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因具有致癌性及强急性毒性,所以在食品和农产品贸易中为必检项目,尤其经过蒙牛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后,人们对黄曲霉毒素的关注愈来愈热.黄曲霉毒素是霉菌的二级代谢产物,目前主要关注的黄曲霉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而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我国规定,乳品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为0.5μg/kg,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为10μg/kg.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对人体有益的健康功能为人们所喜爱。茶叶在生长、采摘、加工、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是世界上已知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存在极大威胁。黄曲霉毒素主要有四种常见的亚型,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最大的黄曲霉毒素,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因此评估茶叶中是否存在黄曲霉毒素及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致病机理,以及茶叶中可能产黄曲霉毒素的微生物和黄曲霉毒素在茶叶中的检出情况等,并探讨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潜在风险,为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稻谷在生长、收获和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其加工形成的粮食制品进入食物链后,易引发人类急、慢性中毒。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代谢产生的天然毒素主要分为B族黄曲霉毒素、G族黄曲霉毒素及M族黄曲霉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较常见且毒性较高的一种,过量摄入具有致癌、致畸形、免疫抑制等毒性效应。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检测及防控等方面对稻谷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展开综述,并对其检测方法和脱除方法进行了概述对比,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研究历史、理化特性和对人畜的危害,总结了饲料及其原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的研究进展,简述了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最后对黄曲霉毒素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坚果和干果在生产、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是一类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最普遍、毒性最强, 其易引发急、慢性毒性, 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多种危害, 严重威胁果品安全, 危害人类健康。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的阐释能够更加明晰其在不同果品中的污染差异, 为有针对性地控制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准确检测是分析其污染状况的前提。另外, 如何防控黄曲霉毒素在坚果和干果中的污染, 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中重要的污染物,对人畜的健康具有极强的危害性。本研究筛选对黄曲霉毒素污染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有益微生物,为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治理提供支持。本研究从河北省滦南县、滦县、玉田、丰南等主产区县的花生中分离有益微生物,通过室内外实验,获得对产毒黄曲霉较强拮抗菌株B25-5。经分子生物学及理化性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进一步开展了B25-5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黄曲霉毒素的消减作用及黄曲霉毒素的分解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可以显著的抑制产毒黄曲霉孢子的萌发、生长、菌丝的生长,降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消除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7.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中,给全球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环保控制黄曲霉生长或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对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抑制黄曲霉生长或降解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期, 我国乳制品企业纯牛奶抽检结果中, 某产品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出标准规定。由于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 所以乳制品企业加强控制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当重要。本文通过介绍黄曲霉标准限量、黄曲霉检测技术及乳制品企业对奶牛饲料中黄曲霉毒素M1的控制措施, 旨在探讨如何利用HACCP体系更好地控制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M1, 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黄曲霉毒素极易在湿热食品、粮食作物、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霉产生的多次代谢产物,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黄曲霉也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机构公布的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可见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花生是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感染的农作物之一,对花生在生产用途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花生油生产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与控制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重点阐述了近几年黄曲霉毒素B1生物脱毒方面的进展,其中微生物主要通过吸附和降解两方面去除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具有强肝毒性、高致突变性和高致畸性。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同时对粮食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环保的解毒方法,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的影响因素、细菌胞外酶和胞内酶等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机理以及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活性产物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进行了论述,并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射频等离子体处理溶解于乙腈中的黄曲霉毒素B1,考察了时间、等离子体发射功率、黄曲霉毒素B1初始浓度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的影响,通过HPLC-MS/MS分析降解产物及其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随着等离子体功率的增大、黄曲霉毒素B1初始浓度的降低,其降解率有增大的趋势。200~500μg/L黄曲霉毒素B1经120 W等离子体处理150 s以上,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可达95%以上。经过对比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时间后的黄曲霉毒素B1的一级质谱,推测准分子离子峰157、299、339为可能的降解产物峰。结合产物峰的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和黄曲霉毒素B1分子结构中的活性位点,推断出降解产物的结构和降解路径。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其降解方法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真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文中论述了不同物质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同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及成果,并对黄曲霉毒素检测及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在PDA、MM培养基和花生中对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培养基和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结果 PDA、MM培养基培养的黄曲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后, 实验组黄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别在5.5158.1 pg/mL和2.210.3 pg/mL, 对照组毒素B1含量分别在2407.22986.3 pg/mL和4.42755.6 pg/mL。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检测28 ℃和37 ℃培养的被黄曲霉侵染的花生, 实验组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未检出, 对照组28 ℃下, 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8.588?0.322)μg/kg, 37 ℃下黄曲霉毒素未检出。结论 不同培养基中, 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对黄曲霉产黄曲霉毒素均有抑制作用。黄曲霉在28 ℃比37 ℃更容易在花生上产毒, 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对花生上黄曲霉产毒素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产生的毒素,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被巴氏消毒法破坏。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动物可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饲料接触到黄曲霉毒素。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真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被认为是饲料和食品不可避免的污染物。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急需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脱毒方法。对比研究了柠檬酸、二氧化氯、霉立解以及饲用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对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降解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方法均对黄曲霉毒素具有降解效果,其中霉立解的效果最好。霉立解是枯草芽孢杆菌ANSB060的发酵液干燥后制成的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剂,具有较强的分解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可使玉米粉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初始浓度为从356.66μg/kg降至16.83μg/kg ,降解率高达95.3%。  相似文献   

17.
一、了解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性 自从1960年英国十万只火鸡因黄曲霉毒素中毒死亡事件之后,许多国家对黄曲霉毒素进行研究,特别是近十年对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毒性、代谢、作用机理、生物合成及防霉去毒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粮食、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作了特定的限制。我国有关部门也极为重视,多次修改制定在粮食、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大可允许限量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主要损害机体的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对人类危害极大。该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提取和检测方法,并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方法,为进一步加强黄曲霉毒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四种亚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其中B1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谷物、坚果、棉花籽及其他食品或饲料中,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机率最高,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对于乳品行业,当奶牛被饲养被污染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进而污染牛奶。黄曲霉毒素M1结构稳定,在牛奶加工过程中甚至是巴氏消毒都无法将其去除,直至最后被人体摄入。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纳米硒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纳米硒缓解黄曲霉毒素中毒、降低鸭体组织和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黄曲霉毒素B1污染日粮中添加纳米硒,显著降低了黄曲霉毒素B1在鸭体组织中的残留量,明显改善了试验肉鸭的生长性能,减轻了黄曲霉毒素B1对试验肉鸭肝脏功能的不良影响,尤以添加0.8 mg/kg纳米硒效果最佳.纳米硒对内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