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应用2005年丹东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丹东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丹东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季和冬季污染较重,出现两个高峰;秋季次之,夏季污染最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降水中溶解态Fe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与降水pH值以及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焦作市2008年全年31个降水样品中的Fe,结果表明,在降雨量小于5 mm时,pH值与Fe的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置信度95%),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其相关因数︱R︱逐渐减小;在降雨量大于5 mm时,pH值与降水中Fe的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置信度95%),其相关因数为0.56.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pH值和降雨量对溶解态Fe质量浓度的影响机制不同,很大程度上与北方大气气溶胶中含有较多的碱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2004年北京、上海、重庆、乌鲁木齐、兰州、青岛、厦门7个典型城市城区空气质量公报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北京、上海两市的气象数据,分析了两市气象条件和颗粒物污染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04年除厦门外,其余6个城市的大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沿海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普遍优于北部内陆城市,典型大城市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随季节变化规律不同,一般情况下夏、秋季低,春、冬季(取暖期)高,局地因素是形成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北京和上海的数据表明,降水可以去除可吸入颗粒物,合适的风可以降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能见度和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2005-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家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市区2005-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SO2(二氧化硫),呈现尘污染和煤烟型污染特征;SO2和NO2(二氧化氮)、PM10月均值总体呈非采暖期小于采暖期的趋势,PM10在非采暖期3-5月份出现一个小高峰,沙尘天气影响可能是其主要原因。API(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均值与PM10月际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石家庄市大气污染以尘污染为主。总体上,PM10呈现显著下降趋势,SO2和NO2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能源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污染源综合整治对减轻环境空气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总悬浮颗粒物元素组分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H-1000型大流量TSP采样器,以X射线荧光光谱仪、有机碳测分析仪、GC/MS为测试手段对长春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中的无机元素、有机碳(OC)和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测试.通过对各元素和有机物的组成和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阐明长春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与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6.
建筑室内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变得越发突出,许多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深化,我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 8883—2002)于2003年开始正式实施.以西安市雁塔路万达广场44 m^2小套型住宅为例,对新建高层小套型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研究.通过对室内空气的干球温度、相对湿度、CO2体积分数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4项基本参数进行测试,得出了在寒冷地区冬季采暖期内,当建筑外窗长时间关闭状态下的住宅室内空气质量基本状况.分析了室内空气基本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及其受人为影响的规律,参照国家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4项参数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空气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研究和管理城市街道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对重庆市交通干线的污染物NOx浓度进行了监测,利用统计学方法(SPSS)分析了影响因素,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在ArcView GIS 平台上建立了NOx浓度的专题图.研究表明,重庆市交通干线的街道机动车尾气污染较严重,迎风面和背风面的NOx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车速、地面风速和风向显著相关(P<0.01),GIS专题图能直观显示城市街道的污染物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8.
嘉陵江出口段藻类生长与氮磷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认识嘉陵江出口段藻类生长变化规律,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藻类生长与氮磷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7月藻类处于快速增殖期;在相同气候条件、营养盐浓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藻类细胞密度与水流速度反相关,缓流水域有利于藻类增殖;藻类细胞密度与氮磷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缓流水域中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权重大于氮的影响权重,表明磷为藻类生长限制因子,相对而言,缓流水域中磷对藻类的生长作用更强,藻类活动更活跃;流速大、泥量高、水温低等影响藻类与氮磷的相关性;涨水期藻类生长与氮磷相关性不明显.这为嘉陵江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及其富营养化发生条件、机理分析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裸土道路扬尘排放特征和裸土覆盖剂抑尘效果,对裸土道路在喷洒覆盖剂前后的扬尘排放PM10质量浓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并结合现场风速风向数据计算了扬尘PM10排放强度,结果发现,喷洒覆盖剂之前,测试道路边PM10质量浓度较高,日平均质量浓度达到0.54 mg/m3,喷洒后质量浓度明显降低,在相同气象条件下,喷洒覆盖剂后PM10排放强度减小.根据现场车流量记录和风速数据发现,车辆扰动和风的作用是裸土道路扬尘的主要因素,喷洒覆盖剂后,在测试时间内,抑尘效率为78%~93%,车流量较大时达到93%,喷洒后90d抑尘效率仍大于50%.  相似文献   

10.
消失模铸造发泡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热水预发泡工艺及蒸锅成型发泡工艺对消失模的发泡进行了试验,研究了预发工艺对聚苯乙烯模样密度及模样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影响模样密度及模样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预发时间,预发温度,成型时间,成型压力等为主要因素,熟化时间,熟化温度是次要因素;发泡工艺与模样密度又制约了其成型发泡工艺;对不同密度要求的模样,应采用不同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1.
在底盤測功機上按NEDC循環工況,使用輕型汽油車、輕型柴油車排放測試系統以及電子低壓沖擊儀(ELPI)對滿足國Ⅲ、國Ⅳ的氣道噴射和缸內直噴汽油車進行了冷起動和熱起動條件下的顆粒物排放特性研究。結果表明:國Ⅲ汽油車冷起動排出的顆粒物數目和粒徑比其他汽油車都高,而國Ⅳ直噴汽油車排出的顆粒物的表面積濃度和質量濃度最大。各種汽油車排放的粒子數濃度的數量級相同,均為106,熱起動下的顆粒物排放比冷起動減少40%。汽油車的粒徑濃度90%以上都分布在0.007~0.378μm,表面積濃度90%以上都分布在0.055~9.83μm,顆粒物質量濃度99%分布在0.091~9.83μm。ELPI計算和顆粒測試系統測量的結果都證明,氣道噴射汽油車在EUDC循環下顆粒物質量排放比ECE循環高。試驗結果也發現,ELPI計算的顆粒物質量與法規測試系統測量的顆粒物質量之間存在差異。  相似文献   

12.
清扫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办公室进行干扫、湿扫和通风干扫等实验,分析清扫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扫、湿扫和通风干扫实验组中PM10的质量浓度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6 527.9,305.5,3 804.8μg/m3,对应的PM2.5的质量浓度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391.5,155.3,286.3μg/m3;湿扫和通风干扫可以明显降低室内空气中各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和各颗粒物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干扫后的各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湿扫和通风干扫。为了维护室内空气质量及清扫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尽可能地在通风状态下进行湿扫。  相似文献   

13.
采用Dustmate粉尘监测仪对马鞍山市远离交通影响的校园和市内交通道路旁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城市道路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道路旁空气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在白天出现了一个峰值,可能是由于道路清扫所引起的。对清扫时机动车道旁和人行道上的颗粒物浓度进行的监测显示:道路人工清扫时引起的PM10及PM2.5质量浓度均高于国标或美国标准的许多倍,道路清扫对城市道路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14.
利用FDS软件对以某火车站大空间内烟气的扩散情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同时还对人员疏散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个火灾场景的模拟结果,通过比较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Required Safe Egress Time)和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Available Safe Egress Time),对各火灾场景下人员的安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异重流是挟沙水流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它的出现给净水工艺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提高其沉淀效果,防止或减弱池中异重流,就异重流对悬浮物沉淀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沉淀过程所受的影响特点,对沉淀池进行了改造,使水力条件得以改善、沉淀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铁路站房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具有结构体系复杂、人流高度密集、使用年限长等特点,一旦结构失效,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了有效监测站房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站房结构的损伤,最大程度地保障铁路站房的结构安全,有必要对铁路站房结构进行健康监测。结合大型铁路站房工程案例,总结大型铁路站房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介绍站房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考虑施工和运营2个阶段,从屋面层、无柱雨棚和承轨层3个部分,分析大型铁路站房主要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并指出健康监测在铁路站房结构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促进健康监测在大型铁路站房结构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TSP,PM10,PM2.5污染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于2013年2月采集TSP,PM10,PM2.5样品,用重量法分析其质量浓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来衡量,石家庄市冬季大气颗粒物TSP,PM10和PM2.5的日均浓度超标率分别为57.9%,82.9%和81.6%;超标倍数分别为1.28,1.86和2.24倍,超标情况严重;TSP与PM10和PM10与PM2.5相关系数分别为0.748 9和0.760 4,相关性较好;ρ(PM10)/ρ (TSP)平均值为0.74,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61,表明PM10和PM2.5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8.
夏末秋初金沙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8-10月金沙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大气颗粒物观测资料平均日变化和同期的气象资料的平均日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过去的5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沙区域夏末秋初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受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影响,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且颗粒物越小,相关性越强,风向风速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明显,来自观测点北部和东部的气流使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升高,而来自西部和南部的风使大气颗粒物浓度降低。受局地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在凌晨、夜间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9.
颗粒物已经成为造成环境污染和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而机动车颗粒物排放占污染物的60%以上。目前中国对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研究较少,没有系统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机动车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根据《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统计数据,使用MATLAB建立了汽车、低速汽车及机动车数量与颗粒物排放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5a内的机动车颗粒物的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机动车颗粒物排放逐年增加,2015年将达到1.032 2×106 t;而低速汽车数的PM排放量会逐年缓慢降低,这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后,根据分析预测结果,提出了机动车颗粒物排放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