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聚4-羟基丁酸酯摩尔分数为7.3%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和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挤出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制备了P(3HB-co-4HB)/玉米淀粉共混材料.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和电子拉力机等考察了玉米淀粉含量对共混材料熔点、结晶度、热分解温度、耐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减小,熔融温度降低,熔限变宽且出现明显的双峰;玉米淀粉含量为30份的共混材料热分解温度较纯P(3HB—co-4HB)-7.3略有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在淀粉含量为10份和20份达最佳,其值分别为4.95kJ/m^2和33.15%,较纯P(3HB—co-4HB)-7.3分别提高14.3%和147.76%.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则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巴斯夫扩链剂-4370(ADR-4370)为扩链剂,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扩链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使用毛细管流变仪、哈克转矩流变仪、力学性能测试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扩链剂种类及添加量对P(3HB-co-4HB)流变性能、熔体加工稳定性、力学性能及断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扩链剂单独或配合使用均能显著提高熔体表观黏度,改善加工性能、断面形态及力学性能.IPDI的添加量为1%时,体系综合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3HB-co-4HB)增加了22%、234%和95%.  相似文献   

3.
以醋酸纤维素(CA)为基体树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于175~200℃进行熔融接枝.以红外光谱表征法确定了接枝反应的发生,研究了引发剂、接枝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单体及其用量对接枝CA材料热稳定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DCP添加量为0.4%时接枝率最高;随着MAH添加量的增加,接枝率随之增加;CA—g—MAH较纯CA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熔体黏度下降,熔体流动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亚磷酸三苯酯(TPP)为扩链剂,对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聚乳酸[P(3HB-co-4HB)/(PLA)]共混物进行扩链改性.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两种扩链剂及用量对扩链前后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及断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扩链剂均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熔体剪切黏度和两组分间的相容性,IPDI和TPP添加量分别为1.5份和1.0份时,改性效果最明显,共混物断裂伸长率及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4.5%、69.6%和89.6%、81.0%;IPDI扩链体系的拉伸强度提高8.3%,而TPP扩链体系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表明IPDI扩链效果优于TPP.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接枝法,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单体,二甲苯为溶剂,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的茂金属乙烯丙烯共聚弹性体(mEP-g-MAH).通过红外光谱确定接枝物的结构,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产物的接枝率,详细研究MAH、BPO、溶剂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m(mEP):m(MAH):m(BPO)=100:10:2.7,反应温度为94℃,反应时间3h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2.81%.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辐照技术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马来酸酐(MAH)的接枝物(EVA-g-MAH),通过调整影响因素(单体用量、引发剂种类、辐照时间等)控制接枝率.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制备的EVA-g-MAH接枝率为1.14%,凝胶含量为0.8%,且表面光滑,透明度高,并且随着引发剂和单体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与市售化学法EVA-g-MAH产品比较,其性能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单体(GMA)熔融接枝到生物降解-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链上.封端后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其反应性共混,用重量分析法、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核磁共振(NM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测定接枝产物的接枝度,分析接枝反应历程和接枝机理,并研究了接枝产物的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结果发现,GMA单体的加入抑制了PHBV的降解,PHBV-g-GMA有明显的成核效应.通过反应性共屁,PHBV-g-GMA上的环氧基与封端PPC上的羧基原位生成PHBV-g-PPC,结晶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接枝法以丙烯酰胺(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0)为引发剂、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为交联剂、丙酮和去离子水为溶剂,对聚丙烯腈(PAN)纤维进行了接枝亲水改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等技术手段对接枝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对导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N纤维上接枝了AH,适宜的溶液配比为AM0.8mol/L、BPO3×10^-3mol/L、TAIC 1v01%,在85℃恒温水浴中反应2h,可得到导入率为l27.9%的接枝纤维,接枝改性后的纤维亲水性得到提高,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下降,纤维分解温度和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淀粉和L-乳酸为原料,采用直接缩聚法制得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Starch-g-PLLA),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波谱得到了证实。借助XRD、SEM表征手段探讨了微波处理对淀粉结构的影响,考察了淀粉的微波改性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探讨了接枝反应较为理想的条件:淀粉与L-乳酸的质量比为1:4;催化剂的用量为淀粉和乳酸总质量的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辐照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物,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马来酸酐(MAH)已经成功地接枝到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分子链上,LLDPE和LDPE比HDPE显示了更高的接枝率.研究了紫外光辐照时间、单体及引发剂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及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枝反应非常快,辐照30 s就达到最佳接枝效果.光引发剂二苯甲酮(BP)的用量对接枝率及凝胶含量有重要影响,BP的质量浓度过高可能引起严重的降解、交联等副反应,其质量分数为0.2%时最佳.体系的接枝率随MAH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淀粉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淀粉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聚合反应。以焦磷酸锰[Mn(H2P2O7)3]^3-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考察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对原位聚合反应中单体的转化率(X%)、接枝率(G%)、接枝效率(G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高接枝率可达到52.4%,接枝效率可达77.2%。  相似文献   

12.
聚四氟乙烯(町FE)膜经Ar等离子体预处理,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再接枝丙烯酸(AA)可改善其表面亲水性.通过接枝率的测定,考察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和接枝反应条件对膜表面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的测定分析了PTFE膜表面亲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胛FE膜在放电功率为100W、放电时间为100s、Ar气体流量为20cm^3/min和接枝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6h、丙烯酸浓度10%的条件下,接枝率为10.565μg/cm^2,接枝效果最佳.门FE膜改性后接触角由110°降至60°左右,亲水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方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官能化反应,考察了螺杆转速对复合材料接枝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可制得具有较高接枝率(Gd=0.12-0.81%)和较好的熔体流动性(0.4-8.3g/10min)的复合材料;该方法使HDPE/GF复合材料在优化加工性能的同时,其拉伸、弯曲、和缺口冲击强度得到了显著的增大。  相似文献   

14.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4-丁二醇为原料,钛酸四正丁酯为催化剂,通过熔融酯交换反应,合成液晶基元双(对羟基苯甲酸)丁二醇酯.通过红外、DSC、POM对产物进行表征,讨论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加入量对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60℃,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1019mol,1,4-丁二醇0.0497mol钛酸四正丁酯0.0073mol.此时收率为64.85%.  相似文献   

15.
石蜡熔融接枝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对石蜡接枝苯乙烯进行初步研究.考察石蜡与苯乙烯的不同质量比对接枝率和产物的熔点、凝固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97℃,引发剂BP0用量1%,石蜡与苯乙烯的比例5:1时,可获得最大接枝率70.4%。  相似文献   

16.
在复合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NAM)及丙烯酸(AA)存在下,研究了氯丁橡胶(CR)/SB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多元共混接枝共聚及自交联型接枝产物的粘合性能,并得到了合成无三苯自交联环保型鞋用胶的优化条件:SBS用量为20%-25%,AA用量为1.5%-2.0%,NAM用量为1.5%-2.0%,复合引发剂用量为1.5%,在45℃~50℃下,反应4h。  相似文献   

17.
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稀土元素La^3 对固体超强酸SO4^2-/TiO2的改性,制备出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TiO2/La^3 催化荆,应用于合成乙酸苄酯的反应中,其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8(乙酸的用量为0.2mol),催化剂用量为1.2g,反应时间为2.0h,乙酸苄酯的酯化率达98.8%。  相似文献   

18.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将甲基丙烯酸(MAA)熔融接枝到ABS树脂。纯化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A接枝ABS产物在1721.67cm^-1处出现了C=O基吸收峰,证实MAA已成功地接枝到ABS树脂上。实验研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螺杆转速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单体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将ABS-g-MAA接枝物应用于ABS/膨胀型阻燃剂(IFR)/蒙脱土(MMT)无卤阻燃体系中.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MAH改性PE和EPR增韧PA-66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乙丙橡胶(EPR)改善了LDPE、EPR与基体PA-66的相容性,继而大幅度地提高了队-66的冲击强度.当共式物中EPR—g—MAH为9%,PE—g—MAH为30%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是PA-66的3.35倍,成本降低约15%。  相似文献   

20.
以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为基体树脂,选用发泡温度较低的碳酸氢钠为发泡剂,采用模压成型制备了发泡材料。利用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原理研究了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及成核剂种类对P34HB发泡材料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DCP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P34HB的热性能,当DCP质量分数为2%时,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达到35.35个/mm3,发泡效果最佳,泡孔数目明显增多且具有大小均一的泡孔。成核剂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结晶性能,缩短结晶时间,减弱或消除后结晶现象,同时提高了泡孔形态的规整度,得到密实且均一的泡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