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00例LDH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 例.治疗组患者先用揉、一指禅推法等放松腰臀腿部肌肉韧带,同时在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昆仑等穴位给予点按手法,再行定点旋转复位术,同时给予牵引治疗,牵引质量30~60 kg,30 min/次,1次/d,治疗15 天,中间休息1~2 天.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76.00%,对照组为50.00%;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对照组为74.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 组治疗后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推拿结合旋转复位手法治疗LDH 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2.
吕立江  王晟  郑巧平  杨超  朱永涛  张潮 《新中医》2022,54(12):206-209
目的:观察五步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突出物绝对值(D值)和突出物与神经根管夹角(AN值)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五步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及常规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治疗3次。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D值和AN值。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N值大于对照组(P<0.05),2组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N值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步复位法可改善LDH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疗效优于牵引及常规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加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依次以中药熏蒸治疗机中药熏蒸(按中医辨证组方)、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牵引、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0天,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加牵引推拿治疗LDH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牵引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牵引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配,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牵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评定2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自身差值比较:治疗组在颈肩部的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远端感觉、肌力、spurlnig试验自身积分差值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工作和生活能力受影响、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旋转手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采用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11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体征及疼痛积分2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7.
荣兵  李建 《河南中医》2014,(12):2438-243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牵引治疗,对照组在牵引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P〈0.05)。联合组VAS评分、颈椎曲度、椎体棘突与中线距离、齿状突与两侧块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椎间孔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CRS能够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陈达祥 《世界中医药》2013,8(6):656-658
目的:探讨腰椎手法推拿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腰椎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天、第10天,2组视角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均改变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4天与对照组治疗第10d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腰椎手法推拿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可迅速缓解腰部疼痛,综合疗效优异,安全高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推拿牵引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牵引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显著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牵引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疼痛的VAS评分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效果.方法 2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颈椎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98例颈椎牵引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消除疼痛,经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牵引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柳直 《西部中医药》2012,25(7):87-88
目的:观察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0例。A组应用标准旋牵手法治疗;B组应用旋转扳法治疗;C组应用颈椎牵引治疗。3组治疗均1次/周,4次为1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 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2.00%,B组为83.00%,C组为63.00%。3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eak、Vmi n、PI、RI等血流参数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疗。结果:痊愈率对照组为12.00%,治疗组为30.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33%,治疗组为97.3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联合激素口服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双侧肾俞、膀胱俞及膏肓俞。2组总疗程均为半年,治疗期间均未采用其他针对本病的治疗措施。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半年时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8.46%,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lb、TC、TG、Plt及Fib治疗前后组内比较,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lb、TC、TG、Plt及Fib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TC、TG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Plt、Fib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Alb、TC、TG、Plt及Fi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怡肾抗凝散穴位贴敷能够改善患者的高凝倾向。  相似文献   

14.
叶尚志  蔡玮  魏宁 《西部中医药》2012,25(8):98-10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电针组选T12~L3夹脊、风市、悬钟、丘墟、阿是等穴进行电针治疗;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第1次治疗前、第1次治疗结束后和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第1次治疗结束后,电针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VAS评分比较,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VAS评分低于电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不仅能迅速缓解疼痛,且较单纯电针减轻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速度更快、疗效也更好,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督脉穴,对照组针刺常规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0.0%,对照组愈显率为33.3%,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督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牵引配合骨刺定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96例。2组均给予骨刺定内服外敷,观察组同时给予针刺及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84.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等症状积分2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牵配合骨刺定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时间节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2组,研究组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对照组为电动牵引结合舒筋活血散熏蒸,应用VAS、M-JOA评分及M-JOA改善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结果:VAS、M-JOA评分上,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及2周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周及4周,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M-JOA改善率上治疗后1周、2周、3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3周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4周疗效优势进一步明显,可以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化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理疗,比较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LD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