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型煤炭企业网络安全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现代大型煤炭企业在进行"数字化矿井"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集团信息网、各矿井信息网、各矿井工业以太网(井下以太网)三层网络体系中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安全需求,并结合淮南矿业集团的实际建设经验提出了适合大型煤炭企业行业特点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煤矿通信系统的发展,煤矿井下业务越来越多样化。为降低业务传输的复杂性,减少通信系统建设的重复性投资,有效增加接入层带宽,提出了煤矿井下多业务交换处理、统一传输分站(矿用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接入综合通信分站)。针对接入层持续增长的带宽、Triple-play业务拓展以及核心网络向IP化NGN网络演进的需求,将煤矿4G系统、WiFi、Zigebee、以太网、广播、VoIP、视频、RS-485和传感器等不同发展程度地进行技术整合,可研发适用于矿用智能信息传送及各种专用接入系统的综合性光接入设备。在网络不断发展演进的大环境中,矿用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接入综合通信分站满足了快捷方便开展业务、提供廉价大带宽和多业务支持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主扇风机自动化监控系统依靠可编程控制器(PLC)、工控机和煤矿工业以太网等现代化设备,实现主扇风机设备的各项数据的实时采集,主扇风机设备按照流程自动运行,并通过煤矿以太网环网将现场数据实施Web发布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接入网新技术,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取代点到点结构,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矿井目前使用的"人员定位"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矿区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系统的框架,有效的解决了"卡功耗"、"丢卡"和"组网"等问题.实践运行证明,该系统低功耗、误码率和漏检率低,且与煤矿现有工业以太网实现无缝连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13日,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亮相中国西安"第六届CEC工业以太网技术与应用论坛"与业界分享全新的基于以太网整体过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助力中西部工业应对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7.
及时掌握国际上知名地质调查机构的业务结构,分析其演化规律,掌握其发展态势对我国地质调查相关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基于GeoRef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和调研的方法,通过对日本地质调查局(GSJ)和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GA)在1970~2014年期间发表的论文从论文量、学科综合度、重点学科识别及演化、研究热点情况及国际合作等5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了它们业务结构演化的特征,为我国地质调查机构的业务布局提出建议:业务布局应该具有前瞻性、大局观;研究方向应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研究体系应保持学科完整度;业务开展应该秉持开放姿态。  相似文献   

8.
总线式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煤矿现场总线式安全监控系统通信协议标准多、网络结构不统一、传输速率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多业务传输平台方案,可实现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多媒体信号的远程采集、传输、显示、输出、存储、报警以及联动等功能,在技术、速度和价格等方面具有优势。开发了矿用本质安全型串/网口转换器,可将串口RS485/CAN总线数据立即转换成RJ45网络数据,使矿山分散、分布式监控系统接入到工业以太网。RS485/CAN总线转RJ45工业以太网的技术方案既可兼容、改造矿山原有的现场总线式监控系统,保护原有投资,也可用于新矿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罗克韦尔ControlLogix系统集成架构作为控制核心,以电梯作为被控对象,通过controllogix机架下的EtherNe(t以太网)、Contro|Ne(t控制网)和DeviceNe(t设备网)组成多级控制网络进行现场信号传输。实现多级网络控制电梯的要求,弥补PLC控制电梯常规设计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和降低设备成本,介绍一种矿用千兆以太网二层交换机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88E6095F交换机芯片和LPC1778处理器芯片,可实现千兆光纤环网和百兆光电以太网接入,并具备RS-485现场总线接口。重点分析88E6095F和LPC1778芯片的功能特性,描述交换机网络接口电路设计与实现,论述使用嵌入式μCLinux操作系统实现交换机系统的软件架构。该交换机作为煤矿井下多业务数据传输平台,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