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手持式空气负氧离子测量仪,于2019年4月4日、10日、18日先后对龙岩市的新罗区、永定区、连城县等多个区域,同个区域不同地点进行负氧离子测量,探讨不同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从市区→郊区→林缘→森林的负氧离子浓度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负氧离子浓度与周围植被疏密、通风情况、离水源地距离等有密切联系,通风条件好且离水源地近的区域,负氧离子浓度明显增大,表现出了区域的局部性特征;某区域的一个测量值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应进行连续的观测,才能综合反映该区域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值。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全面实行双套自动气象站同时运行,双套站虽然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完整性,但二者数据的差异性成了制约观测数据质量的瓶颈。文章通过缺测率、差值的标准偏差、超差率、一致率、存疑率等指标对西峰和民乐两站的双套站数据进行评估,分析了双套站数据差异性的原因;研究发现,对仪器测量数据校准修正能降低仪器测量误差,对双套站数据差异性的影响提升了观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3.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仪器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象业务需求,结合天气现象人工观测现状和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仪器的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前期天气现象组网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以《天气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为依据,总结了针对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以及视程障碍现象的评估方法,主要对仪器的采集性能和识别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根据功能规格需求书提出指标要求,为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考核试验以及业务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不仅仅取决于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更依赖于观测仪器所在的环境状况。客观、定量地评价气象台站的观测环境及其代表性,对于了解本站观测数据的来源,进行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规范,建立了一套包含数据采集、运行状态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显示和仪器巡检维修等功能的江苏省近地层通量观测综合业务系统,为构建统筹、集约、高效的江苏省近地层通量观测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系统目前已经投入业务应用,运行流畅稳定,实现了相关业务流程的全覆盖,在气候与气候变化分析、数值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象服务和生态研究等方面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空气悬架固有频率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空气悬架的固有频率是表征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能正确获取悬架的固有频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从激励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两方面分析和比较目前国内沿用的GB 4783-1984(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悬架固有频率试验标准和欧洲委员会的96/53/EC、澳大利亚的VSB11标准,并对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的大客车进行整车阶跃试验.针对试验数据处理中发现的俯仰角振动问题通过半车模型仿真来进行理论分析以及车身俯仰角振动固有频率试验,探讨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时存在的局限性,通过辅助试验获得正确的悬架固有频率.为电子控制空气悬架大客车类的悬架固有频率试验方法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提出补充的建议和辅助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7.
酸雨观测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观测为研究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对治理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具有重要意义。酸雨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汕头酸雨观测站在日常酸雨采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仪器故障和人为操作错误进行分析,提出了酸雨观测采集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观测仪器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运维难度对其质量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海洋环境观测仪器外协外购件所占比例较大,外协外购件的质量对于最终海洋环境观测仪器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外协外购件供方选择不合理、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就如何在海洋环境观测仪器研发生产过程中保证外协外购件质量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对于相关仪器研发单位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暗筒式日照计的日照观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程度,也对当地的气候资源具有较高的分析利用价值,因此对日照观测数据的质量要求更高。本文针对日照计在安装及调整、涂药方法、效果检验及仪器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析,从而为提高日照观测数据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都匀酸雨观测站参加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全国酸雨观测质量样品考核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酸雨考核样品的纯水K值、水样电导率K值、水样pH值出现考核不合格的原因,找出用于酸雨观测质量样品考核仪器的设置、标定以及人员操作是影响酸雨考核的关键因素。文章就酸雨观测质量样品考核中电导率仪、pH计设置和标定,以及人员操作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得出提高台站酸雨观测质量样品考核的方法,对台站提高酸雨观测质量样品考核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东莞市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1~12月的负离子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对东莞市板岭观测站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年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负离子浓度(迁移率为1时)在3级以上的频率为16%;呈现夏季浓度较高、秋季浓度达到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一天中呈明显的双峰型变化规律,极大值出现在03:00~07:00、21:00~02:00之间,而极小值出现在12:00~17:00之间;与天气现象关系是,雷阵雨>晴>阴>轻雾灰霾>灰霾>雨;与温度、湿度、日照呈负相关,其中温度在7.2~32.0℃时负离子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当湿度在28%~93%RH时,负离子浓度随相对湿度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空气质量综合观测实验室,使用气溶胶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SPAMS)对2013年1~12月空气颗粒物开展综合观测。实验结果表明,SPAMS打击率与测径颗粒数(siz)、大气相对湿度、颗粒物组分以及粒径有关。仪器状态正常时,打击率在siz数量小、大气相对湿度低时较高,与含K+、HSO4-、OCEC、NO3-的颗粒物以及粒径为0.2~0.3 μm、0.3~0.4 μm、0.4~0.5 μm的颗粒物数量呈正相关,与0.1~0.2 μm、0.5~0.6 μm、0.6~0.7 μm的颗粒物数量呈负相关,含NH4+、SiO3-颗粒物数量的关系与污染特征及其他环境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析打击率数值及打击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判断仪器状态是否正常,这为提前发现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仪器故障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张掖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移后新、旧址对比观测资料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发现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新站都比旧站偏低。其中,最低气温最为明显;相对湿度新站比旧站略小;降水量新站比旧站偏少;平均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且风向差异较大,相符率低。新站平均值与旧站前20a资料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平均风速及1月、3月气温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分析缺测或异常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判断气象仪器故障,并从地温、雨量、风、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异常情况,分析判断仪器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为控制气象数据质量,保障和维护气象观测仪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气负离子观测站的结构原理,为台站保障人员对大气负离子观测站结构的掌握和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文章还对实际业务运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维修方法,为台站保障人员更准确地定位故障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家用空调器冷凝水的滴流及造成室内空气干燥、混浊等问题依然是空调业面临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无滴水可调节湿度技术的原理及该技术装置的主要硬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较好的收集空调冷凝水、对空调室内进行雾化加湿及促进空调冷凝器的热交换,可以解决空调器冷凝水的任意滴流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无滴水可调节湿度技术的原理及主要硬件构成,以及控制装置的核心软件模块。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较好的收集空调冷凝水,对空调室内进行雾化加湿及促进空调冷凝器的热交换,可以解决空调器冷凝水的任意滴流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8.
自动气象站测风特别异常记录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自动气象站正式运行以来,CAW600型自动站风仪器的系统性问题屡有出现,不仅导致一些常见的非正常记录,而且出现了最小风速不为零、风向缺少方位、风速严重偏小、极大风连续19天相同等多种特别异常的情况。结合数据质量控制原则和方法、风仪器硬件运行原理、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经验,对这些特别异常记录进行分析和妥善处理,尽可能保证数据序列完整和统计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轴承振动加速度和异常声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禹德伟  宋剑虹 《轴承》2002,(7):35-37
为克服滚动轴承异常声检测中的人为因素,在SO910加速度测振仪的基础上,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出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轴承振动加速度和异常声检测仪。经实践证明,该检测系统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可比性及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