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是海河流域最大的用水和耗水行业,发展节水灌溉对减少农业用水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海河流域农业用水现状、灌溉用水现状、节水灌溉现状的梳理,分析了海河流域各区域农业节水灌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河流域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应采取的对策,为海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牡丹江莲花水库以上流域用水量和用水水平计算和分析,明确了该流域用水量的总体概况及结构特点,比较分析吉林省和国内、国外的用水标准,为今后该流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节水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家庄市生活用水变化特征分析,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石家庄市2001~2012年各行业用水量资料分析,石家庄市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15%。生活用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下降幅度较大,平均每年减少0.0309亿m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呈略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长0.0050亿m3。生活用水呈下降趋势,源于开展生活节水措施。一是供水过程减少水网损失量;二是用水户采用节水器具,达到节水目的。通过调节水价格的杠杆,促进节水,也是生活用水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用水平衡及生态用水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两方面对海河流域用水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严重。生态用水是保证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但该流域生态缺水量占总生态用水量的比例都在80%以上。重点分析了农业节水对保障生态用水的贡献,现阶段海河流域农业节水总潜力为43.2亿m3。本文从农业节水的角度入手,对流域生态用水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综合考虑流域的节水潜力和调水供水补给后,生态用水有望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政祥 《人民长江》2018,49(22):40-44
利用2003~2017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资料,对澜沧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变化特点及流域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澜沧江流域各项用水指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澜沧江近年来的水资源量变化不大;(2)总用水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农业用水量基本上稳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3)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显著,用水效率得到明显提高;(4)流域水资源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塔里木河流域,基于已建立的农业增加值变化的水资源利用经济效应模型,分析了塔河流域农业用水量、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及其结构对农业增加值的经济效应,主要结论表明:农业用水结构和经济效率是塔河流域农业增加值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作物用水效率和用水结构又是其中的关键要素;而且.对农业增加值提高的效应存在由用水结构向用水经济效率的转变.最终,未来塔河流域农业用水结构和经济效率结构的优化,尤其是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结构的优化是决定流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应避免带动流域水土开发,保证粮食生产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冯家山灌区原有的配水原则、调水方法及灌溉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灌区用水量呈下降趋势.为了多供水供好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灌区用水,更好地服务"三农",力争达到农民增收、水管单位增效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8.
汤慧 《吉林水利》2021,(6):45-49
大连市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2014年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的正式通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连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全域城市化发展的逐步深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探索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通过对大连市在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六个主要方面的用水效率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主要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认为:大连市自2004年以来供用水量先是增长迅速再平缓波动,用水比重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用水效率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生活节水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节水仍存在较大的潜力.建议采取两库连通多源保障、渠系改造水价改革、科技节水提高回用、加强执法强化宣传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21,(1):61-66
明晰黄河用水演变特征、探究黄河未来水资源情势,对流域有效管理水资源、合理制定规划方案、优化布局重大水利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了黄河流域用水演变特征分析、用水变化影响因素判别及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势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80—2016年用水增长主要为城镇生活用水,37 a增加了37.0亿m~3;2012—2016年工业用水量有所下降,2000—2016年农业用水量整体呈现减少特征,农业节水量能够满足新增灌溉面积用水需求;未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用水量仍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这可能会加剧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黄河流域2001—2016年总耗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地表水是黄河流域主要水源,但现阶段流域用水仍无法摆脱对地下水的依赖,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考虑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河川径流量变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效前,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日益凸显。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尚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可通过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完善田间工程配套等措施实现流域深度节水。  相似文献   

10.
唐柏林  沈宏 《治淮》1997,(9):25-27
淮河流域片现状(1993年)总用水量为569亿m~3,其中农村用水485.4亿m~3,占总用水量的85.3%,农村用水在总用水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在农村用水中,农业用水为主要用水对象,农业用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及林、牧、副、渔用水,林、牧、副、渔用水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本文重点介绍农业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11.
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好水法提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落实好这些原则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其中,较大幅度地提高工业和城市用水水价,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作用大、潜力大、必要性也很大。要借鉴国内外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大力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清涧河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清涧河流域不同年代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人手,以蓄水拦沙效益为研究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问题。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蓄水拦沙效益是密切相关的,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中应占有合理比重,坡面治理措施配置中需进一步加大封禁治理比例。  相似文献   

13.
姜德文 《中国水利》2006,(20):17-19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应转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观念,对建设项目实施调控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方案审查审批应从注重单个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战术层面向注重流域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保护的战略层面转变,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开展水土保持损益分析和水土流失影响度评价,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审批、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发挥水土保持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用水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杨爱民  唐克旺  王浩  刘小勇 《水利学报》2004,35(12):0039-0045
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界定生态用水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据此,对生态用水、生态需水和生态缺水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并讨论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一套完整的生态用水的分类系统;提出水土保持、植被、城市等河道外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延安市为例,对其2001年水土保持生态用水和城市绿地生态用水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与节水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居仁 《中国水利》2005,7(13):172-174
通过分析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及节水型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水保生态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应有的作为.水土保持关键在水,节水定当先行;生态植被建设涵养水源,节水应从源头抓起;水土保持蓄水保土,小流域清水长流,节水致富于民;水土保持减沙淤积,减少了黄河冲沙用水,客观上起到了节省流域总用水量的作用.同时要科学认识森林植被建设对河川年总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继东  韩凤翔 《人民长江》2004,35(10):17-18
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依托水利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在建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以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为主要对象,建立覆盖全流域水土流失区的、面向不同水土保持管理层的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必将大大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美丽长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5,46(19):44-47
长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关系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介绍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及一批国家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应采取科学防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和改革创新等对策措施,全面构建以长江经济带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保护和支撑长江经济带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源涵养相关概念辨析及水源涵养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刻理解水源涵养相关概念,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水源涵养、水源涵养功能及水源涵养能力代表性概念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提出了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定义.分析认为,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截留降水、贮存水分、调节径流、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的过程和现象;水源涵养功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水源涵养功能是针对拦蓄降水、调节径流、...  相似文献   

19.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设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立项必备的技术文件。方案的编制应将重点放在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要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约束条件。水土保持设计的重点是初步设计, 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初步设计阶段水土保持章节的审查。  相似文献   

20.
刘瑞霞  张生 《中国水利》2011,(8):45-46,48
提升和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功能,对遏制气候恶化、缓减生态环境退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实行水土保持方案配套实施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本文在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增加森林碳汇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应最大可能地兼顾水土保持方案的森林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