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化疗、健脾补肾方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共80例)依照入院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例数一致),其中,参照组接受化疗,治疗组与此同时另接受健脾补肾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总有效率(ORR)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A199、CEA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15.00%vs 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健脾补肾方联合化疗的应用效果突出,有助于患者不良反应的控制和生存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健脾补肾序贯方对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1)和对照组(n=59),试验组采用CapeOX化疗方案联合健脾补肾序贯方治疗,对照组使用CapeOX化学方案联合健脾补肾序贯方安慰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L-3、SCF、GM-CSF水平。结果 试验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35.09%、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6.84%,低于对照组(53.85%、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50.88%、贫血发生率26.32%,低于对照组(57.69%、3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治疗时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3、SCF和GM-CSF水平均上升,对照组IL-3和GM-CSF水平下降,SCF水平稍上升。治疗后试验组SC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序贯方可...  相似文献   

3.
乐琳琳  沈红燕  黄立萍 《新中医》2015,47(1):195-198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辅治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肾两虚患者随机分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并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化疗间歇期辅以健脾补肾方治疗,2组均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3天、治疗结束后3天评价2组的免疫状态、证候积分、KPS评分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NK细胞活性及CD3+、CD4+、CD4+/CD8+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CD4+/CD8+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活性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化疗4个疗程后,对照组KP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BPC)减少及胃肠道症状不良反应方面,比例与程度均略轻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升高、尿素氮/肌酐(BUN/Cr)升高及心脏毒性不良反应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应用健脾补肾方辅助治疗有效维系或增强了机体的免疫状态,降低了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大肠癌患者80例,最终完成76例,其中试验组(健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38例;对照组(单纯化疗)38例,评价健脾化瘀解毒方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客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Karnofsky评分、生活质量总分、miRNA-143、miRNA-145的表达倍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可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能调节miRNA-143、miRNA-145的表达,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药扶正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2):2814-2816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将68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4例患者采用扶正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治疗组),并与34例单纯化疗(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2.3%,对照组有效率为2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显著改善率和总改善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扶正健脾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维护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强骨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补肾强骨活血方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为90.5%、7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部位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也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角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骨密度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骨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展鹏远 《新中医》2017,49(4):116-118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中药联合化疗在大肠癌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活血中药联合化疗治疗,对2组患者生存状态、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6月死亡率15.79%,中位生存时间(26.12±5.18)月,对照组患者6月死亡率39.47%,中位生存时间(20.67±8.44)月,2组死亡率、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Karnofsky评分较对照组高,美国中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中药配合化疗可延长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活血健脾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补肾活血健脾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临床症状积分及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NBAP)、骨钙素(OST)、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磷、NBAP、OST及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健脾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腰椎骨密度值,调节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9.
罗星  陈琪 《陕西中医》2022,(9):1249-1251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及EORCT癌症生活质量核心(QLQ-C30)功能量表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69.23%(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癌方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严玮 《新中医》2015,47(5):241-242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汤辨证加减辅助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免疫能力、毒副作用及症候的影响。方法: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取药物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汤辨证加减论治,观察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症状评分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潮热出汗、失眠、抑郁、感觉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的Ⅱ~Ⅳ级发生率分别为82.86%、20.00%,均低于对照组97.14%、5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取健脾补肾汤治疗,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双模拟对照试验,将88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颗粒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补肾活血颗粒组服用补肾活血颗粒加西药安慰剂;对照组服用美多巴及中药安慰剂。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中医证候量表的积分变化。结果补肾活血颗粒组治疗后UPDRS评分为(51.2±5.7)分,与治疗前(55.3±6.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49.6±6.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UPDRS量表计算其进步率,补肾活血颗粒组为77.8%,对照组为8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活血颗粒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为(19.2±3.2)分,与治疗前(23.5±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21.4±4.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医证候量表计算其总有效率,补肾活血颗粒组为88.9%,对照组为3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效果良好,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健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患者疗效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治疗消化道溃疡虽治疗效果不如西药,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较应用西药治疗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R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肾活血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视力、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力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DR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改良DCF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改良DCF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益气养阴活血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3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γ-IFN、s IL-2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和QLICP-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改良DCF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活血方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补肾活血组。西医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补肾活血组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LH、FSH、T、PRL水平差异。结果:补肾活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分泌激素LH、FSH、T、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补肾活血组患者LH、T、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改善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激素水平,用药安全性高于西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健脾清肠方结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癌术后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5-Fu+CF+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化疗间期加用中药健脾清肠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脾虚湿热证证候、生活质量(KPS评分)、化疗毒副反应和细胞因子IL-2、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脾虚湿热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23.33%(P<0.01)。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在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肝功能、肾功能及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方面以及化疗毒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肠结合化疗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脾虚湿热证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改善KPS体力状态,增强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八髎穴隔姜灸配合补肾活血方与单纯补肾活血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八髎穴隔姜灸配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艾灸一次治疗时间约为1.5 h,7 d治疗1次,经期停用;对照组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两组均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FSH、FSH/LH及RI明显降低,血清E_2、AFC及PSV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H、FSH/LH、E_2低于对照组,而AF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八髎穴隔姜灸配合补肾活血方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补肾活血方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刘冬博  王勋 《河南中医》2020,40(3):438-44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补气汤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64例大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补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细胞因子(CD3^+、CD4^+、CD8^+、CD4^+/CD8^+)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CD8^+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8^+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LQ-C30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补气汤运用于大肠癌术后,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散结方联合化疗在大肠癌术后的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长链非编码RNA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的随机方法分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补肾解毒散结方+术后辅助化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安慰剂+术后辅助化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消化道症状评分及长链非编码RNA-MALAT1表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2年无疾病生存率(DFS)为86.5%,对照组患者2年DFS为60.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患者入组时每项消化道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发现补肾解毒散结方对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有改善效果(P<0.05)。外周血非编码RNA-MALAT1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MALAT1表达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补肾解毒散结方可提高化疗防治大肠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疗效,抑制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观察健脾和胃补肾方对肠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64例肠癌手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脾和胃补肾方联合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后呕吐;对照组予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呕吐。结果:观察组化疗后呕吐总有效控制率为93.75%,与对照组(78.13%)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补肾方联合帕洛诺司琼可有效减轻化疗后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