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历次地震震害表明,不规则的建筑震害严重,特别是2008年我国四川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不规则建筑坍塌破坏尤为严重。因此,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局部修订中,对第3.4.1条进行了修订,对建筑的不规则程度进行分级判定和提出了加强措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和最新修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回顾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历次版本的主要特点,着重阐述GB 50011-2001规范的最新修订情况。这些修订包括:建筑抗震设防水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基本要求和概念设计、场地分类和评估、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等基础性内容,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计算方法和抗震措施,新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以及大跨度空间结构、地下建筑等内容。1976年7·28唐山地震造成未设防或设防能力低的各类房屋建筑严重破坏和倒塌,通过对地震区建筑震害的调查研究,吸取经验教训,对TJ 11-78《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时进行了修订。2008年5·12汶川地震全面考验了各类建筑结构,凡按照现行规范设计建造的建筑都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在震中地区,由于实际地震影响烈度远高于设防烈度,致使具备一定抗震设防能力的建筑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破坏。通过对这些震害的研究,对多道抗震防线、强柱弱梁、剪力墙连梁、砌体结构整体性、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等抗震设计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及时地体现在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中。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被明确地编入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充实了中国特色的“三水准两阶段”抗震设防理念。图3表7参7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中州建设》2008,(22):80-80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修订而成。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1号修改单,相应调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等,并对其他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本次局部修订共计修订31条。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根据国家有关抗震防灾法律法规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对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并于2008年8月5日正式发布实施。为做好标准的实施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局部修订的内容,包括汶川地震灾区设防烈度、山区建筑抗震、建筑结构抗震体系、楼梯间抗震设计、村镇民居抗震等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根据国家有关抗震防灾法律法规和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的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对相关国家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日前正式发布实施。为做好新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委托中国建筑业协会,于2008年8月28日至31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两期建筑抗震标准宣贯师资培训班。  相似文献   

7.
张瀑 《四川建筑》2010,30(3):1-1
1976年的唐山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人员死亡24万;5·12汶川地震造成了9万多的人员死亡、失踪,经济损失达8000多亿,2010年玉树地震导致了2000多人死亡。县城80%建筑倒塌。每一次灾害后,我们都努力前行,我国从1978年颁布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以来,1989年、2001年、2008年分别进行了修订,2010年新的抗震设计规范又将诞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更加巨大。每一次标准的修订对于设防的目标或要求都进一步提高,它反映了社会各个方面对建筑防震减灾认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住宅设施》2008,(9):11-1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根据国家有关抗震防灾法律法规和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对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现已正式发布实施。为做好标准的实施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还下发了《关于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根据国家有关抗震防灾法律法规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对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并已正式发布实施。近目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为做好标准的实施工作。《通知》指出:  相似文献   

10.
<正>抗震箍筋的设置框架节点的构造措施基础中柱箍的构造要求剪力墙的约束构件楼梯间柱的构造要求汶川地震后,国家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作出了重大修改,出台了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此次修改仍然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抗震设防目标,共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版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探讨,通过与旧版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分析,详细阐述其修订或删减的主要依据,并对新版规范的修订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进而提出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新要求,同时也为工程技术人员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版规范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2008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做了详细的介绍,井分析了其修订的原因,对学习和理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部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芳 《山西建筑》2010,36(9):69-70,75
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多道抗震防线、防震缝、楼梯间、强柱弱梁、填充墙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时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新版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现有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规定,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以及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等。  相似文献   

15.
张赛 《城市建筑》2014,(33):49-4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指出,通过应用抗震措施和抗震结构措施对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性能进行保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延性要求进一步分为四个层次来对抗震不同要求进行满足。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文魁 《山西建筑》2011,37(33):57-58
指出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是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20l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延性的概念、要求,并对改善抗震结构延性的措施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以达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经过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已于2008年7月30日正式发布并实施。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是我部贯彻国务院关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关指示精神,落实《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恢复条例》有关规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编制单位专家在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并让标准及时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18.
刘颖  李殿平 《浙江建筑》2012,29(3):17-20,25
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从1997年开始修订,现已完成修订的征求意见稿,本文介绍了有关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的修改简况。  相似文献   

20.
《工业建筑》2008,38(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并于2008年8月4日已正式发布实施,以提高我国建筑物的抗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