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韩哲  张霞  李鸥  张策  张大龙 《软件学报》2017,28(12):3257-3273
基于压缩感知的数据收集算法在能量受限、数据冗余的无线传感网中有巨大应用潜力,现有研究大多假定无线链路理想.通过实验说明有损链路丢包会严重影响压缩感知数据收集算法的数据重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重传与时间序列相关性预测(CS data gathering based on retransmission and time series correlation prediction,简称CS-RTSC)的数据收集算法,将有损链路上的丢包建模为随机丢包和块状丢包,设计了基于滑动窗统计的丢包类型预判算法,在检测到链路丢包时判断丢包类型,对随机丢包采用重传恢复,对块状丢包设计了基于时间序列相关性预测算法恢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有损链路丢包对CS数据收集的影响,在网络丢包率达到30%时,CS数据重构的相对误差仅比理想链路下的CS相对重构误差高0.1%.  相似文献   

2.
在对最后一跳为无线的无线/有线混合网络下,对无线误码丢包和网络拥塞丢包的平均丢包率差值统计概率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丢包率差值的Fuzzy丢包区分算法,利用Fuzzy模式识别区分丢包原因.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Ad hoc网络中的丢包现象,假设网络中节点的丢包率是与归一化吞吐量有关的,并且在此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分析丢包率的数学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解释无线Ad hoc网络中的丢包。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相当的相似性,表明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无线Ad hoc网络中的丢包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抵抗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选择性转发攻击,提出一种轻量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选择性转发攻击检测方案(LSFAD).LSFAD方案通过计算并比较路径的平均丢包率和路径的正常丢包率检测选择性转发攻击路径,通过计算每个节点的平均丢包率和正常丢包率检测定位恶意链路.LSFAD方案设计简单,不需要任何监听节点,不需要任何复杂...  相似文献   

5.
针对TCP-Veno在轻负载网络环境中不能有效利用带宽,在重负载网络环境中不能准确区分拥塞丢包和无线随机丢包而造成频繁拥塞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TCP-Veno+。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内拥塞丢包事件和无线随机的丢包事件的数量统计,计算两种不同类型丢包事件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改进原TCP-Veno的丢包区分算法,提高了丢包区分的准确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无线异构网络中提高了网络传输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吴光伟  刘双艳  宋进 《微机发展》2012,(3):64-66,70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断层扫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丢包率测量方法,通过边界节点的丢包率来估计传感器内部链路丢包的情况。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的特点,提出了网络逻辑拓扑和链路报文丢包模型,在将链路报文丢失率推测问题形式化为MLE问题的基础上,用引入修正因子的μ的EM算法来推测链路报文丢失率。NS2仿真结果证明,μ-EM算法推测的链路报文丢失率与预设值更加接近,特别是在大规模网络中μ-EM算法在精确度和有效性方面均明显优于EM算法。  相似文献   

7.
卓薇  杨鸣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1):218-220,263
重点研究了高分辨率视频图像经MPEG-4压缩后,数据流的RTP分包问题。传输中的丢包率和RTP包的长度有关,为了在无线信道中降低丢包率,改善解码的效果,在RFC3016中规定的基于VOP分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宏块的、能够根据网络状态的变化而自动调整RTP包大小的自适应分包方法。最终将该方法应用于无线枪瞄摄像机,在ARM系统上实现了高分辨率视频图像的采集、编码、无线发送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降低大数据量视频信号的无线传输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研究很少涉及现实环境里的测量问题。该文对不同环境下无线链路丢包率、信号强度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对链路质量有较大影响,在郊区环境下,丢包率较低,链路质量较好,信号强度反应链路质量的能力有限,连续丢包概率的变化与丢包率平均值的变化基本一致。分析结果对预测无线链路质量和设计VANET网络协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输丢包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频繁非受控的丢包严重降低了网络性能。导致丢包的原因复杂多样,而已有的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通常趋于复杂和低效。本文通过对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GreenOrbs的观察发现,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数)是网络丢包的重要指标。当数据包在接收端的RSSI接近接收端的灵敏度下限(即灰度区域)时,丢包现象就会显著发生。基于这样的观察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个轻量级自适应修复与调整策略(SAR2):基于节点间的RSSI,把丢包原因进行对应分类,并相应地采取调节发包速度、调节发送能级和切换路由等策略以缓解网络丢包。基于TelosB节点实现了SAR2,实验结果表明,SAR2可以有效降低丢包率,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速移动的无线节点在接入点间切换时,切换延迟较大、丢包率较高.在单网卡切换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网络中断的现象.该文结合地铁无线通信环境对切换延迟和丢包问题进行研究,为移动节点配备两块无线网卡,控制两块网卡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无线切换和数据传输.测试结果表明,双网卡软切换机制无需修改网络层及上层协议栈,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现低延迟和零丢包.该切换机制已经在地铁信号系统国产化预研项目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无源感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它能够有效解决节点能量受限的问题,保持网络运行的持续性.现有的路由方法并未充分利用节点的能量捕获特性,也没有考虑到链路的成功收包率和节点的传输速率.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结合链路成功收包率的速率自适应路由算法.通过对节点的剩余能量和链路的成功收包率进行建模,给出了一个节点可作为路由中继节点所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基于优化方程,为传输路径上的每一跳节点自适应配置时延最小化的传输速率;提出路由发现步骤来找出端到端传输时延最小的传输路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固定传输速率的路由算法,所提算法所得到的传输路径具有较低的端到端传输时延和较高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个节点向Sink节点发送数据包造成的延时、丢包、碰撞检测、网络阻塞等问题,在802.15.4协议CSMA/C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可变频的CSMA/CA算法(BVF-CSMA/CA)。该算法将贝叶斯估值得到的参数区间与CSMA/CA的碰撞检测机制相结合,使传感器节点发送的多数据包能正常与Sink节点实时通讯,采用这种算法减少了碰撞检测、节约了能耗、降低了网络通讯量、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通过使用NS2仿真工具模拟验证了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丢包率和能耗,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显著改善了这两个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感器网络能源有限的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链路报文丢失率测量方法。根据在汇聚节点(sink)获取的网络数据报文,将链路报文丢失率推测形式化为MLE问题并用EM算法解决推测问题。仿真试验证明,算法在不增加网络负担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推测链路的报文丢失率;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算法仍能准确地反映网络内部的链路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传输控制协议(TCP)在高带宽、无线网络中性能表现不佳的问题, 建立了一个端到端的虚拟路由器模型, 提出了一个端到端的发送端比例积分(PI)速率控制算法。根据RTT的变化, 利用PI控制器计算发送端的发送速率, 使瓶颈节点的队长稳定在一个目标位置, 减少拥塞丢包, 避免无线链路错误丢包引起的对拥塞窗口的错误调整。仿真结果表明, 与传统拥塞控制协议相比, 新机制能较好地控制路由器队长、提高网络负载的稳定性和网络吞吐率。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能量受限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MSNs)多服务质量(QoS)需求,提出了一种能量均衡的QoS路由(EBQR)算法。该算法通过蚁群优化将网络带宽、时延、丢包率和能量等因素作为目标函数,并根据函数值大小动态调整蚁群信息素的挥发系数和浓度增量,提供网络业务中满足不同QoS需求的最优路径。仿真结果表明:与AntWMSNs算法和ASAR算法相比,EBQR算法平均端到端时延降低了16%,丢包率减少22%,生命周期延长了近50%,有效实现了网络中节点能耗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6.
多跳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链路层FEC/ARQ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用于多跳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的数据链路层自适应混合FEC/ARQ控制策略,以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的可靠性.该策略基于Kalman滤波器预测当前的网络状态,根据混合FEC/ARQ能耗规律和特点,自适应地调整FEC参数n.此外,发现ARQ能耗与重传策略无关,而与网络状态有关.数学分析和仿真验证均表明,该策略能有效降低多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拥塞引起的丢包和能量过度消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拥塞控制算法以减轻WSN中的拥塞和改进网络性能。该算法充分考虑了给定时刻WSN的拥塞状况,分成三个阶段在源节点和sink节点间寻找一条最佳的路径,并及时地消除拥塞。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吞吐量、丢包率、时延和能耗方面具有较好的综合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刘建娟 《传感技术学报》2016,29(12):1905-1911
针对无线自组网络拓扑结构多变、网络生存时间受限及数据包分组传输效率低下等问题,借鉴萤火虫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萤火虫群优化的无线自组网络路由算法.路由算法将萤火虫优化算法中的荧光素强度更新与无线自组网络中的节点移动速度、拥塞程度、节点剩余能量、节点间距离等因素进行相互映射,同时改进萤火虫群优化算法中的搜索萤火虫、驻留萤火虫及回溯萤火虫用于完成无线自组网络中路由协议的路由发现、路由选择及路由维护等过程,整个协议无须传送大量的控制分组,即可实现无线自组网络的稳定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AODV及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算法AntRouting协议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路由算法在端到端延时、分组数据传输率及网络生存时间上均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改进无线Mesh网中的最优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不足,设计OLSR路由协议的改进算法,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节点速度的增加,改进后的算法在数据传输成功率、无线自组网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某工程实际应用中得出:改进后的协议在无线网带宽的稳定性、丢包率方面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