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LPS诱导小胶质细胞后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p38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诱导组(LPS刺激12h及24h)及SB203580干预组(LPS+SB203580诱导12h及24h),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IL-6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TLR4mRNA和p38MAPK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LPS诱导组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显著提高,诱导24h后细胞上清液含量分别为(513.67±14.05)pg/mg和(396.84±15.41)pg/mg。给予SB203580抑制剂后TLR4mRNA和p38MAPK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分泌TNF-α、IL-6含量表达与感染组比较也明显降低。结论 LPS刺激小胶质细胞可引起TLR4-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而SB203580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TLR4-p38MAPK信号通路与小胶质细胞的炎性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探讨p38MAPK活性变化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实验设正常对照组(N)、SB203580组(SB组,10 μmol/L)、缺氧/复氧组(H/R组)和缺氧/复氧组+SB203580阻断p38MAPK组(H/R+SB组).应用MTT法、WB法、ELISA法检测缺氧4 h、8 h、复氧6 h、12 h、24 h、48 h时细胞存活率,p38MAPK、p-p38(磷酸化p38MAPK)及TNF-α的变化.结果 培养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表达率大于97%.缺氧/复氧使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降低,SB203580阻断p38MAPK细胞活力高于H/R组,各组星形胶质细胞总p38MAPK水平无显著变化,缺氧复氧干预后p-p38表达上调,TNF-α水平显著增高.用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后,SB+H/R组较H/R组p-p38、TNF-α水平降低.SB组总p38MAPK、p-p38、TNF-α水平与N组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当牙齿受异常咬合力时会导致牙体吸收、牙周组织的大量破坏。 目的:研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受到周期性张应力刺激后是否发生凋亡及p38MAP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该凋亡过程。 方法:取4~7代成纤维细胞,同步化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加力组和SB203580组。加力组和SB203580组细胞加载力值为12%表面应变率,加力频率为6个循环/min,即5 s拉伸,5 s松弛。SB203580组细胞在加力前1 h加入终浓度为20 mmol/L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分别在加力6,12,24 h,取各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加力后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及bax mRNA表达增加 (P < 0.05),且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2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加力组比较,SB203580组对应时间点细胞凋亡减少 (P < 0.05),bax mRNA表达降低。说明细胞受到力学刺激会发生凋亡,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该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C12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信号转导机理。方法:培养的PC12细胞先缺氧(95%N2/5%CO2)6h,然后重新给氧,观测不同时间点细胞的存活率和caspase-3的活性;用MTT法测存活率,caspase-3检测试剂盒测caspase-3活性。用p38拮抗剂SB203580孵育细胞2h,之后缺氧/再给氧,观察SB203580对细胞存活率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PC12细胞缺氧/再给氧后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并使细胞存活率下降,SB203580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后caspase-3的活性并使细胞死亡减少。结论:PC12细胞缺氧/再给氧后至少可以通过激活p38、caspase-3信号分子诱导PC12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川芎嗪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阻断Ⅰ,Ⅲ胶原的合成,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等,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以及p38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用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活化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用川芎嗪和p38MAPK特异阻断剂SB203580进行干预,以RT-PCR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mRNA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经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后,肝星状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增强(P < 0.01),用川芎嗪和SB203580干预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川芎嗪和川芎嗪+SB203580混合干预对这两者的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比单独的SB203580干预更强。川芎嗪和SB203580对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也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 0.01),但SB203580和川芎嗪+SB203580对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抑制作用更明显,而SB203580与川芎嗪+SB203580无明显差异(P > 0.05)。因此,推测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阻断Ⅰ型胶原合成,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同时认为川芎嗪抗纤维化可能是多重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体内条件下,细胞力学的功能研究因其所处生理环境的复杂性、实验条件的不易控制而很难得到满意结果。 目的:在成功构建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的基础上,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在成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SB203580组,SB203580组中加入 20 mmol/L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应用细胞应力加载装置Flecell Strain Unit-5000T给细胞提供15%的力值,分别施加0,6,12,24 h的周期性张应力。每分钟10个循环,每循环包括3 s牵张,3 s松弛。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中p38MAP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出现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凋亡率增加(P < 0.05),bax mRNA表达增多(P < 0.05);细胞p38MAPK和p-p38MAPK蛋白均在加力6 h达到最低,此后逐渐升高。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抑制加力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bax mRNA及p38MAP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P < 0.05)。说明p38MAPK信号通路在应力介导的成肌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导致肝纤维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SB203580作用于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变化和细胞增殖变化。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在乙醛干预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进行培养,并设置对照。以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 蛋白表达水平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与结论:乙醛刺激后大鼠肝星状细胞内磷酸化p38水平增强,细胞增殖明显。使用5,10,20 μmol/L SB203580能明显抑制乙醛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P < 0.05),加大浓度至30 μmol/L时,抑制作用更明显(P < 0.01),抑制率为43.9%,而磷酸化p38水平也降低(P < 0.05)。结果证实,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可能影响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对星形胶质细胞水孔蛋白-4(AQP4)表达的调节,以及p38 MAPK信号通路在AQP4表达过程的作用,明确AVP及AQP4在脑水肿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大脑皮质分离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经分别用AVP、V1a受体(V1aR)拮抗剂和SB 203580进行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RT-PCR对AQP4 mRNA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信号通路在AVP诱导AQP4表达中的活化程度。结果500nmol/L的AVP处理6h后,AQP4 mRNA表达开始升高(P<0.01),到12h达高峰(P<0.01),24h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P<0.05)。加入p38 MAPK抑制剂SB 203580干预后,AQP4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VP处理15min后p38 MAPK磷酸化水平开始增加,30min达高峰,持续到60min开始下降。V1aR拮抗剂处理后p38 MAPK磷酸化水平整个时间段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AVP通过激活V1aR引起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从而诱导AQP4 mRNA高表达,从基因水平对AQP4进行调节,可能在脑水肿发生中,尤其是在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V1aR拮抗剂及p38 MAPK抑制剂能抑制AQP4 mRNA的表达,避免星形胶质细胞肿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落新妇苷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影响。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H_2O_2组及不同浓度(1μmol/L、10μmol/L、20μmol/L)落新妇苷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 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 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Caspase3和P38蛋白及其磷酸化激活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H_2O_2组相比,落新妇苷组细胞的活力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活化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PI3K/AKT途径相关蛋白p-PI3K和p-AKT的表达水平升高,P38 MAPK途径重要蛋白p-P38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落新妇苷对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及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Aβ损伤的PC12细胞可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药物)、Aβ诱导组(20 μmol/L Aβ处理组)和预处理组(分别加入浓度为5 ml/L、10 ml/L、20 ml/L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孵育24 h后加20 μmol/L Aβ),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PC12细胞核的改变,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LDH、SOD、GSH及caspase-3活性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色素C(Cyt-C)蛋白释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10、20 ml/L)预处理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它能增加Aβ损伤的PC12细胞增殖活力,减少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核凝聚现象,抑制Aβ损伤的PC12细胞LDH释放,增强SOD和GSH活性,促进Cyt-C在细胞内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促进Bcl-2的表达。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与线粒体通路相关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它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抑制caspase-3的激活、促进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β寡聚体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比例的Aβ42/Aβ40 Aβ寡聚体作用于PC12细胞构建AD模型,分别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Aβ42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及PS1蛋白表达。结果 Aβ42/Aβ40不同比例寡聚体作用于PC12细胞:Aβ42比例越大,Aβ的表达及凋亡越明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PC12细胞活力一定浓度范围呈现增强,超过一定范围后其活力下降; Aβ42/Aβ40对细胞自噬的激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有效,当浓度过大时,细胞自噬减弱,引起细胞损伤;不同比例Aβ寡聚体损伤PC12细胞,PS1的表达水平无差异。结论 (1) Aβ损伤PC12细胞AD早期细胞模型构建成功;(2) Aβ寡聚体损伤PC12细胞Beclin1蛋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表达增加,自噬受激活,当Aβ42的浓度达到某一浓度时,Beclin1蛋白的表达减低,自噬被抑制;(3) Aβ寡聚体不改变细胞内PS1的表达水平,其可能通过改变PS1的结构和功能引起Aβ沉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GLP)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Aβ25-35或(和)不同浓度的GLP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用MTT检测PC12细胞活力的变化;以DCFH-DA来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Aβ25-35处理36h后的PC12细胞存活率仅为对照的60.7%,细胞内ROS水平上升到原来的222.7%,同时Bcl-2/Bax比值下降,为对照组的60.0%。经不同浓度的GLP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分别能达到69.7%,80.7%和88.3%(P<0.01);10g/ml GLP预处理PC12细胞24h后,细胞内ROS水平下降至正常组的160.6%,Bcl-2/Bax比值升高到93.6%,P值均<0.01。结论 GL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α7尼古丁受体(nAChR)蛋白抑制对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与p38 MAPK通路的关系,探讨α7 nAChR调节tau蛋白磷酸化的相关机制。方法用α7 nAChR阻断剂MLA阻断SH-SY5Y细胞α7 nAChR蛋白的活化及其表达,用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阻断SH-SY5Y细胞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活化及其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tau蛋白、p-tau(S404)、p-tau(S214)、α7 nAChR、p38 MAPK及p-p38 MAPK(Thr180/Tyr18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经MLA处理后,p-tau(S404)和p-tau(S214)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p38 MAPK和α7 nACh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tau蛋白和p38 MAPK蛋白水平保持不变;经SB203580处理后,SB203580及MLA共同处理后均引起p-tau(S404)、p-tau(S214)、p-p38 MAPK和α7nACh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tau蛋白和p38 MAPK蛋白水平无变化。结论α7 nAChR可通过阻断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在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方法:脑立体定位注射LPS于大鼠脑黑质,Western blot印记法检测不同时间点(0、0.5h、1h、6h、12h)黑质p38磷酸化水平。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蛋白激酶(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后LPS对DA能神经元变性的影响。结果:黑质注射LPS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38MAPK总体蛋白水平在各组均存在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磷酸化p-p38MAPK却发生了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和PBS注射侧几乎无p-p38的表达,LPS注射后30min,p-p38即有少量的表达;1h表达量增加;6h表达量达高峰;12h后表达量逐渐下降。与PBS对照侧相比,LPS注入黑质导致TH阳性细胞数下降至38%;SB203580预处理可以显著增加TH+细胞数达63%(P<0.05)。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DA能神经元变性,可通过阻断信号通路来减轻LPS诱导DA能神经元变性,为P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将动物随机分成脑出血加SB203580组和脑出血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B203580干预组ICAM-1、IL-1β在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SB203580抑制IL-1β和ICAM-1的表达,p38MAPK信号通路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I3K/GSK-3通路在溶血磷脂酸(LPA)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PC12细胞,CCK8测定不同水平LPA处理下PC12细胞的细胞活力,Tunel法测定不同水平LPA处理下PC12细胞的细胞凋亡,测定PI3K、GSK-3抑制剂预处理对LPA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水平LPA处理下PC12细胞裂解液的凋亡蛋白酶Caspase 3水平,测定PI3K、GSK-3抑制剂预处理对LPA介导的PC12细胞裂解液Caspase 3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 LPA剂量依赖导致PC12细胞活力下降,PI3K、GSK3α抑制剂能够减轻LPA介导的PC12细胞活力下降,GSK3β抑制剂能够促进LPA介导的PC12细胞活性损失; LP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PC12细胞凋亡,PI3K、GSK3α抑制剂可减轻LPA介导的PC12细胞凋亡,GSK3β抑制剂可促进LPA介导的PC12细胞凋亡; LP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PC12细胞Caspase 3表达,PI3K、GSK3α抑制剂可抑制LPA介导的PC12细胞Caspase 3表达增加,GSK3β抑制剂可促进LPA介导的PC12细胞Caspase 3表达增加。结论 LPA/PI3K/GSK-3通路在神经细胞死亡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干预LPA/PI3K/GSK-3通路将是一种潜在的创伤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NMDA受体过度激活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被认为是引起急、慢性脑损伤性疾病(如脑卒中/脑缺血及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机制。为进一步深入分析NMDA(100 μmol/L,2h)所致神经损伤的机制,本研究将应用MAPKs特异性抑制剂,分析MAPKs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 N-末端激酶(JNK)和p38 MAPK三条不同途径在介导NMDA毒性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1) 细胞活力检测,NMDA预处理使培养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WST-8分析),而JNK抑制剂SP600152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MDA引起的细胞活力的下降。SP600152使细胞活力恢复10.36% (P < 0.05,IC50值18.75 μmol/L),SB203580使细胞活力恢复20.96%(P < 0.05,IC50值7.97 μmol/L)。SP600125(20 μmol/L)和SB203580(10 μmol/L)二者的联合应用,抑制作用明显增加大于任何单一阻断剂的作用,可使细胞活力恢复27.07%(P < 0.05)。而ERK抑制剂PD98059 (10~50 μmol/L)不表现抑制作用;(2)LDH检测,NMDA预处理使培养神经元LDH释放明显增多,而SP600125(20 μmol/L)或SB203580(10 μmol/L)或二者联合,分别使NMDA所致的LDH释放减少23.08%(P < 0.05)、32.90%(P < 0.05)和42.06%(P < 0.05);PD98059(20 μmol/L)同样没有作用;(3)Calcein-AM染色(活细胞检测),NMDA预处理使培养神经元的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即Calcein-AM染色的阳性细胞减少。而SP600125(20 μmol/L)或SB203580(10 μmol/L)或二者合用,分别使活细胞数量增加9.52%(P < 0.05)、18.10%(P < 0.05)和25.19%(P < 0.05);PD98059(20 μmol/L)也没有作用;(4)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NMDA预处理诱导产生ROS,并在第12 h达到峰值;SP600125(20 μmol/L)或SB203580(10 μmol/L)或二者联合,均显著抑制了NMDA诱导的ROS的生成,分别抑制17.94%(P < 0.05)、33.68%(P < 0.05)和45.33%(P < 0.05);ERK抑制剂仍没有作用。 以上结果提示:(1)JNK和p38 MAPK途径,而非ERK途径,是NMDA引起神经损伤的重要信号通路;(2)在NMDA诱导的神经损伤中,p38 MAPK的作用比JNK更为显著,而且这两条途径可能以相互协同的方式发挥作用;(3)NMDA通过活化的JNK和p38 MAPK途径,使ROS的生成明显增加,这可能是诱发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PC12细胞,6-羟基多巴胺(6-OHDA)作用PC12细胞导致氧化应激损伤。根据细胞作用方法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基正常培养;②6-OHDA组,给予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6-OHDA处理24 h;③低、中、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25、50、100 μmol/L的黄芪甲苷预处理24 h,然后给予终浓度为100 μmol/L 6-OHDA处理24 h;④AG490组,以20 μmol/L AG490(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16 h,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黄芪甲苷处理24 h,然后再给予终浓度为100 μmol/L 6-OHDA处理24 h。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6-OHDA作用后,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培养液SOD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细胞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黄芪甲苷预处理明显逆转6-OHDA的作用,而且呈剂量依赖性;AG490预处理明显逆转黄芪甲苷的作用。结论 6-OHDA作用PC12细胞,可导致氧化应激损伤促使细胞凋亡;黄芪甲苷预处理能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6-OHDA对PC12细胞的损伤,对PC12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的抑制素(inhibin)、活化素(Act)及其受体ⅡA(ActRⅡA)的表达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在加入MPP 后3h、6h、12h及24h后细胞ActβAmRNA、βBmRNA、inhibinαmRNA和ActRⅡ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台盼蓝排斥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MPP 处理后,各时间点PC12细胞ActβAmRNA、βBmRNA和ActRⅡA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inhibinα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在12h和24h时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MPP 可能通过下调PC12细胞的Act和受体的表达水平而导致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Aβ42寡聚体对PC12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Aβ42寡聚体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观察Aβ42寡聚体的聚集状态的变化.方法 用不同浓度Aβ42寡聚体作用于PC12细胞,并与Aβ42作用的PC12细胞、正常PC12细胞进行对照研究.应用MTT、LDH检测细胞活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Aβ42寡聚体的聚集状态、PC12细胞表面形貌变化.结果 MTT、LDH在Aβ42寡聚体组的改变较对照组、Aβ4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UNEL法测定Aβ42寡聚体组凋亡率高,较对照组、Aβ4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β42寡聚体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随浓度增高而增加.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到Aβ42寡聚体、Aβ42的不同聚集状态.结论 Aβ42寡聚体的细胞损伤作用与浓度相关,且强于Aβ42.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Aβ的聚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