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MRI评价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MRI表现,分为水肿型和坏死型。按照MR严重程度指数(MRSI)评分,分为轻度(0-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分析其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并与MRSI比较。结果在64例AP中,56例为水肿型,8例为坏死型。坏死型AP AIT、AST升高的发生率均为100%,明显大于水肿型的55.4%(ALT)和60.7%(AST)(分别为P=0.014,P=0.027)。在MRSI上,轻、中、重度APALT和AST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48.8%和53.5%、73.7%和78.9%,以及100%和100%。随MRSI评分的增加,肝功异常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坏死型AP所伴发的肝脏功能受损,但MRSI尚不能作为预测AP肝脏功能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肝功能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A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评分、C-反应蛋白(CRP)及(或)Ranson评分综合考虑,分为重症(SAP)和轻症(MAP)两组,同时根据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及(或)B超判断其属于胆源性AP还是非胆源性AP,进一步分析并探讨其肝功能试验结果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胆源性AP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胆源性AP,差异具显著性(P0.05)。所有肝功能指标都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胆源性AP组的ALT、AST、GGT、TBIL平均秩和均显著高于非胆源性AP组(P<0.01),ALP平均秩和显著高于非胆源性AP组(P0.05)。然而,SAP组的白蛋白(ALB)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MAP组,其差异具显著性(P<0.01),且SAP组的ALB平均秩和显著低于MAP组(P<0.01)。重症的胆源性AP组和重症的非胆源性AP组ALT、ASTTBIL平均秩和的差异呈显著性(P<0.05),而轻症的胆源性AP和轻症的非胆源性APALT、AST、GGT平均秩和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胆源性因素导致胆管压力升高在AP肝功能损害中起主要作用。胆源性AP的肝功能损害实质上可能是胆源性疾病同时并发AP和肝功能损害,而并非AP并发肝功能损害,因此用肝功能指标异常程度来判断胆源性AP的严重程度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范波  闫润生 《医学临床研究》2022,(10):1452-1455
【目的】探讨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修订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R)评分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59)、中症组(n=29)、重症组(n=12),根据入院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92)与死亡组(n=8)。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同预后AP患者血清DAO、D-LA及APACHEⅡ评分、GCSI-R评分,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DAO、D-LA及APACHEⅡ评分、GCSI-R评分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评估AP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三组血清DAO、D-LA及APACHEⅡ评分、GCSI-R评分比较,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DAO、D-LA及APACHEⅡ评分、GCSI-R评分呈正相关(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DAO、D-LA及APACHEⅡ评分、GCSI-R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DAO≥42.315 mg/L、D-LA≥40.690 U/L、APACHEⅡ评分≥26.000分、GCSI-R评分≥12.585分是评估AP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P<0.05)。【结论】DAO、D-LA及APACHEⅡ、GCSI-R评分可用于反映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且与A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受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P时肝损伤的发生概率与AP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AP患者之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通过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的AP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26例、中度31例、重度15例;水肿型52例,坏死型20例.并随机选取2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3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的差异和肝功能受损指标ALT或AST的关系以及水肿型、坏死型AP与ALT或AST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之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型、中型、重型3组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3组病例ALT或AST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轻、中、重度3组病例ALT或AST阳性率的两两比较中,轻度、中度和重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5),而中度与轻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型与坏死型两组ALT或AST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水肿型与坏死型两组之间ALT或AS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肥胖是AP的诱发因素;AP严重程度与胰腺炎伴有肝损害有一定相关性,其损害程度可反映AP严重程度;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肝损害发生率要高于水肿型胰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型33例,中重症型49例,重症型38例,按临床转归分为康复组86例与死亡组1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PCT、MPV检测及急性胰腺炎床边指数(BISAP)评分。结果轻症型血清PCT、MPV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低于中重症型与重症性,中重症型低于与重症性;死亡组血清PCT、MPV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MPV、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检验呈正相关性(r=0.814、0.924,P0.05),MPV、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检验呈正相关性(r=0.758,P0.05);根据最大约登系数,PCT以3.85ng/mL为截断点,评估AP患者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和60.5%。MPV以12.32fL为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和53.5%。PCT联合MPV评估AP患者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8.6%。结论 PCT与MPV检测对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雅洁  黄智铭  陶利萍  洪万东 《新医学》2009,40(11):716-718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及腹部CT胰腺外炎症(extrapancreatic inflammation o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EPIC)评分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预后的价值。方法:临床资料完整的AP患者198例,其中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6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13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EPIC评分预测AP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的价值。结果:198例患者中,SAP和MAP患者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EPIC评分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EPIC评分标准判断SAP的敏感度、特异度最高,曲线下面积最大,且其预测局部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而APACHE Ⅱ评分预测全身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对入院24h内的AP患者,EPIC评分结合APACHE Ⅱ评分能有效预测其预后,而Ranson评分不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BISAP评分系统作为一个内容简单、操作简便的评判急性胰腺炎( AP)轻重程度的评分系统,在临床上能否代替传统的评分系统。方法收自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消化科的100例AP患者,分别按BISAP、APACHEⅡ及Ranson相关指标要求进行评分,并得出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 AUC)比较BISAP评分与其他各评分系统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100例患者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6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5例,MAP组和SAP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分布无统计学意义。 SAP患者的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均明显大于MAP患者。根据最佳约登指数计算出BISAP预测SAP的cut-off值为2,BISAP的评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3%、84.6%、72.2%、85.9%,SAP、MAP患者在年龄及血尿素氮分值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预测SAP的AUC值分别为:0.854(95% CI 0.769~0.916)、0.902(95% CI 0.826~0.952)、0.907(95%CI 0.832~0.956),三个评分系统评价SAP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BISAP评分系统作为一个内容简单、操作简便的评判AP轻重程度的评分系统,在临床上可以代替传统的胰腺炎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AP 严重程度的MRI 评价与肾 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对115 例AP 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肾损害的发生率及特点.根据MRI 表 现,AP 分为水肿型和坏死型.按照MR 严重程度指数(MRSI)评分,AP 分为轻度(0 ~3 分)、中度(4 ~6 分)、重度(7 ~10 分).分析肾功能指标(BUN、Cr 及尿常规检查),并与MRSI 比较.结果 115 例AP 中,轻度32 例,中度78 例,重度5 例;水肿型95 例,坏死型20 例.33 例合并肾损害,占28.7%,以蛋白尿阳性[30.3% (10/33)]为主.坏死型AP 较水肿型AP 肾损害发生率高(分别为55%和23%,二者比较P =0.004).在 MRSI 上,轻、中、重度AP 血BUN 和(或)Cr 升高及尿常规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6.3%、11.3%和 17.0%、20.0%和21.0%,随MRSI 评分的增加,肾功能异常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9; P =0.70).结论 坏死型AP 较水肿型AP 更易导致肾损害,肾损害以蛋白尿常见;MRI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预测AP 所伴发的肾脏功能受损,但MRSI 尚不能作为预测AP 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预后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8例AP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水肿型胰腺炎126例,坏死型胰腺炎52例。结果 178例AP患者中有心电图异常的95例,发生率为53.4%,其中水肿型胰腺炎42.9%(54/126),坏死型胰腺炎78.8%(41/52),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水肿型胰腺炎(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以及其他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178例患者中死亡11例,均为心电图异常患者,治愈167例,其中心电图异常84例(50.3%)。结论 AP患者心电图异常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加强AP患者ECG的监测分析,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10例。(1)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的分值由低到高将患者分为A组(21例)、B组(65例)、C组(24例),比较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2)将11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肝功能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就越高,清蛋白(ALB)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年龄、ALT、AST、TBIL、TBA、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ALB的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间性别、γ-谷氨酰转移酶(GGT)、前清蛋白(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ALT、AST、TBIL、TBA呈明显正相关(r=0.617、0.825、0.772、0.719,均P0.01),与ALB呈明显负相关(r=-0.364,P0.01),与GGT、PA未见明显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肝功能障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动态地检测肝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变化,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疗效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AP分型标准分为轻症型、中度重症型和重症型三组,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AP分型、不同临床转归患者MPV、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ROC曲线评估PCT、MPV单独及联合检测判断AP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随着AP病情进展,患者 MPV、PCT及APACHEⅡ评分均呈升高趋势;死亡组MPV、PCT及APACHEⅡ评分均较生存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MPV、PCT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强正相关性(r=0.630、0.704,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MPV≥13.04 fL预测AP预后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7.2%,AUC为0.972;PCT≥4.65 ng/mL预测AP预后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92.5%,AUC为0.869;二者联合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92.6%,特异度可达100.0%,AUC为0.990。结论 MPV、PCT水平可反映AP患者病情,且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AP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CT灌注值与AP CT严重度指数(CTSI)和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79例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胰腺正常组(对照组)16例,AP组63例。使用ADW 4.2工作站perfusion 3软件包进行图像处理,测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AP各灌注值与对照组的差别以及与AP的CTSI和临床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AP和对照组各灌注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和BV与AP的CTSI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865,r=-0.703;r=-0.817,r=-0.703;P<0.01),MTT和PS与CTSI和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185,r=0.094;r=-0.192,r=0.141;P>0.05)。结论:AP的BF和BV较对照组显著减少,BF和BV与AP的CTSI和APACHEⅡ评分呈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判定AP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 6,TRAF6)、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水平变化对胰外并发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AP患者269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6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TRAF6、NF-κB水平。研究组根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相关标准分为轻症AP(mild AP,MAP)和重症AP(severe SAP,SAP),并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Ⅱ,APACHEⅡ)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分析TRAF6、NF-κB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统计研究组ALI发生率,对比不同发生时间的ALI患者TRAF6、NF-κB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床边严重指数(BISAP)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严重程度、病死率、并发症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48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Ranson'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CTSI相比较,探讨BISAP评分系统对AP病情严重程度、病死率和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s≥3分及CTSI≥4分AP患者的SAP发生率、胰腺坏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ISAP≤2分、APACHEⅡ≤7分、Ranson’s≤2分及CTSI≤3分者(P均0.05)。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s和CTSI评分标准预测AP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的准确性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BISAP评分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0.812-0.897),高于APACHEⅡ、Ranson’s、CTSI评分。Ranson’s评分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12(0.829-1.000),高于BISAP、APACHEⅡ、CTSI评分。CTSI预测胰腺坏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0.876-0.978),高于BISAP、APACHEⅡ、Ranson’s评分。结论 :与Ranson’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CTSI相比较,BISAP是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及判读预后简单有效的临床指标,具有早期预测价值,且简便易行,可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全身皮下水肿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及皮下水肿的严重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24 h内重症患者的7个区域36个位点进行皮下水肿半定量评估,采用按压凹陷试验并根据皮肤恢复时间将水肿分为4级。同时收集诊断、APACHE Ⅱ评分、器官功能等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全身及易发部位皮下发生水肿的影响因素及皮下水肿严重程度对预后的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检验预后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研究共纳入135例重症患者,其中37例(27.4%)出现皮下水肿。36个测量位点皮下水肿得分中位数为0.61(0.31,0.78),其中腹壁皮下水肿的发生率最高(86.5%),水肿程度为0.75(0.5,1.25)。在上肢越接近远心端,皮下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越高,对于胸壁、腹壁、大腿和小腿,越接近重力依赖区,皮下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越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15分)和入科诊断(脓毒症)是全身及易发部分皮下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全身皮下水肿总分为危重患者ICU住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3,95% CI:1.00~1.06,P=0.038)。 结论重症患者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其在全身分布具有不均质性,更易发生于腹壁并呈现重力依赖性分布。重症患者具有皮下水肿发生的多个独立危险因素,且皮下水肿严重程度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使用APACHEⅡ和APACHEⅢ评分系统对34例重症及4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分值和阳性指标项的测估。通过分析表明,轻症组与重症组其APACHE系统分值及阳性指标项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这两种评分系统应用早期识别重症胰腺炎患者是可行的;应用APACHEⅢ系统更有利于临床上操作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传统评分系统进行比较,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对疾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例AP患者分别行BIS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及Ranson评分,比较分析3种评分系统预测AP严重程度、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衰竭的价值。结果 202例AP患者,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99例;SAP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62例,器官功能衰竭60例,23例二类并发症均存在;BISAP评分预测SAP的AUC为0.881(95%CI:0.836-0.927),最佳cutoff值为2,其预测SAP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1.84%、75.21%和87.06%;预测SAP患者局部并发症的AUC为0.715(95%CI:0.644-0.785),最佳cutoff值为3,预测SAP局部并发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42%、75.00%、57.83%和88.24%;预测S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AUC为0.884(95%CI:0.837-0.931),最佳cutoff值为3,预测S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85.21%、68.66%和89.63%。BISAP评分预测AP严重程度、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衰竭的能力与APACHEⅡ和Ran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与传统评分相同,但构成简单,主观偏倚小,可动态监测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创伤CT分级与肝酶谱指标的关系以及肝酶谱对肝创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因为交通事故、坠落、击打和刀刺伤后的肝脏创伤CT分级、24h内测得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值,以及上述肝酶谱指标的随访变化。结果 肝创伤CT分级:Ⅰ级7例,Ⅱ级16例,Ⅲ级18例,Ⅳ级6例。伤后24h内测得的AST和脚值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而ALP值略高于正常值,GGT值在正常值范围内;各CT分级之间比较,ALT和AS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LP和GG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21d的随访中,随着肝创伤的修复,AST和ALT值逐渐下降。结论 肝创伤CT分级越高,AST和ALT值越大;AST和ALT值是反映肝创伤程度的灵敏指标,动态检测有助于判定创伤的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收治的100例SIRS患儿,依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另以30例健康儿童作正常对照。检测AST/ALT比值,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评分)。结果:MODS组AST/ALT比值、APACHE评分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MODS组(P〈0.05);随着病情的轻、中、重度变化,MODS组AST/ALT比值显著增高,APACHE评分和病死率亦显著增高,重度MODS组APACHE评分最高,预后最差(P〈0.05);AST/ALT比值介于1.3±0.7和2.8±0.8之间时,患儿预后尚好;AST/ALT比值〈1.3±0.7或〉2.8±0.8时,预后欠佳。结论:AST/ALT在SIRS患儿的发病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并影响预后,其可作为判断SIRS预后的简易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估有机磷中毒病情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31)、重度组(n=26)。测定受试者血清CRP、ALT、CK-MB水平,记录患者入院后24 h内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CRP、ALT、CK-MB水平、APACHEⅡ评分与有机磷中毒的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治疗后,根据预后情况,将82例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68例、死亡组14例。比较存活组、死亡组血清CRP、ALT、CK-M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清CRP、ALT、CK-M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随着中毒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P<0.05)。血清CRP、ALT、CK-MB水平、APACHEⅡ评分与有机磷中毒的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71、0.716、0.739、0.684,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