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牵拉整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张口位片椎体间的位移变化。方法:70例寰枢关节错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先行颈部软组织理筋松解后,治疗组以牵拉整复法治疗,对照组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法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张口位片枢椎齿状突位移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时患者颈性眩晕、颈肩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枢椎齿状突偏移程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拉整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可以纠正寰枢关节骨错缝,且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疏筋整复手法治疗,每次10~15 min,每周2次,间隔3天。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开口位X线片枢椎齿突偏移程度和颈椎屈伸功能位寰枢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并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的愈显率为87.69%、90.4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9.23%、66.67%(P=0.01,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枢椎齿突偏移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t=13.643,P<0.001;对照组t=2.776,P=0.007),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7.31,P<0.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t=10.010,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寰枢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t=-9.135,P<0.001;对照组t=-11.653,P=0.007),且治疗组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14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颈性眩晕总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2.5%,优于对照组的50.0%、80.0%(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上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颈上神经节阻滞联合新医正骨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新医正骨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上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治疗颈源性高血压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改善颈椎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疏筋手法治疗30例寰枢关节错缝患者,观察其主要症状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的寰枢关节错缝患者30例,采用单纯疏筋手法进行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3周、6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并于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3周测定颈椎CT片中的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齿突侧块间距、寰齿前间距以及屈伸功能位X线片中的寰枢关节活动度。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3周共9次手法治疗,首次治疗后3周和6周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颈痛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颈椎CT片上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齿突侧块间距及屈伸功能位X线片中的寰枢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寰齿前间距与治疗前相比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柔骨正理论指导下运用单纯疏筋手法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且治疗过程中无颈椎扳动类操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导致的颈椎病性眩晕,多见于中年人,临床发现寰枢关节错位与颈性眩晕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寰枢关节错位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寰枢关节错位的传统整复手法由于技术难度大,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近年来,我们以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4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与手法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从疗程和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该病的远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症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程度、颈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效率为92.11%,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眩晕程度和颈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寰枢椎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的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以枕颌牵引复位治疗,观察组针灸结合寰枢椎手法正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眩晕症状改善及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积分、头颈痛积分、生活心理适应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痛积分、生活心理适应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寰枢轴线与齿状突轴线距离、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寰枢椎手法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眩晕、头颈痛等症状,使寰枢椎错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整复后予枕颌带牵引再辅以头颈胸支具外固定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整复后枕颌带牵引再辅以头颈胸支具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4%,对照组为7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后枕颌带牵引再辅以头颈胸支具外固定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40例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颈椎牵引、刮痧和手法复位。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结论:三联疗法能纠正寰枢关节紊乱,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软组织内压,舒张椎动脉,改善脑部血供,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4年7月广东潮州市潮州医院门诊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氯化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整复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眩晕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及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并比较寰齿前间隙(ADI)、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VBLADI)、齿突生长性偏移值(DO),判定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12.655,P<0.01),ADI、VBLADI关节间隙缩小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88、5.334,P<0.05),RVA、LVA、BA的Vm 值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710、3.534、5.335,P<0.01)。结论手法整复联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降低ADI、VBLADI、DO的CT值,缩小ADI、VBLADI,纠正寰枢关节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屈转旋提"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筋出槽""骨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椎失稳"筋出槽""骨错缝"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屈转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颌枕带牵引治疗;2周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一周,治疗后,观察颈部疼痛、颈椎活动度、眩晕及视听障碍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获疗效,治疗前后比较,疼痛、颈椎活动度、眩晕及视听障碍积分情况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显愈率93.3%,对照组显愈率80%,结论 "屈转旋提"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筋出槽""骨错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寰枢关节整复术是中医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有效手段,在治疗颈部疼痛、颈性眩晕、偏头痛等由寰枢关节紊乱引发的疾病时已被广大临床医生所认识和采纳。本文从神经性耳鸣、三叉神经痛、抽动秽语综合征、过敏性鼻炎4例看似与寰枢关节紊乱无关的病例选用寰枢关节整复术进行治疗的体会,阐发寰枢关节解剖生理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真正体现中医"异病同治"治疗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推拿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以眩晕为主症的寰枢关节失稳,为治疗寰枢关节失稳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局部放松、关节整复、理筋解痉、点穴疏通四部推拿手法联合小针刀局部松解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四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其各个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综合疗效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12例,显效7例,无效5例,好转率73.3%,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1例,显效10例,无效7例,好转率62.2%,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好转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眩晕改善基本相同,头痛及枕项痛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部推拿手法纠正失稳、半脱位的寰枢关节可以恢复正常的关节稳定性,联合小针刀松解痉挛挛缩的肌肉,可以减轻局部肌肉组织的压力,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明显提高寰枢关节失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寰枢椎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优势。方法在150例寰枢椎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患者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5.3%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两组患者的双侧齿突间隙均减小,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小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积分、眩晕及头颈痛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寰枢椎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从根本上解决了软组织的问题,从而解决寰枢关节紊乱的根本,达到治疗眩晕、头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错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如:闪挫,外伤,以及落枕后治疗不当等造成)导致寰枢关节正常解剖位置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完全受限,枕部有麻木感,自觉头颅向前下坠.无力支持;或有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恶心,呕吐,甚至耳鸣,耳聋等.因此类颈椎病发作突然,症状重,病人非常痛苦,而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收效甚微,极大的影响病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笔者临床遇到17例寰枢椎椎小关节错缝的患者,经手法整复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及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寰枢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寰枢椎微调手法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推拿手法作疗效比较。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加用寰枢椎微调手法,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来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但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寰枢椎微调手法结合常规推拿治疗较单纯常规推拿治疗更能有效地提高颈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其伴随病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荣  周学龙  麦穗 《中医正骨》2002,14(8):10-11
为观察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其伴随病症的疗效。采用规范的手法治疗与枕颌牵引组对照 ,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法治疗组对伴随病症的总有效率为 9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3.3% ,手法治疗组对寰枢轴线分离的整复改善有效率为 73.3% ,对照组为 5 3.33% ,经统计学处理 ,有非常显著意义。表明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其伴随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