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microRNA(miRNA)一般长度为22~25个核苷酸,是能够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RNA),它与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事件密切相关,并参与肿瘤、糖尿病和病毒感染等众多病理过程。大多数miRNA位于基因间区或者内含子区域,在核内由RNA聚合酶Ⅱ转录产生具有帽子结构和多聚腺苷酸尾的初级miRNA(pri-miRNA),pri-miRNA在核酸酶Drosha及其辅助因子Pasha的作用下被处理成由60~70个核苷酸组成的有发夹结构的miRAN前体(pre-RNA)。此前体被exportin 5转运到细胞质后再由Dicer加工成为具有功能的成熟miRNA。  相似文献   

2.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长度约20 ~ 25个核苷酸(nt)的非编码单链小RNA.mi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 3’非翻译区(3’-UTR)特异性结合,使靶mRNA降解或翻译受阻,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大量文献表明,miRNA已经成为新的靶点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或治疗.最近研究表明,miRNA也参与了缺氧性肺高压的发生与发展.现就miRNA在缺氧性肺高压中的异常表达、作用机制,以及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病毒感染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croRNA(miRNA)是继小干涉RNA(siRNA)后新发现的一类调节基因表达的小分子单链非编码RNA,虽然长度只有~22个核苷酸(nt)大小,却能够广泛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代谢以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逐渐成为当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直接基因克隆的方法已经鉴定出4039种miRNA,包括462种人miRNA(release8.2,http://microrna.sanger.ac.uk),这些miRNA约占人类基因组的1%,调控着大约人类30%~50%基因的表达,一旦miRNA自身表达的调节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人类疾病的发生。此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一些引起人类或哺乳动物疾病的病毒基因组也编码miRNA。  相似文献   

4.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1~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可作用于靶mRNA导致其降解或抑制其翻译,对基因表达起重要的负性调控作用,参与体内如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细胞死亡等众多重要的生物学进程。近年研究发现,miRNA这一转录后水平调控分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发现若干miRNA可调控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或通过调控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增殖、凋亡等,促进或减缓纤维化进程,本文对miRNA在HSC及肝纤维化进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microRNAs(miRNAs) 是一类大小约21~25 nt、 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非编码小分子RNA, 由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 具有发夹结构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它们在真核生物基因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泛参与细胞增殖、 分化、 发育、 代谢、 凋亡等多种生理活动。miRNA也广泛参与寄生虫发育过程的生理代谢过程, 而与寄生虫侵袭宿主相关的关键miRNA尚乏见报道。本文就目前常用的miRNA研究分析方法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高度保守的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长度约18~22个核苷酸(nt),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序特异性,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翻译或表达。 miRNA在细胞生长、增殖、代谢、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miRNA与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现已发现,若干miRNA,如Let-7家族、miR-125家族、miR-26家族、miR-155、miR-21、miR-133a、miR-26a、miR-221等的异常表达与哮喘相关。该文综述miRNA在哮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其以持续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5nt的非编码小RNA,可与其靶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互补结合,直接降解靶基因或抑制其编码蛋白质的翻译,广泛参与发育、代谢、凋亡以及多种疾病过程.研究表明,miRNA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卒中后的保护和修复机制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MicroRNA(miRNA)是小RNA家族中新近证明的一类高度保守的、长度约为22nt、非蛋白质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目前miRNA在肿瘤、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病、病毒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重视,并已经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一些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研究,本文就目前miRNA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长度约为16-29 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他们具有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不同.miRNA可以通过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miRNA在胃癌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单链RNA,长度约22nt,在真核细胞中大量存在,其表达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特异性及发育阶段的特异性。在Victor Ambros等的研究中,首次提到非编码RNA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随后,科研工作者发现第二个小RNA-1et-7,它在人类、果蝇和线虫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证据解读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大约有500万心力衰竭患者,尽管药物治疗取得了进步,但是仅有50%的患者可以存活5年,死亡例数一直在稳步增加。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人们在渴望用一种新的药物来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他汀类药物从20世纪80年代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已被证实可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2.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冠心病与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缺乏运动、营养过剩、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趋势日渐严重,  相似文献   

13.
机械循环辅助(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MCS)是一种治疗严重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长期置入应用MCS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已经被解决,而且包括REMATCH在内的很多临床调查均证实,MCS在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因此,MCS不应再被仅仅作为等待其他治疗过程中的过渡治疗手段,而应该扩大其应用范围。要达到上述目的,则应该研制和应用更为新式的设备。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3岁,长期居住在养老院,主因“咳嗽、咳痰伴气喘2天,意识不清3小时”急诊入院。入院前2天养老院工作人员发现患者出现间断性咳嗽伴咳黄痰,痰黏稠不易咳出,咳嗽剧烈时出现严重气喘。3小时前出现意识不清,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我国35~74岁人群中约有心衰患者400万人,其5年病死率可达30%~50%。与此同时,因心衰引起的医疗花费相当巨大。尽管药物治疗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是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因,是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飞速发展,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以及基础科学的不断进步,对于心衰的观念、诊断和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心衰的研究现状和思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前言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则较少见.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顽固性心衰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最终的归宿,死亡率高。各种心血管疾病一旦发展到心力衰竭阶段,多种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交错在一起,将极大增加诊治难度。心衰患者经“传统”疗法即强心(西地兰等)、利尿(速尿等)、扩张血管(硝普钠等)等综合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心功能仍处于Ⅲ~Ⅳ级(NYHA分级),称为顽固性心衰。其预后差,病情可迅速恶化,传统内科药物治疗极为困难。近年来,基础学科的发展及一些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不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且也使心衰治疗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量心肌细胞坏死不能再生,可引发心室重构和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成为心脏病致死的首要原因[1].目前冠脉再灌注治疗虽能挽救部分缺血心肌,但仍不能补充坏死心肌.因此,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虽然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然而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微小RNA(microRNA,miRNA)最早于1993年由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维克托·安博斯(Victor Ambros)发现[1]。它是一类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以mRNA为靶分子,通过切割降解mRNA或者抑制蛋白质翻译、调节基因表达来实现其生物学功能[2]。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基本机制,也是HF进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多种miRNAs及相关机制参与了心脏重构的发生和发展,我们拟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