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靶血管开通后即刻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22例,根据术前是否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术前30 min内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20 mg,连续服用7天,20 mg/d,后以10 mg/d长期维持;对照组术前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PCI后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长期维持。观察PPCI靶血管开通后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住院期间心肌酶学、心电图以及出院后30天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靶血管开通后,研究组CTFC及CTFC大于100帧者(相当于TIMI 0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B型利钠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总和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冠脉即刻血流,增加心肌组织灌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7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强化治疗组:PCI 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连用2 d,术后阿托伐他汀40 mg/ d,直至术后30 d,此后阿托伐他汀20 mg/ d 维持治疗;常规治疗组一开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每晚睡前口服,分别于 PCI 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0±3)d、术后(90±7)d、术后(180±7)d 等时间点采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术后90、180 d 未查)、肌酸激酶(CK)。结果强化治疗组只有术后30 d 的 TBiL 值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但是呈一过性。其余指标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脂异常及炎症反应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斑块破裂引起ACS中起着关键性作用,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与心血管病有密切联系,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1]。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稳定斑块、降低冠脉缺血事件发生率中起重要作用[2]。瑞舒伐他汀是最新一代他汀类药物。本研究主要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CRP 及缺血事件的影响,评价大剂量瑞伐舒他汀治疗ACS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择期PCI的NSTEACS患者384例,随机分为标准瑞舒他汀组( n=191)和强化瑞舒伐他汀组( n=193),于PCI前、术后24 h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 s-CRP)、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水平;于PCI前、术后3 d测量血肌酐(SCr)水平;记录30 d、18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PCI术后24 h的 CK-MB、cTnI、hs-CRP均有升高,强化组低于标准组( P <0.05);强化组术后180 d内MACE显著低于标准组( P <0.05);两组间SCr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使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比标准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hs-CRP水平,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术后180 d内M 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与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PCI介入诊治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负荷组,每组各54例,分别在术前12小时使用常规剂量和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为5 mg,负荷剂量为20 mg,术后均使用常规剂量5 mg连续服用。收集所有患者在PCI术前的基线资料,检测术后心肌指标物,并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瑞舒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并进行率的比较。 结果 心肌指标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在术后24小时、7天的测量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记录术后30天内MACE及瑞舒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I术前单次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药物来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学军  刘玥 《检验医学》2010,25(7):553-55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黏附分子及纤溶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ACS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治疗,同时随机分为2组:A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B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A组术前2h以及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的量均为40 mg/d。B组术前2 h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第八天改为每晚40 mg/d。共观察14 d。2组于术前、术后3 d、7 d、14 d分别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以及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结果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第7天,2种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此外,常规剂量组术后3 d PAI-1仍显示升高(P〈0.05),而负荷剂量组PAI-1升高与术前没有明显差异,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时段内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常规剂量组显著降低sICAM-1、sVCAM-1以及PAI-1水平,从而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纤溶系统平衡,进而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神经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与心肌坏死标志物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24 h内发病的ACS患者81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9例,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罗氏公司的心脏标志物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血NT-proBNP及肌钙蛋白T(cTnT)浓度。结果: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浓度(2 256±374)pg/m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 285±238)pg/mL(P〈0.01),两组NT-proBNP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6±31)pg/mL(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升高程度与cTnT呈正相关(P〈0.01)。结论:NT-proBNP是一种灵敏且能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指标,它的增高有助于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恰当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ACS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30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3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4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分别为(623±72)、(621±69)、(552±70)pg/mL,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0.34±6.54)、(9.34±6.79)、(8.92±5.98)m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周降幅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患者治疗中加入氟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张旦  王磊  关玉庆  胡鸿雁  薛江华  苏国海 《新医学》2010,41(8):498-500,505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静脉血、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和STEMI患者69例,并将后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n=36)和STEMI对照组(n=33)。分别于PCI术中抽取3组患者的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术后立即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各组MCP—1和MIF水平;并统计术后3个月内各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TEMI组外周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STEMI对照组患者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而MIF水平无明显区别;阿托伐他汀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结论:STEMI患者术前单次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外周血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和MIF水平及3个月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7例,均拟于12 h内行急诊PCI术,按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组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观察2组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以及ST段回落情况、术后7 d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术后,2组TIMI分级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5. 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 91%),且ST段回落率(94. 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 43%)(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hs-CRP水平(6. 85±1. 01)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7. 56±1. 37) mg/L,而NOS水平(17. 21±6. 23) U/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3. 56±4. 27) U/m L(P 0. 05)。结论 PCI术前服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PCI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肌生物能量消耗(MEE)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探讨PCI治疗对ACS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意义。【方法】本院ACS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急诊或择期PCI治疗组(A组,54例),药物治疗组(B组,56例),入院即刻、PCI治疗或药物治疗10d采血检测NTproBNP。同时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根据公式计算出MEE,比较患者治疗前后MEE的变化及NT-proBN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EE及NT-proBNP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EE及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A组NT-proBNP及MEE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B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CI治疗能有效的改善ACS患者心肌细胞缺血状况,使NT-proBNP显著降低,继而也减低心肌能量消耗,改善了左心室收缩功能状况,减少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浆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AMI患者按发病后至急诊PCI时间分组:A组(≤12h)29例,B组(12~24h)3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病死率、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结果A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B组明显降低,但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急诊PCI治疗后,入院后24h和7d两个时间点,A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M/发生后30d时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显示,A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是AMI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PCI的治疗时间越早,AMI患者术后心肌受损程度越轻,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7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82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并进行分析。结果 ACS综合征组血清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5.49、2.65、3.45、3.85,P均<0.05)。NT-proBNP与hs-cTnT和CK-MB呈正相关性(r分别=0.65、0.22,P均<0.05);NT-proBNP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 ACS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防控ACS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15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5 例,ACS早期患者60 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 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比较,ACS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P<0.01),且AMI组NT-proBNP浓度[(1900.10±571.15)pg/mL]高于UA组[(312.78±44.47)pg/mL,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5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联合辅酶Q1010mg每日3次口服,30d)和B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30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 d 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4±4.46)、(4.11±4.67)及(13.45±4.07)mg/L,B组则水平分别为(9.34±4.56)、(3.24±5.46)及(16.13±3.86)mg/L,两组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24h及术后30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吴瑕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9-196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行PCI手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mg/d),低瑞舒伐他汀组(10mg/d),高瑞舒伐他汀组(20mg/d),各30例,在常规治疗时,于术前一周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于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一个月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及一个月,高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I患者术后应用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能够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脏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监护室ACS患者共3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5例,年龄36~84岁,对所有患者进行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测并收集NT-proBNP等血液指标数据。分析NT-proBNP与无创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搏指数、心指数、血管最大扩张速度、左室射血期、收缩指数、收缩功能指数、电机械收缩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主动脉顺应性、左室每搏作功、左室每分作功、搏功指数、心功能指数呈负相关,与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期、主外周阻力、血管最大再扩张速度呈正相关;多元回归显示,左室射血期及电机械收缩期在本研究中受其他因素影响比较大,故将其剔除。结论:ACS患者NT-proBNP水平与心脏血流动力学部分指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接受PCI的2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缬沙坦160 mg(146例)和40 mg(146例)每日口服。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测定血清MCP-1和PPAR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CP-1与PPARγ。随访6个月266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两组MCP-1水平术后24 h升高(均P<0.01),术后7 d低于术后24 h(P<0.01),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低于术前(P<0.01),高剂量组下降更显著(P<0.01)。(2)两组PPARγ水平术后24 h升高(P<0.01),术后7 d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进一步升高(P<0.01),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3)两组 MCP-1/PPARγ比值术后24 h升高(P<0.01),术后7 d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下降(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组下降更显著(P<0.01)。(4)支架再狭窄率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 ACS患者PCI使用大剂量缬沙坦促进MCP-1、MCP-1/PPARγ下降和PPARγ水平升高。缬沙坦升高PPARγ,抑制介入术后炎症反应,防治支架再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