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纤维》2017,(10):11-13
为生产高附加值的涤纶产品,将不同方法配制的二氧化钛乙二醇浆料加入聚酯聚合釜,合成全消光聚酯切片,再将全消光聚酯切片制备成全消光聚酯纤维。测试了全消光聚酯切片和纤维的性能,分析了纺丝过程中聚酯的黏度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二氧化钛在纤维中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二氧化钛乙二醇浆料都可以合成全消光聚酯切片;该聚酯切片的可纺性、牵伸性及热稳定性均较好;二氧化钛在纤维中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的疏水性,解决无机二氧化钛填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等问题,采用含氟含氢乙烯基聚硅氧烷(F-PMHS)对二氧化钛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改性二氧化钛。通过FT-IR、TGA、SEM、接触角测试、沉降实验等方法研究改性后二氧化钛粒子的结构,测试其超疏水性能,分析超疏水表面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F-PMHS相对二氧化钛粉体质量分数仅为8%时,改性后二氧化钛粉末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即可达152.4°,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且二氧化钛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与相容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的疏水性,解决无机二氧化钛填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等问题,采用含氟含氢乙烯基聚硅氧烷(F-PMHS)对二氧化钛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具有超疏水性的改性二氧化钛.通过FTIR、TGA、SEM、接触角测试、沉降实验表征改性后二氧化钛粒子结构,测试其超疏水性能,分析超疏水表面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F-PMHS用量(以二氧化钛粉体质量计,下同)为8%时,改性后二氧化钛粉末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2.4°,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且二氧化钛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与相容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 一 引言 聚酯切片中凝聚粒子的颗粒度及其数量对熔体的可纺性(尤其是高速纺丝),甚至纤维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聚酯纤维生产中必须测定切片中凝聚粒子,并定为一重要的品质指标。通常凝聚粒子有四类, 1.熔聚粒子 消光剂二氧化钛悬浮在乙二醇里加到物料中时,由于二氧化钛颗粒度过大,浓度过高或搅拌不匀而产生这种粒子。据杜邦公司介绍,单个二氧化钛熔凝粒子的颗粒度约为0.3微米,而多个粒子的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的表面处理及其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 5种不同种类的偶联剂对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修饰 ,通过离心沉降分光光度法对上述体系在乙二醇中的分散性进行了对比表征 ,同时讨论了此体系在聚酰胺中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 :适当的表面修饰有利于纳米二氧化钛在聚酰胺中的分散 ,而处理量为 3%的乳酸钛盐偶联剂处理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纤维级二氧化钛的性能 ,介绍了影响二氧化钛分散性的各种因素及机理 ,详细分析了二氧化钛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何丽红  周超  李力  卢章天 《精细化工》2014,(9):1061-1064
针对无机二氧化钛(TiO2)粒子在有机体系中的分散性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无机填料钛白粉(二氧化钛,TiO2)的表面进行有机化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试、沉降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表面改性TiO2粒子的结构,测试其超疏水性能,分析超疏水表面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经KH-570表面改性的TiO2粒子的疏水性和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当KH-570质量分数达到15%时,表面改性的TiO2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达152.5°,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机二氧化钛(TiO2)粒子在有机体系中的分散性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无机填料钛白粉(二氧化钛,TiO2)的表面进行有机化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试、沉降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表面改性TiO2粒子的结构,测试其超疏水性能,分析超疏水表面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经KH-570表面改性的TiO2粒子的疏水性和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当KH-570质量分数达到15%时,表面改性的TiO2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达152.5˚,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 据(日)《化学工业时报》MOL 1888号报道,超细二氧化钛是国外新发展的一种超微粒制品。其粒子微细,化学纯度高,填充比重小,分散性好。粒子直径比光的波长小几十倍,几乎不着色,无颜料的特性。因此它和一般颜料用二氧化钛相比,有着更独特的用途。超微细二氧化钛通过可见光是透明的,能吸收紫外线,可有效地用作紫外线屏蔽  相似文献   

10.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二氧化钛(PVC/TiO2)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TiO2粒子在PVC中的分散状态,并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粒径一定的条件下,TiO2粒子在PVC中的分散状态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表面改性方法密切相关;经过钛酸四丁酯偶联剂[Ti(OBu)4]、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KH-55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的TiO2粒子能有效提高粒子在塑料中的分散性及冲击强度,当PMMA改性的TiO2粒子添加量为2.5份时,冲击强度提高超过100 %;而经十二烷基磺酸钠(SLS)改性的粒子团聚严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在酯化反应后,缩聚反应前添加远红外粉末改性剂,间歇式聚合合成远红外聚酯(PET)切片,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分散剂对远红外粉末的研磨效果较好,小于1μm的粒子占92%,远红外剂对PET切片的主要性能没有影响;远红外PET切片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和拉伸性;远红外PET纤维的物理性能和后加工性能良好;相对PTA的远红外剂质量分数为3.0%的PET纤维具有85%的法向比辐射率,其切片在37℃时的温升达2.2℃。  相似文献   

12.
PET/纳米TiO2抗紫外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金红石型TiO2添加至聚合反应体系中进行原位聚合,得到PET/纳米TiO2复合材料,通过透射 电镜(T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研究了纳米TiO2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将复合材料纺制成纤维, 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抗紫外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金红石型TiO2在基体中分散较均匀,TiO2质量分数为 1%时,基本呈纳米尺寸分散;PET/纳米TiO2纤维中含1%TiO2时,断裂强度较纯PET纤维下降6%左右,断 裂伸长率、结晶度也有所下降。织物对UVA,UVB波段的紫外线具有优异的屏蔽效果,抗紫外因子(UPF 值)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无机粉添加工艺及其在聚酯中的分散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无机粉添加工艺对其在聚酯中的分散性的影响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含无机粉聚酯切片及纤维形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不同的添加工艺对无机粉在聚酯中的分散性有较大的影响 ,将无机粉分散在乙二醇中经超声波处理可有效改善其在 PET中的分散状况 ,切片的可纺性很好  相似文献   

14.
国产TiO2在聚酯纺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冰 《合成纤维》2004,33(4):28-30
介绍了在天津石化公司化纤厂240kt/a熔体直纺短丝/长丝生产线上试用国产TiO2的情况。结果表明:国产TiO2质量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试用期间生产的切片和短纤维以及长丝质量指标与使用进口TiO2时无明显差别,但预聚物过滤器、纺丝组件的使用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表面接枝改性的方法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修饰,通过熔融共混制得PET/Ti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表面特性的PET/TiO2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加入纳米TiO2的PET体系粘度降低,经表面接枝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基硅烷(GP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TiO2对PET粘度的降低程度减弱,当纳米TiO2质量分数大于3%时,粘度趋于稳定。PET/PMMA-TiO2复合体系的粘流活化能最大,温度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16.
纳米TiO2对PET结晶行为、流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二阶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二氧化钛(TiO2)复合材料,并使用TEM对纳米TiO2在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纳米TiO2对PET的结晶行为、流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纳米TiO2粒子在PET基体树脂中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明显提高了基体树脂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并使材料的DSC曲线形状发生显著变化,出现熔融双峰。纳米TiO2的加入明显降低了PET的熔体粘度。并且发现在较低和较高剪切速率区,PET/纳米TiO2体系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趋于平缓;而在中等剪切速率区,其流动行为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特性。纳米TiO2对PET有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加入3%可使材料的拉伸和断裂强度提高25%;加入1%可使材料缺口冲击强度提高10%。  相似文献   

17.
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的分散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实验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分散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高度和分散后颗粒的粒度分布评价分散效果,得出六偏磷酸钠、硅酸钠、乙醇是超细二氧化钛粉末的良好分散剂. 通过测定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的z电位,分析了分散剂的分散机制,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可显著提高水溶液中二氧化钛颗粒表面z电位的绝对值,乙醇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形成良好的溶剂化层,使超细二氧化钛颗粒在水溶液中获得良好稳定的分散.  相似文献   

18.
以环己烷作为有机溶剂,利用超声细胞破碎仪打散团聚粒子,通过静置试验、分光光度法和TEM测试,研究了纳米TiO2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探讨了分散剂对其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合的分散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可制备出在环己烷中稳定分散的纳米TiO2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二氧化钛(TiO2)为消光剂,采用钛系催化剂STiC-01或锑系催化剂乙二醇锑,在2 L间歇式聚合反应釜中制备半消光PET切片。根据PET切片的特性黏数和色度(L值及b值),比较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研究了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聚合工艺条件下,STiC-01的钛用量为5μg/g(相对于PET质量)时的催化活性与乙二醇锑的锑用量为250μg/g(相对于PET质量)时的相当,PET切片的特性黏数达0.676 dL/g,钛系PET切片的L值高于锑系PET的,b值相当;磷化合物和镁化合物的用量应适当控制;催化剂在酯化前加入,TiO2在酯化后加入,STiC-01的催化活性不受TiO2的影响;相比乙二醇锑,STiC-01的催化活性受原料质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