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②方法选择8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痰湿壅盛型、瘀血阻络型、阴阳两虚型,检测、统计相关的临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③结果四组辩证分型在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临床指标中存在统计学差异。④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MS发生过程有密切关系,各分型间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血清铜蓝蛋白(CP)正常值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以CP≥200mg/L为正常值,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院的正常CP水平WD患者为CP正常组,选取同一时间入院的CP<200mg/L的W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并发症、实验室指标、King评分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铜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CP正常组82例,对照组82例,CP正常组年龄较对照组大(P<0.05),肝硬化、腹水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TBA、ALT、AST、γ-GGT、血氨、D-二聚体、肝纤维化指标、King评分均较对照组高,ALB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P正常组血清CP、血清铜、铜氧化酶均较治疗前下降,44.83%的患者治疗后血清CP仍≥200mg/L,对照组中仅血清铜较治疗前下降。结论:血清CP正常的WD患者以肝型为主,年龄偏大,部分患者肝损害偏重,治疗后血清CP可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SB)与肝纤维化标志物4项(PCⅢ、Ⅳ-C、LN、HA)的相关性。方法:9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ALB、SB主肝纤维化4项指标。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SB和肝纤维化4项指标(PCⅢ、Ⅳ-C、LN、H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血清AL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ALB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LB、SB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评估病情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本院50例肝衰竭患者(肝衰竭组),与慢性肝炎(30例),正常体检者(30)例,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并动态观察肝衰竭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两组的四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CⅣ和PC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两组间四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肝硬化组HA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LN、CⅣ和PCⅢ三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比较高,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后,总共死亡25例,HA、LN水平均下降。但CⅣ、PCⅢ变化不明显。结论随着病情的进展或好转,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可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可对预后进行评估,早期进行肝纤维化的治疗,将有望逆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患者病理分期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60例肝纤维化患者患者用彩超、放射免疫法及病理HE染色法进行检查,对肝纤维化患者不同病理分期与肝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S1、S2期肝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S3、S4期肝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HPCⅢ和CIV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患者病理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呈正相关(r=0.5612,P<0.05).结论 肝纤维化患者病理分期与肝血流动力学,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有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 [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CⅣ )、层黏蛋白 (LN) ]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6 0例不同程度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PCⅢ、CⅣ、LN ,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和比较 ,分析它们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  4项指标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轻度组与正常组的LN数值有很大的重叠 ,中、重度组的HA检测数值远大于轻度及正常组的检测数值。结论 血清HA、PCⅢ、CⅣ、LN检测能很好地反映肝纤维化活动程度 ,HA在反映肝损害程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LN作为早期指标并不利于临床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肝病与同期1080例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进行年龄、性别、慢性肝炎(CHB)、重症、肝硬化及HBV-DNA定量、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肝病患者年龄、CHB、肝硬化发生率、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与HBeAg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BeAg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肝病与HBeAg阴性组慢性肝病临床特点相似:①患者年龄大;②存在着一定水平HBV DNA复制;③肝功能损害重;④病变持续进展,肝纤维化倾向明显,肝硬化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益肝活血化纤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肝活血化纤汤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肝功能以及HBV-DNA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HVB-DNA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的ALT、血清HVB-DNA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HVB-DNA转阴率(95.8%)高于对照组(87.0%),P<0.05。结论:益肝活血化纤汤配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HNV-DNA载量,增加HBV-DNA转阴率,抑制和逆转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47-49
目的 分析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性别差异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型W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性别划分为男性组(n=75)与女性组(n=45),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分型、血尿酸、铜生化及治疗前24 h尿铜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 男性组发病年龄多在青少年期和青年期,而女性组发病年龄多在学龄期与青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在临床分型上扭转痉挛型占比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在UMDRS评分、治疗前24 h尿铜均比女性组更高,而血尿酸水平比女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型WD患者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24 h尿铜、临床分型及尿酸等方面,临床可根据性别差异性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癌抗原125 (CA125)的变化特征,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与CA125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一般状况等5个指标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检测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A125的水平,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同一Child-Pugh分级伴有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比无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CA125水平随腹水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血清CA125的水平能够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血清CA125还可作为腹水存在与否的实验室常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硬度检测法与肝纤维化在慢性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400例患者中选择300例及健康对照组予以肝纤维化4项检测,对400例患者中100例患者予以肝脏硬度检测,对比不同疾病组肝纤维化4项及肝脏硬度检测指标。结果①与正常组、乙肝轻度组相比,乙肝中度组、乙肝重度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HA、LN、IV-C、PCIII水平较高,HA以及IV-C水平以肝癌组最高,LN及PCIII水平以肝硬化组最高(P 0.05)。②A与乙肝轻度组相比,乙肝中度组、乙肝重度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LSM水平较高(P0.05);以肝癌组LSM水平最高(P0.05)。结论肝脏硬度检测法与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在肝纤维化的活动及肝损伤程度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并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内各证型间比较,痰浊夹瘀型的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其他三型.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倾向,并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前瞻性研究,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肝纤维化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关系,以期为以后合理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中医辨证表》,收集WD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对WD患者运用中医八纲及脏腑气血辨证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WD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的关系。结果:在247例WD肝纤维化患者中,性别及病程在中医证型分布构成(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在中医证型分布构成(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湿热内蕴证与脾肾阳虚证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肝纤维化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及病程表现无明显差异,在发病年龄上表现有明显差异。在不同发病年龄上,儿童多以肝肾不足、湿热内蕴为主,青少年以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为主,中年多以脾肾阳虚、湿热内蕴、肝肾不足为主。在病程上,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始终贯穿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早中期尤以实证突出,晚期更是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4.
肝豆汤Ⅱ号干预治疗Wilson病患者肝纤维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我院经验方-肝豆汤Ⅱ号治疗对Wilson病(W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其它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C-IV)以及肝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阐释该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61例WD患者分为DMPS组(30例)和DMPS+肝豆汤Ⅱ号组(31例)。DMPS组单纯予DMPS驱铜治疗8个疗程,DMPS+肝豆汤Ⅱ号组予DMPS驱铜同时,口服肝豆汤Ⅱ号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IASA法检测血清MMP-1、TIMP-1;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A、LN、PCⅢ、C-I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等肝功能指标。结果DMPS组治疗前后所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而DMPS+肝豆汤Ⅱ号组治疗后血清TIMP-1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MMP-1/TIMP-1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AL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HA、LN、PCⅢ水平仅略有下降(P>0.05),血清C-IV、MMP-1亦仅略有升高(P>0.05)。结论WD患者短期内单纯驱铜治疗并不能改变血清MMP-1、TIMP-1等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及肝功能,而联合应用肝豆汤Ⅱ号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并且通过抑制TIMP-1的表达,提高MMP-1/TIMP-1的比值,即间接通过提高MMP-1对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活性,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特点,寻找可能引起脂肪肝肝纤维化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记录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与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分析各项指标的异常及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及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比较:脂肪肝患者组血清FPG、TG、Tc、ALT、HA、LN、PCⅢ、CIV、C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与年龄(≥50岁)、酗酒、男性、CG增高、ALT增高、高血压病有线性回归关系;血清肝纤维化指标LN与酗酒、肥胖、糖尿病有线性回归关系;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IV与高脂血症,ALT增高有线性回归关系;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与年龄(I〉50岁)、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0岁,酗酒,肥胖,伴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出现CG增高,ALT增高,可能是促进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常规保肝及拉米夫定口服;实验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口服;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在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前后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TGF3)的变化情况,观察周期为12周。结果:在80例患者中,实验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Wilson病(WD)和非遗传性肝病患者血清铜代谢指标的差异,为临床WD与非遗传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97例WD患者、120例非遗传性肝病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乙肝肝硬化和急性肝炎患者)及59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u、Fe、Sco和CP等指标。结果 WD组CP水平明显低于非遗传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急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WD患者铜代谢指标明显低于非遗传性肝病患者,是WD与非遗传性肝病患者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原发性肝癌患者铜代谢指标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据此可与肝硬化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乙肝抗纤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抗纤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乙肝抗纤丸3 g口服,3次/d,治疗168 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护保药物对症治疗168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68 d两组患者肝功能(ALT、TBIL、ALB)、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变化.结果:治疗组ALB水平的变化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乙肝抗纤丸可提高血清ALB,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改善肝功能、防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对肝纤维化患者用血清透明质酸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分析对象,从该群体中抽取100例,其中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另选同期到本院接受常规体检且提示为健康的群体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血清透明质酸检测,对所得指标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该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果。结果在不同病情肝炎以及不同病理分期肝硬化群体中,血清透明质酸指标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指标升高程度相对最高,又以慢性重度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最为明显,指标升高幅度和肝纤维化/肝病病情存在正相关联系。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血清透明质酸动态监测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更准确地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患者肝脾超声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脾超声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检查 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脾超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包膜增厚、脾脏增大和脾、门静脉增宽呈正相关关系 ;超声肝脏实质回声强度的强弱 (正常、稍增粗和增粗 )改变与肝纤维化指标中HA、PCⅢ、Ⅳ C显著相关 (P <0 0 5 ) ;门静脉 3级血管超声显示不清晰的肝纤维化指标值也高于 3级血管清晰者。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脾超声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