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纯Web技术来进行移动应用开发的新型开发模式,并指出其可行性和意义.基于这样的一种开发模式,通过MUI和HTML5+的技术实现一个跨平台的移动端体育竞技平台.最后打包部署在包括ios、Android手机与平板等所有移动端设备上运行,验证了这样的一种开发模式的可行性与优势所在.在Web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开发方式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PowerBuilder是开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强大的工具,文章讨论了用PowerBuilder开发Web应用的两种方式-Plug-ins方式和Web.PB方式的作用特点及执行过程,并对这两种Web应用方式构建的Web页面的安全性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应用MVC设计模式构建Web应用系统框架及其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 Web应用系统是指利用各种动态Web技术开发的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事务处理系统。就目前来说,Web应用系统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工具是业界探索的兴趣点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所开发出的应用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几个比较敏感的方面,本文所阐述的以MVC模式进行Web应用系统开发的思想主要涉及前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猛  孙忠林 《福建电脑》2007,(9):108-109
JSF架构是一种Web应用架构,它有效的解决了当前Web应用中开发用户界面难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MVC模式的JSF结构的分析,介绍了JSF中常用的技术,结合实例,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说明了JSF架构在Web应用开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MVC Model 2(简称MVC 2)是目前Web应用开发的首选模式,在开放、大型、可扩展的基于J2EE的Web应用开发中具有显著优势.Struts是MVC 2模式的实现框架.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MVC2的Struts框架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基于MVC2的Web应用开发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张永生 《福建电脑》2012,28(7):20-21
移动应用主要有两种模式:原生应用和移动Web应用,本文比较这两种开发模式的优缺点,论述了基于浏览器的手机应用能够解决原生应用开发的不能跨平台等问题,简述了HMTL5的新特性及其在移动应用开发中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郑迪文  沈立炜  彭鑫  赵文耘 《计算机科学》2014,41(11):152-156,191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能够有效提高Web应用的开发效率,它所涵盖的构件组装技术涉及到Web应用的前端页面与后端业务逻辑或第三方服务之间的组合。在分析Web应用的构件类型及其组装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AJAX的Web应用构件组装技术,该技术尤其关注于前端页面构件与后端业务构件以及Web Service构件之间的自动化组装,包含两种具体的组装实现模式,即采用jQuery调用Servlet的实现模式以及采用DWR技术的实现模式,它们为页面构件提供其与服务端构件交互的能力。另外,这两种组装模式已分别实现为两套在线的Web应用构件组装工具,均支持用户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定义构件的连接关系,并根据不同模式自动组合构件实体单元来生成Web应用系统。以一个实验性选课网站作为应用开发实例,以验证技术与工具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8.
移动应用开发一直存在多平台重复开发以及各平台用户体验不一致的实际问题。在移动应用中引入Web技术可解决跨平台的需求。介绍移动Web应用和混合型应用的设计方式,提出以Web技术为主和以原生技术为主的两种混合型应用开发模式,较好地解决开发效率与运行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并提供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Web应用服务器研究综述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国闯  钟华  黄涛  冯玉琳 《软件学报》2003,14(10):1728-1739
Web应用服务器是Web计算环境下产生的新型中间件,为创建、部署、运行、集成和管理事务性Web应用提供一个跨平台的运行环境,被认为是自关系型数据库以来最令人激动的企业应用技术.诸多IT企业纷纷推出其各自的Web应用服务器产品和系统,学术界也对这种热门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分析Web计算环境下传统中间件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介绍Web应用服务器的起源和发展、运行模式以及评测基准,然后对Web应用服务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Web应用服务器的定义、体系结构、组件容器、分布事务处理、负载平衡、高速缓存、Web Service等研究热点和关键技术.根据评测基准,对若干主流Web应用服务器从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还指出了Web应用服务器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李楠  马世龙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4):274-276
随着Web应用系统更多的应用于企业级的关键业务,其复杂度和规模不断增加。因此,仅仅简单的使用Servlet和JSP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Web应用开发的需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选择具有优良体系结构的Web应用框架。当前基于J2EE的Web应用框架都实现了MVC模式,提供了业务逻辑和表现逻辑的分离和封装以及各自的标签库,但在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方面还有不足。针对Weh应用的需求,本文基于J2EE平台,以Struts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扩展,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的Web应用框架——StrutsE(Struts Extended)。该框架封装了Struts的实现细节,降低了开发复杂度,提高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数据挖掘技术的重点已经从传统的基于数据库的应用转移到了基于Web的应用。Web数据挖掘旨在改进网络系统性能,提高运行效率,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Web应用开发技术入手,就Web挖掘技术的概念、步骤及Web应用开发的过程和测试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MVC模式的快速Web应用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探讨Web应用开发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的Web应用平台的开发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应用开发平台的核心体系结构、技术实现方案及其关键技术。利用该快速Web应用开发平台可以迅速搭建企业级的Web应用,其代价要比利用传统的J2EE开发平台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Web应用开始向移动应用转换。为了降低系统开发工作量和集成难度,提出移动客户端接入Web应用的非侵入式架构的设计与实现方式,通过实践验证,可以有效、快速地对Web应用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14.
李彦 《微型电脑应用》2020,(3):19-21,30
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其中网页设计作为互联网技术中的重要部分,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对网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DIV+CSS技术在网页布局中的优势作用使得其在网页设计与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此,首先对DIV+CSS技术进行概述,然后对其在网页布局中的优势与应用原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特定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目标应用系统是当前Web应用开发的主流,如面向J2EE平台的Struts、Spring、JSF、Cocoon、Axis和Xalan等框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框架是软件开发人员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的设计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成本,同时也保证了Web应用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多层Web应用开发的难点,讨论了MVC设计模式,并将MVC设计模式引入JSP应用开发中.MVC设计模式分离了数据的控制和数据的表现,在实现多层Web应用系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Web Service的设计框架为Web应用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应用体系架构,如何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组件改造为新的Web服务就成为应用设计的重点.论述了将一个传统的基于组件技术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改造成为一个基于Web Service系统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JSF架构的Web应用程序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使得基于B/S架构的Web应用程序开发越来越流行,针对当前的开发框架中的不足,由Sun公司领导的JCP社区提出了JSF技术,旨在简化Web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创建与开发,并且完全实现了MVCModel-2设计模式。JSF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用户界面组件库,同时实现了表现层与业务逻辑层的完全分离,使得JSF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9.
Web使用挖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Web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技术在Web信息仓库中的应用与研究。Web数据挖掘包括Web内容挖掘、Web结构挖掘和Web使用挖掘三个研究方向,文中研究的重点是Web使用挖掘。Web使用挖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用户的使用记录,研究的主要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式发现和模式分析。文中详细介绍了Web使用挖掘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将来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性的预测与分析,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