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藏年代学是成藏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揭示油气成藏过程、成藏机理的重要途径。通过烃源岩生排烃期分析、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定量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藏的充注历史。综合分析认为,长7段和长6段有效烃源岩自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进入生排烃门限以来,长6油层组主要存在160Ma~140Ma和110Ma~90Ma的两期油气充注过程。其中,早期以连续、缓慢、小规模的低充注为主要特征;晚期则以瞬态、快速、大规模的高充注特征为主,是长6油层组的主要充注时期。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成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烃时限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成藏年代学方法,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实现了区内由传统的定性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研究表明: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从南到北、从下至上成藏时间依次变晚.中、下部含气组合主要两期充注,分别为200.0~175.0Ma和160.0~120.0Ma,后一期为天然气的主力充注期,成藏关键时刻为135.0Ma.上部含气组合属于次生气藏,为一期充注,主要成藏时间略晚,为150.0~97.5Ma,其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包括气源、生烃时期、烃源灶及圈闭形成时间等内容。从天然气组成、碳同位素分析入手,确定川东下志留统小河坝砂岩天然气气源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深灰色泥岩;通过有机相分析、埋藏史分析、TTI计算,认为源岩生烃潜力大,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达到生烃高峰期,形成两个大面积的烃源灶,可提供充足的烃源;再利用构造演化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关键时刻为晚三叠—早侏罗世。在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河坝砂岩的天然气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常规测井、烷烃气碳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川西南井研地区嘉陵江组气藏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和构造演化史恢复,恢复了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井研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嘉四段云坪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以龙潭组为主的二叠系烃源岩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油气来源,中-小型烃源断裂为天然气成藏充注提供了有利通道,低缓斜坡背景下的构造圈闭为天然气富集成藏提供了有利场所,区内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表现出一期持续性干气充注特征,其成藏演化经历3个重要阶段:印支晚期-燕山中期二叠系烃源岩成熟生烃;燕山晚期高成熟干气开始充注成藏;喜马拉雅期-现今持续充注与调整成藏。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均一化温度测试、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等手段厘定天然气充注史,应用沉积-成岩-构造一体化预测模型恢复储层孔隙度演化史,并综合天然气充注史与储层孔隙度演化史之间的关系,判识迪那2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因类型,明确其成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迪那2气藏具有"早油晚气、晚期为主"的两期油气充注特征,第一期为康村组沉积时(5~12 Ma)的原油充注,第二期为库车组沉积至今(0~5 Ma)的天然气充注;古近系储层具有长期浅埋—短期深埋的特点,储层孔隙度在西域期沉积初期(约2 Ma)降低到10%以下并致密化;迪那2气藏天然气大量充注时间早于储层致密化时间,其成因类型属于"致密常规气藏"。认为迪那2气藏具有"中新世早中期的原油充注、上新世的气侵形成常规气藏、西域期以来的致密常规气藏调整改造再富集"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的成藏过程反演对含油气系统的持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储层定量荧光等技术和方法,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油水界面变迁,再结合生烃史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的油气成藏史。结果显示,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2期源自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油气充注,第Ⅰ期充注时间为7 Ma,表现为褐色低熟的轻-中质单一液相烃类包裹体;第Ⅱ期开始于2Ma,沙河街组烃源岩大量生烃,表现为浅蓝色荧光的中质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为主要成藏期。储层定量荧光样品QGF大多体现古油层荧光光谱特征,油藏规模较大,后期由于构造活动油藏泄漏,形成现今3885 m典型的油水界面。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构造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时间匹配决定了研究区两期充注,后期为主的成藏特点。新构造运动后期,古油藏规模减小,形成了现今油藏格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饱和烃色谱-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为基础,对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古油藏油气来源、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昂达尔错古油藏油苗与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体现出两者具有较强的亲缘性;昂达尔错古油藏油气充注期次可划分为晚侏罗世(151.6-158.7Ma)、早白垩世(142.3-143.9Ma)与中新世(12.5-16.6Ma)三期,其中早白垩世为该古油藏的主充注期;古油藏油源为下侏罗统曲色组页岩,储集层为中侏罗统布曲组砂屑灰岩和白云岩,盖层为布曲组泥晶灰岩,构成正常的“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临清坳陷东部4口井35块石炭-二叠系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模拟技术对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包裹体以发弱黄色、弱蓝白色-白色荧光及不发荧光的气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弱蓝绿色和弱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样品中检测到大量裂缝和孔隙沥青及沥青包裹体,早期油藏遭受破坏,以天然气成藏为主;石炭-二叠系至少存在5幕与油气成藏相关的流体活动;第一成藏期距今171~148.5 Ma,主要为油充注,第二到第四成藏期以天然气成藏为主,成藏期分别为距今141.9~95.7 Ma、51.0~33.1 Ma和19.7~2.5Ma,主要成藏期是古近纪以来的第三、四期,处于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期。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采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对该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储层中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含液态烃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两个峰值分别为95~110℃和145~155℃,这表明研究区下古生界天然气充注与成藏期次主要有两期.利用包裹体测试资料、结合埋藏史和热史综合分析表明苏里格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时间为190~215 Ma和150~160 Ma,其中150~160 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是本区最重要的一次天然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10.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气藏特征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油气钻探实践,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剖析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气的成藏特征和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布面积广,生烃持续时期长,生气强度高,天然气内甲烷含量高;砂砾岩储层成熟度低,致密程度高,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储层普遍含气,产能与物性密切相关;砂砾岩储层致密化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气以前,成藏模式为储层先致密、天然气后充注;天然气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持续充注,成藏期次为一期,成藏过程呈"准连续"方式。在气藏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3种方法预测了致密砂砾岩气的资源量,容积-蒙特卡洛法估算致密砂砾岩气资源量为0.16×1012 m~3(期望值),资源丰度类比法估算致密砂砾岩气资源量为0.21×1012 m~3,成因法估算致密砂砾岩气资源量为0.18×1012 m~3,3种方法加权平均计算沙河子组砂砾岩气资源潜量为0.18×1012 m~3。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设施工程技术》CAI课件的制作方法 ,阐释了该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