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MAPK和SAPK信号途径的不同激活决定辐射的细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细胞外刺激因素通过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传到细胞内的靶分子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辐射作为一种特殊的贯穿性损伤因子,它的信号转导有其特殊性。辐射既能激活SAPK/JNK(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 NH2末端激酶)信号途径介导细胞凋亡,又能激活MAPK/ERK(有丝分裂原活化激酶/细胞外相关激酶)信号途径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或保护细胞受到应激刺激而导致的损伤性效应,这两条通路的不同激活,决定了受辐射细胞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和JNK信号通路在UVA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MTT法和DNA梯形条带检测细胞死亡率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 UVA照射后,正常的淋巴细胞JY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而MS 1418细胞则没有。MS 1418来自D型Niemann-Pick病人,酸性鞘磷脂水解酶遗传性缺陷,导致神经酰胺产生受阻。给予外源性神经酰胺,两种细胞都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表明UVA诱导的细胞凋亡是通过神经酰胺介导的。UVA激活了JY而不是MS 1418细胞的JNK信号通路;给予外源性神经酰胺,两种细胞的JNK信号通路都被激活,说明神经酰胺位于JNK信号通路的上游。结论 UVA诱导的细胞凋亡依赖神经酰胺和JN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MAPKs信号通路及其与疾病关联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s)是一种胞浆内广泛分布的含有丝氨酸和 (或 )苏氨酸残基的蛋白激酶 ,在真核细胞中 ,有 4条信号转导通路 ,即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ERK)p42 / p44通路、c Jun氨基末端激酶 (JNK)和 (或 )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SAPK)通路、p3 8通路和ERK5 /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BMK1)通路 ,它们通过转录因子磷酸化而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可介导细胞生长、增殖、分化、死亡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ATM参与辐射损伤细胞学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克隆ATM全长cDNA及含特异功能域的cDNA片段,寻找与ATM相互作用的蛋白,分析ATM在DNA损伤名的分子机理。方法 利用长片段PC白话 增法,从人外周血来源的cDNA库中扩增ATMcDNA;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外周血来源的cDNA库中与ATM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 经重叠PCR扩增到ATM全长cDNA,并筛选到数条与ATMP13K激酶区相互作用的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A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人白血病MOLT-4细胞系检测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照射后用Trolox(一种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抗氧化剂)处理与X射线诱导的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PMI1640(含10%胎牛血清)常规培养MOLT-4细胞,经7.5Gy(剂量率为1.8Gy/min)X射线照射后用10mmol/LTrolox处理5小时,通过台盼蓝排除实验、琼脂糖凝胶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DNA片段化,p53、BCL-2、BAX的表达,激活的应激蛋白激酶/c-JunN-末端激酶(SAPK/JNK)、凋…  相似文献   

6.
目的: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抗辐射性常与凋亡通路障碍有关。因此,探讨了Fas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在高度耐受辐射的人胶质细胞瘤中诱导细胞凋亡。方法:1将携带有荧光素酶基因和突变型p53cDNA(在175bp位点)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至无p53基因突变的胶质瘤细胞株U-87MG中。培养细胞经剂量率为1.2Gy/min的X射线照射后,加入0.01ng/mlFas单抗和10μg/ml环己酰亚胺(抗真菌药),同时加入IL-1β转化酶(ICE)抑制剂或加入神经酰胺孵育5h。2Fas单抗介导的细胞毒性和凋亡实验。3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结果:1经20Gy照射的U-87MG培养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Fas系统与辐射所致细胞凋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Fas系统在辐射所致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过程可能是:DNA损伤激活Fas系统的表达;Fas与FasL结合启动凋亡信号并传递;通过神经鞘磷脂酶的活化,洋生神经酰胺,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启动胞内磷酸化过程,导致DNA降解和细胞凋亡,癌基因参与正负调控,使Fas系统在生理和病理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Fas系统与辐射所致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系统在辐射所致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过程可能是:DNA损伤激活Fas系统的表达;Fas与FasL结合启动凋亡信号并传递:通过神经鞘磷脂酶的活化,产生神经酰胺,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启动胞内磷酸化过程,导致DNA降解和细胞凋亡,癌基因参与正负调控,使Fas系统在生理和病理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以单粒子束为辐射源,从活体水平探究神经酰胺在辐射旁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野生型N2和突变体L4期线虫的后食道球为辐射部位,分别给予2 000个质子的辐照剂量,检测和分析成虫的生殖腺凋亡细胞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定点辐射N2的后食道球可显著诱导线虫旁区生殖腺细胞凋亡的增加(t=9.007,P<0.05),但在神经酰胺合酶基因突变体中未表现出这一现象(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辐射诱导N2和神经酰胺合酶基因突变体lagr-1(gk327);hyl-1(ok976)线虫中凋亡核心通路基因egl-1和ced-13表达量的上升,但两品系线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可诱导N2和DNA损伤检验点突变体hus-1(op241)中hyl-1和lagr-1表达量的上升,且两品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受体络氨酸激酶abl-1突变可显著增加辐射诱导的旁区细胞凋亡(t=13.241,P<0.05),而当神经酰胺合酶基因与abl-1同时突变时,凋亡增加的现象被抑制(t=13.462,P<0.05)。结论 神经酰胺参与线虫体内辐射引起的旁区凋亡过程,且可能与凋亡核心通路中的促凋亡蛋白egl-1和ced-13以及DNA损伤响应通路中的HUS-1协同发挥作用。抑凋亡基因abl-1与神经酰胺合酶在凋亡过程中表现出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10.
神经酰胺作为神经鞘脂类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一个主要调节细胞活动的第二信使以转导细胞凋亡等细胞生长抑制活动信号为主,研究表明,神经酰胺通路不同水平的功能性变化直接影响细胞的药敏感性和辐射敏感性,肿瘤细胞神经酰胺缺陷可导致肿瘤细胞对药物和电射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神经酰胺与辐射诱导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酰胺作为神经鞘脂类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一个主要调节细胞活动的第二信使,以转导细胞凋亡等细胞生长抑制活动信号为主。研究表明,神经酰胺通路不同水平的功能性变化直接影响细胞的药敏感性和辐射敏感性,肿瘤细胞神经酰胺缺陷可导致肿瘤细胞对药物和电射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细胞内介导细胞外信号到细胞内反应的信号转导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员,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与黑色素瘤关系最密切,对该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除了探讨新的调节机制,还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新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顾彩虹  王立祥 《武警医学》2009,20(2):174-17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缺氧的心肌组织在恢复血液供应后,损伤加重,甚至产生更大范围的损伤;临床表现为在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梗死区血液灌流重建后,发生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等一系列病情恶化的现象.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细胞凋亡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1].细胞凋亡可由多种因素启动,但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却相对保守:线粒体通路为经典的内源性凋亡通路;死亡受体通路为重要的外源性凋亡通路之一,细胞表面特定的死亡受体接受胞外的死亡信号而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通路,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笔者就死亡受体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人AP内切核酸酶基因(hape)cDNA全长编码序列,研究hape反义核酸对细胞辐射敏感性和H2O2细胞毒的影响。方法反转录PCR克隆人hape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反义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介导基因转染,细胞克隆形成法分析细胞存活。结果从人胚肺(HEL)细胞中克隆出hapecDNA全长编码序列,构建了hape的真核反义表达质粒pCIN/AShape并转染HOC8细胞,研究表明hape反义核酸,提高了HOC8细胞对γ射线和H2O2损伤的敏感性。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阻断细胞DNA修复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是细胞辐射或化疗药物增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细胞信号多条传导通路中,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PKAcAMP)和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DGPKC)是研究较为清楚的2条通路[1]。而cAMP和PKC是这2条信号传导通路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它们广泛参与细胞的信息传递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等过程。本实验用顺铂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动态观察其细胞凋亡过程cAMP和PKC的变化特点,探讨胃癌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机制。材料与方法一、试剂RPMI1640为美国LifeTech公司生产;顺铂为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碘化丙啶、RNA酶、磷脂酰丝氨酸(PS…  相似文献   

16.
罗文才 《西南军医》2012,14(1):80-82
不同的细胞外基质能结合、激活不同的整合素,并通过整合素和胞质肌动蛋白骨架相连,形成复合结构即粘附斑。粘附斑在介导细胞黏附、迁移、生存及细胞周期调控、增殖和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它的形成和变化受蛋白酪氨酸激酶和小G蛋白的调节。粘附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及其下游因子在整合素介导的细胞迁移信号转导中处于中心地位,本文就粘附斑激酶在细胞迁移方面的常见传导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并探讨日本脑炎病毒Beijing-1株和登革2型病毒43株对宿主细胞内IFN-α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含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ISRE-Luc,通过检测IFN刺激应答元件(IF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 ISRE)活性对病毒感染细胞内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在IFN-α作用下病毒感染细胞内STAT1分子的分布情况.进一步采用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在这两种病毒感染状态下宿主细胞内STAT1、JAK1和TYK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细胞在IFN-α作用下,ISR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而且日本脑炎病毒对宿主细胞内ISRE活性的抑制程度明显强于登革病毒;进一步研究发现,日本脑炎病毒可通过抑制JAK1和TYK2两种激酶的活性,降低STAT1的磷酸化水平,阻碍STAT1的核转运;而登革病毒则只抑制TYK2激酶的活化,降低STAT1的磷酸化及核转运水平.结论: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8.
细胞周期调控是机体维持细胞增殖有序性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 ,它的失控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细胞周期调控已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在包括理化因素在内的各种DNA损伤因素作用下 ,DNA受损伤的细胞通常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来赢得足够的修复时间 ,不能修复的则通过凋亡去除。细胞周期阻滞包括G1 、G2 期阻滞 ,G1期阻滞受p5 3、WAF1等基因的调控 ,而在缺失p5 3基因的K5 6 2细胞中[1 ] ,G2 期阻滞则占有主导地位。笔者在采用中等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于K5 6 2细胞时发现 ,K5 6 2细胞被诱导发生G2 期阻滞 ,因G2…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蛋白,在DNA复制和修复中起作用。本实验用γ射线照射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CREF)诱导p53,研究照射后PCNA表达的机制。方法:实验用pBACAT(其PCNA-氯霉素转移酶报告基因区域内含有人PCNA启动子序列)和pCMV-DMp53(表达突变型p53蛋白)两种质粒,照前24小时用磷酸钙介导法将报告质粒转染细胞,6小时后实行甘油休克;转染24小时后用137 Csγ射线照射CREF12Gy,剂量率为1.25Gy·min-1。照后在48小时内进行细胞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日本脑炎病毒抑制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病毒特异蛋白,为阐明日本脑炎病毒抑制Ⅰ型IFN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构建日本脑炎病毒编码的7种非结构蛋白基因(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它们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利用含萤火虫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ISRE-Luc,观察表达病毒不同非结构蛋白的细胞内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程度。构建融合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STAT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Red-STAT1,利用该重组载体在表达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细胞内观察融合蛋白Red-STAT1在IFN-α作用下的细胞内定位情况。同时,对表达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细胞内IFN-α介导的STAT1分子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日本脑炎病毒的7种非结构蛋白均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正确表达,而且表达蛋白均位于细胞质中。在这7种非结构蛋白中,NS5可阻断STAT1分子的核转运及抑制STAT1分子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IFN-α介导的细胞内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结论日本脑炎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5对Ⅰ型IFN系统的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一种Ⅰ型IFN系统的拮抗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