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卫民  邵云侠  张婧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86-1787
目的探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途径补铁后铁的情况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稳定血透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大于等于12h。所有患者血红蛋白(Hb)〈90g/L,大于60g/L,Hct 18%-27%,血清铁蛋白小于300n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00U·kg^-1·周^-1。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组和静脉组),分别采用静脉输注蔗糖铁和琥珀酸亚铁口服,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铁指标和红细胞相关指标。结果静脉补铁及口服补铁均可使Hb,Hct、SF和TSAT升高(P〈0.05),蔗糖铁组从上升幅度及上升速度明显优于琥珀酸亚铁组(P〈0.05)。结论纠正肾性贫血时静脉应用铁剂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口服铁剂,并且可以减少EPO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减少EPO的用量。方法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0例。静脉组:蔗糖铁100 mg,在透析开始后2 h,通过透析器静脉端注射至少5 min,每周1次。口服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300 mg,1次/d。总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EPO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比例、体重、EPO用量、Hb、Hct、SF、TS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用药4周时,两组Hb、Hct、SF、TSAT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4、8、12周时,静脉组Hb、Hct、SF、TSAT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静脉组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口服组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8例。④治疗8、12周时,静脉组应用EPO用量低于治疗前及口服组(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铁缺乏,改善贫血,安全性好,且能减少EPO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在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静脉注射铁剂(静脉组)和口服铁剂(口服组)治疗。静脉组患者给予蔗糖铁静脉滴注,完成总量后,根据患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Hb)水平,定期给予100mg维持量。口服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1日3次。以铁剂治疗前后患者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等衡量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Hh、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患者Hb、Hct改变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SF、TSAT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口服组(P〈0.01)。结论:静脉组比口服组疗效更好,对于慢性肾衰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min的患者,在皮下注射EPO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铁剂治疗肾性贫血比口服铁剂更具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蔗糖铁组和硫酸亚铁口服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肝肾功能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静脉组与口服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Hb、Hct、SP、TSAT及EPO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贫血均有改善,但蔗糖铁组Hb、Hct、SP、TSAT均高于口服组(P<0.05),且无副反应,口服组15%(3/20)出现消化道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伴有缺铁的肾性贫血患者,静脉应用蔗糖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与口服两种补铁途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4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蔗糖铁经透析器静脉端直接注射;对照组予琥珀酸亚铁片口服;两组均同时使用重组人促红素(r Hu EPO),治疗12周,治疗前后监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同时观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铁储存和铁利用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结论在常规应用r Hu EPO的同时,经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明显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复方硫酸亚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39例患者根据经济能力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静脉组每次血透结束前半小时将100mg蔗糖铁稀释于50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周2次;口服组每日给予复方硫酸亚铁450mg。共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R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静脉组与口服组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静脉组Hb由治疗前(67.43±10.87)g/L升至(104.67±6.79)g/L,P(0.05;SF由治疗前(75.29±13.79)μg/L。升至(453.90±84.94)μg/L,P〈0.05;TRF由治疗前(4.19±0.29)g/L降至(2.24±0.27)g/L,P〈0.01。治疗后静脉组Hb(104.67±6.79)g/L vs 口服组Hb(77.78±8.26)g/L,P〈0.01;治疗后静脉组SF(453.90±84.94)μg/L VS 口服组(98.17±10.73)μg/L,P〈0.05;治疗后静脉组TRF(2.24±0.27)g/L VS 口服组(3.54±0.45)g/L,P〈0.05。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较口服复方硫酸亚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更显著,更能改善患者的缺铁状况,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科莫非)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规律透析2~3次/周。所有患者血红蛋白(Hb)60~100 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血清铁蛋白(SF)<2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30%,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每周100~150 U/kg。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治疗组和静脉治疗组,每组20例,观察期为24周。口服组予多糖铁复合物150 mg/d。静脉组每次透析时静脉滴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100 mg,累计1 000 mg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 mg。若患者的Hb达到110 g/L或Hct达到33%以上,则将rHuEPO减量以维持Hb及Hct水平。检测补铁前及补铁4、8、12、24周时患者Hb、Hct、SF以及TSA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静脉组Hb、Hct、SF、TSAT上升幅度均高于口服组(P<0.05)。治疗后24周静脉组rHuEPO用量较治疗前及口服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静脉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治疗前及口服组,但仍在正常范围内。静脉组不良反应1例,口服组不良反应4例。结论静脉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可减少rHuEPO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和口服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在肾性贫血患者维持性补铁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对功能性缺铁的后续补铁途径、安全性和方法。方法: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蔗糖铁组和速力菲组。蔗糖铁组14例,蔗糖铁100mg静脉推注每周一次;速力菲组14例,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调整EPO用量。结果:治疗4周后,蔗糖铁组Hb、Hct明显高于速力菲组(P<0.05);治疗8周后,蔗糖铁组Hb、Hct、SF和TSAT均明显高于速力菲组(P<0.05);治疗12周后速力菲组SF和TSAT较前明显下降(P<0.05);而蔗糖铁组TSAT在维持性治疗12周后较前亦有所下降(P<0.05)。各组Ret与用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速力菲组在治疗后期为了达到Hb和Hct目标值逐渐增加EPO用量,而蔗糖铁组在治疗过程中随着Hb和Hct的升高却减少了EPO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蔗糖铁组低于速力菲组(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贫血的维持性治疗中,静脉注射蔗糖铁较口服速力菲能更有效并安全地维持血透病人的Hb水平及相对稳定体内的铁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蔗糖铁(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联合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力蜚能)。两组均联合应用EPO及叶酸、腺苷钴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b、Hct、SF及TSA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少。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和口服铁剂力蜚能(多糖铁复合物)分别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8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分为蔗糖铁组和力蜚能组。蔗糖铁组29例,将蔗糖铁100mg透析结束时缓慢推注,每周3次,直至完成补铁总量;力蜚能组29例口服力蜚能(多糖铁复合物),2粒(300mg)/d,直至试验结束。联合EPO治疗,EPO使用方法,3000IU/次,3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结果治疗后蔗糖铁组和力蜚能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及红细胞压积(Hc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蔗糖铁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力蜚能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力蜚能组。结论蔗糖铁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其升高Hb、SF及Hct的作用比口服力蜚能(多糖铁复合物)更快,上升幅度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作为肾性贫血患者补铁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本院肾病科6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入组。静脉滴注蔗糖铁100mg/次,每周两次,总量600~1000mg。同时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150U/(kg w)。观察6周。治疗期间间隔两周抽静脉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结果治疗第四周后患者的Hb、Hct、SF、TSAT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性贫血代替口服补铁及传统的输血治疗,疗效更稳定、持久,避免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及传染病,解决了临床用血紧张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2009年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MHD患者3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2组,观察各组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蛋白(SF)等疗效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0周后,静脉补铁组Hb、Hct、SF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优于口服补铁组,口服补铁治疗对MHD患者贫血疗效有限,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的补充肾性贫血患者所需铁,使贫血状况改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与口服铁剂两种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每周2次,均于每周第1、2次透析后3h使用,对照组口服右旋糖酐铁300mg/d。治疗时间均为5N,于第8周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EPO使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治疗后Hb、HCT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变化不大,SF、TSAT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EPO使用量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在显效例数和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具有起效快,易准确估算补铁剂量,不良反应较口服铁剂轻微,患者依从性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维持性m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1例,分别给予蔗糖铁静脉推注和口服铁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升高,静脉组较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P<0.05).结论 在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中,蔗糖铁升高Hb的作用较口服铁剂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补铁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50例血透患者,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速力菲)0.2 g,3次/d,静脉组将100 mg蔗糖铁稀释于2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于血透时缓慢静脉注射,每周治疗2次,共应用10支,2组均应用5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复查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肝功能,比较2组治疗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Hb、Hct、SF及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2种补铁方案均有效,但静脉补铁血红蛋白上升速度及幅度明显高于口服补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口服补铁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蔗糖铁联合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63例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其中显效41例,有效18例;Hb、Hct、SF及TSAT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鲍晓红  李洁  金烈 《海峡药学》2010,22(4):115-116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透析患者45例.按透析方式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腹膜透析组(PD组)20例,采用同期对照研究。结果各组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的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PD组Hb、Hα、SF、TSAT上升幅度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配合EPO治疗HD和PD患者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PD患者贫血改善明显优于HD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伴肾性贫血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EPO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b、RBC、HCT、SF及TSA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时,首选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可有效为善贫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0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每组各15例,观察期8周。口服组予以右旋糖苷铁分散片150 mg/d;静脉组每次透析时静脉滴注蔗糖铁100 mg,累计1 000 mg后每周给予维持量100 mg。检测补铁前及补铁4、8周时患者血红蛋白(Hbg)、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时测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等。结果静脉滴注蔗糖铁治疗后患者Hbg、Hct、SF、TSAT均明显升高,而CRP、PTH、ALT、AST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静脉滴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徐愿  李建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72-2973
目的:通过静脉给予蔗糖铁(维乐福),纠正肾性贫血患者铁缺乏,增强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疗效.方法:29例肾性贫血患者静脉使用蔗糖铁,每次100mg,每周2~3次,观察时间为4w,总剂量1 000mg.治疗前后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tc),红细胞(RBC)计数,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静脉补充蔗糖铁治疗结束后,患者的Hb、Hct、RBC、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显效32例,有效18例,无效0例.在治疗过程中,2例仅有轻度恶心反应,未经处理自行缓解,无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在治疗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过敏反应和延迟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结论:静脉补铁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肾性贫血,良好的护理可以确保静脉补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