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近几年渭南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及时空分布特征,为HFR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渭南市HFRS疫情和180个乡镇人口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结合SaTScan9.4和ArGis10.2等软件,对渭南市HFRS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渭南市共报告HFRS病例2 211例,年均发病率为6.37/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0.32%;2012年以后HFRS发病率明显下降,但2013年至2018年发病率呈现隔年上升波浪性发病趋势。HFRS病例以40-69岁组的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HFRS发病呈明显季节性,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大高峰,5-7月为小高峰,其余月份有散在病例发生。HFRS病例主要分布于在渭南西南部的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HFRS一类聚集区,均以临渭区为聚集中心,2012年至2015年覆盖临渭区与华州区,2016年覆盖临渭区、华州区与华阴市,2017年-2018年覆盖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和蒲城县。结论 渭南市HFRS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及人群聚集性,病例聚集于渭河流域和秦岭山脉附近,近年来渭南市HFRS聚集区域逐渐扩大,应采取“监测、健教、灭鼠、免疫”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垂直分布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HFR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迄今,描述HFRS时间、空间、人群分布的文献颇多"",而记述该病垂直分布的较少""',未见定量分析HFRS发病与海拔高度的理论模式。本文选取地居东经107°40'~108°05',北纬30°47'~31°19',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姬鼠型HFRS重流行区的川东北低山丘陵地区的开江县[6]。将该县不同海拔高度的HFRS的年均(1985~1993年)发病率资料作对数曲线多一a+blgx拟合分析,以探求HFRS垂直分布的规律性,报告如下。Raos按开江县1985~1993年HFRS疫情报告,并经个案核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2000-2010年西安市病例资料,描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0-2010年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10647例,死亡115例,病死率1.08%。病例主要集中在周至县、户县、长安区,占总发病数的71.61%(7624/10647);HFRS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特点。82.25%的患者集中在16~60岁年龄段,农民占发病69.75%(7788/10647)。野外和居民区优势鼠种分别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带毒率为10.56%、带毒指数为0.55。结论 西安市HFRS疫情总体呈现持续平稳下降趋势,与近年采取疫苗接种和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关。个别地区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仍然较高,有些疫区也在演变,甚至出现新疫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类型演变特征及疫苗防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疾区类型演变特征及疫苗防制效果。方法 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 ,对连云港市 HFRS疫区演变特征进行监测 ,并根据疫区类型试用单价 HFRS灭活疫苗进行防病效果观察。结果 该市 HFRS疫区在 80年代中期由于汉城病毒 ( 型病毒 )侵入由姬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本文对二种类型并存的混合型疫区多年流行曲线 ,HFRS病人感染类型和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 (Aa) ,褐家鼠 (Rn)季节带毒特征进行了观察 ;试区人群接种 HFRS灭活疫苗连续观察 3年 ,同型特异性保护率为 10 0 %。结论 掌握 HFRS疫区类型演变规律 ,采取相对应防制措施 ,能有效控制HFRS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部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其感染型别,为本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部的疫情资料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采集HFRS疫区近期患者血清,应用RT-nested PCR结合SSCP对病人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某部1991-2006年报告病例403例,以散发为主,仅个别情况下长期密切接触疫源地才偶见局灶性暴发。报告病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后呈零星散发;病例多集中在C、G、M等单位;以20~40岁发病居多;患者以战士为主,占72.21%;发病季节以春夏季高峰为主。基因分型结果证实当地近年来HFRS疫区从HTN向SEO转变,目前已经演变成以SEO为主的疫区。结论基本摸清某部近年HFRS流行特征,基因分型证实当地已经演变成以SEO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of renal syndrome, 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季节分布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HFRS实验室确诊病例,联合运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进行发病时间的季节性聚集强弱分析。结果 2010—2020年HFRS病例集中度M=0.42,表明HFRS发病高峰期有一定的季节性;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显示,HFRS患者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布,春夏季(主高峰)及秋冬季(次高峰)发病高峰日分别为5月15日和1月7日,高峰期分别为4月4日—6月25日和12月3日—次年2月12日。通过Watson-Williams检验分析HFRS男性、女性病例高峰日及高峰期差异,结果显示春秋季(3—8月)(F=3.28,P>0.05)和秋冬季(9月—次年2月)(F=0.069,P>0.05)高峰日及高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具有定量以及精确计算实际发病高峰日及高峰区间的优势。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2020年124例HFRS病例发病时间具有一定季节性,流行趋势呈主-次高峰双峰型,4—6月为主高峰,12月—次年2月为次高峰。  相似文献   

8.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类型、分布和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在我国流行已有 70余年 ,其病原汉坦病毒 (Hantaanvirus ,HV)至少有 10个型 ,我国证实有汉坦 (Hantaan ,HTN)和汉城 (Seoul,SEO)型流行 ,可能还存在较多的亚型和其他型别〔1〕。经 1984年以来的监测调查阐明了地理分布和疫区分型 ,但至今仍有不少现象和问题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本文结合地质第四纪 (Quaternary ,Q)以来地理、环境、气候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 ,希能对现代疫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作出合理的解释。1 材料与方法1 1 HFRS监测数据来自我国历年监测1 2 结合生物地理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9.
重组N蛋白在HFRS/HPS诊断及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世界上分布广泛、发病数量多、危害大的一种疾病。疫区分布于亚、欧、非和美洲3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欧一些国家,疫源地分布更广。HFRS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Hantaviruses,HV)。本文将就国内外HV的核衣壳蛋白(NP)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Wang GQ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881-88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我国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发现HFRS,我国是HF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每年发病人数占世界汉坦病毒感染病例的90%以上。我国大陆除青海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发生,台湾也有汉坦病毒感染病例报道。本病在我国主要分为姬鼠型和家鼠型两种类型,其中黑线姬鼠、黄颈姬鼠和大林姬鼠为姬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目前我国存在姬鼠型、家鼠型和家鼠姬鼠混合型3种疫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鼠型疫区逐渐扩大,而且正在发生部分姬鼠型疫区向混合型疫区、混合型疫区向家鼠型疫区演变。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HF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每年发病人数占世界汉坦病毒感染病例的90%以上,且近10年新疫区不断出现,并时有暴发流行,老疫区的临床类型也有所变化。如何提高临床医师,尤其是非传染科医师对HFRS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本期我刊特邀王贵强教授撰写专论“应重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殊临床表现和早期诊断线索”,指出降低HFRS病死率的关键是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特点的充分认识,掌握其临床特征并进行规范治疗。同期刊出了“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讨南京市HFRS空间异质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利用移动中位数法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1年各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 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率从1982年的7.18/10万(436例),在90年代下降至2.00/10万以内(1993年除外),2000年以来均在0.60/10万以内。2015—2020年共报告HFRS病例222例,年度病例数中位数为34(21~53)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12月至次年6月占83.3%,其中3月至6月占52.7%;男性占64.9%;年龄中位数为51(15~82)岁;45岁及以上占68.9%,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占33.8%;农民占60.8%,家务及待业占13.1%;南京南部的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分别报告105例、37例、35例,占全市的79.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均为正值(0.150~0.590),均P<0.001;2016年和2020年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其余年份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和溧水区,聚集日期都分布在上半年(均P<0.001);高淳区北部和东部的5个街道以及溧水区南部的和凤镇报告病例数占两区的76.1%。预测2021年报告HFRS病例数为34例(95%CI=22~47),1月至12月每月预测值在1~4例,预警阈值在4~9例。结论 1979年以来,南京市有效控制HFRS疫情,预测2021年疫情仍平稳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农民和中老年为重点人群,但高淳区和溧水区部分地区发病水平仍较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并继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情的流行趋势,为部队制定野外驻训HFRS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史及检验结果分析、文献复习等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6个地级市的HFRS人群发病率、发病季节和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当地健康居民和常驻疫区健康官兵检测病毒Ig G抗体,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地区累计报告HFRS病例642例,死亡14例;2010、2011和2012年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分别为6.42%、7.14%和7.69%,常驻疫区官兵隐性感染率分别为1.03%、0.93%和1.82%,低于当地人群(P均0.05),但2013年二者隐性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7.02%和5.77%(P0.05),而同年该驻军野外训练频次有明显增加。结论皖北地区近4年来HFRS疫情基本平稳,但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仍处在较高水平,而2013年驻地部队隐性感染率上升明显,应强化对野外作业官兵保护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北小麝鼩感染汉坦病毒情况,探索汉坦病毒与媒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HFRS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西安市HFRS疫区捕获鼩鼱类动物鉴定种类,提取其肺组织病毒RNA进行检测。结果 2010年8月11日在疫区范围的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五星村(北纬34°11'42.49,东经108°47'46.21)捕获到北小麝鼩,在其体内检测到汉坦病毒核酸。结论西安市HFRS疫区食虫目动物北小麝鼩携带汉坦病毒核酸,其可能已经成为病毒的传播宿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1971—2011年历年传染病统计报表和人口资料,利用Excel、SPSS13.0和MapInfo软件进行图表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 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波动在0.28/10万~49.5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7.9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48/10万,平均病死率为5.91%。41年出现2个明显发病周期,1988年之后发病率趋于稳定。41年间,湖北省HFRS秋冬峰(10月~次年1月)和春夏峰(3月~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发生了2次较为明显的改变。1971年至1982年,比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为5~10;1982-1986年,比值由最大值9.1下滑至2.2;1987-1995年,比值维持在2~4;1996-2009年,比值在1左右波动。70年代,疫区主要分布于武汉及其周边地区,随后高发疫区有所转移,现主要集中在襄阳、荆门、荆州的某些局部区域。在人群分布上,历年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随着时间推移,40~59岁和60岁及以上者发病人数所占比例逐渐增高,15~39岁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结论 1971—2011年,湖北省HFRS发病率经过两个发病周期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流行季节性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的差距缩小。疫区也发生变迁。疫区类型可能由以姬鼠型为主向混合型演变。  相似文献   

16.
非肾脏损害为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目前在我国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典型病例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三大主征及五期经过为临床诊断依据。近年来 ,随着传染源及疫区的不断变化 ,疫苗的逐渐推广应用 ,HFRS发病率有所下降 ,但不典型病例逐年增多 ,尤其是一些病例无明显肾功能损害 ,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多困难 ,致使许多患者被误诊 ,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加重了病情。为此 ,我们对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 2 84例HFRS患者中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的 9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此类患者早期诊断特点 ,供临床医师借鉴。材料与方法一、病例…  相似文献   

17.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我省常见病 ,其病情凶险 ,预后较差。因此 ,对本病进行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极为关键。现对 HFRS的诊断和治疗概述如下。1  HFRS诊断1.1 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流行季节发病、生活在疫区或 3天至 2个月内到过疫区 ;与鼠类等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接触史、鼠咬伤史或食用鼠类污染食物史。1.2 临床特征 典型病例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主征 ,具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不典型者可有越期或前三期重叠。热退后症状加重有助于诊断 [1 ]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示早期白细胞计…  相似文献   

18.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并经多途径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疫区不断扩大,每年发病5~10万,占世界发病总数的90%以上。辽源市自1973年报告首发病例后,多年来一直呈中低流行态势,2013~2014年上半年HFRS发病率(3.47/10万)明显上升,居吉林省第1位,为此对辽源市鼠密度、鼠汉坦毒带毒率、带毒指数  相似文献   

19.
洮南市于2003年发生1例输入性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2004年发生4例本地感染病例,截止到2012年7月31日,洮南市已累计发病117例,死亡3例。分布于全市10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012年上半年洮南市HFRS发病率为9.48/10万,居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福建省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情况和疫源地分布,为控制HFRS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福建省啮齿动物地理区划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分布状况,选择18个县、市作为调查地区,用笼夜法捕鼠采集血清标本,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汉坦病毒(Hantan virus,HV)抗体,分析鼠间HFRS流行情况。结果各个地区HV宿主动物种类分布不均衡,但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其次为黄胸鼠,野外鼠密度较低。褐家鼠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9.89%。各个地理区划中II区即闽东山地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32%,而III区即闽中、闽西南山地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74%。调查点中泰宁、周宁、福鼎、厦门、福清、莆田、平潭等地鼠血清HV抗体阳性率均超过10%。而上杭、漳平、漳浦、安溪等地鼠血清均未检出HV抗体。结论福建省HFRS的疫源地以家鼠型疫区为主,降低家鼠尤其是褐家鼠密度,可控制本病在福建的扩大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