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结成都市一例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出院后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过程,为临床管理此类病例提供经验。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一例输入型COVID-19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出院15 d后复诊时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病例于2020年3月7日在泰国查SARS-CoV-2核酸阳性,2020年3月10日抵蓉,由机场送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3月11日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肛拭子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收入院治疗,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住院22 d(病程第25天)后转为确诊病例。出院后15 d复查新冠病毒核酸复阳,再次治疗出院后病毒核酸第二次复阳。病例在第二次核酸复阳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完善检查后排除颅内感染及占位病变,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予精神科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可转为确诊病例,核酸复阳不代表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COVID-19患者可出现心理障碍,医务人员需及时发现并予以心理干预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宋旭辉  郭琴  林胜  刁雪  付英  王华国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120-112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势严峻,并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构成巨大挑战,快速准确的诊断COVID-19对疫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COVID-19患者的调查和确诊过程,以对COVID-19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患者为赴渝务工于2020年1月23日返乡人员,在渝期间,其同工地的一同事确诊为COVID-19,之后该工地接连有另外8位同事被确诊。患者返乡后2月2日被当地疫情防控单位采取医学隔离。患者于隔离后不久出现咳嗽,阵发性,干咳为主,偶可咳出黄色痰液等COVID-19相关临床症状,遂被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疗单位收治,后经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专家组远程视频会诊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患者先后经历9次核酸检测,在前8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情况下,于第9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月21日最终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阴转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的出院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3例COVID-19病例治疗后咽拭子核酸转阴性,粪便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合并尿液核酸阳性1例,1例患者病程3周后出现SARS-CoV-2抗体lgM、lgG均阳性(滴度分别为4.416和18.485)。结论 建议严格把握出院标准,推荐增加粪便、尿液核酸检测,出院后仍需集中医学观察14 d以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传播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和疾病进展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标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分别采集深咳痰液、咽拭子、粪便及眼结膜拭子,采用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收集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及辅助诊断等资料,分析提高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共采集537例COVID-19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654份,其中,深咳痰液569份,咽拭子26份,粪便28份,眼结膜拭子31份。SARS-CoV-2核酸阳性32例,核酸阳性检出率6.00%(32/537);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的采样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天数0~23 d。在2种样本检测比较中,深咳痰液中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P=0.000)。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中 SARS-CoV-2核酸阳性分别有19例和5例,它们的采样时间与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样本的采样时间比较平均晚7 d。在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28例单次采集深咳痰液样本为核酸阳性,其中,于发病第1、2、3、4和5 d及以上分别有6、6、3、4和9例;4例病例需采集2次及以上深咳痰液样本才出现核酸阳性结果。1例病例在采样前有发热及治疗史,作为密切接触者排查隔离观察,分别于发病后第21天(阴性)、第23天(阳性)采集2份深咳痰液标本检测。结论 SARS-CoV-2核酸检测中深咳痰液标本优于咽拭子标本,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也可检测到病毒核酸,采样方式、采样时机及治疗史为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对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需隔离观察并多次采样检测,以免漏检。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所致。由于2019-nCoV为此前未知种类,疫情早期对其知之甚少,诊疗有一定难度。随着研究的推进,目前涌现大量基于COVID-19临床诊疗和疫情走势的相关文献报道,对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对近期基于COVID-19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归纳,对2019-nCoV致病机制和COVID-19临床特征、CT表现、药物治疗进展及疫情防控的结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在全国已造成7万余人的感染,但目前对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病情演化规律尚不完全明确,疫情的防控和诊治面临很大的挑战。有限的资料显示,COVID-19可对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造成损害,此外,感染患者多合并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的基础疾病。本研究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践,观察该模式应用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该模式在COVID-19诊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被证实可通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口腔颌面外科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需与患者头面部近距离接触,并且操作中可能产生气溶胶,感染暴露风险较大,病房管理面临着严峻考验。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应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合理开展各项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诊疗工作。我们从患者收治、病房感染防控、物资管理、应急预案、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疫情期间相关防控措施,为做好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管理、防控疫情进一步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安全、有效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在筛查过程中传染扩散,保护患儿及筛查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办法。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法规、防控指南、研究报道等,提出COVID-19流行期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应急管理预案。结果:对疑诊/确诊的COVID-19新生儿先予隔离治疗,延迟采血、延迟召回管理,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实施采血、样本递送、实验检测和阳性诊疗等环节的防疫措施。结论:制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防控应急管理预案是安全、有效地开展筛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区感染控制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与讨论。通过密切围绕传染病流行的3个核心环节,严格遵循普遍预防原则,对包括病区设置、人员管理、消毒管理、防护管理、诊疗路径、标本、物品复消及垃圾清运等进行系统管理;对重点患者及其周边环境、诊疗环境进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采样监测,摸排沾染路径,指导防控。任务期间,系统化、精细化病区感染控制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交叉感染,在保障COVID-19患者有效、安全救治的同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也为今后应对类似疫情时的病区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形成了大流行,目前我国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防控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作为潜在的传染源,健康携带者及潜伏期携带者在疫情蔓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开展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定人群病毒核酸检测,对COVID-19病例发生较为频繁的地点开展小规模的筛查工作,以及加强对不同聚集性疫情调查之间的横向交流等措施,对于聚集性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明确COVID-19的感染谱、传染期、是否存在恢复期携带者、院内感染问题及潜伏期的长短,将有助于在今后防控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1例境外误诊为登革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被误诊的可能关键环节,为制定登革热流行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COVID-19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RT-PCR方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免疫层析法进行登革热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该COVID-19病例于病前14 d有武汉和柬埔寨居住史,2020年1月23日发病,在柬埔寨“某集团医院”门诊就诊1月30日检测登革热抗原NS1结果为可疑阳性,登革热抗体IgM、IgG结果均为阴性,该医院诊断为“可疑登革热”。1月31日凌晨,病例入境广州在某酒店隔离观察。经酒店驻点医务人员为病例采血送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排查登革热,结果登革病毒NS1抗原阴性,IgM、IgG抗体均为阴性,排除“登革热”。1月31日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网络直报,2月1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进行订正。COVID-19早期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在登革热流行期,做好登革热与COVID-19早期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早诊早治,是预防疫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实验室检查的价值,为临床诊治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2日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RT-PCR检测不同部位采集的核酸标本及其它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5例患者外周血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例CRP升高,3例有ESR加快;总共采集107份标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其中咽拭子25份,阳性率44.0%(11/25),鼻拭子35份,阳性率25.7%(9/35),粪便(肛拭子)31份,阳性率77.4%(25/31),16份血标本核酸检测均阴性,5例患者符合出院标准时粪便核酸检测均阳性,截至2月27日对3例患者出院后追踪发现,出院2周或更长时间粪便SARS-CoV-2核酸仍阳性。结论 监测新冠肺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及时判断,新冠肺炎的确诊鼻咽肛拭子组合送检是较好的策略,病毒有持续经粪便排泄现象,需对出院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和追踪随访,以避免粪-口及接触传播的风险和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郴州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发病确诊过程,探讨新冠病例早发现、早报告以及病例诊断和隔离观察解除的策略依据。 方法 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 利用大数据比对监测,在转送监测对象至集中场所隔离医学观察时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何某华,由此发现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何某的5名密切接触者中有3人发病确诊(包含1名重症病例),其中重症病例黄某第7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进而确诊,密切接触者中胡某有流行病学史、血常规白细胞下降和肺炎影像学改变,但是5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未确诊。 结论 大数据比对监测对发现传染病有积极作用;早期对有流行病学史人员单独隔离医学观察对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有重要意义;将2次核酸检测阴性作为新冠肺炎病例的排除标准和将核酸检测阳性作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必备条件,值得探讨,这都可能放走传染源,导致新冠肺炎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随访研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在达到出院标准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医疗机构对出院患者随访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经治疗后已符合出院标准的COVID-19患者采取院内继续隔离观察7 d,再居家隔离4周,期间记录患者每日临床体征,定期送检痰液行病毒核酸检测,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结果: 已符合现有出院标准的7例患者中有3例在5~7 d后再次出现痰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持续阳性2~6 d后再次转阴;复查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生化以及胸部CT结果均无明显异常,也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余4例患者随访4周,痰液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未出现COVID-19相关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结论: COVID-19患者按现有标准出院后复阳的比例较高,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满足现行出院标准的患者继续院内隔离观察7 d并进行连续的病毒核酸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妊娠期COVID-19的正确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已治愈出院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妊娠期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COVID-19患者接触史、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探讨妊娠期COVID-19快速且正确诊治的方法。结果:患者,女性,38岁,因"停经30+2周,腹泻、恶心3d"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和恶心等急性胃肠道感染症状,因有武汉市COVID-19患者接触史,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及肺部CT检查;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肺部CT检查示,左肺下叶及右肺上、下叶见多发斑片影。临床诊断为COVID-19。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儿宫内安危,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好转,痰液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2次转阴,肺部炎症明显好转,胎心监护有反应型,共住院15 d,母胎安全,痊愈出院。结论: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是COVID-19患者的首发症状。CT检查用于筛查疑似COVID-19病例有重要作用,且孕期亦可安全使用。早期、规范的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非重型COVID-19有效。  相似文献   

16.
姚利  盛健  朱琦  王冰  刘奇斌  戴希勇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223-1226
探讨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患者有明确的COVID-19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及气喘,胸部CT可见双肺散在多发的斑片、结节、斑点、条索及空洞影。通过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尽早确诊了COVID-19,通过合理的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治疗后,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痰标本结核细菌涂片转阴,症状缓解出院。在COVID-19流行时期,需注意鉴别继发性肺结核合并COVID-19情况,以及治疗两种疾病药物方案的制定,避免使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其会使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等药效减弱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