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舌下血管的观察对血瘀辨证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具有典型血瘀证的冠心病、心肌梗塞、脉管炎、肺心病、慢阻肺、慢性肝炎、肝硬化、脑梗塞、糖尿病、紫癜、痛经等病人与健康人对照观察舌下血管的变化情况,发现差异极显著。血瘀证患者,有半数以上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畸形,微血流缓慢和瘀滞,血细胞聚集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微血管周围渗出和出血,微血管缩窄和闭塞等,均与血瘀病情相一致。故舌下血管异常是血瘀证的重要见证,可作为血瘀证诊断的一个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90例血瘀及气虚血瘀证病人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查,部份病例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6-K-PGF_1α的同步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血瘀证微循环改变为管袢较模糊,异型管袢增多,血流减慢以粒线流、粒流为主;红细胞聚集增多,血色暗红,有渗出、出血等改变,积分值为3.43±1.13(与正常组比较,p<0.01)。气虚血瘀证微循环障碍更加严重,尚有血色变浅、管袢扩张等改变,积分值为4.48±1.54(与血瘀证组及正常组比较,p<0.01),正常组积分值为1.61±0.96。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血浆TXB_2水平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且气虚血瘀证血浆TXB_2高于血瘀证(p<0.05)。两组患者血浆6-K-PGF_1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TXB_2/6-K-PGF_1α(T/K)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浆T/K值改变呈正相关,提示两者有密切关系,微循环障碍与血浆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PGI_2)平衡失调可能是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运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检查方法对34例脾阴虚证患者进行了多项指标观察,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脾阴虚证患者具有微观血瘀的征象,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硬化指数增高,血沉增快;甲皱微血管血色暗红、袢顶扩张、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瘀滞,甲皱微循环形态积分值、流态积分值、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增高(P<0.05~0.01)。揭示了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同时共存的客观现象及两者内在的相关性。提示对于脾阴虚证患者,在补益脾阴时,佐以养血活血之品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健康人及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的一般形态及聚集形态。发现血瘀证患者血小板在一般状态下伪足形成及细胞表面变化较多,粘附及聚集性增强;加入ADP后形成的聚集体也较健康人为大,细胞膜的融合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研究认为,血瘀在肺癌的发生、增殖及转移等病理过程中均有不同的表达。中医学认为,血瘀证是肺癌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对血瘀证的认识1.1血瘀证的中医学认识:血瘀证也称瘀血证,为中医辨证的常见证型。血瘀证指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而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经脉,或瘀积于脏腑而形成的瘀血内阻。血瘀证病情复杂多变,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患,是一组颇具特色的症状群,归纳起来特点如下:①疼痛:多为剌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昼轻夜重;②肿块:外伤致瘀在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可形成积聚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③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④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瘀证与血清游离钙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并观察不同活血化瘀方药对血清游离钙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以等量生理盐水、云南白药、宫血停煎剂灌胃进行预防性治疗,末次给药完成后模型组、治疗组共3组均造血瘀模型.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清游离Ca^2+含量等观察。结果:血瘀证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游离Ca^2+值显著升高(P〈0.05),血液流变学的各个方面也均有极显著升高(P〈0.01);两治疗组与血瘀证模型组比较,血清游离Ca^2+值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则均有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液中增加的Ca^2+值。促进了凝血过程的发生,转移到细胞内的Ca^2+相对减少,使平滑肌的收缩减弱,导致了血液在血管内的瘀积,从而出现了血瘀证的情况;活血化瘀方药可通过阻断其钙通道,减少了外钙内流,从而降低了血管内皮细胞内的钙浓度.对病理情况下的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中医辨证病理生理学基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肺、脑、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多项指标探讨冠心病不同证型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初步结果表明:本虚辨证中冠心病二组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血管功能皆较对照组差,而且肾虚组较心虚组更差。标实辨证中痰浊组的 TG、TC 值明显高于血淤组,HDL/TC 则低于血淤组.上述指标似可作为冠心病本虚、标实辨证的部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临床表现和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学检查所见,提出了小儿腺病毒肺炎辨"血瘀证"的依据,认为中医血瘀证与西医微循环障碍有其共同的病理基础和临床表现。临床以活血化瘀中药为主治疗婴幼儿腺病毒肺炎654例,病死率从六十年代初期30%左右降至5.66%;活血化癌中药对早期 ARDS 的肺组织电镜观察的动物实验也支持该论点。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检验及对证候客观化的意义。方法:分DPN属血瘀证者(Ⅰ组),DPN非血瘀证者(Ⅱ组),无并发症、非血瘀证的糖尿病患者(Ⅲ组),正常组(Ⅳ组)4组进行观察。对Ⅰ、Ⅱ、Ⅲ组进行糖尿病其他血管并发症、中医症状、舌象、脉象观察,各组均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动力学、甲襞微循环、血脂及眼底镜检查,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DPN血瘀证者多合并其他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以麻木(86.1%),舌质暗(100%)、淡(80.6%)最多见,血液动力学、甲襞微循环、血脂指标及眼底异常率均高于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DPN血瘀证与血液动力学、甲襞微循环、血脂异常及眼底改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钻研中医肺系疾病数十年,认为痰瘀伏肺是慢性肺系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气阳虚弱是发病之本。临证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伴有血瘀表现,如面色晦暗、唇舌紫暗、爪甲暗紫、舌下络脉紫暗等征象;文章总结了洪广祥教授运用“治肺须活血”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其中包括三层含义:气机不利致血瘀内阻、宿痰伏肺致血瘀内伏、阳虚阴盛致血瘀不化。“治肺须活血”与“治肺不远温”思想融合,将能够更好地指导并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搜集整理近25年有关肺癌中医证候的文献,统计分析其中涉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证候和证候要素的数据。结果48篇文献中证候类型有22种,主要有气阴两虚证(13.3%)、气虚证(12.7%)、痰湿证(9.0%)、血瘀证(8.0%);证候要素有29种,其中病位要素14种,主要为肺脾(25.2%)、脾(24.8%)、肺(19.O%)、肾(16.3%);病性要素15种,主要有气虚(29.9%)、阴虚(16.7%)、痰湿(14.7%)、血瘀(13.7%)。从证候组合规律来看,单一因素(42.9%)、两证素组合(44.3%)居多。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气阴两虚为主,病位常涉及肺、脾、肾,常兼有痰湿和血瘀等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13.
章永红教授认为肺气虚损贯穿晚期肺癌始终,邪毒内侵,痰瘀互结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在晚期肺癌的临证治疗中,强调益气补肺与化痰祛瘀解毒并举,重视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根据肺癌的不同时期分阶段治疗。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及肿瘤抗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抗原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肺癌提供理论支持和用药指导。方法:将388例肺癌患者按照相关证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肺癌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及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临床TNM不同分期中,肺阴虚证在第I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V期;脾气虚证在第IV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期;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肺阴虚火旺证在不同分期中的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异。②CEA在肺阴虚火旺证中明显高于肺阴虚证、肺气虚证及瘀阻肺络证。NSE在肺阴虚火旺证中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其它证型。CYFRA21-1在肺阴虚火旺证及瘀阻肺络证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肺气虚证。结论:①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肺阴虚证贯穿于肺癌始终,在早期阶段尤为明显;脾气虚证则多见于肺癌的晚期阶段。②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抗原CEA、NSE、CYFRA21-1的异常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总结曾灵芝主任医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并整理相关病例和资料,从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分期辨证等方面,介绍曾灵芝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思路。并列举验案1则,加以佐证。结果曾灵芝主任医师认为,肺气阴两虚是是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热毒、痰饮、血瘀是主要的病理环节。拟定了益气养阴为主,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辅的治疗原则。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结论曾灵芝主任医师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首届全国名中医张之文教授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疾病。本虚从寒热来看,分虚热与虚寒两类,病位在肺,主要涉及脾、胃、肾等脏腑;标实早期以肺络瘀阻为主,继续发展则表现为痰瘀阻滞证候,晚期出现瘀毒内盛证候;瘀血为患贯穿本病始终,化瘀宜早不宜迟。本病早期可见肺胃两虚兼络脉受损证型,继续发展可见肺脾气虚兼痰瘀互结证型,晚期多见肺肾虚衰兼瘀毒为患证型。文章总结张教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通过典型病案分析张教授的证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干燥综合征106例中医证候分类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郝伟欣  董振华 《中医杂志》2006,47(7):528-530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中医证候学及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对106例S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将中医首诊时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候类型与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SS分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湿热6个证候类型.结论:SS以肝肾阴虚为主,累及肺脾气虚,兼夹瘀血、湿热为患.虚实夹杂为SS的证候学特点,阴虚津亏为本,气虚、阳虚为其所累,瘀、痹、燥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现代特征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现代特征开展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普遍多见气虚、血瘀、痰浊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瘀、痰浊、热蕴、寒凝、阳虚及气阳两虚,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等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心气不足与气虚血瘀水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候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其他分型多见血虚、阴虚、热蕴及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治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51例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的证、治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血瘀证及其兼夹证的演变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全部资料完整的151例CHF患者病历,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分析患者的入院时中医证候要素、辨证分型、心功能分级及首剂中药方药,分析CHF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证候要素、血瘀证兼证在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中药用药规律.结果:CHF的中医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及血瘀、痰浊、水饮,其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是血瘀(69.54%),血瘀常兼夹气虚、痰浊.CHF血瘀证亚型与心功能的关系:CHF心功能Ⅱ,Ⅲ,Ⅳ级的中医证型均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Ⅱ,Ⅲ级还常见痰瘀互阻证,心功能Ⅳ级还常见血瘀水停证和阳虚血瘀证.中药治疗以活血、益气、利水、化痰为主,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频率依次为:丹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结论:血瘀证是CHF最常见证候,病程不同时期常兼夹气虚、阴虚、阳虚、痰浊、水饮,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频率最高,常配合益气、温阳、利水、化痰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