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不同射野放射治疗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T1~2N0M0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3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 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无显著差异.A,B两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均为75%.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性颈脊髓损伤,但是研究组在治疗中较对照组减少了放射性咽喉炎及粘膜反应.对照组3例发生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其中1例为3级损伤.对照组26例发生放射性唾液腺受损口干发生率为92.9%,其中10例为2级损伤,远远高于治疗组的89.3%,5例为2级损伤,但由于病例少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此需进一步观察.结论 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远期放射损伤情况面颈分野体现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射野放射治疗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T1~2N0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5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无显著差异。A,B两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均为75%。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性颈脊髓损伤,但是研究组在治疗中较对照组减少了放射性咽喉炎及粘膜反应。对照组5例发生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其中1例为5级损伤。对照组26例发生放射性唾液腺受损口干发生率为92.9%,其中10例为2级损伤,远远高于治疗组的89.3%,5例为2级损伤,但由于病例少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此需进一步观察。结论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远期放射损伤情况面颈分野体现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口腔反应.方法 62例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30例和常规放疗组32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前切野放疗,缩野后改用面颈缩野及上颈部电子线放疗,放疗量:鼻咽部DT 70 Gy/2 Gy/35 F,颈部治疗量DT 70 Gy,预防量DT 50 Gy~60 Gy;调强放疗组鼻咽及上颈部采用全程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和锁骨上靶区采用颈前切野常规技术照射,治疗剂量95%PTV/60 Gy/2 Gy/30 F,95%GTV/70 Gy/2.12 Gy/33 F,腮腺受量V50%<35 Gy,下颈前切野放疗至DT 50 Gy~60 Gy.结果 调强放疗组的口干反应多为1级、2级,口腔黏膜反应多为1级、2级,无3级反应,而放疗组的口干反应多为2级、3级,口腔黏膜反应为2级、3级.调强放疗组的口干、黏膜反应明显轻于放疗组(P<0.05).结论 调强放疗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及口腔黏膜反应,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面颈联合野配合腔内放射治疗鼻咽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遇平  徐宏 《当代医师》1998,3(10):9-11
本文使用面颈联合野配合腔内治疗鼻咽癌56例,与我院鼻咽吕传统的治疗方法耳前野加颈部切线野对比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联合组为78.57%,60.7%,16.07%,而分野组为66.1%,39.3%.28.57%。  相似文献   

5.
不同照射野治疗76例双侧咽旁间隙受侵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澄  刘庆深 《河北医学》2006,12(6):490-492
目的:观察比较76例双侧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病人采用两种不同照射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我院76例双侧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病例均经病理和CT证实,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放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至36Gy,鼻咽改用双耳前野、鼻前野,颈部采用颈前分割野放疗。放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我们自己设计的颈后分割野,并将颈后分割野提高扩大至外耳孔上缘,同时使用双外侧挡块保护双下颌支。结果:治疗组咽旁肿物消退率及3、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脑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双侧咽旁间隙受侵的鼻咽癌病人,我们设计改进的颈后分割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常规放疗后组颅神经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外照射技术治疗鼻咽癌时后组颅神经的最大剂量和并发症发生概率,以指导鼻咽癌放疗计划的制定。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设计3种常规外照射计划(A计划:先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面颈联合野缩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14Gy;B计划: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14Gy;C计划:应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50Gy。3种计划最后都用耳前野加量照射至鼻咽72Gy),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计划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区别。根据颈动脉鞘的NTCP来估计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RILCN)的发生概率。结果由TPS发现耳前野与全颈切线野在颌下重叠,形成高剂量区。A、B、C3种放疗计划颈动脉鞘最大剂量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A=(77.72,76.85)’、x^-B=(83.89,83.78)’和x^-C=(105.97,106.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5.003,P〈0.01);3种计划NTCP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A=(36.4,35.0)’、x^-B=(52.2,49.6)’和x^-C=(94.8,95.0)’,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F=36.901,P〈0.01);而且3种计划的最大剂量和NTCP两两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应用A计划时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NTCP最低,C计划的最高。结论使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时,在颌下区的重叠会增加颈动脉鞘的最大照射剂量和NTCP,有可能增加鼻咽癌放疗后RILCN的发生概率。建议停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  相似文献   

7.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42例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1月至2008 年1月局部中晚期鼻咽癌(T3、T4),单纯放疗组(简称单放组)42例,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简称联合组)42例,共84例.在放疗前,联合组用亚叶酸钙、5-Fu、顺铂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放疗开始均采用面颈联合野和下半颈切线野常规分割,DT36Gy后鼻咽部采用CT定位适形放疗和全颈切线野放疗,总剂量鼻咽部70~72Gy,颈部淋巴结阳性65~70Gy,淋巴结阴性60~65Gy.结果放疗结束后6个月,鼻咽部原发灶完全缓解率(CR):单放组为 66.67%(28/42),联合组为90.48%(38/42)(P<0.05);颈部淋巴结CR:单放组为61.90%(26/42),联合组为85.71%(36/42)(P<0.05).早期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和口腔黏膜炎,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低氧放疗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鼻咽癌低氧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3年 7月~ 1995年 10收治的 12 0例鼻咽癌患者 ,根据临床期别区组设计 ,随机分为低氧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 ,均给予钴 - 6 0外照射 ,面颈联合野照射 34Gy后改面颈分野照射至鼻咽中平面剂量 70Gy ,低氧放疗组病例在放疗同时吸入 10 .5 %的低氧。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长期生成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低氧放疗组严重口干反应、严重口腔粘膜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 (P <0 .0 0 1) ;张口困难、放射性脑病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氧放疗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氧放疗能否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脑病及严重张口困难等后遗症的发生率 ,尚难以推断。  相似文献   

9.
雷章华  朱锦贤  高健全 《广西医学》2001,23(6):1543-1544
早期鼻咽癌 (Ⅰ ,Ⅱ期 )过去常用耳前野加鼻前野放疗 ,但该放疗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1〕。我科自1995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应用面颈联合野治疗早期鼻咽癌 10 2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5 5例 ,女 4 7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39 5岁。全部病人均由病理证实 ,其中低分化鳞癌 91例 ,未分化癌 8例 ,泡状核细胞癌 3例。1 2 临床分期 (’92福州分期 ) :Ⅰ期 2 3例 ,Ⅱ期 79例。按T N分期随机配对分为对照组 (常规耳前野+鼻前野 )和实验组 (面颈联合野 +面颈分野 )。对照组的Ⅰ期、Ⅱ期…  相似文献   

10.
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组85例,同步放化疗组78例。两组均采用加速器6MVX线常规分割放疗,每周5次,每次2Gy,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放疗至36~38Gy,随后改为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或小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鼻咽部总剂量为68~70Gy/7周,颈部根治量为60~68Gy,预防量为50~55Gy,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第1周及第5周配合化疗,化疗方案为甲酰四氢叶酸钙200mg/m2,d1-5,氟脲嘧啶500mg/m2,d1-5,顺铂20mg/m2,d1-3。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2%和65.9%,3年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62.4%、50.6%与78.2%、69.2%,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43.5%、32.9%与67.9%、51.3%,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内局部复发和5年内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2%、30.6%与32.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步放化疗组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近期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转移率。  相似文献   

11.
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实施,观察近期疗效,并分析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8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3例,Ⅱ期52例,Ⅲ期86例,Ⅳ期29例;鼻咽和上颈淋巴引流区作IMRT,原发灶GTV照射中位剂量72.6Gy(70.4~83.6Gy),2.2 Gy/f,下颈淋巴引流区予颈前切线野照射,50~70Gy/2Gy/f.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12~4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4%,1、2年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4%、93.3%,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3%、97.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6.6%、43.8%、23.3%、1.1%.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37.2%,Ⅱ级7.3%.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彦 《中外医疗》2011,30(2):171-171
目的探讨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低温预防作用。方法行鼻咽癌放射治疗42例病人分A、B2组对照,放射野为双侧面颈联合野,并用普袋置于对照野30min,然后立即放疗。结果 A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放疗结束后1周口腔黏膜愈合,A组0级、1级比例时显高于B组(P〈0.05)。结论低温可有效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并用适形照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初步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鼻咽癌面颈联合野照射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2)方法:40例鼻咽癌患分为2组,I组按传统放疗射野技术,Ⅱ组采用面颈联合野+适形照射。面颈联合野DT40Gy/20f,适形照射DT补充至74Gy。适形放疗分割方法,每周3次,每次DT3.2-4Gy。(3)结果:I组2年内复发占20%,Ⅱ组占10%。晚期反应:I组张口困难2例,颞叶坏死1例,Ⅱ组未出现上述反应。(4)结论:适形放疗是面颈联合野照射后理想的设野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 4 3例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2 3)和对照组 (n=2 0 )。研究组先按 FP方案 (5 - Fu+DDP)行 1周期新辅助化疗 ,然后行放疗。放疗又分两个阶段 ,首先设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 ,行常规分割放疗 ,照射 36 .0~ 4 0 .0 Gy后缩野 ,而后改用面颈分野 ,研究组行加速超分割放疗 ,每次 1.4~ 1.6 Gy、每日 2次 ,间隔时间≥ 6小时 ,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 6 8.0~ 70 .0 Gy;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 ,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 8.0~ 70 .0 Gy。放疗结束后 1月 ,两组再行 3~ 4周期辅助化疗 ,方案同前。结果 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 (P<0 .0 5 ) ,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放疗结束时 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78.2 6 %和 6 5 .0 0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在放疗结束后 3个月和 6个月 ,两组鼻咽癌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95 .6 5 %比 70 .0 0 %及 95 .6 5 %比 75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放疗结束后 6个月 ,两组中、晚期 ( 期 + A+ B期 )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92 .31%和 5 0 .0 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同期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32例T34N13M0鼻咽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方法和计划系统先进行左右对穿面颈联合野 中下颈、锁骨上区前后切线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剂量40Gy/20次/周;然后将面颈联合野后界前移避开脑干脊髓,其他边界不变,后上颈应用8~12MeV电子线,中下颈、锁骨上区照射野不变,总量10Gy/5次/1周;最后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进行肿瘤加量,4Gy/次,3次/周,共5~8次.在放疗第1、22、43d接受顺铂30mg/(m2·d)静滴,第1~3天 5-氟尿嘧啶500mg(m2·d)静滴,第1~3天同期化疗.结果:32例近期疗效中,12例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NC),总有效率(CR PR)为90.6%.1、2、3年生存率为100%、93.8%、84.3%,局部控制率为100%.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同期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面颈联合野照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受面颈联合野照射长期疗效。方法:从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经CT诊断咽旁间隙侵犯,实行面颈联合野照射的鼻咽癌病人49例,按临床分期分层随机抽取同时期非面颈联合野射49例病人为对照组。5年局控率、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法,Log-rank作显著性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面颈联合野组生存率、局控率曲线图明显高于非面颈联合野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疗中面颈联合射野与颈部射野衔接情况对颈部皮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9例首次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均予面颈联合野及单颈前野照射,根据衔接及射野交界移动的不同分为四组。第一组13例,在颈5椎体下衔接,照38Gy/19F后将射野下界上移1cm;第二组11例,在颈4椎体下衔接,照19次后射野下界上移1cm;第三组8例,在颈4椎体下衔接,照10次及照19次后均将射野下界上移1cm;第四组7例,在颈4椎体下衔接,照25次后射野下界才移动。放疗4~6周观察2、3级急性皮肤反应。结果四组上颈部反应分别为53.8%、45.5%、12.5%和100%,下颈部反应分别为84.6%、18.2%、25%、28.5%。第二组加第三组的平均值和第四组的上颈部反应分别为31.5%和100%,P0.01。第一组和第二组在下颈部的反应分别为84.6%和18.2%,P0.01,第二组和第三组上颈部皮肤反应为45.5%和12.5%,P0.01。结论移动野交界线和不移动时皮肤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动1次与移动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面颈野下界过低会造成下颈部皮肤反应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112例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我院鼻咽癌放疗后112例患者的观察,探讨其发病因素,为尽量减少或预防鼻咽癌放疗后遗症寻求可能的途径。方法随访放疗后生存5年的鼻咽癌患者112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以6 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鼻咽部原发灶双耳前野照射共64例,部分辅以鼻前野照射4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先以X线切线野照射40 Gy后,再垂直电子线照射20 Gy左右。结果颈部纤维化、口干、后组颅神经损伤与耳前野放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张口受限、听力损伤随放射剂量增加而增多。颈部纤维化的发生率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后遗症的发生与采用双耳前野,双耳前野 鼻前野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应掌握在70 Gy左右为宜。如仍有鼻咽部的残留肿物,以腔内后装加量,或三维适形缩野推量为妥。在颈部剂量已达65 Gy而淋巴结消退不理想时,应考虑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好,或设野中野,以小野推量放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不同照射方法对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进行放疗 ,以比较二者之间的疗效、探讨鼻咽癌茎突后侵犯的放疗方法。结果 :面颈联合野组以下简称面颈组 ,5年存活率 39.8% (35 / 88) ,与面颈分野以下简称耳前组 2 7.7(2 3/ 83)比较 ,有显著差别 ,P <0 .0 5。上颈部Ⅱ°、Ⅲ°软组织纤维化面颈组 2 5 .6 % (2 3/ 88)明显低于耳前组 34.6 % (2 8/ 83) ;虽然急性咽炎、口干等放射反应面颈组明显高于耳前组 ,但可耐受。结论 :鼻咽癌茎突后侵犯建议首选颈联合野 ,不宜使用鼻前野。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112例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我院鼻咽癌放疗后112例患者的观察,探讨其发病因素,为尽量减少或预防鼻咽癌放疗后遗症寻求可能的途径。方法 随访放疗后生存5年的鼻咽癌患者112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以6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鼻咽部原发灶双耳前野照射共64例,部分辅以鼻前野照射4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先以X线切线野照射40Gy后,再垂直电子线照射20Gy左右。结果颈部纤维化、口干、后组颅神经损伤与耳前野放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张口受限、听力损伤随放射剂量增加而增多。颈部纤维化的发生率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后遗症的发生与采用双耳前野 双耳前野 鼻前野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应掌握在70Gy左右为宜。如仍有鼻咽部的残留肿物,以腔内后装加量,或三维适形缩野推量为妥。在颈部剂量已达65Gy而淋巴结消退不理想时,应考虑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好,或设野中野,以小野推量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