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祝明波  丁向荣  孙铭浩 《电讯技术》2019,59(12):1495-1500
开展海面舰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模拟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为解决模拟的逼真性问题,从模拟方法、场景构建、动态考虑等方面介绍了海面舰船SAR成像模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总结了全动态场景构建与实时性解决方法这两大实现全动态模拟的关键技术,指出目前国内外对于海面舰船SAR成像全动态模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关键在于全动态场景构建与实时性实现,相关工作基础较好。最后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雷达学报》2020,9(1):F0003-F0003,204
合成孔径雷达(Sy 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进行二维成像时,三维地物在图像中会产生严重的混叠,给目标识别与图像解译带来极大的困难,已成为制约SAR装备在应用中有效发挥的主要瓶颈。SAR三维成像技术能够直接获得目标的三维电磁散射结构,消除SAR图像中由于成像机理导致的收缩、叠掩、顶底倒置等现象,对三维环境重构、目标精细化解译、城市测绘和灾害评估等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种劲松  周晓中 《雷达学报》2013,2(4):406-421
近年来,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进行海洋内波探测在海洋遥感领域受到极大关注,成为SAR 重要的海洋应用之一。该文围绕SAR 图像海洋内波探测专题,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别在内波参数反演方法、雷达参数及风场对SAR 内波成像的影响、内波2 维SAR 成像仿真等3 个研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及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匡辉  杨威  王鹏波  陈杰 《雷达学报》2018,7(6):685-695
传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采用多基线的方式可获取目标区域的3维图像,解决了SAR 2维图像中的叠掩问题,但仍存在因遮挡导致的信息获取不足的问题。为此,该文首次提出了多方位角多基线星载SAR 3维成像方法,其不仅解决了叠掩问题,还通过融合不同方位角下获取的3维点云减少了遮挡区域,提升了星载SAR信息获取能力。文中首先建立多方位角多基线星载SAR空间观测模型,并通过推导论证斜视多基线观测和正侧视多基线观测具有相同的数学信号模型,为直接将正侧视时的3维成像方法应用于斜视时的3维处理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给出多方位角多基线星载SAR 3维成像方法及处理流程,其包括SAR斜视3维处理和多方位角3维点云融合两个步骤;最后,通过方位角45°下的点阵目标实验验证SAR斜视3维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并利用方位角45°和–45°下的直升机目标仿真验证多方位角3维点云融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成像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高分辨对地观测的能力,使得雷达系统具有对观测区域进行成像和解译的能力。利用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实时高分辨成像以满足图像解译的需求是雷达成像技术研究的重要目的和意义。随着深度学习的迅速兴起,深度学习网络在逆问题求解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为提升成像质量和成像效率提供新的求解思路。本文基于雷达成像数学模型将雷达成像问题建模为成像逆问题,从逆问题求解的角度分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成像方法的可行性。并综述了近年来雷达深度学习技术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SAR运动目标成像等雷达成像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TMS320C6701高速并行信号处理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80年代初,数字信号处理(DSP)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实时成像处理中得到了应用,随着SAR技术的发展,对实时成像处理器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介绍了如何设计出高速并行信号处理平台来满足SAR系统对实时成像处理器的要求,并给出基于该平台实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向脉冲压缩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阵列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通过在交轨向布置多个天线,结合方位向的合成孔径和斜距向的大带宽信号,具备了3维分辨能力,且多个阵元保证了其在高程向的空间采样,能够解决干涉SAR(Interferometric SAR, InSAR)测绘中的叠掩问题,实现观测场景的3维成像。但是获得场景区域的3维点云分布中存在较多杂点,高程向误差较大,所以传统的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点云滤波方法不适用于阵列干涉SAR点云的滤波处理。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空间聚类种子生长算法的阵列干涉SAR点云滤波算法,应用密度和高程双重阈值生成密度-高程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手段去除小型杂点,利用空间聚类种子生长算法将植被等从点云数据中去除,完成点云滤波处理。利用国内首次机载阵列干涉SAR实验数据,通过与传统LiDAR滤波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为后续建筑物提取和精细化处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成像传感器,除卫星平台外,还可以搭载于机载平台,机载SAR平台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可应用于军事侦察、资源勘探、灾害预警及地图测绘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层析SAR地表参数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是将现实中的三维场景投影到方位-斜距向二维平面的一系列处理过程,损失了三维空间的高度维信息。随着SAR系统及处理技术的发展,层析SAR系统通过沿高度向的多个数据获取构造高度维合成孔径,利用阵列信号处理方法实现目标高分辨率三维成像,对观测场景进行三维重建,获取地面目标的垂直结构信息,对植被监测、雪冰探测、城市建模等应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基于层析SAR观测机理,分析了配准、去平地效应、相位补偿、高度维聚焦等三维成像关键环节以及算法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层析SAR在植被、雪冰、城市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介绍了过去20年中相关的实验结果,讨论了不同平台下植被高度与冠层结构、冰川厚度与内部结构、积雪厚度与分层、城市区三维重建与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无线电工程》2018,(2):88-91
月基合成孔径雷达(Lun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Lunar-SAR)能在较短的观测周期获得全球性的大尺度观测图像,其概念自被提出之后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介绍了月基SAR与传统星载、机载SAR的不同,分析了超长传输距离、月球半径、天体章动和平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结合实际地月相对运动参数完成了月基SAR回波信号仿真。对回波仿真数据进行BP成像,成像结果验证了月基SAR的可行性。对本研究的贡献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复杂SAR场景中机场跑道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从大幅SAR场景图像中提取机场跑道的方法。跑道是机场的最明显的特征,在图像上可抽象为相隔一定距离,具有一定长度的平行线对。算法首先检测图像边缘,然后连接成线段,从中搜索平行线对,最后进行验证。算法的特点在于连接线段时,通过将图像域中的线段转化成极坐标中的点,将线段连接问题转化为点的聚类问题,并利用贝叶斯估计原理构造相似性测度准则函数,利用区域生长聚类方法将断裂的但属于同一条直线的点聚集起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从大幅SAR图像中提取机场跑道,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光谱提取和特征提取两个重要方面总结了目前城市道路信息提取的基本方法,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根据昆明市QuickBird遥感影像的特点以及城市道路的特点,提出基于Sobel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城市道路的流程以及处理方法,对城市道路信息提取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一种提取GaAsMESFET小讯号等效电路参数的方法,本方法可直接决定外部和本征小讯号参数。所得到的等效电路的S参数计算值与测量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杨敏  杨峰  刘臻  郭韡  郑岚 《现代电子技术》2008,31(9):161-162
纹理是图像内容的重要特征之一,纹理图像分类中最重要的步骤是纹理特征的提取。纹理图像利用空间-频率域分析法时,纹理特征主要集中在中、高频段,纹理图像边缘包含着丰富的纹理特征信息。利用小波包和分形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纹理特征值进行纹理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是合理有效的,纹理分类的正确识别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电检测技术实现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露箔等极片缺陷检测,利用光学成像的方式,通过CCD线阵相机直接获取极板表面的图像,通过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识别,进而判断极板上是否存在露箔区域和其他缺陷区域,消除因露箔等极片缺陷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系统可以识别出突出极片0.5 mm以上的颗粒、小于0.2 mm×0.2 mm的露箔区,检测速度大于15 m/min,满足极片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丁扣宝  潘骏 《电子器件》2002,25(1):27-28
研究了利用电流-电压(I-V)正向特性提取PN结二极管参数的方法,与通常使用的PN结二极管模型不同,本文模型考虑了并联电导对电流的影响,在I-V特性曲线上读取四级(V,I)值,用牛顿法对模型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可提取出PN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反向饱和电流,串联电阻,发射系数以及并联电导。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数据膨胀的今天,将网络中有用数据摘录下来,并组织成脱机Web应用程序形式,不但便于移动设备浏览,而且能有效减少移动流量消耗,节省费用,提高安全性.为此,讨论了HTML5应用程序缓存机制、数据挖掘规则定义与数据提取、数据清洗入库、脱机Web应用程序的实现.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一些动态网页需要进行登录认证才能访问,登录认证的方式有多种,如HTTPS、HTTP Digest、HTTP Basic和网页表单认证等,为减少复杂性,文中采用了FireFox浏览器安全认证方式.在数据清洗入库和脱机Web应用程序生成的过程中,利用PHP脚本和Html5语言,实现了相关功能.实验表明,文中方法可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马春霞 《电子技术》2014,(6):20-21,19
稀疏方法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减少基因表达数据的复杂度,故它具有很好的可解释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利用稀疏控制的非负矩阵分解(NMFSC)来提取特征基因,因为稀疏控制的非负矩阵比其他稀疏方法更具有可解释性。在实验部分,将NMFSC应用在植物基因表达数据集上,并将其与传统的稀疏方法(SPCA)进行对比。实验证明我们的方法要比其他方法能提出更多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PDF文件的特点,应用pdfbox开源库对PDF文件进行解析,去除PDF文件的文件头、交叉引用表以及文件尾等额外的文档描述信息得到目标信息。在研究不确定性理论的基础上,确定初始证据各种特征的可信度计算方法,通过推理网络及证据理论的推理算法,得到各个证据的可信度,最后比较各个证据可信度,对论文元数据进行抽取。实验表明,各类元数据的查全率都在87%以上,查准率都在92%以上,与常用的正则表达式方法相比准确率提高了10%以上,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可见光红波段和基于可见光绿波段的建成区指数方法提取的建成区易与水体和裸土区域混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建城区提取指数(NBAEI)方法,该方法考虑黄色波段在构建建成区提取指数的作用,利用建成区在黄色波段与红色波段的反射率差值所具有的正负特性可以完全区分建成区与水体区域,同时放大与裸地之间的差异以便提取建成区。以宝鸡市、日照市和保定市作为实验区域,分析总体精度、错分精度和漏分精度三类指标。实验结果表明,NBAEI方法总体分类精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错分精度和漏分精度低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所提方法的提取精度更高,效果更好,更适用于高分六号卫星提取建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