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ACM-A-NC)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结果表明:阿克拉霉素A在肺,脾,小肠和胸腺分布较多,而心,肝、肾中分布较少,与ACM-A水溶液对比研究表明:ACM-A-NC在肺内分布量较其水溶液提高3.6倍。在脾中提高1.4位,肝中2.2倍,肾中1.6倍,胸脾中1.2倍,大肠1.1倍,心中约1.2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工作阐述了毫微囊的制备及冻干条件,并进行了毫微囊的再分散性实验,测定了毫微囊的粒度分布和药物包封率。家兔静脉注射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后,血药浓度表明其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与阿克拉霉素A注射液相比,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在家兔体内的消除半衰期较长,(前者t1/2(β)=10.25h,Auc=81.88mg/L·h;后者t1/2(β)=17.04h,Auc=106.74mg/L·h),而且阿克拉霉素A包于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囊后改变了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阿克拉霉素A在肺、胸腺、脾和小肠中浓度较高,而在心、肾、肝和大肠中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为囊材制备了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ACM-A-NC),利用均匀设计方案选出了较佳处方,加冻干赋型剂制得了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冻干品,冻干前后的平均粒经分别为(120±34)nm和(146±33)nm,应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得阿克拉霉素A的包封率为47.6%,并进行了ACM-A-NC的LD50测定以及对S180肉瘤,P388白血病的抑瘤实验,结果表明,ACN-A-NC降低了ACM-A的毒性,其抗癌活性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制备工艺及抑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为囊材制备了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ACM-A-NC),利用均匀设计方案选出了较佳处方,加冻干赋型剂制得了阿克拉霉素A毫微囊冻干品,冻干前后的平均粒经分别为(120±34)nm和(146±33)nm,应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得阿克拉霉素A的包封率为47.6%,并进行了ACM-A-NC的LD50测定以及对S180肉瘤,P388白血病的抑瘤实验,结果表明,ACN-A-NC降低了A  相似文献   

5.
盐酸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观察盐酸川芎嗪(TMPH)30mg·kg-1iv后大白鼠心、肝、脾、肾、脑、肌肉、睾丸和血浆等组织中药物浓度的经时变化。统计矩分析结果表明:肝脏摄取率最高,AUC为247.9mg·h-1·L-1,其它依次为心脏、脾、脑、睾丸、肺、肾、肌肉、血浆;各组织药物消除的速度依次为:脾、血浆、肌肉、肺、脑、肾、肝、睾丸及心脏,心脏消除最慢,MRT为4.27h。我们认为:药物体内的脏器分布用统计矩法算出的AUC、MRT,再结合Cmax、Tmax等参数进行描述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6β乙酰氧基去甲托烷(6βAN)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方法:不同MR拮抗剂对6βAN作用的影响;HPLC法测定6βAN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磷酸肌醇(IP)的影响;通过6βAN对异丙肾上腺素(Iso)功能拮抗模型,观察6βAN对M2R的作用.结果:(1)6βAN对人及豚鼠气管的收缩强度大于ACh,分别为68和245倍;(2)阿托品(M1-M3)和parafluorohexahydrosiladifenidol(M3)抑制6βAN的作用;(3)6βAN引起平滑肌细胞内IP浓度升高;(4)6βAN对Iso的功能性拮抗作用,在methoctramine(M2)03μmol·L-1时减弱或消失.结论:6βAN通过激活M3R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其对Iso的功能拮抗,部分是激活M2R所致.  相似文献   

7.
实验证明,2,4,5-三氯苯胺(TFA)与大鼠肝微粒体、NADPH和分子氧共存时可经历脱氟、对位羟化和氧化释放一氧化碳(CO)等代谢过程。与对照组(Control)微粒体相比,苯巴比妥(PB)或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微粒体,使2,4,5-TFA代谢降解为CO的速度分别提高3~8倍,脱氟速度提高1~4倍,对位羟化速度提高1.9~1.5倍,底物消失速度提高2~2.5倍。而2,4,6-TFA,2,4,5-与2,4,6-三氯苯胺(TCA)和1,2,4-三氟苯(TFB)等经一般代谢几乎不产生CO,PB或DEX诱导的微粒体使其转化为CO的能力也低至可忽略不计。同时,在Control或PB微粒体中,2,4,5-TFA的底物消失与脱氟两种速度比平均约为1:1,在DEX微粒体中,两种速度比则为1:2,而2,4,6-TFA在PB微粒体中的两种速度比为1:0.6。两个TFA的对位羟化速度相对较慢,而两个TCA几乎不能进行对位羟化。  相似文献   

8.
生技霉素A及B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从含有4"-酰化酶基因的螺旋霉素产生菌-基因工程菌的培养物中分离到一组4"酰化螺旋霉素,命名为生技霉素。其在体内对小鼠实验感染的治疗作用比乙酰螺旋霉素强。生技霉素主要组份为生技霉素A和B。通过溶媒提取,真空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得到了生技霉素A、B的纯品。生技霉素A的紫外最大吸收在230.8nm。具有与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类似的红外吸收光谱,分子量为982(FABMS:M+H,983)。分子式C51H86N2O16。通过对FABMS,1H-NMR,13C-NMR,DEPT,COSY及HETCOR谱分析,鉴定生技霉素A的结构为4"-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并对4"-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84个连碳氢的1H-NMR信号作出了明确归属。生技霉素B与生技霉素A具有类似的紫外及红外吸收光谱。分子量为968(FABMS:M+H,969),比A小14个质量单位。主要根据1H-NMR及13C-NMR谱的分析及与生技霉素A的1H-NMR及13C-NMR谱的比较,鉴定生技霉素B的结构为4"-异戊酰螺旋霉素Ⅱ。  相似文献   

9.
实验证明,2,4,5-三氟苯胺(TFA)与大鼠肝微粒体、NADPH和分子氧共存时可经历脱氟、对位羟化和氧化释放一氧化碳(CO)等代谢过程。与对照组(Control)微粒体相比,苯巴比妥(PB)或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微粒体,使2,4,5-TFA代谢降解为CO的速度分别提高3-8倍,脱氟速度提高1-4倍,对位羟化速度提高1.9-1.5倍,底物消失速度提高2-2.5倍,而2,4,6-TFA,2,4,  相似文献   

10.
生技霉素是一组4"-酰化螺旋霉素,继从生技霉素产生菌发酵液中分离到主要组分生技霉素A和B之后,利用两相分配及柱层析的分离方法,又分离到分子量为968的化合物生技霉素A2。根据其UV、IR、FAB-MS、1H-NMR、13C-NMR、DEPT谱、1H-1HCOSY的分析及与4"-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即生技霉素A)光谱数据的比较表明生技霉素A2含分子式皆为C50H84N2O16的4"-异丁酰螺旋霉素Ⅲ(生技霉素A2β)和4"-丁酰螺旋霉素Ⅲ(生技霉素A2α)。生技霉素A2碱水解产物中游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及GC-MS分析支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H2O2)、甲磺酸乙酯(EMS)、丝裂霉素C(MMC)、二甲基亚硝胺(DMNA)、苯并(a)芘(BaP)、2氨基芴(2AF)和环磷酰胺(CP)诱发小鼠、大鼠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方法:体外单细胞微量凝胶碱性电泳试验(慧星试验).结果:除EMS097mmol·L-1在小鼠淋巴细胞,MMC30μmol·L-1在小鼠、人淋巴细胞中呈阴性外,其余均为阳性.最低可检测浓度分别为H2O21μmol·L-1,EMS048mmol·L-1,BaP50μmol·L-1,CP20mmol·L-1,MMC10μmol·L-1,DMNA273mmol·L-1,2AF625μmol·L-1.CP、BaP、2AF需经S9Mix代谢活化才显示毒性.结论:彗星试验检测出MMC诱导大鼠,EMS诱导大鼠和人,以及H2O2、DMNA、BaP、CP和2AF诱导小鼠、大鼠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12.
6β-乙酰氧基去甲托烷(6β-acetoxynortropane,6β-AN)是一种新型M2受体激动剂,兔10ug·kg-1iv,犬2,5,20ug·kg-1iv均导致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明显减少(P<0.05或0.01),呈剂量依赖关系。pO2降低,pCO2升高。较小剂量给兔0.5,1.0,2.0,4.0ug·kg-1iva和犬0.25,0.5,1.0ug·kg-1iva亦产生与静脉给药相似的呼吸抑制效应。AF-DX116能拮抗6β-AN的呼吸抑制作用,PZ则与6β-AN产生协同作用。表明6β-AN有呼吸抑制作用,并可能与其激动呼吸中枢M2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生技霉素是一组4″-酰化螺旋霉素,继从生技霉素产生菌发酵中分离到主要组分生技霉素A和B之后,利用两相分配及柱层析的分离方法,又分离到分子量为968的化合物生技霉素A2。根据其UV、IR、FAB-MS、^1H-NMR、^13C-NMR、DEPT谱、^1H-^1HCOSY的分析及与4″-异戊酰螺旋霉系Ⅲ(即生技霉素A)光谱数据的比较表明生技霉素A2含分子式皆为C50H84N2O16的4″-异丁酰螺旋霉  相似文献   

14.
用野百合碱(MCT)复制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PH)病理模型,探讨钙拮抗剂2,6-二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DCDDP)对PH的防治作用.DCDDP5,50,500μg·kg-1ip,每日1次,连续28d;MCT60mg·kg-1在第1次给DCDDP后30minsc.观察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血浆和肺匀浆中内皮素样免疫反应物(ir-ET),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三种不同剂量的DCDDP分别使平均肺动脉压从4.5±0.9kPa(MCT组)降至3.2±0.2,3.5±0.6和3.8±0.9kPa,肺血管阻力从118±17kPa·min-1·L-1(MCT组)降至65±16,68±18和76±18kPa·min-1·L-1(P<0.01),提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中,低剂量DCDDP防治效果似较好.DCDDP不影响MCT性PH时血浆和肺匀浆中ir-ET的改变,但可显著升高肺匀浆中NO的含量和SOD活性,使肺匀浆中MDA含量降至正常,这可能是其降低肺动脉压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HPLC法对肝靶向抗疟药NGA-PQ各磷酸伯氨喹(PQP)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GA-pQ在血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解离出PQ。NGA-PQ和PQP在肝中的Tm分别为10和15min,在血中的T1/2分别为20.44和35.74min。在肝中的T1/2分别为43.95和21.46min,肝中的AUC分别为2305.80和333.29min·μg-1·g-1。说明NGA-PQ在血中很快消除并浓集于肝脏,在肝脏的保留时间长,从而证实NGA-PQ具肝靶向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6.
薄层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有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蒸馏水为稀释溶剂,以硅胶H(0.1% CMC-Na水溶液制)为固定相,以乙酸乙酯-异丙醇-水-6N氨水(15:13:9:2为流动相,测定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结果与现行部颁标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  相似文献   

17.
给大鼠iv171mg·kg ̄(-1)或ig684mg·kg ̄(-1)甲基毒死蜱(CM)后,血中CM浓度的经时变化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和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CM经消化递吸收相半减期为13.2mm、吸收率(F)为17%。CM在体内呈全身分布,ivCM后的t1/2a为2min,t1/2β为1.74h,全身清除率为0.86L·kg ̄(-1)·h ̄(-1).大鼠iv171mg·kg ̄(-1)CM后,血,肾和辜丸中CM浓度的经时变化呈二项指数函数曲线规律,而在肺,肝,脾,心,脑,肌肉和脂肪中的变化则符合叠加指数函数规律。根据靶向指数。靶向系数和综合靶向系数判断,肺和脂肪是CM选择分布的主要部位。体外代谢研究表明。CM主要是在肝脏被代谢转化。肝细胞的可溶性胞浆和微粒体是主要的代谢转化场所。  相似文献   

18.
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在小鼠的药物动力学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dogen法制备125I-rIL-2,放射纯度95%。iv后快速,慢速分布和消除T1/2分别为<2,30-120和6-15h,AUC与剂量呈正比。血尿原药占81±13%。im生物利用度0。57。iv后min浓度顺序为肝>胆汁>肾>血>肾上腺>血浆>肺>甲状腺>脾>小肠>肠系膜淋巴结>肠内容>卵巢>心>膀胱>胸腺>粪>肌肉>睾丸>脑>脂肪。24h排出80%第2天5%。  相似文献   

19.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经200IU/mlIFN-α启动后,加NDV的促诱生的α-干扰素(IFN-α)效价比无CMP的常规诱生组高1.2倍,经PHA和/或ConA促诱生组成的γ-干扰素(IFN-γ)产价比无CM宾PHA和ConA刺激常规诱生组高0.5倍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的IFN-γ效果最佳。说明CMP具有IFN-α和IFN-γ促诱生效应。用CM  相似文献   

20.
采用6例人的肝微粒体应用酶促动力学分析和抑制研究阐明参与阿米替林(AT)N-去甲基代谢的CYP450的种类及性质.去甲替林(NT)生成的酶促动力学数据符合一两酶模型,其中高亲和力酶具有Michaelis-Menten动力学特征,而低亲和力酶则具有底物别构激活的特性.当AT为2μmol·L-1时S-美芬妥英和呋喃茶碱均可使NT生成被抑制达50%左右;较高浓度的酮康唑也可使NT生成明显受到抑制,但醋竹桃霉素几乎对此没有影响;而当AT为100μmol·L-1时,酮康唑和醋竹桃霉素均是NT生成的强抑制剂.结果提示:当底物的浓度较低时,CYP1A2和CYP2C19是催化AT体外人肝微粒体中N-去甲基代谢的主要CYP450酶类;当底物浓度较高时,由于底物别构激活的特性,CYP3A4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