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总结12例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认为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受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需重视术前评估,早期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做好基础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本组1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8例患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22 d出现移植肾动脉同髂外动脉吻合口远端破裂,予摘除移植肾,病情平稳后出院;2例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经对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发生移植肾动脉栓塞,予溶栓治疗,出院时移植肾功能丧失,行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同种异体胰-肾联合移植的术后护理监测及康复期的健康指导方法、护理特点等,以期提高同种异体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1例行同种异体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胰腺及肾脏功能检测,观察术后血糖及尿量、尿色、有无排斥反应等,并进行康复期的健康指导。结果:通过对同种异体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监测和康复期的健康指导,患者术后异常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未发生外科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同种异体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监测项目多,内容复杂,进行康复期的健康指导要持久耐心,通过积极仔细的术后护理监测和康复指导,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总结3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移植心脏血管病变再次行心脏移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再次移植团队的准备,严格消毒隔离与预防感染,血流动力学监护,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排斥反应的监测,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及远程护理干预。3位患者再次移植手术均成功,在精心护理下心功能均恢复至Ⅱ级(NYHA分级),顺利出院,出院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良好。再次心脏移植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大,术后及远期并发症多,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及远程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并发症,早期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再次移植术后的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采用持续动脉血压监测、控制性降压、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加强呼吸系统管理、血气检测、心电监护及维持麻醉深度、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并制定康复计划,做好出院指导。结果:47例患者术后除1例发生肾功能衰竭,经治疗无效死亡外,余患者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17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术前周密准备、术后严密监护及护理,可预防术后移植的冠状动脉再栓塞、肝肾功能衰竭、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李丽琼  余娜  邝燕华 《现代护理》2007,13(11):1002-1004
目的总结15例高龄患者(≥65岁)原位肝移植术后在ICU监护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5例高龄患者肝移植术后在ICU期间的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术后并发症(出血、排斥反应、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监测、营养支持及精神心理指导,总结高龄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特点及重点。结果除5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9例术后移植肝和患者均存活,平均监护时间4.8d后顺利转回病房,最近施行的5例高龄肝移植患者全部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提供高质量的ICU监护技术与护理水平,可提高高龄患者肝移植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总结32例腹膜后肿瘤复发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归纳护理经验如下:做好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心理护理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重症监护;做好大量输血、血管移植后病情监护及大静脉营养管、腹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注意术后心血管及肠瘘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5例高龄患者(≥65岁)原位肝移植术后在ICU监护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15例高龄患者肝移植术后在ICU期间的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术后并发症(出血、排斥反应、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监测、营养支持及精神心理指导,总结高龄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特点及重点.结果 除5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9例术后移植肝和患者均存活,平均监护时间4.8d后顺利转回病房,最近施行的5例高龄肝移植患者全部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提供高质量的ICU监护技术与护理水平,可提高高龄患者肝移植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1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术后的护理特点有别于非先心病的心脏移植患者,给予呼吸道管理、右心衰竭的观察及预防、营养不良的护理、供受体体质量不匹配的护理、心脏移植合并其他畸形矫治的护理、抗排斥反应的护理等。结果 21例患者1个月存活率100%,1例心肝联合移植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感染,其他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患者1年后死于肺部感染,其他患者截至到笔者投稿时均存活。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因其特殊的复杂畸形,心脏移植术后死亡率较高,护理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患者基础疾病,全方位关注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心脏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是却面临着器官供体受限、移植术后感染及免疫排斥等诸多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左心室辅助装置被用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机械支持,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或者恢复心脏功能的长期治疗,使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得到进一步提升。现总结医院第一例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围术期护理经验,包括:循环系统的护理,呼吸系统的护理,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出院前的培训及考核和出院健康宣教等。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于术后39 d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刘燕  谢自欣  张金梅 《华西医学》2007,22(1):149-150
心脏移植术后监护期内,病情变化快,加上要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无家属陪伴,可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淡漠、欣快、再生感和盲目乐观、异物感和疑虑及孤独感等不良心理反应,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加强对心脏移植术后监护期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时期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有助于平稳渡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1.
经多学科协作,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2年3月收治的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实施心脏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保护性隔离,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患儿术后移植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出院前生命体征平稳。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儿病情稳定,未发生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总结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后造口的护理经验,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15例行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后造口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通过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及造口的术前定位指导,术后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随访指导、出院指导,本组15例患者,除1例术后3d出现肠漏,经及时对症治疗6d后治愈,其余病患均平稳渡过术后康复期,无并发症发生.对术后造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同时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患者康复期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复期护理是肝移植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重要环节之一。肝移植病人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ICU监护后转入移植康复病房 ,护理人员不能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 ,应从心理护理、病情监护、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病人自我监护和自我保健能力 ,以实现从晚期肝病走上新生活的良好开端。1 临床资料我科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11月 ,对 15例康复期肝移植病人 (男 8例 ,女 7例 ,其中亲体部分肝移植 7例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8例 )实施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  相似文献   

14.
总结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术的术后护理.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2例行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1例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恢复良好,1例术后第3天死于心脏猝死;3例行肝肾联合移植术患者,1例术后出现移植肾急性肾衰,经血透治疗3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余2例恢复良好.认为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细致的移植器官功能观察、排斥反应监测以及感染预防是术后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护理,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早期存活率.方法 总结96例晚期心脏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和护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均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移植早期7例患者因移植心脏急性右心功能不全而死亡,89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多发生在早期,主要为右心功能不全所致,及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可以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对病情恢复及愈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脏移植是现代医学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1 ] ,年龄 (>5 5岁 )因素被认为是心脏移植的相对禁忌症[2 ] ,国内外对高龄患者心脏移植的报道也较少。我院于2 0 0 4年 3月 2 0日为 1例 6 2岁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心脏移植术 ,术后病人康复顺利 ,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 ,男 ,6 2岁。因反复全心衰 8a入院 ,经彩超、心导管等检查 ,确诊为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IV级。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后一度出现中心静脉压 (CVP)升高 ,经及时处理 ,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术后第 1天拔除气…  相似文献   

17.
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2月我科收治的 3 4例接受自体颌下腺移植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患者的安全管理 ,协助完善化验检查 ,充分心理护理 ,术后细致的眼部护理 ,严密的病情观察 ,保持引流通畅及详尽的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功能不全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开展的67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死亡9例.67例受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心静脉压(CVP)升高,右心功能不全,应用体外膜肺(ECMO)辅助治疗28例,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6例.治愈的58例患者出院时心功能Ⅱ级54例,Ⅲ级4例.结论 通过对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右心功能不全症状,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积极防治右心衰竭,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4例心脏移植患者的随访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心脏移植患者随访观察与指导.方法对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心理、饮食、活动、服药、并发症观察的指导.结果4例存活的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能掌握随访指导内容,其中1例患者因文化、经济、心理等因素停服抗排斥药物,出现排斥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好转.讨论随访对心脏移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生存率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后早期监护与干预。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5年8月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收治的47例胸主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在SICU监护期间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术后出血的情况,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措施。除3例患者因术前已有动脉瘤破裂,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2例因术后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均救治成功,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治疗。结论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为一项较新的技术,手术的成功与否有赖于术后早期的监护与干预,维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稳定及预防术后的出血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