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老年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贵阳市云岩区某社区为调查区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9名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9名社区老年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4.3%,慢性病患病率为54.2%,两周就诊率为12.4%;经济月收入低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女性、初中及以上学历的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独居老年人、经济月收入低者就诊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门诊常见病诊治、慢性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家庭访视等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在文化程度高与经济收入高者中的利用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中的利用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整体利用率不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高、无慢性病、医保报销属地都是影响社区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和两周就诊率情况,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和结论:1334人(13.7%)最近两周内身体不适,2208人(22.7%)自评健康状况好;影响两周患病率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年收入、健康状况及最近1年医药花费。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及最近一年医药费用是保护因素。两周内患病1334人中只有559人(41.68%)就诊,未就诊主要原因是没钱、服务质量差、自我医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健康状况及最近1年医药花费不同,两周就诊率不同;影响两周就诊率的因素是对新农合规定的医疗机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的卫生服务状况。方法:2003年4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5个试点县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等进行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结果:调查人口2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低于全国水平。2周就诊率和全国水平相当,住院率低于全国水平,各年龄组均有差异,0~岁组和60~岁组较高。慢性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χ2=11.733,P<0.005)。因经济困难未就诊者占未就诊人数的45.26%,未住院者占未住院人数的86.96%。结论:老年人、妇女、儿童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高需求人群,其中老年人和儿童为高利用人群。经济困难是造成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贵州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老年人卫生服务在城乡的开展和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城区和正安县的453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城市和农村社区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29.7%和64.7%,两周就诊率为9.5%和34.7%,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62.1%和56.4%;城市老年人就诊地点主要以县市级和省级医院为主,两者所占比例为66.9%;农村则以个体诊所或村卫生室为主,占73.3%;两周患者未就诊原因在城市主要是自感病轻(占21.7%)和自我医疗(占51.6%),在农村主要为经济困难(占40.8%)和自感病轻(占25.9%);影响老年人两周就诊的因素在城市为年龄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农村是患慢性病与否。结论:我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偏高,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均存在低利用的特点,农村低利用情况较城市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分析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公平性差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部分)居民数据(12 006户家庭,33 060例居民,其中城市6 006户家庭,10 391例居民,农村6 000户家庭,22 669例居民),结合收入5分法,比较不同城乡类别、收入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公平性。结果 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低于农村居民(P<0.05);两组居民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降低,两周患者就诊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升高(P<0.05);城市不同收入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分析发现,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上方的指标分别是城乡两周患病〔集中指数(CI)=-0.091 5〕、农村两周患病(CI=-0.117 9)、城乡慢性病患病(CI=-0.118 4)、农村慢性病患病(CI=-0.168 2)、城市两周就诊(CI=-0.006 4)、城乡/城市/农村住院利用(CI值分别为-0.094 1、-0.001 5、-0.112 4);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下方的分别是城市两周患病(CI=0.012 9)、城市慢性病患病(CI=0.006 4)、城乡/农村两周就诊(CI值分别为0.062 5、0.080 0)。结论 农村低收入居民两周卫生服务需要高于高收入居民,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两周就诊公平性差于城市。仍需强基层,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弥合城乡差异,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应继续细化医疗保险补偿对象的划分,重点提高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补偿水平,加强该人群疾病风险保护,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为卫生规划和卫生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于2012年7-9月,采用多级系统抽样方法,对上海市七个行政区(徐汇、普陀、长宁、杨浦、浦东、嘉定、青浦)的5 855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居住状况、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等。发放问卷5 855份,回收5 855份,剔除57份缺项较多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数为5 798份,回收有效率为99.0%。结果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两周患病率为14.7%(851/5 798),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75.7%(4 391/5 798),两周就诊率为7.8%(455/5 798),一年住院率为3.5%(205/5 798),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46.5%(396/851)。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两周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为自评健康状况,两周就诊率的相关因素为自评健康状况和户籍地医保种类,两周患者未就诊率的相关因素为居住状况。结论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状况较好但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差,应大力发展全科医疗,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引导其合理有效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其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月坛社区老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适合月坛社区需要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非概率的判断抽样方法,获取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和老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分析法、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等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被调查的942名老年居民中两周患病人数为490人,患病率为52.0%(男性48.5%,女性54.5%);两周就诊人数为262人,两周就诊比例为53.5%,两周就诊率为27.8%.就诊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配偶的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下降,60岁前职业为工人、患有慢性病和疾病严重程度一般的老年居民的两周就诊率高.(3)老年居民最希望得到的社区卫生服务依次是:定期健康体检(62.8%)、康复指导(42.3%)、体育锻炼指导(39.3%)、健康教育讲座(29.0%)、保健医疗服务(24.3%).结论 月坛社区老年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故应对女性老年人群在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样本人群两周就诊率较高,略高于我国城市老年人两周就诊率的水平;样本人群对定期健康体检的需求率最高.因此,以需求为导向,组织和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是月坛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莞市某镇街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东莞市某镇街57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口社会学特征、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等,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利用的关系。结果:被调查者年龄构成标化后的两周患病率为46.8%,慢性病患病率为15.2%;被调查者个人的两周就诊率为4.6%,家庭的两周就诊率为2.7%;被调查者家庭的年住院率为7.0%。无保险,完全自费的人群的年住院率比购买保险的人低。结论:东莞市某镇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客观需求较高,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尤其是低收入者;总体健康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外来人口的就诊率比本地人口低,女性的两周就诊率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徐州市社区老年人的基本健康状况,探讨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向需求转化的程度,为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提供有关信息.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某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715人进行入户调查.采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健康信息采集表,另外补充卫生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两周患病、一年内住院、两年内体检和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47.5%,两周患病率27.7%,两周就诊率11.0%,年住院率7.6%;56.8%的老年入门诊选择社区卫生机构,54.7%住院选择三级医院,85.3%认为社区卫生机构能满足基本健康需求.结论 徐州市社区老年人的卫生状况良好,卫生服务需求低于全国水平,且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卫生服务利用较理性,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对农村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用X^2检验、秩和检验和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周患病率为23.37%(562/2405),两周就诊率为16.84%(405/24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最近诊所距离等因素对两周患病率和就诊率有影响。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3.455%。结论:农村卫生服务需要较高,卫生服务利用较低。医院卫生服务、经济与环境、卫生知识行为、婚姻状况和年龄是影响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辖区内自愿参加体检的2586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丙氨酸转移酶(ALT)、血脂和心电图。结果 2586名体检者中,高血压检出率为53.9%,高血糖检出率为10.7%,高血脂检出率为62.8%,体重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52.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53.5%,丙氨酸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为4.8%;且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χ^2=100.936,P=0.000)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χ^2=6.973,P=0.008)均显著高于男性。结论 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随访和干预,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农合实施前后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卫生服务利用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有效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为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提供依据和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基础信息。方法:分析2006年及2008年两次牧区居民卫生服务调查中有关卫生服务利用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2008年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两周就诊率分别为9.0%、7.6%(X2=3.73,=0.053),未就诊率分别为83.0%、50.6%(X2=52.88,〈0.01),住院率分别为3.0%、3.7%(X2=0.188,P〉0.05)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分别为50.8%、29.3%(X2=15.09,〈0.01)。结论:哈萨克族牧民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针对牧民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项目,以提高牧民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上海市社区老年单纯高血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知信行模式。方法2011年5月至7月,以上海市徐汇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47572例高血压患者为目标人群,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高血压信念、高血压行为。共发放问卷38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8份,应答率87.6%。取其中的老年(≥65岁)单纯高血压患者及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单纯高血压1057例和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60例分两组纳入分析,男性分别占42.5%(449/1057)和41.7%(150/360),平均年龄(76.1±6.4)岁和(75.9±6.4)岁。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对“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99.4%比96.5%,χ2=8.659,P=0.003)和“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98.9%比95.4%,χ2=8.898,P=0.003)的知晓率高于老年单纯高血压组。两组高血压知识均主要来源于社区全科医师门诊,但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这一比例更高(75.9%比65.6%,χ2=12.913,P〈0.05)。两者中控制盐摄人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比88.8%,P=0.799);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每次运动时间较短[(49±30)min比(53±31)min,t=3.362,P=0.001],更“担心有心、脑、肾并发症”(12.0%比6.3%,)(χ2=12.144,P〈0.05),更倾向于选择三级医院作为主要就诊机构(20.2%比13.8%,χ2=7.832,P=0.005),其降压达标率明显低于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15.3%比79.2%,χ2=470.264,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师门诊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高血压知识的主要途径,全科医生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及降压达标标准,尤其应加大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榆中县农村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与聚集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6月抽取了甘肃省榆中县3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1185名,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结果①研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超重率、肥胖率、血脂异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依次为26.4%、28.9%、34.9%、8.6%、46.2%和7.0%,其中高血压患病率(χ^2=83.583,P〈0.001)、血脂异常率(χ^2=5.705,P〈0.01)和糖尿病患病率(χ^2=17.557,P〈0.001)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男性吸烟率(6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3%),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χ^2=3.850,P〈0.05)。②具有1个及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比例高达84.0%,男性较于女性更严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榆中县农村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比例高,且危险因素聚集现象严重,应针对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的认识程度和保健需求,为制定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区及城郊的各400名共1600名35—59岁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调查。结果保健需求排在前五位的有:定期全面查体(54.56%)、围绝经期咨询(50.88%)、预防骨质疏松(42.56%)、预防老年痴呆症(39.19%)、保护关节功能(38.25%);只有16.56%的妇女了解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38.60%)、同事朋友(35.92%)、医疗机构(25.48%);围绝经期妇女HT的使用率4.13%,青岛市区的HT使用率明显高于城郊(χ^2=22.73,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需求较迫切,保健知识贫乏,应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推广HT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在高龄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06/2013—06月来作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规范护理,统计对比两组疗效(治愈,有效和无效)情况,对比患者对两组护理的满意程度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31.59%),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3);观察组有效率(65.78%)与对照组(68.42%)无明显差异(χ^2=1.88,P=0.15);观察组无效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2);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Voo)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7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96.11±3.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4.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2)。结论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能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浙江省金华市8个社区及6家养老机构的长期照护老年人共813例,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除听力外,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各项健康需求均高于居家者(P〈0.05),但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均高于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理时间、认知能力、慢性病数目;影响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卧床状况。结论: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大,健康为影响其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探索构建评估长期照护老年人的综合健康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经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行PEG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年龄≥65岁者44例为老年PEG组(老年组),年龄〈65岁者40例为非老年PEG组(非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生化资料、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男/女为25/19例,非老年组患者男/女为3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2,P=0.035);老年组白蛋白水平[(34.23±4.75)g/L]低于非老年组[(37.52±4.18)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271,P=0.002);老年组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率(81.82%)高于非老年组(47.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916,P=0.001);老年组脑中风发生率(88.64%)高于非老年组(5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727,P=0.000);非老年组颅脑外伤发生率(27.50%)高于老年组(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3.923,P=0.000);老年组造瘘口感染发生率(15.91%)高于非老年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2,P〈0.05)。结论老年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造瘘口感染率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多为男性患者,多有颅脑外伤病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依托健康管理手段、凭借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预后的作用。方法在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中筛选出86例空腹血糖受损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例和42例。对照组只做体检后常规健康建议;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管理手段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每3个月访视一次,包括提供健康教育、饮食处方、运动方案等等。1年后,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并比较2组之间和研究前后相关危险因素变化和空腹血糖受损转归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与对照组及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75.0%(33/44)空腹血糖恢复正常,6.8%(3/44)发展为显性糖尿病,而对照组33.3%(14/42)空腹血糖恢复正常,19.1%(8/42)发展为显性糖尿病,2组空腹血糖恢复正常比较(χ^2=11.60)以及2组发展为显性糖尿病比较(χ^2=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转归,值得在单位职工健康体检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