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间的差异,以及术前与术后CysC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术前Cys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CysC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前、术后CysC变化与SCr、BUN呈正相关。结论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变化与肾功能的改变有较明显的相关性。CysC可以作为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时解除梗阻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急诊处理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诊处理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02例上尿路结石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处理方法,其中急诊开放手术28例,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12例,经皮肾穿刺造口20例,输尿管镜(URS)气压弹道碎石或置双J管26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16例。结果开放手术患者中,术后死亡1例,肾功能未能恢复5例;经输尿管逆行插管、经皮肾穿刺造口和输尿管镜、微创经皮肾镜处理的74例,行尿液引流后,血尿素氮、血肌酐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恢复正常,为后期的病因治疗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结论对此患者要先判断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基础上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然后采取不同的急诊处理方法。先予以引流尿液是急诊处理上尿路结石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上尿路取石术后内、外引流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上尿路取石术后置内支架引流与外支架引流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调查上尿路取石术后双 J管内引流 46例和外引流 52例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内引流组术后住院天数及腹膜后引流天数明显低于外引流组 ( P <0 .0 1 )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内引流组 ( 1 2 .76% )也明显低于外引流组 ( 2 8.85% )。结论 :上尿路取石术后置内引流优于外引流 ,但在肾功能不良、出血较多、下尿路有梗阻和感染时置外引流或同时置内、外引流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上尿路结石所致肾功能不全保留肾脏手术的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 对 118例上尿路结石伴肾功能不全患儿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8例患儿 88个肾及 30根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肾造瘘术 ,痊愈 115例 ,治愈率 97.5 % ,死亡 3例 ,死亡率 2 .5 % ,术后无发生上尿路狭窄者。 结论 小儿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早期诊断 ,尽早解除梗阻是保护及改善肾功能的关键 ,根据病史、体征、患侧肾皮质厚度及肾功能情况 ,有无感染等综合判断是保留肾脏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醛固酮瘤术后肾功能不全原因,为肾上腺醛固酮瘤术前评估和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间明确诊断为醛固酮瘤并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0~69岁,平均(45±4.8)岁。根据术后有无出现肾功能不全分为术后肾功能正常组和术后肾功能不全组。术前均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相关激素及双侧肾上腺CT薄层扫描等常规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血压、肾功能、电解质及血醛固酮。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其中28例行单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4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结果:术前肾功能检查血清肌酐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经过平均9(3~18)个月的随访,13例(30.9%)的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该组患者的术前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术后肾功能正常组(P0.05),高血压病程也明显长于术后肾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醛固酮瘤病程及术前醛固酮水平是影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内窥镜技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对52你双仙上尿路结石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双侧同期内窥镜技术处理(窥镜组)同时采用双侧分期开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手术组)结果两组术后肾功有均有改善,而窥镜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示对双侧上尿路结石伴肾功能不全者可采用对机体创伤少的内窥镜技术,在条件允许时,可双侧同期处理,认为在腔内技术处理失败后仍可再行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肾功能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SPCNL治疗,研究组联用SPCNL与FUR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肾功能指标[β2 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肾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前,两组术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更高(P<0.05),而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肾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更长,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SPCNL联合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显著,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单用SPCNL,但术后结石清除率更高,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小,可有效改善肾功能。 〖HT5”H〗〓〓【关键词】〓〖HT5”SS〗尿路结石;肾造口术, 经皮;输尿管镜检查;碎石术, 激光 〖HT5”H〗〓〓DOI:〖HT5”SS〗10.3760/cma.j.cn431460 20190203 00001  相似文献   

8.
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各种急慢性终末期肝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已在全国多家移植中心开展,并取得满意效果。然而,各移植中心的发展不均衡,缺乏行业内统一的共识及标准。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儿术后康复、改善患儿短期及长期生活质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多个学科的专家,总结国内外儿童肝移植的研究进展,依据循证医学原则深入论证并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从围手术期肝移植患儿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期为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儿童肝移植的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镜治疗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引起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价值。方法对123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经输尿管镜下探查、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置管及经皮肾造瘘引流等微创治疗。结果100例(81.3%)术后2~10天BUN、Cr降至正常;22例术后10~15天Cr仍在188.6~232.3iμmol/L,1例因一侧先天独肾对侧输尿管结石慢性梗阻引起肾功能衰竭,术后3天血液透析1次,术后15天Cr810μmol/L,出院2个月Cr正常。4例因一侧肾切除或一侧先天独肾等对侧肾功能差,3个月复查仍处于氮质血症期。结论:使用输尿管镜急诊治疗结石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能及时解除梗阻,有效保护肾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以作为首选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新型覆膜金属支架用于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0月使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的7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输尿管狭窄均位于移植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段长5~15 mm,平均10 mm,均成功植入覆膜金属支架。6例术前、术后肾功能均正常;1例术前血肌酐455μmol/L,术后3天降至178μmol/L。7例术后3个月复查利尿肾图及尿路造影,提示上尿路引流通畅。随访3~11(6.6±2.6)月。1例术后3个月输尿管狭窄消失,覆膜金属支架排至膀胱,使用输尿管镜经尿道取出。7例均未发生尿路感染、结石形成、下腹痛等。结论覆膜金属支架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6年4月我院对9例(14侧)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血Cr〉443μmol/L)急诊行输尿管镜探查,气压弹道碎石。到达结石处后,使用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并取出结石,对于较大或碎石困难的结石,不求取净结石,快速打通输尿管腔,留置双J管引流。结果9例14侧均一次性打通输尿管腔,留置双J管。7例12侧输尿管结石一次取净;2例2侧肾盂残留少量结石,其中1例口服排石药后自行排出,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自行排出。9例未出现输尿管撕脱、断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9例血cr术后3—7d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术后1-4d消失。9例术后3—7d,平均5d出院。双J管术后1-2个月拔除。7例随访2—30个月,平均14个月,血Cr正常,B超或KUB平片无泌尿系结石复发。结论对于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急诊输尿管镜下碎石,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PH并发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处理方法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其术后效果。方法:对2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BPH患者,经留置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尿液引流,在肾功能改善后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或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结果:本组持续尿液引流后,肾功能均有显著的恢复。15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9例行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及术后顺利。术后随访1~2年,排尿通畅肾功能正常。结论:尿液引流为首选处理手段,肾功能恢复是手术的必要条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患者术后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7例自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行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前基线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血肌酐<115μmol·L^-1)的A组和肾功能异常(血肌酐≥115μmol·L^-1)的B组,每组又根据手术通道数目,分为单通道组(通道数目=1)和多通道组(通道数目≥2),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内的血肌酐及其他评价肾功能的指标,以此对患者术后肾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并评估可能对肾功能改变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中,仅在多通道患者中术后胱抑素C水平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几乎保持稳定状态(P>0.05)。B组中,单通道患者与A组相似,各指标基本保持稳定(P>0.05)。多通道患者术后血肌酐及胱抑素C水平显著上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高浓度血肌酐、多通道、糖尿病和高血压。结论多通道PCNL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影响较大,多通道、术前肾损伤、糖尿病及高血压是肾功能减退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因结石梗阻导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内镜清除结石后肾功能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24例结石梗阻导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124例患者均接受内镜清石治疗,术后随访2年,评估患者内镜清除结石后肾功能的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患肾GFR水平低于术后水平;而术前血肌酐水平高于术后水平,随访结果显示术后70例患者肾功能好转;54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分析资料发现,肾功能恢复组与肾功能损害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术前GFR、重度积水、糖尿病、肾周感染、术前C反应蛋白、术前PCT等因素资料结果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热、结石负荷等资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术前GFR、重度积水、肾周感染等因素是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术后肾功能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感染控制后,内镜清除梗阻性脓肾的结石后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但老年患者、术前已经合并严重肾功能损害、重度积水、肾周感染等情况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术后肾功能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功能衰竭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置双J管,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及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行输尿管镜碎石、ESWL或经瘘道碎石取石等微创方法治疗43例上尿路结石并肾功能衰竭.结果 手术时间23~150min,平均47min,住院时间3~20d,平均7.2d.术后2周~3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者29例;术后3个月12例仍有氮质血症,但肾功能明显改善,血肌酐术前平均712.4μmol/L(326~2882.7μmol/L),术后降至294.6μmol/L(173~532μmol/L);另有2例仍为尿毒症,需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结石清除率88%(38/43),结石残留5例.随访3个月~5年,平均1.5年,43例均无死亡,无脓肾发生,平均血肌酐186.2μmol/L(39.9~933.1μmol/L),结石复发9例.结论 微创治疗在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肾功能衰竭方面具有创伤小、病人易耐受、安全性好的特点,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活体供肾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法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和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判定标准. 方法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在术前应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双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肌酐法计算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评估肾功能.手术前、后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对留存肾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观察其代偿性变化.结果 供者术前SCr为(79.87±17.63)μmol/L,术后为(99.93±20.63)μmol/L,与术前比较,升高25.12%(P=0.000),但仍在正常范围.术前CCr为(1.56±0.29)ml/s,术后为(1.07±0.29)ml/s,较术前降低31.41%(P=0.019).术前供者双肾GFR为(72.32±18.70)ml/min,较CCr低22.95%.术后留存肾GFR为(54.39±15.63)ml/min,较术前[(36.64±9.15)ml/min]增加48.44%(P=0.000),但与术前双肾GFR比较则下降24.79%(P=0.02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BUN为(5.39±1.43)mmol/L,术后为(5.84±1.29)mmol/L,升高8.35%(P=0.076).结论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是观察肾功能比较灵敏的指标,能直观评估分肾的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估尿路排泄情况,并可以动态观察留存肾功能的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0例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分为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对两组PCNI。后发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热64例,占29.10%,分析肾结石大小、手术过程中碎石时间、灌注液量、有无输尿管上段梗阻等因素对PCNL术后发热和不发热者的影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充分掌握上尿路基本信息,检查梗阻情况、结石大小、硬度,评估手术时间,建议术前应用抗生素,尽量控制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充分引流等是预防术后发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6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46例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结石部位及病人当时情况分别采取输尿管插管引流,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肾输尿管切开取石,一侧输尿管切开取石对侧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及急症输尿管镜取石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除3例术扣发生尿瘘外,均治愈,表明:及时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有利于此类患者康复。文中还讨论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7年8月对25例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大于500μmol/L)患者行输尿管镜检查并行钬激光碎石术。探明结石后用钬激光粉碎并取出结石,对于碎石困难者,打通输尿管腔后留置双“J”管引流。结果治疗后25例患者肌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8例输尿管结石一次取净,5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排出,2例碎石后肾盂残留小结石经口服排石药自行排出。站论对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输尿管镜检查辅以钬激光碎石创伤小、疗效好,并可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人重度肾积水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PCN)留取肾盂引流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3月,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10 ml/min的成人单侧重度肾积水病人33例,均行PCN治疗,收集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肾GFR、PCN术中及术后1个月引流液中生化指标,以及术后1个月患肾GFR恢复情况。将33例病人分为肾功能改善组(18例)和肾功能未改善组(15例),分析两组病人引流液中mAlb、TRF、IgG、α1-MG、β2-MG含量在术中、术后的差异,以及与患肾GFR的相关性。结果 PCN后1个月,肾功能改善组mAlb、TRF、IgG、α1-MG、β2-MG含量较术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FR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中α1-MG、β2-MG含量及术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