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了解金针菇中孳生粉螨种类及静粉螨休眠体形态。方法收集金针菇上附着培养料等细粒混合物,分离其中孳生的粉螨,并制成玻片标本,于体视显微镜下分类鉴定。结果从筛出的126g金针菇培养料等细粒混合物中共分离出4种粉螨,分别为害嗜鳞螨、伯氏嗜木螨、腐食酪螨和静粉螨。体视显微镜下,静粉螨休眠体颚体退化,为一对隆起取代。所有刚毛较短,不易看出,顶外毛缺如。足上刚毛和感棒数目和大小均减少(小),第一感棒较长,超过足Ⅰ、Ⅱ跗节长度的一半。吸盘板上,1对较发达的吸盘位于前端,中央1对吸盘痕迹状。结论金针菇中有粉螨孳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粉螨孳生。  相似文献   

2.
粉螨危害储藏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储藏物中粉螨孳生情况。方法:采取直接镜检或过筛后查尖渣电热分离法。结果:从60种储藏物中分离出粉螨27种,隶属于7科19属,分别为粉螨属(Acarus)、食酪螨属(Tyrophagus)、向酪螨属(Tyrolichus)、嗜菌螨属(Mycetoglyphus)、食粉螨属(Aleuroglyphus)、嗜木螨属(Caloglyphus)、狭螨属(Thyreophagus)、皱皮螨属(Suidasia)、根螨属(Rhizoglyphus)、脂螨属(Lardoglyphus)、食甜螨属(Glycyphagus)、嗜鳞螨属(Lepidoglyphus)、澳食甜螨属(Austroglycyphagus)、无爪螨属(Blomia)、嗜霉螨属(Euroglyphus)、尘螨属(Dermatophagoides)。结论:储藏物中车生的粉螨种类多,危害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蠕形螨亦称脂螨或称毛囊虫,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蠕形螨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是一种小型永久性寄生螨,体细小呈蠕虫状。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房舍储藏物粉螨孳生密度与过敏性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为人群过敏性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采集淮南地区房舍储藏物标本,镜下进行粉螨分离鉴定,并结合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淮南地区房舍储藏物中共分离鉴定出粉螨25种,隶属于7科19属。粉螨的平均孳生密度为(29.73±5.61)NO/g。哮喘患者居室储藏物粉螨孳生密度为(38.62±3.61~69.34±6.14)NO/g,非哮喘患者居室储藏物粉螨孳生密度为(11.02±5.37~16.43±2.78)NO/g,P=0.01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淮南地区房舍储藏物粉螨孳生严重,其孳生密度与过敏性哮喘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蚌埠市仓储环境中5种常见储藏物中粉螨孳生情况。方法:采取直接镜检法。结果:经调查表明,47.5%标本发现粉螨,其中芝麻样本粉螨的阳性率为69%,油菜籽粉螨的阳性率为58%,玉米、花生、小麦中粉螨孳生率分别为32.5%,26%,22.4%,检获粉螨15种,隶属于5科12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储藏物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margalef为0.106~0.510,Shannon-Wiener指数(H')为0.677~1.278,Pielou指数(J)为0.794~0.977,说明温湿度及粉螨孳生食性对不同环境中粉螨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起直接限制作用,而人类干扰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芜湖地区储藏物中孳生粉螨群落的物种组成。方法:从仓库、商店等地选取储粮、糕点、面粉、干果、中草药等作为检测样本,按每份5 g取样品镜检。结果:从储藏物中分离出粉螨26种,隶属于7科20属。结论:芜湖地区储藏物中孳生的粉螨种类较多,对公众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新足螨属 Neopodocinum Oudemans,1902全世界共报道了23个种和亚种,多分布于亚洲、非洲等地。我国以往曾记录4种:拟埃木新足螨(西藏)、哈门新足螨(福建)、德宏新足螨和贾氏新足螨(云南)。本文记述了采自云南和贵州蜣螂体上的二新种:中新华足螨 N.sinicum sp.n.与云南新足螨 N.yunnanense sp.n.;首次描述了德宏新足螨的后若螨,并在西南地区首次由国人采得了哈门新足螨。文中并编制了我国已知6种新足螨的雌雄螨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存于贵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8.
1982年夏,在青海省的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Hodson体上采得一种革螨,经鉴定认为是历螨科Laelapidae Berlese中未经描述过的种类,并为之建立新属,订名为旱獭青历螨Qinghailaelaps marmotae。模式标本存放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及贵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青历螨属Qinghailaelaps,新属属鉴别特征厉螨科,中型螨。背板整块,背毛细小,共50余对。口下板顶端具缨状细毛。雌螨胸板宽大于长,生殖腹板具一对刚毛。足后板细长杆状。气门板中部有二处呈叶状膨大。各足基节无棘状刚毛,股节I背侧毛短刺状。模式种旱獭青厉螨Qinghailaelaps marmotae,新种旱獭青厉螨Qinghailaelaps marmotae,新属新种雌螨体卵圆形,前端具额突,长858,宽620微米。背板几覆盖整个背部,板上其50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粉螨易于孳生在何种储藏物中.方法 采取直接镜检和塔氏电热集螨法分别检查过筛后的沉渣和阻留物.结果 在7大类51种储藏物中均发现有34种粉螨孳生,在糕点中粉螨的孳生最大为175.42螨数/克.结论 粉螨的孳生物种类繁多,且这些孳生物与人类的健康有密切关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人体蠕形螨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 (follicle m ite) ,是一种永久性小型寄生螨 ,属真螨目 ,蠕形螨科 ,寄生于人体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 ,已知有 14 0余种和亚种。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on)和皮脂腺蠕形螨 (Dem odex bre-vis)两种 ,呈世界性分布 ,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 93% [1 ,2 ] 。1 蠕形螨的致病作用1.1 蠕形螨的致病机理 发现人体蠕形螨至今已有 15 0年的历史 ,但对其致病机理仍有争议。近年采 ,许多学者在进行流行病学、生态学调查的同时 ,致力于探讨蠕形螨寄生与面部皮肤病之间的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蠕形螨具有致病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经后半规管途径导入成年小鼠转染内耳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只6~8周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4组,AAV8病毒注射组、AAV9病毒注射组、AAVie病毒注射组和Anc80L65病毒注射组,均采取后半规管路径进行注射,每只注射病毒溶液2 μL;正常对照组,每只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 μL,均以左耳为手术耳。各组于术前1 d及术后2周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随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毒在基底膜的分布情况。结果 AAV8组:术后2周观察见耳蜗顶中转34.6%±1.8%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39.0%±5.9%内毛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AAV9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2.5%±1.1%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4.6%±1.0%内毛细胞表达GFP; AAVie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6.7%±1.5%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7.7%±0.8%内毛细胞表达GFP; Anc80L65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62.5%±3.3%内毛细胞转染,中底转63.1%±6.1%内毛细胞表达GFP;正常对照组未见GFP表达。 结论 经半规管途径注射AAVie、AAV9病毒溶液可以高效转染到耳蜗内毛细胞,此结果对耳聋疾病的内耳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豚鼠耳蜗SP和SP受体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P物质(SP)和SP受体在豚鼠耳蜗的分布。方法:采用兔抗SP血清,兔抗SP受体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氧化酶-DAB-镍(GDN)染色技术,结果:在Corti器各圈均可见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以顶回及底回分布密集,阳性纤维从骨螺旋板向内外毛细胞区呈放射状分布,纤维呈串珠状,含明显的膨体,阳性的终末位于内,外毛细胞的底部,耳蜗各回均可见SP受体样阳性反应,其分布状态与SP阳性母  相似文献   

13.
ATP对正常豚鼠内耳毛细胞钙调素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顺利  高下 《医学争鸣》1996,17(2):135-137
以临床上常用的能量合剂之一的ATP作为影响因素,观察了正常豚鼠耳锅毛细胞钙调素免疫反应的变化,并用葡萄糖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正常豚鼠接受ATP后,耳蜗毛细胞中的CaM-IR明显增强,外毛细胞变化更为明显,细胞的表达板和纤毛都明显着色。  相似文献   

14.
[摘要] 〖HTH〗目的〖HTSS〗探讨北京地区不同季节过敏原检测患者人群差异及过敏原分布差异。 〖HTH〗方法〖HTSS〗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 236例患者血清中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分析不同季节患者数量、性别、年龄及过敏原分布的差异。 〖HTH〗结果〖HTSS〗 3 236例患者中,男性1 273例(春199例/夏250例/秋492例/冬332例),女性1 963例(春278例/夏372例/秋645例/冬668例),不同季节过敏原检测患者男女数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85,P<0.05),秋冬季节患者人数较多,女性多于男性。不同季节患者年龄段数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25,P<0.05),青年患者人数较多。过敏原阳性率前5位分别为艾蒿(11.12%)、尘螨组合(9.39%)、猫毛(6.61%)、海鱼组合(5.81%)和蟹(4.67%)。春季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尘螨组合/海鱼组合/艾蒿(10.06%/6.92%/6.71%);夏季前3位:尘螨组合/艾蒿/海鱼组合(12.54%/10.29%/5.14%);秋季前3位:艾蒿/猫毛/尘螨组合(15.83%/8.44%/8.18%);冬季前3位:尘螨组合/艾蒿/猫毛(8.80%/8.40%/6.64%);多种过敏原在不同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北京地区秋冬季节过敏性疾病人群激增,主要由吸入性过敏原引起,以艾蒿、尘螨和猫毛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海鱼组合和蟹为主,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和方法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一种本土特有的小型鱼类,是我国正在标准化的化学品毒性测试生物之一。为评价稀有鮈鲫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中效应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研究优化筛选了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两种化学品,分别在单一实验室内及不同实验室间进行急性毒性验证试验。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适的数据处理;对于来源相同、体长固定的稀有鮈鲫,无论在实验室内还是实验室间,两组化学品的96 h LC50值均在 ±2s的质量控制范围之内,所有结果体现了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论 根据研究获得的数据可建立一个有效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衡量数据库,用来评估之后其它单个试验的可靠性。研究还表明,稀有鮈鲫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生态毒性测试的生物种类,具有成为标准实验动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肩胛骨骨折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1998年-2003年收治的15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AO分型方法:稳定的关节外骨折3例,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5例和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7例。通过后方入路,前方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对不稳定的12例肩胛骨骨折进行了骨折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及重建钢板固定。结果12个手术病例随访12-36个月。Neer评定,优良9例,不满意2例,失败1例。结论对于移位严重的肩胛体部骨折和骨突部骨折及不稳定的关节内、外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用犬蠕形螨病的皮肤刮取物,直接接种在Beagle犬的皮肤上,获得8条犬蠕形螨病的病理模型,另加7条患蠕形螨病严重的犬,共15条犬进行犬蠕形螨的病理研究,经病理解剖观察病犬的皮肤、内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得到以下结论:毛囊口为蠕形螨侵入皮肤的主要通道。螨沿毛发进入毛囊底部,前端朝下,一个毛囊内可见到不同生活史期的螨,螨主要集结在毛囊底部,单个毛囊内一般有3条以上的螨,最多的见到17条;螨以刺吸毛囊上皮细胞内容物为食物以致毛囊上皮细胞萎缩、角化毛囊扩张和皮肤黑色素沉着。犬蠕形螨病区分为局部型和全身型,局部型是犬的面部和脚部特别在眼和嘴的周围有少量的鳞状丘疹,全身型是丘疹从脸部开始扩张至头部、四肢、躯干,接着出现细菌继发感染、皮肤结痂、化脓、出血,严重的致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胫骨前内侧接骨板和胫骨前外侧接骨板治疗胫骨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05例胫骨骨折,其中(192年2月至1996年1月)共96例采用前内侧接骨板进行治疗。为前内侧组;(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共109例采用前外侧接骨板进行治疗。为前外侧组。结果:前内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优良率67%,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优良率64%;前外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优良率98%,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优良率97%。结论:前外侧组治疗胫骨骨折疗效优于前内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健康豚鼠25只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单纯放射组和山莨菪碱防护组,每组观察10耳。放疗前30分钟,按每公斤体重20mg于山莨菪碱防护组豚鼠的股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对照组和单放组在上述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Mev电子线对山莨菪碱防护组和单纯放射组豚鼠的耳颞部予以分次照射,总剂量达到60Gy后作耳蜗毛细胞的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耳蜗基底膜铺片表明对照组照射耳耳蜗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无缺如,单纯放疗组照射耳耳蜗外毛细胞有大量缺如,内毛细胞有少许缺如,山莨菪碱防护组照射耳耳蜗外毛细胞少许缺如,内毛细胞无缺如;扫描电镜表明对照组照射耳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整齐无倒伏、缺失,单纯放疗组照射耳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明显倒伏、缺失、排列紊乱,山莨菪碱防护组照射耳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基本整齐,偶见倒伏现象。结论①分割剂量60Gy对豚鼠耳颞部照射可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②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头孢唑啉在铁缺乏条件下对新西兰大白兔耳蜗毛细胞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15只。A、B两组喂标准饲料4周,C、D两组喂缺铁饲料4周,后两组制成铁缺乏动物模型。B、D两组经耳静脉注射头孢唑啉(0.5g/kg,2次/d,共14天),A、C两组经耳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做对照,停药后第15天处死作耳蜗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缺铁头孢唑啉组(D组)停药后第15天,有9个耳蜗标本(60%)存在不同程度内、外毛细胞静纤毛散乱、扭曲、缺失,以中区、顶区损害较重。结论大剂量头孢唑啉在铁缺乏条件下可造成新西兰大白兔耳蜗内、外毛细胞静纤毛不同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