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含钙离子浓度透析液与不同剂量碳酸钙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钙浓度(DCa)为1.75 mmol/L(DCa1.75组)、1.50 mmol/L(DCa 1.50组)、1.25 mmol/L(DCa 1.25组)透析液透析.DCa 1.75、DCa 1.50组患者口服小剂量碳酸钙片或不服碳酸钙片,DCa 1.25组患者口服碳酸钙片3 g,每日3次.每组均透析9个月(为观察终点),每3个月检测血钙、血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胎球蛋白A.结果:观察终点与初始值比较,DCa 1.75组血钙、钙磷乘积和胎球蛋白A明显上升(P<0.05);DCa 1.50组血磷轻度上升,iPTH均值和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平稳;DCa 1.25组血钙水平有所下降,血磷与钙磷乘积显著下降(P<0.05),iPTH均值和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平稳,且发现iPTH在150~300 ng/L间者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多.结论:对合并高磷血症的MHD患者,使用高钙透析液可使钙磷乘积上升,钙化抑制物胎球蛋白A水平增高,增加了血管钙化的风险;对此采用低钙透析液联用较大剂量碳酸钙口服,不仅iPTH趋于理想范围,且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稳定,可有效预防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腹膜透析液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含钙离子浓度的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透析(P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4例终末期肾衰行PD治疗患者分为三组。组1:采用标准腹膜透析液(BaxterPD2,SCD)治疗,并口服碳酸钙;组2:采用SCD,但不服碳酸钙;组3:采用低钙透析液(BaxterPD4,LCD,钙离子浓度1.25mmol/L),并服碳酸钙。入组筛选时,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者进入组2,其余患者随机进入组1和组3。透析液剂量为1000ml/d的整数倍,碳酸钙片剂量为2.25g/d。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评估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素(iPTH)变化情况。部分组1、组3患者还在随访基线和研究终点时检测iPTH值。三组患者随访时间均>12个月,选取0~12个月为观察范围。结果:随访基线三组患者基本临床特点无差别。三组患者腹膜平衡试验状态多以高平均、低平均转运两型为主。血钙变化情况:随访基线三组患者血钙水平相当,观察终点组1患者血钙水平较前明显上升[(2.49±0.31)vs(2.10±0.26)mmol/L,P<0.01];组2、组3患者血钙相对平稳;三组患者在观察终点低钙血症发生率相当(6.5%,8.3%,3.2%,组间比较P>0.05)。血磷变化情况:随访基线组1和组3患者血磷水平明显高于组2患者,观察终点时,组3血磷水平下降最为明显,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1.41±0.51)vs(1.82±0.48)mmol/L,P<0.05];组1患者血磷仅轻度下降,组2患者血磷水平反而上升;观察终点,组3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钙磷乘积变化情况:随访基线组1和组3两组患者钙磷乘积水平>40mg2/dl2,观察终点,组1和组2组患者钙磷代谢乘积均不同程度升高,组3患者钙磷乘积下降,且明显低于组1[(36.91±10.76)vs(51.80±11.27)mg2/dl2,P<0.01],也低于组2,但无统计学差异。iPTH变化情况:随访基线,组1患者iPTH水平高于组3患者,治疗后,前组数值明显下降,而后组相对稳定;两组iPTH数值在随访基线和观察终点时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含钙浓度腹膜透析液对机体钙磷代谢的影响是不同的,使用碳酸钙片可以预防和纠正高磷血症的发生;采用低钙透析液治疗,能有效防止高钙血症,降低钙磷乘积,并不会增加低钙血症发生的风险,碳酸钙可长期大剂量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分析血钙、磷和钙磷乘积与iPT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内科门诊35例长期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75mmol/L的透析液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于透析前留取血标本进行血Ca2 、P3-、iPTH测定,并计算钙磷乘积后,改为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或1·50mmol/L的透析液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后于透析前再次留取血标本进行血Ca2 、P3-、iPTH测定,并计算钙磷乘积。结果与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75mmol/L透析液比较,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或1·50mmol/L透析液3个月后,MHD患者血Ca2 、P3-、钙磷乘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iPTH明显升高,P<0·01。血iPTH与Ca2 呈显著性负相关,r=-0·45,P<0·01;与P3-及钙磷乘积无相关性,r分别为0·13和-0·03,均P>0·05。结论1·25mmol/L或1·50mmol/L的低钙透析液可以升高MHD患者血清iPTH水平。  相似文献   

4.
低钙透析液对血甲状旁腺素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应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 3个月对患者iPTH及钙磷水平的影响。 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6例,试验前用钙离子 1. 5mmol/L透析液每周透析 3次,每次透析 4h,均使用F6透析器(聚砜膜,面积 1 3m2 )。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透析 3.个月,此期患者饮食中钙磷的摄入量稳定,用药不变。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之前检测透析前血iPTH,透析前后血钙和血磷浓度。3个月后复查透析前血iPTH,透析前后血钙和血磷浓度,并检测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单次透析前、透析后及下一次透析前的血iPTH和血钙、血磷浓度。 结果:单次透析使用钙离子浓度 1 25mmol/L的透析液透析 4h,透后血钙浓度下降,透后血iPTH[ (219 .2±143. 3)ng/L]较透前[ (157. 5±107 .1)ng/L]明显升高 (P<0. 05),至下次透析前血钙浓度及血iPTH(157. 7±125 .3ng/L)基本恢复至上次透析前水平。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透析 3个月后,iPTH水平较未使用时明显上升[ (157. 5±107 .1)ng/Lvs(82. 5±43 .7)ng/L,P<0 .05]。 结论:单次应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 透后血iPTH升高,但是至下一次透前血iPTH基本恢复至上次透前水平。长期应用 ( 3个月)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钙负荷减轻,血iPTH水平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醋酸钙联合低钙透析液治疗对并发高钙和高磷血症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CAPD治疗6m以上、病情稳定且伴有高钙、高磷血症的老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含钙1.5 mmol/L透析液+饮食控制)和治疗组(使用含钙1.25 mmol/L透析液+醋酸钙+饮食控制),每组1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3和6个月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①共18人完成该临床研究,其中对照组有1人因出现腹透相关性腹膜炎退出研究;试验组有1人因无法耐受服用醋酸钙后出现的恶心、反酸症状而退出试验.②醋酸钙联合低钙透析液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个月时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明显降低,血iPTH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至第6个月时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趋于稳定.③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除治疗组1人出现肌肉痉挛外,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醋酸钙联合低钙透析液对于合并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2~2014-12该院行MHD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组32例和低通量组30例,分别给予高通量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透析前及透析后1个月、6个月时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变化。结果与透析前相比较,透析后1个月和6个月时高通量组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低通量组所有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与低通量组比较,透析后1个月、6个月时高通量组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降低MH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及改善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低钙透析液对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液配合口服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3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行CAPD的患者,改用低钙透析液(钙1.25 mmoL/L),同时调整碳酸钙及1,25-(OH)2维生素D3(罗盖全胶丸)的剂量.在改用低钙透析液3、6、9、12月时,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和超声分型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钙、磷、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放免法),计算钙磷乘积.结果: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自行退出.低钙透析液CAPD后,患者颈动脉IMT逐渐变薄,12个月时降至最低[(1.58±0.36)mm,P<0.01].伴随着颈动脉RI降低,8例患者颈动脉内的扁平斑及软斑数量减少(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量也由47块降至34块.与此同时,血钙、磷及钙磷乘积明显下降(P<0.01),血iPTH明显增加(P<0.01).至12月时钙、磷、钙磷乘积、iPTH达标比例分别为83.33%、70%、96.67%、70%.碳酸钙的剂量也由(2.27±0.41)g/d增至(3.35±0.22)g/d(P<0.05),罗盖全剂量由(0.21±0.09)μg/d增至(0.33±0.14)μg/d(P<0.05).患者均未发生低钙抽搐、低血压等.结论:低钙透析有助于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转归,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减轻其对血管的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患有动力缺失性骨病(ABD)的老年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观察其提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对钙磷代谢的影响,评估其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AB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患有ABD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年龄〉60岁,iPTH〈100μg/L)24例,使用低钙腹膜透析液(百特PD4,钙1.25mmol/L)治疗,回顾分析治疗18个月中患者血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骨密度、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使用低钙透析液治疗后,第1个月血iPTH水平开始上升,第2个月血iPT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131.10±75.78)vs(46.16±22.58)ng/L,P〈0.01],第6,9,12月逐步上升,在第12至18个月中保持稳定,并在目标安全范围内(150-300ng/L)。在12个月内iPTH水平上升至150-300ng/L的患者所占比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第2,6,9,12个月分别为53.5%,57.2%,66.7%,72.9%;到12个月以后,达标率无明显变化(第15个月和第18个月分别为71.6%和73.3%)。治疗后第2个月血钙、血磷水平以及钙磷乘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血钙:(2.12±0.18)VS(2.60±0.21)mmol/L,血磷:(1.43±0.49)vJ(1.96±0.53)mmol/L,钙磷乘积:(48.79±20.03)vs(63.36±19.14)mg2/d12;P〈0.01];治疗后AKP由治疗前(107±72)IU/L升高至(176±89)IU/L(P〈O.05)。治疗前后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12.5%。治疗中无严重低钙抽搐、精神状态改变、低血压和骨折等情况发生。结论对ABD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能有效升高其i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从而达到治疗ABD的目的,治疗安全性较好;但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有所增高,提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疗ABD的同时,需要加强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分别使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和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第一组患者使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4周后切换为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4周。第二组患者直接切换为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4周后再次切换成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4周。记录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的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使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的患者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明显低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P0.01),平均动脉压(MAP)较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降低(P0.05);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使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20%,P0.01)。(2)使用不同透析液透析时患者透析前血清总钙离子与离子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患者透析后血清总钙离子和离子钙水平明显著低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P0.01)。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患者透后血清总钙离子及离子钙水平较透前显著升高(P0.01),使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时患者仅出现透后血清离子钙水平下降(P0.01),而透析前、后血清总钙离子水平无明显改变。(3)不同透析液透析前、后BUN均无统计学差异。虽然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要略高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低钙血症及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的患者透析中血压的控制明显优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其血压控制佳、高血压发生率低,无严重低血压、抽搐以及碱中毒等不良反应。透析后离子钙浓度减低,但并未发生明显低钙血症。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高钙血症,观察将透析液钙浓度从1.75mmol/L(HCaD)降低到1.5mmol/L(LCaD)后对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高钙血症、使用HCaD的稳定HD患者32例,改用LCaD透析3个月。记录LCaD治疗前后透析中症状、透析前后收缩肜舒张压和心率、血清总钙以及透析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 LCaD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趋于正常,高钙血症得到纠正,低iPTH患者血清iPTH水平升高,LCaD没有影响活性维生素D的疗效。结论 LCaD的使用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高钙血症的纠正和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联合磷结合剂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 80例伴冠状动脉血管钙化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钙透析液及醋酸钙口服治疗,研究组采取低钙透析联合醋酸钙治疗,两组均进行12个月治疗;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后对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进行检测,并采用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3、6、12个月后血清钙及磷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3、6、12个月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钙透析联合含钙的磷结合剂可有效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有效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率,适用于伴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低钙透析液配合口服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钙、磷、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3-03~2005-06收治的68例慢性肾衰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Ca2 1·25mmol/L),采用CAPD方式,每日交换透析液均在6L以上。透析1个月后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的服用剂量。观察透析前及透析后1、2、3、6、9、12、18个月血钙(校正的血清总钙)、血磷、iPTH等指标变化。结果透析前血钙(2·28±0·25)mmol/L,血iPTH(163·9±78)ng/L,血磷(1·16±0·13)mmol/L。采用低钙透析液行CAPD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较透前下降(1·97±0·44)mmol/L(P<0·05),血iPTH明显增加(P<0·001);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1·11±0·32)mmol/L(P>0·05),碱性磷酸酶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保持稳定。加服或增加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的剂量治疗2个月后,血钙水平回升,iPTH下降,接近透前水平(P>0·05),血磷水平保持稳定。连续观察至18个月,54例患者钙、磷水平维持相对稳定,未发现明显的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血iPTH水平保持不变。结论(1)长期进行低钙透析(Ca2 1·25mmol/L)可以导致CAPD患者血清iPTH水平增加,配合口服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可以很好地纠正并维持血iPTH水平,防治高磷血症,避免高钙血症及负钙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调查,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且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31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所有患者于透析前空腹抽血送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红蛋白(Hb)、钙(Ca)、磷(P)、白蛋白(Alb)等指标,同时测定透析后血清BUN浓度,记录透析后体质量和超滤量,根据公式计算血清白蛋白校正钙(Ac-Ca)、尿素清除指数(Kt/V)和标准蛋白氮呈现率(n PNA)。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Scr、P、i PTH、Alb浓度更低(P0.05),而Hb、Ac-Ca、Kt/V、n PNA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校正钙和白蛋白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乘积≤55 mg~2/dl~2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存在钙磷代谢紊乱,校正钙和白蛋白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476例MHD患者,观察透析前患者钙、磷、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水平,并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慢性透析患者骨代谢和疾病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要求进行比较.结果 476例MHD患者血磷水平为(1.63±0.41) mmol/L,达标者261例(54.8%);校正血钙水平为(2.30±0.31)mmol/L,达标者273例(57.4%);钙磷乘积为(51.35±12.46)mg2/dL2,达标者351例(73.7%);血iPTH水平为(185.5 ±126.3) ng/L,达标者为145例(30.5%).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iPTH单项达标者372例(78.2%),2项达标者262例(48.7%),3项达标者138例(29.0%),4项达标者79例(16.6%).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低钙透析联合碳酸钙治疗血透患者高磷血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使用低钙透析液联合碳酸钙治疗血透(HD)患者高磷血症,观察其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变化和副反应。方法对上海市瑞金医院肾内科2002—2004年维持性血透的30例患者,透龄>3个月。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1·6±14·9)岁。血磷>1·78mmol/L,iPTH<300pg·mL-1,未用活性维生素D3。采用醋酸纤维膜透析,平均每周透析10~12h,分别观察常规透析组应用传统降磷治疗及低钙透析组(透析液Ca2 浓度为1·25mmol/L)联合碳酸钙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钙、磷、iPTH的变化。所有的入选对象均每4周测血钙、磷;每2个月测血iPTH。结果常规透析组透析6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2·33±0·29)mmol/L对(2·37±0·23)mmol/L],血磷无下降趋势[(2·69±0·35)mmol/L对(2·63±0·52)mmol/L,P>0·05]。iPTH亦无明显升高[(131·6±62·9)pg·mL-1对(130·7±84·6)pg·mL-1,P>0·05]。低钙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钙无明显上升趋势[(2·37±0·26)mmol/L对(2·41±0·24)mmol/L,P>0·05],血磷呈下降趋势[(2·60±0·47)mmol/L对(2·29±0·58)mmol/L,P<0·05],iPTH呈上升趋势[(130·7±84·6)pg·mL-1对(169·2±105·8)pg·mL-1,P<0·05]。低钙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6例患者血磷明显下降,显效占20%,5例患者血磷下降较为明显,有效占16·7%。有13例患者血磷亦有下降改善,占43·3%。同时6例患者无效,占20%。结论低钙透析的应用使大剂量碳酸钙治疗HD患者(iPTH<300pg·mL-1)的高磷血症成为可能,能维持比较正常的血钙、血磷浓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的钙磷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和钙磷乘积逐渐升高,其变化和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并提出由于甲旁亢的影响,晚期血钙可以正常,血清离子钙亦能反映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及IL-6、hs-CRP、TNF-α水平变化。方法:将104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52例)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HD+HP组52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测定2组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炎症因子水平(IL-6、hs-CRP、TNF-α)、BUN、Scr及AL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IL-6、hs-CRP、TNF-α水平、BUN、Scr、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钙无明显变化(P0.05),血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明显降低,且HD+HP组明显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6个月,HD组患者炎症因子变化不明显,HD+HP组患者的IL-6、hs-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BUN、Scr水平明显降低,ALB水平明显升高,且HD+HP组患者BUN、Scr、ALB水平明显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缓解炎症情况,有效控制肾功能、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心血管病(CVD)死亡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把1999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死亡的60例PD患者,按是否因CVD死亡分为CVD死亡组和非CVD死亡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脉压差(PP)、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结果CVD死亡组28例,占47%,非CVD死亡组32例,占53%;两组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和血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D死亡组的PP、血P、钙磷乘积和PTH显著高于非CVD死亡组。结论血P、钙磷乘积和PTH升高与PD患者的CVD死亡密切相关,是CVD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血清钙离子(Ca2+)、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60例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尿毒症患者,先后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75 mmol/L(DCa1.75)和1.25mmol/L(DCa1.2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监测透析前后血压、血Ca2+、ET-1的变化.结果 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尿毒症患者应用DCa1.75的透析液,透析后的血压、血Ca2+、ET-1比透析前以及使用DCa1.25的透析液透析后血压、血Ca2+、ET-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低钙透析液能够避免高钙透析液导致的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单次透析中 ,使用钙浓度为 1.5mmol/L的透析液透析时超滤脱水对钙平衡的影响。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8例 ,使用钙离子浓度为 1.5mmol/L透析液。按透析脱水量将患者分为 2组 ,每组 9例 ,A组脱水量 >2 .0kg ,B组不脱水。透析前后检测患者血清总钙浓度 ;透析前即刻取新鲜透析液并留取透析过程中全部废液 ,测总钙浓度。结果 A组与B组透析前血总钙水平在正常范围 ,且没有差异 ( 2 .3 3mmol/L± 0 .13mmol/LVs 2 .2 0mmol/L± 0 .14 3mmol/L ,P >0 .0 5 )。A组的废透析液的总钙浓度为 1.5 5mmol/L± 0 .0 5mmol/L ,较新鲜透析液 ( 1.5 0mmol/L± 0 .0 5mmol/L)升高 ,P <0 .0 5 ,提示存在钙的外流。而B组废透析液总钙浓度为 1.5 0mmol/L± 0 .0 3mmol/L ,较新鲜透析液 ( 1.5 3mmol/L± 0 .0 6mmol/L)下降 ,P >0 .0 5。结论 对于透析前血钙浓度正常的患者 ,单次透析中 ,使用钙浓度为 1.5mmol/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时 ,超滤脱水对钙平衡有影响 ,大量脱水可导致钙的外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