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七十年代开始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东海开展了以地震勘探为主要手段的地球物理调查工作。这项工作旨在搞清东海的地质结构和寻找油气田。我们对大量的地震资料作解释工作,大量的工作使人们对东海的地质和油气情况有了很大的认识。在东海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然而,综观整个过程,作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断层的解释过于简单化,单纯化。一条断层要么是正断层,要么就是道断层.对许多实际资料中反映的上逆下正的断层予以回避,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运用反转构造的思想对其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并对构造反转过程中出现的最常见的几种断层形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地震剖面上的断层分析及相关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几方面分析了地震剖面断层的形成原因,指出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的断层具有不确定性,多解性和真伪性,相应地,通过剖面解释断层所得到的地质断层解释也具备这些特点.文中通过正演模型证实了地震剖面断层存在的不确定性,多解性和真伪性.由此可见,地震剖面断层与地质断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应用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沉积相,油源解释和圈闭评价时,应该正确理解解释地震剖面断层与地质断层之间的关系,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断层落差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断层落差图(简称T-Z图,T表示断层落差,Z表示深度)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其最初的发展是用于生长构造的二维地震分析,目前,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研究构造的活动规律和形成机制。T-Z图来源于经时深转换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由沉积地层的落差与断层上盘所在深度的比值组成,简单地说,就是断层落差与深度的二维折线图,图上坡度的形态和变化特征直接暗示了断层的活动性质。以T-Z图的变化特征为基础,结合地震、钻井等各种基础地质资料,可以有效地查明断层的活动特征和相互关系,鉴别不同类型的断裂构造。随着三维地震解释精度的不断提高及大量实践经验的证謇,现已普遍认为,T-Z图在研究生长构造的活动规律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崔若飞 《石油物探》1996,35(1):71-84
本文介绍了利用地震特征参数及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解释小断层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更多的地震信息,并且借助计算机的高分辨能力对地震特征参数定量化,进行综合分析与逻辑判断,并做出断层解释,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谢桥煤矿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使用了这种断层解释方法,查明采区内落差5m左右的小断层及其它小构造的分布情况,其中部分已被井下地质资料所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低级序断层是影响剩余油聚集和注采关系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之一,油田开发后期对准确描述低级序断层的位置和走向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本文基于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地震数据高频响应增强处理及蚂蚁体地震属性的提取,采取井点钻、测井、井间地震资料的联合解释方式,对工区断距2m以上的低级序断层进行了识别和描述,并得到开发动态数据的验证。由此认识到:充分利用并挖掘井-震联合勘探的潜力,能有效提高开发阶段小尺度地质体的描述精度,并为油藏描述提供更准确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6.
邹文海 《特种油气藏》2009,16(6):34-37,41
葵南-龙王庙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地震、地质资料有限,断裂发育、演化十分复杂,断裂组合关系和构造形成机制等不清楚,勘探难度大.2008年,以新的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确定研究区北东走向燕南、盖州滩断层为主干断层,呈雁列状展布,燕南断层兼具上正下逆特征;龙北断层由晚期多条次级断层与其相交组成,整体成帚状展布.同时确定盖南构造为断鼻构造,龙王庙构造为负花状不完整断背斜构造,葵东2号构造浅层、中层为断鼻构造,深层为逆冲断层控制的断块构造.而构造类型、高点及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分布,预测盖南、龙北-龙王庙及葵东2号构造可能为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7.
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确定断层断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目前国内油田开发中获得断层断距的方法为着眼点,指出断层不同断距在应用过程中易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断层总滑距的X、Y、Z分量来刻画断距的思路。针对走滑量可忽略的断层,利用品质好的深度域三维地震数据体来获得断层倾角和铅直断距,通过实例说明应用地震、地质结合的方法可以消除测井地质分层对比中大部分人为因素造成的断层假象,客观刻画断层断距,描述铲状断层,并制作精细客观的连井剖面。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确定断层断距在进行断层封闭性研究时更具重要意义,并在生产中验证了以上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今后断层断距研究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张小莉  刘芬霞 《测井技术》1996,20(6):428-431
应用墩1井组合测井、地层倾则井资料,彩相关对比的方法,地墩1井钻遇断层的位置及断层上下盘地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断层性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部逆冲褶皱带地表条件复杂,复杂的构造变形导致地震成像差,地震资料解释难度大。在解释横穿玛纳斯背斜构造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中,首先依据地表地质标定浅部已出露的地层和断层,利用常规钻井玛纳1井和玛纳002井的垂直地震测深(VSP)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进行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再根据地震剖面反射特征标定出深部可能的断层。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可识别出探井钻遇的一部分断层点。由于横穿玛纳斯背斜二维地震剖面上、中浅层地震反射杂乱,尤其逆冲断层沿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页岩滑脱,导致地层倾角测井无法识别构造增厚的安集海河地层中发育的逆冲断层断点。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异常和玛纳1井、玛纳002井的断层断点井深对比表明,逆冲断层发育与钻井压力变化有关,因此利用钻井监测的地层异常压力以及地层压力系数变化的特点标定出一系列断点井深,并得到钻井地层压力图及邻井断点资料的相互佐证。这两口井的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DT)实测地层数据均表明,在紫泥泉子组地层存在两套压力系统,分割两套压力系统的仍然为逆冲断层。最终,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结果表明霍玛吐逆冲断裂是由一系列叠瓦扇断层组成。  相似文献   

10.
大庆长垣油田大断层下盘在地震剖面上普遍存在三角形的断层阴影区,其地震反射同相轴呈“上拉”或“下拉”、并伴随反射同相轴错断,导致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断层、微幅度构造解释时存在陷阱。采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一系列二维地震正演模型,尝试定量分析断层阴影区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断层两侧地层速度的横向变化是导致断层下盘断层阴影的根本原因,其中断层断距、低速层的存在等是长垣油田断层阴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密井网开发区利用三维空变速度场时深转换技术进行断层阴影校正的思路和方法,显著提高了大断层附近构造解释精度,为长垣油田更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井间地震技术在胜利油田开发阶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磊 《石油物探》2005,44(6):601-604
针对胜利油田开发阶段不同研究区块所要解决的精细地质问题,以地质对比剖面为依据,研究了井间地震剖面上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并根据各区块的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井间小断层、火成岩蚀变带、砾岩体内幕、三角洲分流河道砂等4个典型地质目标的精细井间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建立了利用井间地震资料研究精细地质目标的解释流程.利用该解释流程对莱1区块的小断层进行了识别,对罗151区块的火成岩蚀变带的发育情况作了解,对永1区块的岩体内幕进行了描述,对樊124区块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作了解释.实际应用表明,该解释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震-井吻合提高精细解释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应做好地震和井资料的结合,尤其在已知油气区,这种结合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种结合:地震层位精细标定,以钻井层位为主调整地震解释方案,发现、刻画隐蔽性断层,利用油藏关系寻找小断层,断层侧向封堵性的定性描述,充分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辅助构造解释,解释剖面中的特殊现象等。文中应用若干实例,对老区油藏勘探中较常见的几种震-井结合方式加以细述。解释实例表明,只有充分利用大量的钻井信息,并使其与地震资料最大限度地结合、互补,才能达到精细构造解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断层解释是三维地震数据精细构造解释的关键。三维不连续性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断层等不连续性地质边界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针对传统地震几何属性对随机噪声较为敏感,用于检测和识别微小断层效果不好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倾角导向梯度能量熵的相干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梯度结构张量获取倾角信息,然后通过构建梯度相关矩阵计算局部地震数据的梯度能量熵值。高能量熵值代表数据的连续性很差,低能量熵值代表数据的连续性很好,因此可以利用能量熵值刻画三维地震数据的不连续性空间结构信息。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新方法不仅抗噪能力较强,而且对断层等不连续性边界的检测效果比超级地震道第一代相干体(ST-C1)、超级地震道第三代相干体(ST-C3)和局部结构熵相干体(LSE)都好,可以有效地用于三维断层及其他地质边界的地震解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川中公山庙构造断裂系统的成因分析认为,在挤压型构造盆地中发育的正断层是由于构造挤压力的转换,断裂“先剪后张”而形成的具有正断层效应的复合型正断层,并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用数值分析技术和Griffith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验证,这对于挤压型盆地中的地震资料解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精细构造解释,首先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相干处理、通过分析相数据体进行断层的自动与半自动解释,理清目标区内的断裂系统;其次再利用全三维追踪层位,解释目的层(根据资料品质不同,相应采取自动、半自动追踪);由于 震波传播速度随岩性横向与纵向的变化而变化,最后将地震反射层等T0图转换为深度构造图时,使用变速做图技术即得到较准确的地下构造,从而为部署痊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吐哈盆地QL油田,随着油气开发的不断展开,遇到了油层连通性、注采关系难以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开发进程。为此,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七克台目的层段对应的地震资料应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方法,将七克台底部对应地震数据从时间域变换到频率域,并在谱分解的相位数据体上,利用断层引起的相位不稳定性,识别和解释出了以往难以识别的断距为10~15m的小断层,结合其他数据体完成了对断层的解释,为更加清楚地认识油藏的地质特征、分析油水关系、调整注采关系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三塘湖盆地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测重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等研究成果,对三塘湖盆地断裂及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认为,盆地中2条主断裂呈北西向展布,坳陷带内的北西、北北西、北东、近东西和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切断了主断裂;由于盆地长期处于挤压应力之下,使得盆地整体呈"两隆夹一坳"的构造格局,坳陷带因受断裂活动影响,形成了凹凸相间分布。三塘湖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断层控制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质信息在焉耆盆地断裂封堵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焉耆盆地所开展的8条比较典型的开启或者封堵的断裂的研究入手,利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断面应力分析法”和“断面物质涂抹法”,发现该盆地内的断裂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开启或者封堵时的“临界值”分别为0.3333和5MPa,指出断裂的封堵性因其形成的时间、垂向上所在的部位和走向上所在的位置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结合断裂及断裂控制圈闭的各项地震地质条件,对该盆地无钻井的断裂进行了断裂的封堵性研究,为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同时指出,在探井资料比较少的地区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地质、地震资料来开展此项工作,并最终做出合理的、可信度较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