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30例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超声组)评估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血管条件;27例仅行物理检查(对照组).术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血管走行、内径及血流通畅情况,比较两组内瘘术后成功率.结果超声组内瘘术后成功率83.3%,对照组内瘘术后成功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且能对术前桡动脉和头静脉等造瘘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以确立内瘘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降低内瘘术后失败率.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多项研究指南均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本组总结我院70例头静脉和桡动脉内瘘手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术前、术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旨在了解术前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静脉,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肢静脉造影在评估拟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患者静脉的价值. 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6月~2014年1月行动静脉内瘘术的89例尿毒症患者中21例行上肢静脉造影,根据术前上肢静脉造影结果选择目标血管后,行动静内瘘成形术,术后常规予以扩血管、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所有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发现36条适合建立内瘘的静脉.4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8例行肘窝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9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结论 上肢静脉造影在术前评估行动静内瘘成形术的静脉是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可发现临床上比较隐蔽的可适合的静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以提高动静脉内瘘术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手术方法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并予正确的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中造瘘成功152例,失败4例。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正确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并提高患者长期开放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探究人工血管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初级辅助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对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术前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狭窄发生的术前影响因素。结果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1.1%、52.1%,初级辅助通畅率为88.1%、64.2%,次级通畅率为95.7%、91.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R:2.713, 95%CI:1.324~5.56,P=0.006)是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HR:0.242,95%CI:0.102~0.572,P=0.001)是其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次级通畅率。吸烟是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是内瘘通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彩超在较为难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总结41例临床认为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脉、静脉,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与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 受检者桡动脉几乎能满足手术需求,以静脉直径≥2.0 mm、动脉直径≥1.6 mm为符合做内瘘的标准.结论 彩超在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分析内瘘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50例接受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适宜吻合的动静脉,使用超声扫查查看患者上肢血管是否存在变异和合并症,对动静脉走形进行记录,对桡动脉和头静脉顺畅程度及其内径、血流平均速度进行检测。造瘘术后对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评价,对内瘘口血流速度、动静脉内流情况及伴随合并症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对患者复查超声,患者动静脉内瘘在超声上有“u”或“v”形管状结构表现;134例患者通路通畅,16例患者出现合并症不能满足透析流量要求,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10例,动静脉内瘘管腔狭窄患者6例,16例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均达到流量要求,完成透析;术后患者的头静脉和桡动脉内径和流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可对患者的内瘘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于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总结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不同个体术前目标血管的评估方法及内瘘成熟率,探讨目标血管个体化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行动静脉内瘘术的65例尿毒症患者,在术前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物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肢静脉造影评估目标血管,确定目标血管后,行静脉与动脉的端侧吻合,术后常规予以扩血管、抗血小板治疗。结果本组63例成功吻合,成功率96.9%。术前用物理检查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25例,内瘘成功率92%(23/25),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23例,内瘘成功率91%(21/23),上肢静脉造影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1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3例,均为高位内瘘,成功率100%,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14例,内瘘成功率100%。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目标血管个体化评估既可确立目标血管、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又可减少术前检查的盲目性,降低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82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依据有无CDFI围手术期评估分为评估组与未评估组,各41例。对比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时间、手术一次成功率及评估组手术前后血管变化。结果:评估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一次成功率97. 56%(40/41)较未评估组80. 49%(33/41)高,平均手术时间(52. 62±16. 24) min较未评估组(65. 37±20. 64) min短(P 0. 05);评估组1例患者术后1周因内瘘闭塞,加之自身血管条件不佳,修瘘困难,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未评估组术后1周8例患者内瘘闭塞,其中5例再次修瘘治疗成功,1例因血管条件较差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1例由于前臂血管条件不佳,改行肘部高位瘘成功,1例于对侧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评估组术后1周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均较术前长,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高(P 0. 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采用CDFI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定位,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还可通过检测动静脉内瘘血流及内径情况评估内瘘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终末期肾病接受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和并发症.结果:接受造瘘后患者桡动脉内径(RAD)、桡动脉血流量(RVF)、头静脉管径(CV...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上肢移植内瘘的建立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12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经超声检查证实上肢无合适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且超声提示股部大隐静脉通畅。吻合动脉采用上肢肱动脉或桡动脉,静脉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J形或U形搭桥术式端侧吻合。观察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及移植静脉不同时段的内径,观察血液透析泵控血流量并计算透析充分性。结果所有患者内瘘术后全部即刻畅通,术后未见感染、血肿等并发症,1例患者于内瘘术后2.5月血栓形成并堵塞,1例于3月时堵塞。术后15d时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的内径分别为0.48±0.06cm、0.52±0.10cm(配对t检验,P=0.045);透析泵控血流量(内瘘使用1月)为270.8±32.0ml/min,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65±0.19,尿素清除率75.3%±3.3%。手术平均花费为人民币1807元。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上肢内瘘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通畅率高,易于护理操作,透析充分性好,总体费用低,可作为难以建立透析通路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HD)通路的时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尿毒症患者(321次)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情况.[结果]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一期成功率96.51%,而肘部、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术为100%.人工血管AVF较自体AVF成熟时间短(P〈0.05).鼻烟窝及人工血管内瘘较易发生血栓形成(P〈0.05);而端-侧吻合较少(P〈0.05);肘窝、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内瘘易成熟(P〈0.05).[结论]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标准内瘘)是首选;改良侧-侧吻合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亦有较高成功率;人工血管内瘘为自体内瘘失败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内瘘穿刺溶栓治疗内瘘血栓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因血栓形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14例血液透析患者共17例次.其中自体血管内瘘13例次,人造血管内瘘4例次.经自体内瘘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或将留置针置入人造血管内,经上述通路向内瘘血栓注入尿激酶(25~75)万U/d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11例次内瘘血管在3~25小时内溶通,平均(11.82±7.31)小时,成功率为64.7%;6例次溶栓失败.溶栓成功的患者治疗前血栓形成时间[(8.27±7.35)小时]明显短于不成功者[(29.33±21.30)小时].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在溶栓后出现轻度的前臂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身体器官的栓塞现象.结论 内瘘血管穿刺溶栓治疗血栓形成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的有效通畅率。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67例尿毒症患者初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术前彩超测量患者头静脉直径将40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研究组,27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用Fogarty球囊扩张头静脉,使其直径〉2.5mm后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内瘘手术。术后观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58例开始应用内瘘进行血透。9例内瘘术失败。其中研究组5例,对照组4例。12个月的初次、累积通畅率研究组分别为64%和72%,对照组分别为60%和76%。结论: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至其直径〉2.5mm后和桡动脉行端端吻合可得到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其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日间手术病房行前臂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2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经肾内科或肾移植科确诊终末期肾病,愿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转诊至血透通路专病门诊。完善术前检查,除外手术禁忌后,在日间手术住院系统内登记预约手术。当日日间病房手术结束后,患者在日间病房观察1 h,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医师确认患者可以出院后,安排患者出院。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入手术间至离开手术间),日间病房住院时间(进入日间病房至离开日间病房),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内瘘成熟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 6 min。患者日间病房住院时间为199. 0 min。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初次内瘘患者共2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术后2周闭塞1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未能成熟3例,初次成熟率为79. 2%(19/24)。再次内瘘手术修复患者4例,手术成功率为100%(4/4)。结论前臂自体动静内瘘日间手术模式是安全的,无严重并发症,且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AVF术)方法及手术相关技巧,评估术后瘘管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前臂AVF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体AVF术279例,自体静脉移植AVF术及人工血管植入AVF术11例.采取端-侧或侧-侧吻合术216例;端-端吻合术74例.[结果]采取端-侧或侧-侧吻合术术后通畅率(97....  相似文献   

17.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requiring dialysis and in whom multiple attempts at vascular access have previously failed represent a challenge to vascular surgeons. In these difficult patients the arm offers an excellent site for either an autogenous fistula or a prosthetic shunt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unharmed portion of the upper cephalic vein or the protected location of the brachial vein in most individuals. (The anatomic region of the arm by definition is the area between the shoulder and the elbow.)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we have studied 15 patients with a mean of 2.5 previously failed shunts or fistulas who subsequently had vascular access procedures in the arm, with the brachial artery as the inflow and the cephalic vein or brachial vein as the outflow. The first choice was the cephalic vein transposition to the brachial artery because it involved only one anastomosis and is autogenous vein. The alternative was a prosthetic graft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EE) between the brachial artery and the cephalic vein or brachial vein in the arm. The patency rate of these arm access procedures has been 75%. None of these patients had ha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distal ischemia, or excessive hematoma formation. The arm represents an excellent source for fistula or shunt construction in those difficult patients in whom previous vascular access sites have already failed.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外对严重泪道阻塞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方法.如何改进手术方式,选择合适的移植材料,提高治疗效果,容易让患者接受是泪道阻塞诊治研究工作者的课题.目的:评估经鼻内窥镜泪囊窝造口自体大隐静脉或居黏膜移植泪道再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04/2007-06在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完成.对象:选择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收治的上、下泪小管严重阻塞合并泪囊缺失或萎缩患者18例伯眼.方法:根据移植材料分为2组,大隐静脉组9例,口唇黏膜组9例.大隐静脉组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口唇黏膜组采用自体口唇黏膜移植.对2组患者移植后泪道通畅情况、泪溢症状改善的程度和并发症等做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带管期间泪溢症状改善情况,拔管后泪道探查冲洗情况,拔管后第12周泪道放射性核素~(99)Tc~m(TcO_4~-)显影检查核素入鼻时间,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后带管3个月期间,泪溢症状即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拔管后第12周,泪道放射性核素88Tcm显影检查,核素入鼻时间分别为(8.58±4.3)min和(9.16±5.8)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隐静脉组和口唇黏膜组的治愈病例分别是6例和5例,好转病例均为2例,无效病例数分别为1例和2例.结论:经鼻内窥镜泪囊窝造口自体大隐静脉或唇黏膜移植泪道再造治疗严重泪道阻塞安全、有效,自体大隐静脉和唇黏膜作为移植材料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关于自体静脉移植建立内瘘的文章较少,尤其针对不同部位自体静脉移植效果的总结尚未见报道。目的:总结自体静脉移植内瘘的建立经验,探索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自体静脉移植内瘘患者资料,对比上下肢静脉移植内瘘成功率、血流量和使用时间;分析合并糖尿病对自体静脉移植内瘘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自体静脉移植建立内瘘成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静脉、大隐静脉、贵要静脉和小隐静脉;上肢移植静脉内瘘的血流量明显高于下肢移植静脉(P〈0.05);比较使用时间,上肢移植血管内瘘长于下肢移植血管内瘘(P 〈0.01);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自体血管移植的成功率明显低于不合并糖尿病者(P 〈0.01)。结果提示对于上肢浅静脉条件不佳的血液透析患者,自体静脉移植内瘘是其建立血管通路的较好方式;选择上肢静脉移植较下肢静脉移植内瘘的成功率高,使用时间长;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不适宜行自体静脉移植内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20年7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34例尿毒症患者,查阅病历资料,收集相关信息,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4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14例内瘘成熟,20例内瘘未成熟,未成熟率为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