩短钢带的储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厚规格(1.5mm以上)热镀锌板的生产过程中,带钢表面经常会出现锌起伏缺陷。本文对该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厚规格镀锌板核心热、气刀空气喷吹以及塔顶辊温度过高并与带钢下表面摩擦是造成锌起伏缺陷的原因。适当降低带钢入锌锅温度及锌液温度,采用氮气喷吹,冷却塔开通风窗,清理塔顶辊表面的方法可减轻此类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立章  杨子秀  柯发云 《轧钢》2015,32(4):88-89
通过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镀锌钢板出现的钝化膜表面黑斑缺陷进行微观分析,认为黑斑形成的原因主要为镀锌板生产过程中拉矫机挤干辊未能将带钢表面的水分挤干并完全烘干,在后续钝化处理时带钢局部残留的水分造成钝化膜被水稀释而产生漏涂点,在钢卷运输和仓储过程中,带钢表面的钝化膜漏涂点部位氧化而产生黑斑缺陷。通过严格控制挤干辊运行状况、提高热风烘干温度至110 ℃后,未再出现类似钝化膜黑斑缺陷。  相似文献   

5.
大型覆盖件冲压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汽车大型覆盖件在冲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表面缺陷问题,分析了大型覆盖件在冲压生产过程中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论述了大型覆盖件在冲压生产中预防表面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鞍钢生产的冷轧薄板质量一直比较稳定,但是从1985年以来,接连发生表面长条形缺陷。特别是在1987年2月,因2.5mm厚的30号冷轧板表面质量不合,用户向鞍钢提出质量异议。为分析这种缺陷产生原因,本文利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对缺陷中夹杂物进行成分分析,研究了这种缺陷的形因。二、长条形缺陷的宏观特征在1.5~3.0mm厚的08A1或30号冷轧板表面,出现沿轧向呈长条形表面缺陷,如图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冷轧平整过程中钢卷表面的黑斑缺陷,包括缺陷的发生规律、本质、产生原因以及控制措施。指出板面清洁度差、平整液残留、防锈油涂油不均是造成缺陷的根本原因。通过提高冷轧钢板表面清洁度,保证平整液吹扫效果和涂油均匀,以及适当优化生产计划组织,可以有效防止此类黑斑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厚规格车轮钢表面麻坑缺陷的微观形貌及成因,针对缺陷成因提出了相应的热轧生产控制策略。研究表明:厚规格车轮钢轧后氧化铁皮厚于常规钢种,用户开平过程中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发生破碎后从带钢基体脱落,随开平过程被矫直辊压入带钢表面进而形成麻坑缺陷;采用“降温增水提速”的工艺措施,降低板坯出炉温度、精轧入口温度,增加精轧机架间冷却水量,提高精轧轧制速度,可以有效控制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厚度,显著降低麻坑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鲁宪红 《轧钢》2007,24(1):62-64
针对供冷轧用热轧卷表面出现的麻面黑斑问题,介绍了氧化铁皮压人与氧化铁皮细孔的形成机理,分析了该缺陷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1450ram热轧机组情况,提出了预防和减少热轧低碳卷麻面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彤  高文刚 《轧钢》2017,34(3):24-28
针对厚规格管线钢卷取过程中出现的头部折弯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有针对性措施,从工艺控制和设备精度、跟踪精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有效降低了厚规格管线钢卷取过程中头部折弯缺陷的比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使用UML技术,采用核心→边缘、主干→细化的螺旋式功能设计方式,使得所设计的曲面造型系统的各种功能拥有比较清晰的层次性。同时,在系统内核的设计上使用了插件和双显示链表的思想,从而保证了所设计的曲面造型系统拥有相对灵活的可扩充性和及时的设计反馈速度。所有这一切都为随后的程序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输入曲面的修复方法 ,分析了模具CAD中复杂曲面的造型问题 ,提出了有缝隙的曲面的修复办法 ,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拉伸仪表征钢带在炉内各段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缺陷表面形貌,从而分析普冷板炉内高温变形对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火炉内普冷板板温达到780 ℃时,钢带屈服强度仅为16 MPa,易发生高温变形。普冷板在炉内高温变形,造成钢带表面发白和麻点缺陷。钢带部分区域在炉内受到横向应力作用,造成该区域不同步、不均匀变形,使得该区域粗糙度高,较高的粗糙表面对光产生更严重的漫反射,导致钢带表面发白的缺陷;钢带表面受炉辊结瘤反作用力,发生高温变形产生麻点,钢带越厚、炉内张力越大,该反作用力越大,钢带表面麻点越严重。确保退火炉内温度均匀可防止钢带在炉内发生局部变形而产生发白,降低钢带炉内张力可减轻麻点缺陷。  相似文献   

14.
齿轮零件渗碳淬火后表面普遍会出现难以去除的黑斑点。为此进行了对比试验及黑斑点面分析、元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齿轮表面斑点为清洗液残留导致。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输气管线钢管的母材在现场检测时发现硬度不合格现象,通过宏观观察、电镜扫描、金相分析及微观硬度测试等多种检测方法确定钢管表面有铜金属污染存在。铜金属污染实质上属于异金属夹杂,产生的原因是冶炼操作不当,合金料未完全熔化或浇注系统中掉入异金属。该异金属夹杂物由于与基体的组织、性能均不同,与基体组织有明显的界限,会割裂基体的连续性,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受力过程中成为应力集中点从而降低钢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模具自由曲面抛光过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模具自由曲面抛光中受几何、物理及力学等因素的影响,从抛光工具与自由曲面之间的接触及摩擦角度分析,深入研究自由曲面的抛光机理,并对影响抛光工艺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自由曲面抛光过程中获取高质量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再制造工程和表面工程技术在钢铁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再制造工程与现代钢铁产业的关系.借助再制造工程体系的先进表面技术和先进设计与管理方法,可以使钢铁设备不断得到技术改造, 延长其寿命和报废期限,提高钢铁设备的档次和附加值,是实现高效、绿色钢铁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电镀、热喷涂等表面技术在连铸结晶器、各种辊类钢铁设备上的应用与发展,通过表面技术获得的再制造钢铁设备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离子注入技术的原理和主要特点,综述了离子注入技术改善材料性能的各个方面,列举了该工艺在模具制造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浅层学习方法在本科生中非常普遍,该研究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入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教学方式、学生年级、学生浅层学习动机和策略、学生学习表现及满意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证明:灌输式教学方式最容易导致浅层学习动机和策略,而引导式教学方式不会使学生采用浅层学习策略;在年级、教学方式和浅层学习动机中,浅层学习动机是导致浅层学习策略的首要因素;同时浅层学习策略导致了差的学习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热成型过程中,由于氧化铁皮抛丸清除不净,导致在加热后表面覆盖一层黑色氧化铁皮,影响加热温度的测量和精确控制。利用箱式加热炉、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等设备,分析了460 MPa汽车桥壳用钢在两种不同热轧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厚度、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工艺二(低温短时烧钢,高温终轧、卷取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结构更易抛丸去除,经抛丸、加热模拟试验后,表面无氧化铁皮覆盖物,满足测温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