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淋巴管肌瘤病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胸部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结果:12例成年女性患者胸部MSCT典型征象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常规层厚图像显示囊腔影的径线5~30mm,较小的囊腔影不能显示明确的薄壁。薄层重组和MPR图像可明确显示囊腔壁,壁厚<2mm,囊壁可见散在的血管断面影和血管穿插其中。气胸5例,乳糜胸3例,1例合并前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MPR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必要时需行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3例均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伴有反复自发性气胸,3例伴乳糜胸,2例伴咯血,1例合并腹部淋巴管瘤。肺功能检查表现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合并弥散功能降低;MSCT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薄层重组和HRCT图像可清晰显示囊腔薄壁及常规CT不能显示的小的囊腔,囊壁外可见贴壁的血管影。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对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雷  龚健  周洁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1):1109-1110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确诊的PLAM患者资料,CT采用常规扫描,1mm薄层重组。结果PLAMCT表现为双肺多发边缘清楚的薄壁囊状影,直径约几毫米至2cm,囊壁隐约可见约1mm厚,囊间可见正常肺组织,病变呈弥漫分布,未见胸腔积液。结论PLAM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LAM患者资料,分析其胸部HRCT特点。结果 3例均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伴有反复自发性气胸,1例伴乳糜胸及腹膜后淋巴管扩张。HRCT示双肺弥漫囊样影,分布均匀,大小形态较一致,部分囊腔有融合,病变直径为2.0~20.0mm的薄壁囊腔,壁厚1.5~2.0mm,病变早期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结论 PLAM主要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有乳糜胸、气胸、腹膜后淋巴管扩张、淋巴管瘤等,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副肾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副肾动脉(ARA)的能力。方法:MSCT行上腹部增强扫描100例,对比剂90~100ml,流率3ml/s,重建层厚2.5mm,间隔1.25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处理。结果:回顾性薄层重组图像共显示ARA38例,其中单侧26例,双侧12例。后处理方法中,MIP图像显示ARA29例,18例患者VR图像显示了ARA解剖走行,MPR只能节段显示ARA。结论:MSCT回顾性薄层重组及三维重组图像能够显示ARA,MIP是显示ARA大体解剖的最佳方法,两者结合,能够为血管造影术及外科手术前提供更多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总结儿童肺不发育.发育不良综合征的胸部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肺不发育.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影像资料.MSCT肺部常规层厚8 mm,在16层螺旋CT机行层厚2 mm、层间隔1 mm重组,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lP)、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组.结果 24例病变MSCT后处理重组全部清晰显示并诊断,其中肺缺如2例,肺不发育3例,肺发育不全19例.结论 MSCTA及后处理重组对于诊断肺不发育-发育不良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6例,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 mm,壁厚1~2 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病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葛全序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79-1081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HRCT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见双肺均匀弥漫分布的直径1~55mm薄壁囊状影,囊壁厚度从无法测量至2mm,囊腔间可见正常肺组织。2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例伴磨玻璃影;2例伴气胸,其中1例为液气胸。结论:HRCT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MS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CT表现为两肺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薄壁含气透亮影,其中两肺中下野分布的病灶明显较上肺野多,病灶大小从1.0mm~3.0cm不等,囊壁厚度2mm,并可见血管影走行在囊壁内。其中1例合并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是诊断该疾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重组技术在头面部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并用不同层厚、不同滤波函数重组图像,对比各种图像对头面部外伤性病变的显示能力,探讨更准确、合理的重组参数与方法。资料与方法对72例头面部外伤的患者进行轴位扫描,并以不同重组滤波函数H40s、H70h,及1.5mm、3mm、9mm重组层厚分别进行图像重组,对比分析不同重组参数图像中对病变的显示。结果对颅面部骨折的显示,以H70h组1.5mm层厚图像最佳;对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以H40s组1.5mm层厚图像最佳。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图像重组优势,对于颅面部外伤的急诊诊断,在常规厚轴位的基础上结合标准算法和高分辨算法重组的1.5mm层厚的轴位图像,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