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食管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内镜技术不但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其迅速发展,已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的主流手段。现综述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多环黏膜切除术、隧道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射频治疗及光动力治疗等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预后与早期诊断、治疗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型内镜诊治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目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已经成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其较外科手术创伤小,可保留食管的生理结构,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可整块切除病变,并提供精确的术后病理。内镜下微创治疗在不断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包括如何处理多灶食管黏膜病变、如何在术前准确判断食管病变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风险、如何看待活检与术后病理不一致、如何处理术后的切缘阳性、如何管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特殊人群的治疗、内镜非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是否追加外科手术及何时追加手术等。本专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找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内镜下治疗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术后并发症的管理策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魏金龙 《海南医学》2010,21(11):110-112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高龄食管癌常缺乏典型症状,早期不易诊断,就诊时较多患者已经进入中晚期。对于早期高龄食管癌,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切除范围,国内外专家尚有不同看法。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应行广泛的组织清扫术,国内大部分同行主张不适合采用手术时间过长和手术创伤过大的手术方案。此外,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及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内镜下行早期食管癌切除术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高龄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方雅丽  张宁霞  陈少娜 《海南医学》2014,(22):3422-3423
目的探讨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2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在内镜下行MBM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MBM手术,其中19例患者病灶达到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为95%,术中均成功止血,无穿孔发生。术后20例患者复查胃镜,19例创面已愈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其中1例出现食管手术部位狭窄,给予探条扩张后吞咽困难明显缓解。结论内镜下MBM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以内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者。随着内镜的普及和早诊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同时,应用内镜下微创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病变,不仅能获得与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安全、风险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代表了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方向。本文就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了回顾性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及证据的积累,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被证实有确切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等。针对不同具体病变选择适当的内镜治疗方式,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术前评估、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上仍有尚待解决的问题,这制约了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发展和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对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述评,阐明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有临床资料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早期食管癌,尤其是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食管癌可以通过ESD完全治愈,但是对于大面积早期食管癌,尤其是超过3/4周病变甚至全周病变的患者,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概率明显升高,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下面对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食管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86例高龄患者食管癌术后的护理资料。结果:通过术后早期护理干预提高了高龄患者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成功率。结论:术后积极预防早期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将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高龄患者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胃镜检查发现早期食管癌镜下表现的特点。方法采用电子胃镜、内镜下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超声内镜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的镜下图像特征。15例患者均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并经病理学证实。结果发现、证实15例早期食管癌,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60.02岁。结论提高国内内镜下食管癌早期辨认能力,是目前食管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朱晓燕 《中国医疗前沿》2013,(10):99-99,113
目的讨论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中早期食管癌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40例中早期食管癌胸腔镜手术配合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成功完成40例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中早食管癌切除手术的配合和护理。结论认真进行术前访视,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和术中熟练配合,术后严格的仪器保养和清洁灭菌是提高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中早期食管癌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早期食管癌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所以,要发现早期食管癌,主要靠内镜检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我国早期食管癌的发现率逐年提高,内镜下治疗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发现率仍远低于日韩。只有能够发现早期食管癌,才有可能内镜下切除,现对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吻合口漏是一种食管癌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若无及时有效的治疗,吻合口漏将造成患者短期死亡率提高、食管癌复发风险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等严重不良影响。吻合口漏的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内镜治疗,改良的治疗手段能更有效封闭漏口、引流脓腔,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及其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早期常无症状 ,到医院就诊的大多己属中晚期癌患者。而早期食管癌术后的 5年生存率高达 90 %以上 ,可见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措施。如何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并及时予以恰当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内镜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在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确诊、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48例根据其接受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EMR术式)、对照组(20例,采用食管切除术),对比术后6月内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率、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MR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彻底、复发率低、风险性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早期食管癌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的第七大常见原因, 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常见原因。对于大量早期食管癌患者, 内镜下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 与手术生存率相当。因此, 早期内镜下治疗是改善食管癌预后的关键。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目前浅表食管癌切除术的首选方法。然而, 对于病变范围>3/4周长的食管病变, ESD术后狭窄率超过80%。食管全周病变患者ESD术后狭窄率为100%。食管射频消融(RFA)是最早应用于Barrett食管消融的技术之一, 具有简便、安全、食管狭窄率低等优点。因此, 研究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05例经内镜治疗的早期大范围扁平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Ns)(延伸超过食管周3/4)的患者, 对比ESD与RFA的不良事件和肿瘤病变的局部控制情况, 进而评估哪种方法治疗全周或者近全周早期食管鳞癌更有效。其中60例患者接受ESD治疗, 45例患者接受RFA治疗。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分布、吸烟饮酒习惯、肿瘤侵袭深度预处理评价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尽管接受RFA治疗的患者肿瘤较大(14.27比5.70 cm, P<0.05), 但ESD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目前仍多采用内镜检查诊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在食管癌高发区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中发现的31例食管鳞状细胞原位癌、23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食管鳞状上皮中等不典型增生行EMR,应用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2、6、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1)在2004~2007年问共55例患者成功行EMR,治疗成功率为100%;(2)并发症: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2例,经内镜下治疗或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3)随访:本组55例中,19例原位癌和1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半年随访时行内镜下活检,其中有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和16例轻度不典型增生,均内镜下APC治疗。平均随访2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透明帽法内镜下粘膜切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是干预食管癌的发生实现二级预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在全球范围内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8位,2008年新发病例统计数字达48.4万[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常规手术、化疗,食管癌早期又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到发现时多已到中晚期癌。因此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尤其重要。据报道,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90%,而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6%~15%[2]。可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本文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诊率,探讨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规范化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2008年手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49例的临床资料.诊断以内镜检查为主,辅以影像学定位检查;对内镜检查可疑活检病理阴性者,行内镜粘膜染色指示下活检.结果 切除率100.00%,主要并发症是肺部感染(8.16%)和心律失常(6.12%),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病理:鳞癌22例,腺癌27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原位癌11例(22.40%),粘膜内浸润癌14例(28.60%)和粘膜下浸润癌24例(48.98%),4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8.16%.结论 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主要方法,应注重早期癌的综合治疗,贲门癌腹部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方法,需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徐正元 《吉林医学》2014,(6):1250-1250
目的: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5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食管癌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对所有患者均行多环黏膜切除术。结果:本组56例患者,共计64处病变,全部为一次性切除;术后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且无肿瘤转移。结论:应用MBM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近期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目前仍多采用内镜检查诊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在食管癌高发区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中发现的31例食管鳞状细胞原位癌、23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食管鳞状上皮中等不典型增生行EMR,应用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2、6、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1)在2004~2007年间共55例患者成功行EMR,治疗成功率为100%;(2)并发症: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2例,经内镜下治疗或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3)随访:本组55例中,19例原位癌和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半年随访时行内镜下活检,其中有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和6例轻度不典型增生,均内镜下APC治疗。平均随访2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透明帽法内镜下粘膜切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是干预食管癌的发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