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快速获得准确的扭力梁悬架有限元模型而提出基于试验的模型修正法,即在扭力梁悬架扭转刚度测试试验基础上,通过调整悬架减振器处的质点质量及模拟弹簧的梁密度,以修正扭力梁悬架有限元模型。将修正前、后扭力梁悬架有限元模型计算的刚度特性与通过试验获取的刚度特性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模型计算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采用三维弹塑性实体有限元法,对50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试验,进行全过程仿真计算分析,获取T梁试验全程的变形、应力、裂缝等结构响应发展规律,对梁应力发展规律、重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对影响梁受力性能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T梁仿真计算中的材料模型、建模策略、计算方法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探索适合T梁有限元仿真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6片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及4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梁的预应力CFRP板抗弯加固静载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不同损伤程度、CFRP板初始预应力大小、梁有效预应力大小等对RC和PPC加固梁的抗弯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CFRP板加固后能有效抑制裂缝产生和开展,减小裂缝宽度和构件挠度,显著提高RC和PPC梁的抗弯承载力;加固前的损伤程度越大,CFRP板也越早发生剥离,抗弯极限承载力降低也越大,破坏时CFRP板总是先发生剥离而后断裂;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能够预测预应力CFRP板剥离前加固梁的抗弯行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建议CFRP板的初始预应力度控制在0.5左右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引入到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结构性能评估中,首先基于设计图纸,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和箱梁的有限元模型。而后,综合运用动态加权系数和灵敏度分析的方法,以静载试验竖向挠度以及竖向前5阶自振频率为状态变量,构造目标函数。通过分析目标函数对设计参数的灵敏度,选取灵敏度高的设计参数对模型进行修正,调整了模型的物理参数,使模型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在合理误差范围内。该方法克服了以往采用单目标函数修正有限元模型的不足,更易找到全局最优解。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按照静载试验加载工况进行加载,模拟分析了静载试验加载工况下2榀预应力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应变、挠度计算结果,与现场静载试验测试结果相比较,其表明能够用于桥梁结构性能评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桥的破坏性荷载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多梁式T梁的结构行为进行分析。采用连续体(CB)壳单元和层状模型,对T梁附设修正后的边界条件,并施加反复荷载对钢筋混凝土T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薮;结果表明.采用修正边界条件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破坏性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组合T梁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问题,本文应用折板单元,改进Wilson元,平面四边形联结单元和过渡元4种单元,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文中用试验梁的试验结果检验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广东公路交通》2019,(4):118-121
为了研究HTRCS对RC梁加固后的抗弯性能,通过对预制试验梁进行加载试验,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加固前后梁体的受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HTRCS加固后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92.3%和44.0%,HTRCS能有效约束裂缝开展,改善梁体的抗弯性能和延性性能;(2)ABAQUS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基本吻合,试验梁极限荷载误差值为3.62%和6.32%,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桥塔是影响大跨径桥梁动力特性的重要部分之一,该文以洞庭湖大桥岳阳侧桥塔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环境振动试验,利用频域法进行了模态参数识别,获得了前6阶频率。建立了桥塔的梁单元、梁-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选择梁-实体单元模型作为初始有限元模型,采用灵敏度方法进行了模型修正。修正后参数取值合理,频率误差明显减小,误差均小于3%,表明修正后的参数与实际值接近,得到了符合实际的岳阳侧桥塔基准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9.
整车模态分析中焊点模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整车有限元模态分析中,采用刚性梁单元模拟焊点时刚度无法控制和严重依赖网格的弊端,提出采用弹塑性梁单元模拟焊点的方法.以某轻型客车为例,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单元模拟焊点进行模态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整车模态分析中采用弹塑性梁单元模拟焊点的方法更接近试验结果,即更为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GFRP筋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试验,对GFRP筋混凝土梁跨中荷载挠度等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GFRP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建模计算的方法,参照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模型,对不同配筋率的GFRP筋混凝土抗弯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GFRP筋混凝土梁的跨中荷载挠度曲线在...  相似文献   

11.
微型客车白车身碰撞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某微型客车的正面碰撞性能,验证通过“逆向工程法”所建立的白车身正面碰撞仿真模型,进行了白车身的正面碰撞试验。详细叙述了试验的准备、试验方法和结果。所得到的白车身加速度以及冲击力时间历程曲线等试验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白车身有限元碰撞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整车100%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三种近似模型的预测精度,分析并选取前部结构中对汽车碰撞安全性影响较大的12个部件厚度为变量,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生成80个样本数据并进行计算,应用多学科优化中常用的二次多项式响应面(Quadratic Polynomial Response Surface,QPRS)、Kriging以及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三种近似方法分别对选取部件的总质量、吸收总能量、B柱最大加速度和踏板侵入量建立近似模型。结果表明:RBF近似方法对部件总质量、吸收总能量、B柱最大加速度预测精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Kriging近似方法对踏板侵入量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QPRS近似方法适合于部件总质量的近似建模。  相似文献   

13.
建立半承载式中型客车的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驾驶室变形较大、完整性较差,需对客车前部吸能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某车型的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应用CATIA软件建立该车型前纵梁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理论与方法,建立该纵梁基于HyperMesh/LS-DYNA环境下的有限元模型,LS-DYNA求解器对该纵梁进行轴向碰撞性能的仿真分析。分别从梁的截面形状、诱导槽的位置、深度、形状、梁的厚度、加强板、蜂窝铝填充材料几个方面来研究其对薄壁直梁轴向碰撞性能的影响,为汽车前纵梁的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浩斌  杨如泉  陈龙  孙丽琴 《汽车工程》2007,29(11):970-974
分析了某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液力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该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钱氏摄动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减振器节流阀片的挠曲变形,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减振器阻尼特性,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减振器样件的阻尼性能测试。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的阀片变形所预测的减振器阻尼特性更接近试验值,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液力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节能降耗的要求,针对混凝土搅拌车前支架进行了轻量化改进研究。首先对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的重心位置进行了归纳,绘制出其重心的动态简图,分析了离心力及其他各力在三种工况下对前支架的作用情况。建立前支架实体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前支架进行轻量化改进,并对改进后的前支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证明,对混凝土搅拌车前支架进行轻量化改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客车车身侧翻刚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客车骨架的有限元模型,依照ECE R66法规,使用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侧翻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改变客车顶盖、侧围和前后围的材料,并再次进行仿真计算.对比仿真结果发现.增强前后围刚度可有效提高整车的侧翻刚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Benchmark技术的汽车正面碰撞仿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Benchmark的工作流程;根据某车型Benchmark数据,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包括车身结构、发动机和底盘结构的用于正面碰撞的整车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在汽车碰撞减轻乘员伤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文章以某商用车前下部防护为例,基于前下部防护碰撞法规,联合HYPERWORKS-LSDYNA软件建立了碰撞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前下部防护碰撞性能。分析表明,该前下部防护碰撞性能符合法规、材料断裂延伸率要求,能量曲线也从侧面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velops a computational model that can analyze the kinematics and compli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of a commercial vehicle. This computational model is called the 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because it is developed by interfacing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multi-leaf spring with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In this paper, the bump mode and roll mode tests are performed with a suspension parameter measuring device (SPMD). An excitation load for creating the bump mode and roll mode motion is appli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tires slowly in in-phase and out-of-phase modes. In the test, wheel rate, toe angle change, caster angle change, and camber angle change, which together represent the wheel alignment, are measured along with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wheel center loci which together represent the wheel center trajectory chang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computational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SPMD test results. The developed flexible multi-body computational model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on kinematics and complia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arliest stages of the commercial vehicle desig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