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部位及发生院内感染的肿瘤类型.[结果]①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百分比为63.41%,革兰阳性球菌所占百分比为36.95%;②患者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越高;③患者住院期间以住院>30 d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④下呼吸道发生院内感染最多,所占百分比为60.97%;⑤呼吸道系统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所占百分比为49.59%.[结论]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等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应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应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对1668例标本进行型别鉴定和统计分析.在1668例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673例,感染率为40.3%;其中单重感染512例,占阳性标本的76.1%,双重感染96例,占阳性标本的14.3%;单重感染中的高危型感染318例,占阳性标本的47.3%,低危型感染194例,占阳性标本的28.8%.结果表明成都地区HPV感染率较高,且以单一基因型感染为主,其中HPV-16感染率最高,其次是HPV-18,低危型HPV感染以HPV-6和HPV-11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贫血状态,探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方案.方法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采用Elisa检测,血红蛋白采用常规检测.消化道肿瘤非贫血患者为对照组,消化道肿瘤贫血患者组为观察组.结果统计发现男女之间的贫血率没有差异,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占38.95%,其中以胃癌居首,占42.2%,食管鳞癌最低,占35.6%.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贫血比非贫血患者EPO高而Hb低,两者存在逆相关关系,化疗后贫血患者Hb继续降低,EPO上升;而在化疗后非贫血患者中出现的26例贫血患者,其中16例出现EPO急剧上升,10例EPO几乎不变,EPO存在极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b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儿童病毒性肝炎1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 16 6例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感染 12 7例占 76 .5 1% ,其中 HAV感染 4 8.8% ,HBV感染 16 .2 7% ,HCV、HEV感染均为 2 .4 % ,CMV感染 6 6 .3% ;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 39例 ,占 2 3.4 9% ,其中双重感染 2 1.6 8% ,三重感染 1.81% ;单纯感染及重叠感染均未检出 HDV、EBV感染。急性肝炎 15 1例占 90 .96 % ,其中黄疸型 111例占 6 6 .6 1% ;淤胆型肝炎 7例占 4 .2 1% ;慢性肝炎 4例占 2 .4 1% ;胆管闭锁 1例占 0 .6 % ;重型肝炎 1例占0 .6 % ;肝硬化 2例占 1.2 %。甲型肝炎以 1- 3月发病居多占全年的 4 3.32 % ,急性肝炎均痊愈。结论 :1岁婴儿以 CMV感染为主 ,2~ 5岁以后以 HAV感染为主 ,甲肝、丙肝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均与 HBV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甲地孕酮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110例晚期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常规化疗同时口服甲地孕酮,对照组50例仅行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食欲改善占80%,体重增加占70%,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提高占65%.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超过6月占5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地孕酮能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恶液质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凉州区属各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通报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从凉州医院、凉州区第三医院、武威市第二医院2020年1~3月份出院病人共13536人中回顾性检测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感染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因素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出院病人13536人中共发生76例、85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分别为0.56%、和0.63%;主要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肺部、泌尿道;感染部位检出的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易感因素为患者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为肿瘤和老年患者。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样本送检率,强化医护人员抗感染知识培训。武威市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大督查力度,制定奖罚措施,加强医师、护师、感染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责任心,以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提高医疗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5.4%,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73.7%,2~5年复发转移率21.9%,5年后复发转移率4.4%;单一复发转移占83.2%, 多部位复发转移占16.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癌细胞授润深度、辅助化疗、术后病理、TNN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M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转移为主;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06年4月~2008年9月本院门诊35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筛检(Mh),并采用10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350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阳性共211例,感染率为60.3%。其中Uu单独感染102例,感染率为29.1%;Uu和Mh混合感染78例,感染率22.3%;Mh单独感染31例,感染率为8.9%。交沙霉素敏感率最高,对Uu感染是97.06%,对Uu+Mh混合感染分别为80.8%;环丙沙星敏感率最低,分别是6.9%和6.4%。结论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交沙霉素敏感率最高,临床上可用于首选。  相似文献   

9.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别培养和药敏试剂盒,监测1998-2009年我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结果:11 881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3 494例,阳性率为29.41%,其中UU阳性2 676例(22.52%).UU+MH混合感染577例(4.86%),MH阳性241例(2.03%).男性4 701例,阳性406例(3.41%);女性7180例,阳性3 088例(26%).UU感染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69.42%,其次是氧氟沙星为42.30%;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3.59%,其次是环丙沙星为82.81%;MH感染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8.89%,其次是罗红霉素为76.76%.结论:临床对泌尿生殖道UU感染可首选克拉霉素、交沙霉素;而对MH感染,UU、MH混合感染可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尽量参照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定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变迁,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及病死率,探讨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129例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医院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道(70%),其次为胃肠道(18.02%),查出病原体63株.前三位依次是:白色念珠菌21株(33.33%)、肠杆菌17株(26.98%)、革兰氏阳性球菌16株(25.39%).感染致死率24.03%(31 129).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强烈的抗癌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恶性肿瘤晚期各种合并症的存在,是本组病例常见的感染因素.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化疗后尽早使用GCS-F,早期、足量、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云南边境某地区HIV/AIDS感染者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云南边境某地区HIV/AIDS感染者现状,为有效预防HIV/AIDS播散和关怀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对某边境地区121名HIV/AIDS感染者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1名HIV/AIDS感染者中,男性82人,占67.76%;傣族105人,占86.78%;19~45岁111人,占91.73%;非婚性接触等不明确因素感染66人,占54.55%;有静脉注射吸毒史42人,占34.71%;傣族村社未发现歧视感染者人群。结论: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傣族男性是该地区HIV感染的主要人群;性接触是感染HIV的主要途径;隐性感染人群数量较大,傣族人群在行为上对HIV/AIDS感染者的歧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各血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与ABO血型、Lewis血型、分泌-非分泌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100例为感染组,100例健康的无偿献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ABO血型系统、血型物质、Lewis血型系统的分布差异.结果 ABO血型分布比较:感染组O型血占56%(56/100),高于对照组的31%(31/100),感染组A型血占16%(16/10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感染人群中O型血有较高发生率(56%),和普通人群中A型血(33%)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有相关性,O型人有较高感染倾向,而A型血则有较低感染倾向.Lewis表型分布比较:分析整个数据,感染组与对照组的表型分布基本一致,说明Lewis表型分布不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感染组各表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型物质分布比较:分泌型个体分布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O型血有较强的关联,但与Lewis血型、分泌-非分泌表型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的病原检验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儿童腹泻的病原分析并提出治疗意见.方法 :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824例腹泻患儿的病原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病原体.结果:所有患儿中,病毒感染率为45.75%,主要感染病毒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细菌感染率为12.38%,主要感染细菌为沙门菌和志贺杆菌.结论:导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为病毒,且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次要病原为细菌感染,因此,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检验所得出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南宁市新生儿腹泻的病源谱和医院内感染特点,有效控制新生儿腹泻,作者于1988年3月至1993年2月对南宁市内5家医院787例新生儿腹泻粪便进行了病原检测和外环境监测。检出致泻病原体261例,总检出率332%。共检出病原体24种,细菌性感染占966%。社会获得性腹泻检出率为275%,病原性大肠菌为主要致泻菌(713%),以EPEC最多(88/160)。医院内获得性腹泻检出率490%,沙门氏菌为主(455%),次为EPEC、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社会外环境(水源)病原性大肠菌连续监测结果,与同期新生儿病原性大肠菌肠炎粪便分离的菌型基本相同。医院内外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暴发性流行的传染源来自社会获得性患婴及住院患腹泻的产妇。医院内流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系婴儿粪便管理不当、消毒制度不严和工作人员双手不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对在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疗效。方法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90例,采用开放自身对照的方法,第1周期复方阿胶浆20 mL/次,每日3次,化疗当天开始口服21 d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的占77.5%,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的占85%,血小板升高的占52%。结论复方阿胶浆能够改善造血功能,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2006年6月-2007年12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52例均做血、尿、大便常规,血清MP-IGM检测及胸部X线照片检查;予以红霉素15mg-3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21d,或用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1次,连用7-10d;症状控制后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疗法,即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每日1次,连用3d,停药4d,疗程14-21d.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年龄、季节不恒定,52例中出入院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者30例,符合率为58%;治愈51例.结论对于疑似患者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红霉素、阿奇霉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肿瘤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盐城市肿瘤医院妇产科2009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循证护理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发现问题,查阅文献,将证据与患者实际情况综合比较后,筛选出最佳证据,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有2例患者发生压疮,未有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压疮发病率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显著降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L-90,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L-90,SAS,SDS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的SCL-90,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循证护理组患者有8例患者为完全缓解,25例患者为部分缓解,其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及化疗过程中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循证护理基于科学的基础,审慎地对护理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根据每位妇科肿瘤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上重视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Bax蛋白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新辅助化疗前后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化疗后2例为临床完全缓解,17例为临床部分缓解,4例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无反应,总有效率为82.61%。NACT前有反应者和无反应者宫颈癌组织的Bax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化疗有反应者NACT后BaxWS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反应者NACT后BaxW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患者NACT前后Bax变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理分级患者NACT前后Bax变化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Bax与化疗疗效有显著相关性。NACT前后Bax变化值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关,而与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Bax有可能作为判断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及细菌学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为慢性疾病糖尿病史、护理不当引起食管反流、使用≥3种抗菌药物、昏迷时间7 d、年龄60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186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4%.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2.5%,18.1%,13.4%,6.4%,5.7%,病原菌呈现较高多重耐药性。结论针对引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进行预防和治疗,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可降低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危重患者中应用自制留痰负压管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对出现院内肺部感染且不能自行排痰的危重患者采集痰液进行病原体诊断的方法 ,探讨采用自制负压吸引管收集痰液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危重患者 (脑血管意外、全身衰竭、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 )出现院内肺部感染时按配对方法分为两组 ,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负压吸引管收集痰液和常规方法收集痰液 ,比较两种采样的有效性、两组痰液标本的合格率及两组标本的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每例患者均用负压管一次性收集到标本 ,采样一次有效者 2 5例 (10 0 % ) ,对照组用常规方法采样的有效者为 15例(6 0 % ) ;试验组标本一次性合格者 2 3例 (92 % ) ,对照组为 8例 (5 3% ) ;试验组标本阳性者 2 2例 (88% ) ,对照组 5例 (6 2 % ) ;两组病例的三项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 ,P值均 <0 .0 5。结论 :采用负压吸引管收集痰液标本对危重患者出现院内肺部感染时病原体的确定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