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5年5月,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启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中的原非流通股股东经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相应对价等一系列程序、法定锁定期满后即获得流通权,即现在证券交易市场中俗称的"大非"和"小非".  相似文献   

2.
黄韬 《法人》2005,(10):28-30
非A股流通股股东到底应不应该获得“补偿”?这或许并不是股权分置改革过程当中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但也绝不可草率忽略随着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9月4日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这一历史性难题的改革正式宣告由逐批试点走向全面铺开。在此之前,证监会还发布过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处于股权分置格局,学业界和实业界均认为,股权分置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诸多缺陷的症结所在。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将发生制度性的变革。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以及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实现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阐述,得出四种我国上市公司可能选择的治理模式,分别是过渡型模式、外资主导型模式、交叉持股模式、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理论界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法律关系的问题,卸没有一致的答案.本文从法学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应用"补偿论"正确认识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路,并就此对股权分置改革的遗留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股权分置时期,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和二级市场收购三分天下是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格局。在这个基本格局中,协议收购在数量上占据绝对多数,要约收购和二级市场收购的数量很少,但在上市公司收购价值理念的普及和制度功能的影响方面,后者却远远超过前者。2005年5月8日和2005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先后核准46家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2005年5月16日和2005年6月27日,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先后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关于股权分置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全流通没有第三批试点”、“要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股权分…  相似文献   

6.
徐强胜 《河北法学》2006,24(9):18-21
股权分置涉及股份种类的设置法律问题,相应改革应落实到不同股份种类法律制度上来.简单地将股权分置改革作为非流通股如何取得流通权的做法,并不能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根本问题,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不同股份种类的设置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可以因应不同投资者、公司甚至国家的需要,实现公司资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7.
王娜 《法人》2006,(2):31-32
新老划断.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所带来的压力.是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可否认.是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让人们对股市重拾信心,让2006年在一片牛市的呼声中开始了它的使命。 2004年2月,政府充分认识到股市持续下跌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危害性,从中国股市的实际出发.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 3号.简称《国九条》),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纲领。在继《国九条》颁布14个月之后.2005年4月29日, 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4·29通知》).提出了对价并轨的改革思路.并启动了这场处于新兴尚未转轨时期的中国股市所特有的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A股市场这一轮牛市,起点是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制度性的变迁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均有力支撑了目前大盘的点位.……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推出以来,出现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向社会公众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提法与实践;改革进入重点推进阶段后,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五部委《指导意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是亘古未有的崭新课题,对价是当前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对价的本质就是改革的成本,谁支付对价就是谁承担改革的成本,这是对对价的定性分析;至于非流通股股东支付了多少对价,流通股股东得到了多少利益,其本质是改革的成本在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具体的分担情况,是对对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的直接目的在于使非流通股权取得流通权,即与流通股一样的上市地位,从而改良资本市场。这不仅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也必然涉及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经济利益。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主要是相关的实务处理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启动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中国证监会选择在“五·一”长假9天休市前,发布这一《通知》,显然是考虑再三的,其意在给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地咀嚼和消化这一重大消息,以免市场风声鹤唳争相奔命。5月9日,中国股市“五·一”长假后开业的第一天,中国证监会宣布:改革试点首先在“三一重工”、“紫江企业”、“清华同方”和“金牛能源”这4家上市公司正式进行。这四家上市公司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筛选的,四家上市公司具有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3.
沈丽英 《法制与经济》2009,(18):102-103
股权分置的直接目的在于使非流通股权取得流通权,即与流通股一样的上市地位,从而改良资本市场。这不仅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也必然涉及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经济利益。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主要是相关的实务处理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本文指出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国有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也了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然而后股改时代在上市公司的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改革我国股市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把国有股、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变为流通股,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股权分置改革需要构建长期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加强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积极作用和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兰青林 《检察风云》2015,(4):58-59,63
2005年5月,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实施,财政部适时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有关会计处理予以明确。而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笔者认为现有关于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核算已不能适应会计准则的要求,本文结合目前国有企业对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核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07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股权属性对于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影响进行考察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行为与其股权的国有属性相关,与国有股比例无显著相关性,股权具有国有属性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相比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绩效较差,债权银行重视其资产抵押价值,而对不具有国有股权属性的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获利能力都受重视,信贷偏袒确实存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流动负债率呈倒U型关系,与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呈U型关系,具有国有属性的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比例低.  相似文献   

18.
刘新林 《法人》2008,(5):4-5
限制“大小非”在证券交易所竞价系统自由转让,违背了股权分置改革时的承诺,损害了“大小非”的利益。假如政府的诚信大厦倾倒,股市赖以生存的基石将化为齑粉  相似文献   

19.
如何化解敌意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娱 《法人》2006,(7):96-97
自2005年4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阶段,通过证券市场发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增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收购和反收购必将在中国资本市场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许多学者都关注很多年,这个问题由于这几年的讨论,不管细节还是宏观上,大家都没有大的分歧,只是存在一些小的分歧。股权分置有几个问题到今天应该有一个澄清,首先是名词解释。什么是股权分置,应该有一个官方概念,这样大家谈论一个问题才不会走偏。股权分置从狭义地讲,聚焦在中国股市A股市场这个环节上不要扩散的话,股权分置是指因为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市场演变过程,有政府政策的干涉,以及市场各方对股市认识等等原因,在中国股市同一家上市公司内部出现了两类股票:非流通股与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是不同股不同价,权利差异很大、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