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枸橼酸钠和肝素钠用于成人血液透析导管封管的效果。将68例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透析结束后,分别以枸橼酸钠和肝素钠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封管,持续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T、APTT、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以及导管功能良好率是否有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封管后1 h和4 h PT,APTT时间与封管前相比都有升高,但对照组指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则没有;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出血状况,实验组有一例,同时对照组有7例患者在透析期间出现感染,实验组有2例,两组在封管后出血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导管堵塞发生率以及导管功能良好率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枸橼酸钠较之肝素钠临床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防止静脉留置针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冲管方法冲管。结果:观察组发生堵管的患者人数为9例(14.1%),对照组为21例(32.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较传统冲管方法预防堵管更为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丽娟  张友其  彭韦霞 《蛇志》2010,22(4):351-352
目的探讨预防锁骨下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方法将锁骨下静脉置管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实验组采用肝素加头孢唑啉封管,穿刺点外涂莫匹罗星和氧氟沙星软膏。结果实验组无导管出口部位发生感染患者,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导管出口部位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行感染,实验组1例,对照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使用抗生素对锁骨下静脉导管出口部位有预防作用,对血行感染则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深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表单式记录方法,记录置管前手消毒、置管时机、置管部位、置管顿次、置管时间、穿刺点护理、输液接头、敷料选择等内容.结果 通过对64例置管患者的—预,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8%,其危险因素主要与置管技术、无菌原则、插管部位、使用时间、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发生难以避免,针对其危险因素,采用表单式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醒操作者及维护者在置管前的准备、置管中的配合及置管后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乙醇封管和常规肝素封管两种方法在长期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患者封管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长期留置导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乙醇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封管,观察两组导管相关菌血症及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微炎症状态,观察48周。结果:乙醇封管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炎症指标明显降低,尤其在25-48周(P<0.05);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乙醇封管比常规肝素封管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且不易导致管腔内凝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封管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差别;干预后,研究组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本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导管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并对两种不同方法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净中心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T)病例共计1153例,包括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68例)及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85例),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长度36-40cm,插管在局麻下实行,经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带一涤纶套固定,半永久性导管则根据所选用导管长度的不同按导管标示用纯肝素封管.结果:两种CVT方式中,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1%,感染占27.0%,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9.7%,感染占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并发症低于临时性双腔导管,为解决由于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作人造血管或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了一条血管通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Flush)、生理盐水、肝素钠生理盐水(简称肝素盐水)三种封管液对PICC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生理盐水、10 U/m L的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三组的配药时间、最大流速、导管有无回血、有无静脉炎、穿刺点有无局部感染。结果:配药时间上,Flush组为4.3±5.8 s,生理盐水组为38.7±17.4 s,肝素盐水组为94.2±27.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流速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在导管回血比较中,Flush组比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的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4),Flush组是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情况的EXP(-2.1038)=0.1220倍,肝素盐水组和生理盐水组发生导管回血情况没有差异,P〉0.05;使用三种封管液均无静脉炎和局部感染情况发生。结论: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Flush)对PICC导管进行封管,可以有效节省配药时间,有效减少PICC导管的回血;三种封管液间对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和局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的局限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卢艳如  黄艾芬 《蛇志》2013,25(2):161-162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肥胖危重儿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98例肥胖危重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42例)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56例),观察两组患儿的首针穿刺成功、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腋静脉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患儿首针穿刺成功率较高,脱管、堵管、静脉炎、渗血和外渗发生率均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组低.结论 在肥胖危重婴幼儿救治中,选择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  相似文献   

10.
尹小乐  吕艳梅 《蛇志》2011,23(4):406-407
静脉营养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目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中广泛应用,它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为治疗与能量供应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由于新生儿PICC管径小,在非连续输液时或脂肪乳剂输注时常易引起堵塞,此外,PICC堵塞的原因还有药物沉淀、机械性堵塞。导管堵塞已成为PICC置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