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网络蠕虫的出现,网络的安全性受到极大挑战,许多重要数据遭到破坏和丢失,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因此,研究网络蠕虫的传播行为和防御策略非常重要。重点研究了网络蠕虫工作机制中的蠕虫扫描和蠕虫检测,介绍了多种扫描策略和检测方法,并给出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随着网络蠕虫复杂性的增加,多态蠕虫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计算机蠕虫成为网络系统安伞的重要威胁.将蠕虫和普通计算机病毒加以比较,然后剖析网络蠕虫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网络蠕虫的扣描策略和传播模型.给出网络蠕虫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新的网络蠕虫传播模型,并基于生物免疫原理提出了成熟良性蠕虫、记忆良性蠕虫和疫苗良性蠕虫新概念,建立了新的主机状态转移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网络蠕虫免疫模型,它能够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和预测网络蠕虫免疫过程,并能够深入刻画恶性蠕虫和良性蠕虫交互过程中的网络特性,为动态防治网络蠕虫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的三种良性蠕虫是动态防御恶性网络蠕虫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蠕虫攻击成为目前影响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时监视网络蠕虫攻击,特别是在蠕虫传播早期检测到蠕虫,以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蠕虫传播和攻击造成的损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网络蠕虫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扩散性、链型以及传输数据相似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蠕虫传播特征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蠕虫检测的漏报率和错误率,对未知蠕虫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蠕虫攻击成为目前影响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时监视网络蠕虫攻击,特别是在蠕虫传播早期检测到蠕虫,以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蠕虫传播和攻击造成的损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网络蠕虫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扩散性、链型以及传输数据相似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蠕虫传播特征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蠕虫检测的漏报率和错误率,对未知蠕虫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系统应用及复杂性的增加,网络蠕虫成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因此研究网络蠕虫的相关技术十分重要。给出了网络蠕虫基本定义,介绍了蠕虫功能组件的基本概念,并借鉴了汇编组件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持变异和功能参数动态配置的蠕虫框架结构,最后从蠕虫功能组件的结构着手描述了组件的统一框架和子模块的模块化结构。  相似文献   

7.
网络蠕虫给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实践证明,越早发现蠕虫的传播行为,就越有利于对蠕虫的遏制。首先分析了网络蠕虫早期传播的特征,然后借鉴GrIDS入侵检测系统的图分析思想,提出了一种利用有向图对网络蠕虫早期传播行为进行检测的蠕虫早期检测方法,并设计了有向图分析算法,对网络蠕虫与P2P应用、网络扫描以及突发访问等类网络蠕虫行为进行了准确识别。实验证明,可以准确检测网络蠕虫的早期传播行为,并定位蠕虫源主机。  相似文献   

8.
网络蠕虫日益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威胁,利用良性蠕虫对抗网络蠕虫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至今仍缺乏对抗机理的深入分析,而且当前良性蠕虫在对抗有效性、资源消耗和可控性3个方面仍存在争议.通过构建一种能够准确描述良性蠕虫对抗网络蠕虫过程中两种蠕虫传播趋势的对抗模型,揭示了当前良性蠕虫主要采用的主动和被动对抗机理的技术优缺点,并讨论分析了良性蠕虫的若干技术争议,为实用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蠕虫传播模型是研究、分析网络蠕虫传播机制、行为特性的重要方法、手段。传统网络蠕虫传播模型都是基于大数定律思想,该类方法在描述蠕虫传播的潜伏期及衰退期时存在一定缺陷,并且完全忽略蠕虫传播过程中涉及到的不确定随机因素。针对传统模型在描述蠕虫传播过程中的上述不足,本文运用灰色理论,依据灰色建模所需历史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变化趋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网络蠕虫的灰传播模型GEM。经模拟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勇  云晓春  李奕飞 《计算机工程》2007,33(18):167-169
对等网络蠕虫是威胁对等网络乃至Internet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蠕虫扩散过程和对等网络拓扑的特点,构造了对等网络蠕虫传播模型;以Gnutella网络为研究实例,获取其拓扑快照数据,用以模拟蠕虫在Gnutella网络中的传播过程,从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衡量对等网络蠕虫对P2P网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Internet蠕虫的传播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传播模型的特点和适用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良性蠕虫的特点提出.了良性蠕虫对抗恶性蠕虫的传播模型。经过比较和分析,理论上证明了蠕虫对抗蠕虫传播模型,有效地补充和改进了传统的Internet蠕虫传播模型,使其更符合Internet蠕虫传播的实际,为进一步研究蠕虫的检测与预防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方法。与现有模型相比,其降低了对抗蠕虫给网络造成的冲击、可控,并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
汪伟  鲁东明  董亚波  陈宇峰 《计算机工程》2006,32(17):205-206,20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普及和深入,开放的计算机网络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尤其是网络蠕虫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加,造成的损失也更加巨大。介绍了网络蠕虫的定义以及工作机制,基于网络蠕虫的工作原理,提出井实现了一种新的网络蠕虫检测方法,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采用PMAC(可编程多轴控制卡)作为运动的控制卡。对某传动机构的传动间隙和效率的指标进行自动化测量。同时还阐述用PMAC同时对上述两个测试项进行实时运动控制的硬件系统设计和相应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建立了一种可控型的蠕虫网络,设计了广播网络与树状网络相结合的混合网络结构,讨论组网、通信和控制方案,并对性能作了分析,有助于对蠕虫网络的认识和防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运营部门和网络管理部门迫切需要分析网络的运行状况,以保证网络的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目前对网络运行状况的分析难度正逐渐增大,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网络流量的频繁变化以及新应用日趋复杂等,均给网络流量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解决目前网络分析技术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种网络流量分析的新型方法——网络流场理论和方法。网络流场不仅关注如数据包及网络流等“硬性”指标,而且更关注网络中的流量分布和发展趋势,因此能反映出网络流的分布以及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映网络的社会属性。网络流场以全新的视角对网络进行剖析,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不仅能分析网络流量的基本信息,而且可以挖掘网络中的隐含信息,如时序关系、状态转换关系、私有网络拓扑、关键节点和关键路径等。实验结果表明,网络流场可以取得很好的分析效果,网络流场理论既可以有效地为现有的网络管理及网络分析提供更高层次的研究架构和研究模型,指导网络管理、分析、测量及安全保障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又有利于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统计分析建立流量动态临界线的蠕虫检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进行异常流量检测,从而判断当前内网中是否存在蠕虫感染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历史流量的正态分布统计特性,计算出网络内数据流量的一般行为的可信区间,如果监控的流量超出该可信区间,则判断为异常流量并作出蠕虫威胁的报警。结合该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如何以双因素模型分析网络中蠕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网络系统应用及复杂性的增加,网络蠕虫成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因此研究网络蠕虫的扩散十分重要。作者首先给出扩散树模型,用扩散树来分析网络蠕虫的扩散行为,并对扩散行为进行形式化描述。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树的网络蠕虫扩散系统,给出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工作流程。该系统使得扩散具有智能性和可扩充性,能够提高扩散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流量和数据包综合估计内网感染蠕虫概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分析内网感染蠕虫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对通过内网交换机上的数据包使用蠕虫行为进行分析,得到行为异常的数据包数量,然后使用AR模型分析异常数据包的数量得到异常数据包的增长率;对内网异常流量和异常数据包增长率加权,并对它们综合估计得到内网中感染蠕虫概率的大小。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廖明涛  张德运  侯琳 《计算机工程》2006,32(15):22-24,3
通过分析网络蠕虫攻击的特点,定义了能够反映蠕虫攻击特征的失败连接流量偏离度(FCFD)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FCFD时间序列分析的蠕虫早期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FCFD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析,利用高频分量模极大值进行奇异点检测,从而发现可能的蠕虫攻击。同时给出了一种基于失败连接分析的蠕虫感染主机定位和蠕虫扫描特征提取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未知蠕虫的攻击。和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和更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