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辛夷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优选辛夷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 方法 :按正交表L9(34)安排试验 ,以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 ,对 4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油∶β-环糊精∶水 =1∶8∶60 (mL∶g∶mL) ,包合温度为 80℃ ,搅拌 1h。结论 :按优选的工艺条件辛夷挥发油可与 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且挥发油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芹菜籽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及评价。[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包合芹菜籽挥发油,以丁苯酞的包合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计算综合评分OD值。对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芹菜籽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例进行单因素考察,并设计三因素五水平的星点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二项式及三项式拟合,采用效应面法筛选出的最佳包合工艺进行验证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包合物中丁苯酞的含量,采用紫外扫描法(UV)、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芹菜籽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芹菜籽挥发油包合物的最优制备工艺为:芹菜籽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2:25、包合温度为44.5℃、包合时间167 min。此包合工艺制备的挥发油包合物包合率为78.95%,包合物中丁苯酞质量分数为2.982 mg/g。表征结果显示芹菜籽挥发油被羟丙基-β-环糊精成功包合。[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芹菜籽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优化,此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11)
目的:优选薄荷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与薄荷挥发油的比例(料油比)为自变量,薄荷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采用效应面法优化薄荷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结果:最优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49℃,包合时间157min,料油比9∶1,在此条件下的工艺综合评分达到86.44。结论:利用效应面法分析结果可靠,得到的最佳包合工艺能用于薄荷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提高了薄荷挥发油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白豆蔻挥发油β-环糊精包舍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舍率和包舍物收率为筛选指标,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白豆蔻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4,包合时间为30分钟,包合温度为30℃。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均较高,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最佳包合条件为1 mL油樟叶挥发油与8 g β-环糊精进行包合,包合时间3 h,包合物温度40℃,β-环糊精和水的体积比1:15。经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形成了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试验得出的最佳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荜澄茄超临界提取精油的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以油利用率及包合物得率两个指标,考察β-CD与精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3因素对β-环糊精包合荜澄茄超临界提取精油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出工艺为A2B2C2,即β-环糊精:精油为7∶1,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h。结论:包合方法工艺简单,方便实用,有效地提高了荜澄茄超临界提取精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姜黄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制备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验证包合物结果;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包合物的性质和包合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姜黄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ml/g),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15min,搅拌速度40rpm,挥发油包合率为90.0%。结论:用优选的包合工艺条件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及收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艳  唐亮  周咏梅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6):1262-1264
 目的 制备并评价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本实验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芦丁-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设计优选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通过考察包合物的溶解度、相溶解度验证包合物的形成,使用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正交设计筛选出的最佳条件为投料比1∶4,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为45 ℃。以该法制备的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溶解度得到显著提高,达到9.61 mg·mL-1。结论 本实验采用的包合方法及材料可以显著改善芦丁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β-环糊精包合薄荷桉油含片(Ⅱ)中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正交实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挥发油为测定指标,优化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工艺.最佳包合工艺为A2B1C1 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9:1(g:ml),包合温度为35 ℃,包合时间1h.此工艺包合率较高,工艺简便,可以作为企业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用β-环糊精包合樟树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用超声波法对樟树叶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通过正交设计优选最佳的包合工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包合物挥发油,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吸收法进行包合物验证。结果:樟树叶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是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7投料、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0分钟、β-环糊精与水按1:9投料。结论:在优选的包合工艺条件下制备樟树叶挥发油包合物,挥发油包合率为94.32%,包合物收率为80.01%,此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李颖  曾茂贵  郑笈  王典瑜  游鹏程 《中草药》2014,45(13):1855-1862
目的 优化鱼腥草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搅拌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甲基正壬酮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OD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β-CD与鱼腥草挥发油投料比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试验,并以红外光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鱼腥草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最优包合工艺:包合时间4.8 h、包合温度62 ℃、β-CD与鱼腥草挥发油的质量比为7.79:1,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甲基正壬酮质量分数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分别为1.70%、1.49%、2.22%。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鱼腥草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以此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京尼平-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毅  张彤  陶建生  林敏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0):1568-1573
 目的研究京尼平-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研磨法,以包合物的含量和京尼平(genipin,GP)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综合平衡后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包合时间1 h、GP和β-环糊精的配比(摩尔比)1∶1、包合溶剂为水。经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电镜扫描法、X-射线衍射法和相溶解度法鉴定,确证形成京尼平-β-环糊精包合物。结论采用最优包合条件制备的包合物收率为76.27%,京尼平含量为16.5 mg·g-1。制成包合物后提高了京尼平的稳定性,制备工艺简单,同时也为京尼平制备成各种剂型开辟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交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挥发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混合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复方藿香片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g∶ml)为10∶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0 min,β-环糊精:水为1∶5.结论 该工艺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超声波法研究清热达郁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 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最佳包合工艺.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混合挥发油比例为9∶1,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0 min,超声波频率为30kHz.结论此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连翘、防风和辛夷混合的挥发油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混合挥发油收取量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混合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选用饱和水溶液法,以混合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混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以及扫描电镜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混合挥发油提取最优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3 h,粉碎成细粉,提取5 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m L)与β-环糊精(g)比例为1∶10,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 h。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及扫描电镜均表明混合挥发油包合物构建相对稳定。结论优选的提取和包合工艺稳定可行,为进一步制剂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白术、木香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进行了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TLC)、差示热分析(DSC)、气质联用(GC/MS)、X射线粉末衍射(XRD)、显微成像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优选出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是: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10 g:1 mL,加3倍量水,研磨3 h.混合挥发油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改变,包合物、β-环糊精及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的图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优选出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和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相比包合物有明显特征,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7.
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6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h,包合率为54.1%,结论:确定了桂枝发挥油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8.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及粉体学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及进行粉体学性质考察.方法 针对影响包合物的因素,以包合物的收率、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含油率为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用正交设计法优选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正交实验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薄荷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8,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2h;粉体性质良好.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桂芍子喘颗粒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考察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工艺;通过X射线衍射法、显微成像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别对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进行高温、高湿、挥发性实验,以挥发油相对含量和失重百分率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配比为1∶10,40℃的包合温度,进行3 h包合;X射线衍射法和显微成像分析法均证明混合油包合物已经形成;在热、湿因素影响下,桂芍子喘颗粒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与物理混合物进行比较,前者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结论优化挑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是稳定可行的,可以用于桂芍子喘颗粒的生产。环糊精包合技术减少了颗粒制备中挥发油的损失,改善了挥发油的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适用于含挥发油的固体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神香草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制备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m L:g),温度40℃,搅拌时间2 h。结论:用优选的包合工艺条件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及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