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王秀玲  冯晓翔 《工业水处理》2013,33(7):71-72,88
针对某机械厂采用石灰沉淀—活性炭吸附处理涂装废水的工艺,研究了影响磷去除率的因素。通过对水质的监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改进前出水磷酸盐为1.22 mg/L,改进后出水磷酸盐<0.4 mg/L,符合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08)一级排放标准。该处理技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整进水碳氮比(C/N)和进水端厌氧池和缺氧池的进水流量配比,重点考察了六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C/N的提高可增强脱氮除磷效果,C/N比值为4时,碳源明显不足,出水TN和I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52mg/L和1.02mg/L;C/N比值增加至5时,TN出水效果较好,质量浓度为12.87mg/L,而出水TP的质量浓度仍然在0.5~0.6mg/L左右;当C/N比值≥6时,出水氮磷浓度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控制C/N比值为5,优化工艺进水碳源分配可以提高碳源利用率,当厌氧池和缺氧池进水流量比为2时,出水TN质量浓度保持在13.5mg/L以下,出水TP质量浓度降低至0.36mg/L,整体出水水质优于GB 18918一2002一级A标准,强化了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除磷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点与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艺对TP与氮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点化学除磷工艺,PAC存在除磷极限,过量投加会造成药剂成本增加,对TP指标的控制无明显积极作用;采用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艺,出水TP质量浓度能降至0.08 mg/L左右,去除率高达98.5%以上,相比单点化学除磷工艺而言,浓度下降了74.3%,下降趋势明显;基于本实验所采用的8种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况,较为优化的A点PAC投加量为20 kg/km3,B点PFS投加量为17.5 kg/km3,该工况下,出水TP平均质量浓度为0.16 mg/L,TN平均质量浓度为9.17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0.20 mg/L,显著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相比原工况,全年可节约107余万元的除磷剂费用,且出水TP与氮素指标能实现更加稳健的控制,有效促进了成本与水质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MUCT工艺用于城市污水除磷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式MUCT工艺在天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在不同泥龄条件下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投加组合填料可以强化系统的硝化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泥龄的降低有利于提高系统除磷效果。当泥龄为8 d时,出水NH3-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1、0.8 mg/L,TN的质量浓度小于20 mg/L;当泥龄为6 d时,出水NH3-N的平均质量浓度为7.7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5.
黄敬  刘旭  王春志  刘耀驰 《广州化工》2013,(11):184-186
对不同类型沉淀剂处理HPO酮肟高浓度含磷废水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淀剂种类、溶液pH值和Ca/P比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小试研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处理量为1.0 m3/h化学沉淀除磷中试装置,确定了除磷最优工艺,当进水正磷酸盐含量为232.0 mg/L、1%石灰水与废水的比例大于1∶10时,磷去除率大于95%,出水磷含量低于10 mg/L,结合己有A/O生物处理,出水可达到0.5 mg/L的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钙法化学混凝工艺处理海底钢管酸洗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底钢管酸洗废水成分复杂、酸度高、含磷量高的特点,采用钙法化学混凝工艺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体系pH值、反应时间、生石灰投量和静置时间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洗废水磷酸盐的质量浓度为124.3 mg/L时,在生石灰的投加量是理论投加量的2.5倍,反应体系pH值大于或等于11.0,25℃下恒温搅拌反应30 min、静置30 min的条件下,出水磷酸盐的质量浓度(以磷计)降至1.0 mg/L,达到了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排放标准的要求。pH值是钙法化学混凝除磷的控制性因素,用生石灰做混凝剂可以补充溶液的碱度,进而减少了氢氧化钠的用量,节约了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海绵铁与火山岩填料A/O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火山岩矿物为填料,进行了A/O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的中试现场试验。通过内部设置缺氧段,采用海绵铁强化除磷的方法,提高了滴滤池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A/O生物滴滤池对TN、NH3-N、TP、COD均有较理想的去除效果,特别是TN和TP;当进水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51.0~56.8 mg/L和4.99~5.32 mg/L时,去除率平均可达79%和84%,比普通生物滴滤池分别高约35%和50%;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2 mg/L和1.0 mg/L左右。出水TN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TP接近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除磷-水解酸化-厌氧接触-CASS工艺处理高盐榨菜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进水盐度为0.8%~1.2%(以NaCl计),COD为1 300~2 200 mg/L,氨氮质量浓度90~150 mg/L,总磷质量浓度30~40 mg/L时。处理后出水COD为49~84 mg/L,氨氮质量浓度5~11 mg/L,总磷质量浓度0.3~0.4 mg/L,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方城市污水C\N较低的特点以及现有脱氮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率不高的缺点,设计了一套高效脱氮除磷工艺来强化脱氮除磷的中试装置。本工艺以广州市石井污水处理厂细格栅出水作为处理对象,针对不同工艺参数的除磷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各种因素进行组合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好氧池末端的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5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为150%,体积比为1:2.6:6.4时,高效脱氮除磷工艺对有机物和总磷的处理效果最佳,出水平均COD为32.04 mg/L,TP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35mg/L,去除率分别为81.32%和85.60%,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级A标准,取得了较好的除磷效果,并且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装置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李浩  李捷  于翔  罗凡 《工业水处理》2022,42(2):150-154
随着环境敏感水体区域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该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超深度除磷.针对环境敏感地区某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对全流程的磷素(总磷、悬浮态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其他溶解性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沿程总磷都是以悬浮态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为主,在各处理单元中悬浮态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质量分数都在86%以上,二沉池出水平均总磷为0.192 mg/L.以该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超深度化学除磷(出水总磷<0.05 mg/L)的可行性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此时各形态的磷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使用最佳投加量并且pH在6.75~8之间时,出水总磷低于0.05 mg/L,pH为7.25时混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的SBR工艺处理模拟城市污水,考察外加碳源乙酸钠和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模拟城市污水,进水水质COD为400 mg/L、氨氮为60 mg/L、磷酸盐为7 mg/L。结果表明:不投加碳源时,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0%、91%、82%;乙酸钠投加量为60 mg/L的条件下,外加乙酸钠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100%、100%,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好氧聚磷作用;上清液投加量折合进水COD为30 mg/L时,外加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系统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7%、99%、95%,系统中出现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反硝化除磷占24%。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两阶段方法培养反硝化聚磷菌,研究了第一阶段系统的除磷性能。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具有良好的除磷性能,出水磷的质量浓度小于0.5 mg/L,除磷率大于93%。通过厌氧/好氧交替方式运行,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约为21.2%。缺氧段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摄取量成线性关系,缺氧吸磷速率约为好氧吸磷速率的49.3%。  相似文献   

13.
镧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制备及吸附水体磷酸盐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发低成本的磷酸盐吸附剂,以核桃壳为原料,LaCl3为改性试剂热解制备核桃壳生物炭。通过SEM-EDS、ICP-OES、FTIR和XRD对生物炭进行表征,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拟合生物炭的吸磷特征,并研究热解温度、La改性浓度、添加量、初始溶液pH和共存离子对生物炭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La改性后,生物炭表面由于负载了La2O3和LaOCl,其吸附能力明显提高。热解温度为400℃、La浸渍浓度为0.1mol/L时获得的生物炭(BC-La400),其Langmuir最大磷吸附容量为12.18mg/g,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和颗粒内扩散控制。热解温度和La改性浓度过高均不利于磷的吸附。磷初始浓度为50mg/L时,BC-La400添加量为2.7g/L可获得较理想的吸附能力,但当添加量超过4.0g/L时,磷脱除率可超过98%。BC-La400吸磷时最佳初始pH为3,CO32-共存会明显削弱BC-La400对磷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佩兰  荣宏伟  张可方  刘涛  曹勇锋 《广东化工》2011,38(1):118-119,124
通过厌氧培养基试验,在厌氧条件下,考察始末总磷的浓度,研究了不同泥源、不同磷源、不同起始磷浓度对厌氧除磷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在厌氧35℃避光培养条件下,以猪粪、鸡粪、具有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的污泥、SBR污泥、EGSB厌氧污泥、ASBR污泥、SBR污泥和具有同步脱氮生物化学除磷的污泥为泥源的培养基试验中,EGSB...  相似文献   

15.
采用600℃和800℃下的两种热解解毒铬渣处理模拟含磷废水,研究了最佳反应条件,并探讨了解毒铬渣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热解解毒后铬渣的浸出毒性大幅降低,当磷浓度为50 mg/L时,选择投加量为2.5 g/L,振荡接触时间为2 h。磷分级试验结果表明,解毒铬渣除磷机理主要是溶出金属离子的沉淀作用,从铬渣中溶出的Ca~(2+)含量和平衡溶液pH值对除磷效率有较大影响,铬渣在碱性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适宜处理中性和碱性含磷废水。  相似文献   

16.
改性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粉煤灰用适量亚铁离子改性后对磷的吸附能力有明显改善。温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有利于粉煤灰对磷酸根的吸附。含磷50mg/L的溶液投加改性粉煤灰的量为2.5%,3.5%时磷的吸附效率达98%、99%以上,溶液含磷量降至1mg/L、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工业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磷阻垢剂添加引发的磷污染和磷资源短缺等问题,本文构建了电化学阴-阳极协同反应体系,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阳极氧化反应实现有机磷的降解,同时阴极电解反应营造的局域强碱性氛围有利于磷酸钙在阴极的富集。以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为目标阻垢剂,研究了不同参数对EDTMP降解和无机磷回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DD阳极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强氧化性?OH是氧化EDTMP的主要活性物种,增加电流密度有利于EDTMP的降解,电流密度从3mA/cm2增加到30mA/cm2时,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从14%增加到72%,无机磷产量从6.5mg/L增加到9.9mg/L,磷回收效率从21%同步增加到83%。初始pH(3.0~12.0)对磷回收效率影响较小。Ca2+浓度增加有利于水体中磷的回收,Ca2+浓度从25mg/L增加到100mg/L时,磷回收效率相应地从46%提升到83%。电化学反应体系内,磷主要以非晶态的磷酸钙形式在阴极表面富集,沉积物种Ca/P物质的量之比约为0.6。  相似文献   

18.
傅金祥  罗迪  柳溪若  钱杰  由昆  张黎 《水处理技术》2021,(3):110-113,118
通过批次实验和UASB反应的连续实验考察了在不同缺乏外源磷的程度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基质氮的去除情况以及出水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批次实验中,PO43--P的质量浓度在2.3~0 mg/L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脱氮效能没有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当PO43--P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基质去除率93.160%比进水PO43--P的质量浓度2.3 mg/L的实验组的高3.93百分点。在连续实验中,外源PO43--P的质量浓度在2.3~0 mg/L时,对NH(4)+-N和NO2--N的去除没有消极影响,NH(4)+-N和NO2--N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9.68%和99.69%左右;当进水PO43--P的质量浓度为0时,出水NO3--N含量稍有减少,PO43--P的质量浓度约为0.222 mg/L。  相似文献   

19.
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污水厂脱氮除磷运行的经验,提出了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探讨其脱氮除磷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控制下,10%的进水进入缺氧区,90%的进水进入生物选择区,20%的污泥回流到缺氧区,其余的污泥回流到氧化沟的缺氧区,可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0.5mg/L,NH3-N的质量浓度〈1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