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滋阴活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湿热挟瘀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口服清热解毒、滋阴活血中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挟瘀型38例,并拟定指标量表.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后明显进步16例,进步1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RA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及ESR、CRP、IgG、IgA、IgM有极显著改善(P<0.01),晨僵时间及RF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清热解毒、滋阴活血中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滋阴养筋、活血通络的作用,对RA活动期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彭治成  谢雪姣  黄艳 《中医药导报》2007,13(9):35-36,45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湿热阻络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治疗组38例采用祛风通络汤,对照组34例服用正清风痛宁片,分别观察疗效、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及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够改善上述观察指标(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和ASO、CRP、ESR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通络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RA活动期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通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清热通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英太青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共服药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关节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在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痹汤能明显减轻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虚寒凝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甲氨蝶呤片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加温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加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晨僵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 0. 05),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DAS28评分及HAQ评分降低(P 0. 05),关节疼痛程度减轻(P 0. 05),双手平均握力增加(P 0. 05); 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DAS28评分及HAQ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RF、CRP及ES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陈艾炜熿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RA,能够明显降低RF、CRP及ESR水平,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曾晓云  罗姣利  喻斌 《中医药导报》2007,13(5):51-52,58
目的:观察通络饮治疗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通络饮治疗,对照组用克痹骨泰胶囊治疗,观察其综合疗效、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在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饮能明显改善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BQC)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案。方法将138例RA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4例,BQC治疗)、Ⅱ组(46例,MTX治疗)和Ⅲ组(48例,BQC加MTX治疗)。每组均治疗12周。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和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ESR、CRP、R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Ⅲ组优于Ⅰ、Ⅱ组(P<0.01);3组间疗效比较,Ⅲ组疗效优于Ⅰ、Ⅱ组(P<0.01)。3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因症状较轻,不影响治疗,未处理。结论 BQC治疗RA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QC加MTX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BQC或MTX,并可减少MTX的不良反应,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提示BQC加MTX是治疗RA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熏蒸疗法治疗活动期顽痹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活动期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80例随机分为非熏蒸常规治疗组(非熏组)与中药熏蒸治疗组(熏蒸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熏蒸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 经治20d后,熏蒸组与非熏组总有效率相近,而熏蒸组显效率更高,其ESR、CRP、晨僵时间、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可明显缓解活动期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显著改善病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二藤通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二藤通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RA患者服用二藤通痹合剂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休息痛、20 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二藤通痹合剂总有效率为91.4%,无效8.6%.治疗后,患者的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压痛和双手握力等症状明显改善,而20 m步行时间和肿胀关节数无明显改善(P>0.05);ESR、RF、CR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RF最为显著(P<0.05).结论二藤通痹合剂能有效改善RA的临床症状,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况、减轻炎症等途径控制RA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琪素-25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琪素-25丸口服,疗程共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双手平均握力指数、15m步行时间及ESR、CRP、RF、LgG、LgA、LgM等指标的变化,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双手平均握力指数、15m步行时间等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ESR、CRP、RF、LgG、LgA、LgM等指标检测值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琪素-25丸对RA所致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与抗风湿药(甲氨蝶呤片)联合使用,可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的方法 将80例活动期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清热养阴除湿丸口服,每次12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MTX)口服,每次10 mg,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压痛个数及指数,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双手握力,中医症状,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以及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4个月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肿胀指数、压痛指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ESR、CRP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活动期RA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强脊清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总结强脊清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69例,随机分为强脊清解汤治疗组(35例),湿热痹冲剂对照组(34例),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控显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2.86%,88.57%;对照组的控显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2.35%,6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控显率与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强脊清解汤具有改善AS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作用,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阻止AS病情发展及保护和改善脊柱关节功能的作用,疗效较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尿酸血症(HUA)联合AGA的造模方法,以加味宣痹汤对照秋水仙碱作为干预手段。评测干预后各组大鼠左踝关节炎症指数、足肿胀情况;并在取材后,观察大鼠左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炎性病理情况,检测血清中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及左踝关节液中TLR4、MyD88、IRAK4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次后,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炎症指数、足肿胀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SUA、CRP、IL-1β、TNF-α水平和关节液TLR4、MyD88、IRAK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数量和血管充血现象明显较少,其中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最接近。结论:加味宣痹汤对HUA合并AGA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肿、降尿酸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IRAK4的活化,使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减少释放,从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补肾逐瘀汤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6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汤对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为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属肝肾不足、痰瘀互结的患者。97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补肾逐瘀汤组)65例和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组)32例,均服药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08%,对照组为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6.92%、81.54%和70.77%,对照组分别为46.88%、65.63%和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逐瘀法对改善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中医症状、实验室指标有较好的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综合作用和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4.
何巍  张吉  谷世喆 《中国针灸》2006,26(5):331-334
目的:观察滞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风寒湿阻型RA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滞针法,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风寒湿阻型RA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治疗组在各项临床指标的观察上获得了更优于对照组的疗效,尤其是对RF、压痛关节数以及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滞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RA的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潘力弢  郑运英  高林林 《中医杂志》2012,53(19):1658-1660
目的 探讨宣痹通络汤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抗自由基损伤、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方法 将1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消心痛组41例,宣痹通络汤组40例,宣痹通络汤联合消心痛治疗组(联合用药组)43例.观察3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者35人(健康人组)比较. 结果 宣痹通络汤组总有效率85.00%,消心痛组为73.17%,联合用药组为88.37%,宣痹通络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心绞痛疗效与消心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痹通络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心绞痛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组,而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治疗后宣痹通络汤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优于消心痛组(P<0.05).消心痛组患者治疗后SOD活性、MD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宣痹通络汤可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其机制可能与保护SOD活性、抑制MDA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胡瑞 《天津中医药》2004,21(1):28-30
[目的]观察四逆汤加味对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四逆汤加味,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等。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心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且其中心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心绞痛症状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四逆汤加味对改善心功能,调节血脂代谢有明显治疗作用,有助于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风清热化瘀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应用祛风清热化瘀通络汤,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60例应用芬必得胶囊,每次0.3 g,每日2次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2组疗效、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只能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和压痛(P<0.05),而不能改善晨僵(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降低ESR、CRP、IgG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毒性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祛风清热化瘀通络汤治疗RA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瑶医药饼外敷联合加味茵陈宣痹汤内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瑶医药饼外敷联合加味茵陈宣痹汤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秋水仙碱片及别嘌醇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血肌酐、尿素氮、尿NAG酶的指标变化并记录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压痛、关节红肿及关节活动障碍的减轻程度及血尿酸、血沉、血肌酐、尿素氮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瑶医药饼外敷联合加味茵陈宣痹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好,能降低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血沉,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丹参注射液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有效性.方法:将96例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指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PT、FIB、APTT及D-dimer,进行动态监测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均无均无DVT形成,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丹参注射液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崔长锋 《光明中医》2016,(10):1420-1421
目的探讨宣痹合剂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宣痹合剂,记录两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将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均较之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宣痹合剂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