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型材料鸵鸟多相钙磷陶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理、化方法将煅烧鸵鸟骨松质改性为HAP/β-TCP/NaCaPO4多相钙磷陶瓷,然后进行溶血试验、凝血试验、热源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肌肉植入试验。结果:材料无溶血现象,不影响凝血功能。动物实验发现材料不引起阳性热源反应及急性毒性。肌肉植入试验显示纤维组织能够长入材料内部,材料对肌肉无刺激。部分标本出现轻微的炎性反应,与材料部分降解有关。结论:鸵鸟多相钙磷陶瓷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骨缺损修复材料可降解速固化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出的脱钙骨基质/磷酸钙骨水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粘合剂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凝血试验、皮内实验、热源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该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对皮肤及肌肉无刺激作用,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在骨创面可诱导新骨形成。结论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骨缺损修复材料可降解速固化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出的脱钙骨基质/磷酸钙骨水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粘合剂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凝血试验、皮内实验、热源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该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对皮肤及肌肉无刺激作用、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在骨创面可诱导新骨形成。结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材料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体内植入试验综合评价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浸提液无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症反应,12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材料在16周基本完全降解。结论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或载体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为此种材料的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外科完成。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肌腱鞘管内及硬膜外长期植入试验测定材料的动物毒性;并通过细胞毒性测定、细胞与材料混合培养,综合评价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凝胶注射入小鼠无急性毒性;材料浸提液无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2%)及遗传毒性(微核率为0.24%);材料在动物体内长期埋植后局部和全身各器官无组织损伤,局部无明显粘连;材料浸提液(1000,500,100g/L)的细胞毒性及分级与阴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材料与细胞的混合培养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煅烧骨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羟基磷灰石,其钙磷比值接近于人骨,且制作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受到广泛关注。目的:观察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骨重建颌骨缺损奠定一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2008-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口腔研究室完成。材料:成年牛长骨骨骺端在箱式电阻炉内煅烧成煅烧骨。方法:将煅烧骨与第3代已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相容性;应用溶血试验、凝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皮下植入试验观察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煅烧骨的孔隙率和超微结构;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结果:煅烧后的松质骨块呈白色,其骨小梁结构完整,骨小梁的间隙为相互连通的孔隙,孔径主要在190~750μm,孔隙率为(80.39±1.4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煅烧骨后,倒置显微镜显示接种即刻细胞即充满煅烧骨网孔,24h可见大量细胞黏附于支架上,7d后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分界不清;扫描电镜显示接种1d可见少量细胞黏附与煅烧骨上,细胞多个伪足向四周伸出,接种7d可见大量细胞与胶原纤维覆盖于支架上,基本包埋支架。生物相容性试验显示煅烧骨无溶血现象,不引起凝血功能改变,无毒,皮下植入后动物伤口无感染、化脓,植入材料无排出现象,取材时见材料周围肌肉颜色、质地正常。结论:煅烧骨经高温煅烧后,可以彻底消除其抗原性,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细胞、组织、血液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好,可作为颌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7.
背景:负载缓释转化生长因子β1微球壳聚糖支架在体外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且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细胞分化,有望作为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材料,然而要进行相应体内实验,其生物相容性是不容忽视的.目的:制各负载缓释微球壳聚糖支架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以溶血试验、急性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性实验、肌内植入实验,评价自制负载缓释微球壳聚糖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支架溶血率为1.6%,镜下未见明显红细胞破坏;材料急性毒性评价程度为无毒;皮内原发刺激记分及原发刺激指数均为0;热源性实验体温升高为(0.17±0.06)℃;肌内植入实验大鼠均成活,全身良好、无感染,4周左右新生毛正常分布,8周大体观察支架周围血管明显增多,与周围肌组织整合良好,心肝肺肾等内脏均无特殊变化,随时间延长,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减少,可见血管及纤维长入支架,包裹逐渐变薄,支架渐降解.结果说明负载微球多孔壳聚糖支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国外商品化的硫酸钙产品尽管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存在依赖进口和价格较高的缺陷。目的:自行构建骨植入型硫酸钙,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5—10/20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以自制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为庆大霉素的载药基质,制备硫酸钙/庆大霉素植入剂抗生素含量5%。方法: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实验选择指南(ISO标准10993—1,1997)和国家标准GB/T16886—1选择红细胞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原实验、肌肉内植入实验及骨内植入实验评价硫酸钙,庆大霉素抗生素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溶血率、细胞相对增殖率、体温升高情况及组织相容性。结果:①抗生素释放系统红细胞溶血率为2.02%,小于阳性标准。②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毒性评分为0~1级。③热原反应: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3℃,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④肌肉内植入实验:抗生素释放系统在肌肉组织内可逐渐降解,材料周围未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无排斥。⑤骨内植入实验:骨组织内抗生素释放系统可逐步降解,并逐渐被骨性组织替代,无排斥现象及肝肾毒性。结论:构建的硫酸钙,庆大霉素释放系统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不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热源作用,可逐步降解,无排斥现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活性煅烧骨和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学安全性评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定活性煅烧骨和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学安全性。方法 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制备活性煅烧骨颗粒,与骨水泥按不同质量比复合后植入小鼠腹腔内行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植入小鼠后腿股部肌肉内行肌肉刺激试验,体外行溶血、凝血试验等。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动物无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术前、术后动物体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无统计学差别(t检验,P>0.05),对肌肉无刺激,无致热作用,体外对溶血、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 该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易塑形,具有很强的成骨诱导活性,能满足修复不同部位、不同形状骨缺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定活性煅烧骨和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学安全性。方法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制备活性煅烧骨颗粒,与骨水泥按不同质量比复合后植入小鼠腹腔内行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植入小鼠后腿股部肌肉内行肌肉刺激试验,体外行溶血、凝血试验等。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动物无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术前、术后动物体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无统计学差别(t检验,P>0.05),对肌肉无刺激,无致热作用,体外对溶血、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该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易塑形,具有很强的成骨诱导活性,能满足修复不同部位、不同形状骨缺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四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背景:制备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材料的原材料生物活性玻璃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软骨、骨组织的修复、替代,已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价。目的:利用生物活性玻璃和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等天然大分子复合制备4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观察4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03/08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昆明系小鼠60只,健康成年家兔11只。采用冷冻干燥和仿生矿化技术,以改性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和胶原、透明质酸钠、磷酸丝氨酸等天然生物分子复合制备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4种仿生复合骨组织工程三维支架材料。方法:对4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中毒症状,按50mL/kg尾静脉注射4种材料的浸提液。支架材料加入新鲜兔血进行溶血试验,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溶血率。兔脊柱两侧皮内注射浸提液观察皮肤刺激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注入浸提液后24,48,72h观察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反应和皮肤刺激反应,测定溶血率。结果: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组小鼠无死亡,无明显毒性表现、体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溶血试验结果表明,4组支架材料的溶血率均〈5%,满足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要求。皮内刺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4组均未见任何刺激反应,无红斑、焦痂、水肿等皮肤反应现象。结论:仿生复合支架材料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无毒性,无刺激性,生物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高温处理的煅烧骨具有类似自然骨的连续微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 目的:观察牛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细胞相容性及毒性. 方法:①细胞相容性实验:将牛煅烧骨与第3代已诱导的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②溶血实验:将煅烧骨浸提液、生理盐水与双蒸水加入兔血中.③凝血实验:将煅烧骨加入兔血浆中.④急性毒性实验:在昆明种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煅烧骨浸提液、生理盐水.⑤微核实验:在小鼠腹腔分别注射煅烧骨浸提液、生理盐水与环磷酰胺.⑥局部刺激性实验:将煅烧骨浸提液、生理盐水分别注射于兔两侧脊柱皮下.⑦热源检测实验:在兔耳静脉注射煅烧骨浸提液.⑧皮下植入实验:将煅烧骨材料植入Wistar大鼠背部皮下. 结果与结论:煅烧骨材料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及血液相容性;对皮肤、肌肉无刺激作用;对心、肝、肾重要器官无毒性作用;皮下植入后对周围组织无刺激作用,能够部分降解吸收并被机体组织替代;无致热作用,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对小鼠骨髓细胞无抑制及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经过脱蛋白去抗原处理的异种松质骨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可塑性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目的:观察鹿脱蛋白松质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热源实验与急性毒性实验:将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浸提液分别注入家兔耳缘静脉与小鼠腹腔。②溶血实验:将兔血混悬液分别加入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碳酸钠(阳性对照)、生理盐水(阴性对照)中。③凝血实验:将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分别加入兔正常混合血浆中。④肌袋实验:在小鼠大腿肌袋处分别植入新鲜鹿骨、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结果与结论: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鹿脱蛋白松质骨无热源反应,未引起毒性、溶血及凝血反应,植入小鼠肌肉内后未发生排斥反应。新鲜鹿骨6种实验有轻度异常,但无动物死亡。表明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鹿脱蛋白松质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可降解聚己内酯体内植人物材料的毒副作用、生物安全性评价试验已有报道,但体外生物学安全性如何还不清楚。目的:评价可降解聚己内酯的体外生物学安全性。设计:随机对照重复测量设计。地点和对象:在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毒理学实验室完成。Wistar大鼠130只、新西兰大白兔9只,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动物实验部提供,清洁级。干预:采用可降解PCL的浸出液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肌肉刺激实验、热源试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②Ames试验结果。③微核试验结果。④肌肉刺激实验结果。⑤热源试验结果。结果:PCL浸出液对大鼠的生长及细胞无毒性作用,Ames试验及微核试验结果证明PCL对细胞染色体、DNA水平的遗传物质无损害作用。热源试验及肌肉刺激试验结果证明PCL无免疫原性。结论:PCL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无免疫原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背景:异种骨形态、结构与组成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经理化处理后的异种骨抗原性降低,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检测3种不同方法制备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和物理结合化学3种处理方法制备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制成材料浸提液,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初步评价不同处理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物理组和物理结合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无急性毒性、无热源反应、无刺激性与细胞毒性;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有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有轻度刺激性及存在细胞毒性。结果提示经过物理、物理结合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观察了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ZrO_2-HA)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陶瓷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根据卫生部的有关标准,采用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对新西兰大白兔、健康成年昆明小鼠、成年大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及肌肉内植入实验.结果与结论: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所有受试实验动物均没有死亡,实验前后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热原实验结果:没有致热作用.溶血实验:受试标本在1 h之后大体观察判断均无明显溶血现象,酶标仪检测溶血度测得溶血率均小于5%.肌肉内植入实验:伤口均无感染发生,也未见材料排出.4周后,肌肉组织和材料结合紧密,材料孔隙里面有一定量的组织长入,周围肌肉组织始终保持正常形态结构.亚急性毒性试验:2周后复查体质量和血常规,与实验前的数据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肝,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没有发现坏死灶或其他病变.结果提示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对肌肉无刺激作用,在兔体内没有发生炎性排斥反应,与肌肉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于将来骨缺损的修复,可能可以作为假体替代材料试用于临床,但还需要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为此种材料的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外科完成。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肌腱鞘管内及硬膜外长期植入试验测定材料的动物毒性;并通过细胞毒性测定、细胞与材料混合培养,综合评价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凝胶注射入小鼠无急性毒性;材料浸提液无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2%)及遗传毒性(微核率为0.24%);材料在动物体内长期埋植后局部和全身各器官无组织损伤,局部无明显粘连;材料浸提液(1000,500,100g/L)的细胞毒性及分级与阴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材料与细胞的混合培养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寻求一种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有成骨能力的新型骨修复和替代材料始终是材料学和骨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带负电荷钙磷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所推荐的生物学试验,对其进行红细胞溶血性实验、全身性毒性实验、热源性实验、致敏性实验.结果与结论:红细胞溶解实验中红细胞溶血率为0.24%,小于阳性标准,说明材料植入体内后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全身毒性实验的检测结果提示无毒,不引起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说明材料本身不具有毒性.热源反应中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2 ℃,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说明本材料本身不具有致热源作用.致敏实验中致敏率为0,与阴性对照没有差别,说明材料没有致敏性.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带负电荷的钙磷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理想的支架材料必须对机体无毒性,无免疫排斥反应,并能适时地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能否长期存留体内并发挥功能值得研究。 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植入鼠体内后机体局部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6-03/2006-07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8只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1只昆明小鼠,体质量20g:1只雌性家兔,体质量2.5kg,以上实验动物均由吉林大学基础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猪松质骨(髂骨)为市售。实验用IMDM培养基为美国Hycolone公司产品,FBS购自美国GIBCO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及ConA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方法:采用猪髂骨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①采用随机抽签法将BALB,C小鼠分成支架材料植入组、异种骨植入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支架植入组将支架植入到BALB/C小鼠的下肢肌肉内,异种骨植入组将昆明鼠骨植入到BALB/C小鼠下肢肌肉内,对照组仅将局部肌肉损伤。②术后21d取材料植入部位及周围组织,大体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观察材料与组织相容性:采用刀豆蛋白A诱导各组脾淋巴细胞转化,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nm波段检测并记录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以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免疫功能,即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nm波段检测并记录各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杀伤率。 主要检测指标:①植入物周围组织相容性。②刀豆蛋白A诱导后淋巴细胞刺激指数。③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各组细胞杀伤率。 结果:18只BALB/C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  相似文献   

20.
张亮  靳安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42-3343,I002
目的:观察新型骨支架材料20%β-TCP/PDLLA支架亲水性、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方法:体外滴水法观察比较支架材料20%β-TCP/PDLLA及PDLLA亲水性;体内研究,将材料植入大鼠体内,2,4,8,12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a^2 、P、ALP检测。观察伤口局部情况及心肝肾组织学变化,植入材料局部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β-TCP/PDLLA支架亲水性明显高于PDLLA支架,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a、P、ALP检测两种材料无明显差异,心肝肾组织学检查观察均未见病理性改变。植入体内β-TCP/PDLLA支架组织学检查巨噬细胞2周时最高且多于PDLLA支架组,而后逐渐下降,12周时两组相当,均基本消失。结论:新型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