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莫琼华 《电子技术》2011,38(3):25-26
提出了一种用MCU自带的双CAN接口实现CAN总线中继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基于STM32F105的CAN总线中继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案.采用单CPU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两个CAN接口的主从状态转换,使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实时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种智能CAN总线中继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以C8051F021为主控MCU和SJA1000为CAN总线控制器的智能CAN总线中继器的接口电路及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以ATtiny48为核心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前控面板设计.MCU采用的是Atmel公司的ATtiny48,机顶盒主控制芯片采用的是意法半导体的STi71xx系列CPU.系统的软件部分运用C语言编程,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键盘模块、LED/VFD显示模块、IR接收译码模块、开关电源控制模块、MCU与CPU的通信模块、MCU自编程升级的设计.该系统实现了目前市场上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基本外围功能,同时解决了普通低端机顶盒处于"假待机"模式时,机顶金只是关闭音视频输出,而整机其他部分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使得设备能耗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可靠的、远距离的量子安全通信,提出一种高效的具有自避错传 输的量子中继器网络方案。方案中,基于中继器的量子网络利用每个中继器之间进行ConAC→D和RemB→ D操作,最终使得目地中继器和源中继器之间建立Bell态的量子信道, 传输的安全性也由Bell态的纠缠特性保证。为了提高 量子中继器的抗噪声功能,利用了单光子态自避错传输技术设计了具有避错传输功能的由各 种光学元器件组成的量子中继器,利用光子传输的时间差纠正错误,有效地避免了联合噪声 对传输信息的影响,使得其他的量子中继器可以顺利恢复出未知信息,大大提高了量子态传 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MCU进行研究与设计.首先,介绍无线通信中的嵌入式系统和无线通信模块;其次通过对系统的总体需求进行分析,设计无线通信系统基于MCU的软硬件架构,在无线通信模块中设计一个模拟的MCU,其MCU的硬件功能是通过软件接口来提供.在无线通信系统MCU的详细设计部分介绍了A...  相似文献   

6.
16位MCU在当今便携式设计市场中就象是家庭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孩子.夹挤在普通的8位MCU与功能更强的32位MCU之间,16位MCU期望得到设计人员的认可.要是设计人员追求廉价的、高性能的解决方案,与它的同族兄弟相比,采用16位MCU确实是一种更有效,更经济实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周学勋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6):167-169,173
为了提高工业以太网的实时性和确定性,设计出一种基于FPGA的以太网中继器。与传统的以太网中继器相比,该中继器采用FPGA芯片实现数据的处理,具有延时小的特点。该中继器以太网接口部分采用专业的以太网PHY芯片,数据的转发则由FPGA来完成,FPGA程序包括同步检测模块、同步再生模块、双口RAM及中央控制模块等几个模块。实验结果表明,该以太网中继器能兼容IEEE802.3标准以太网设备,与传统的以太网中继器相比,延时要小很多。  相似文献   

8.
MCU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集成电路器件,它集成了CPU、片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以及信号采集、控制等电路.随着应用设计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32位MCU将逐步取代8/16位MCU,占据主要市场.本文详细论述了国内32位MCU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针对国内本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该产业的技术壁垒,并提出相应的攻克路径,以推动国内32位MCU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反射型放大器的应用特点和通信卫星上装配的中继器原理图及其反射装配方法。文中列出了为中继器所研制的特殊行波管样管的电特性,并从性能和可靠性角度与普通行波管进行了比较。最后介绍能应答整个通信系统的中继器的设计略图。  相似文献   

10.
BM—24脉冲编码调制通信设备是专门为市内电话通信而设计的。它的线路中继设备被密封在中继器机箱内,安装在市话电缆人孔中,箱和人孔的充气导管相通。在正常情况下,线路中继器是不会出现什么故障的。但由于部件的恶化(例如,中继器输出阻塞,振荡晶体管的 b—e 结被击穿)或插接件接触不良等原因,往往会造成通信中断或误码率大大增加(即中继器误码富余度降低)等故障。中继障碍测定器就是针对这些故障而设计的。它能在终端局内迅速找出中继器故障发生的地点和各个中继器的误码富余度。  相似文献   

11.
李辉 《电子设计工程》2014,(15):186-190
本数据采集系统采用C8051F060单片机内置的数模转换器,最多可对8路模拟量数据进行采集,进行模数转换后将通过串口向计算机传输。同时使用Visual Basic 程序语言进行上位机设计,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波形还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迟峰  戴敬 《信息技术》2008,32(3):64-67
对目前国内通信直放站的现状做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直放站监控技术的必要性.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对当前直放站监控系统做了具体的介绍,从硬件的角度分析了基于单片机监控系统发展过程及其工作原理,通过软件流程的研究,提出了软件设计方法.根据当前趋势简要说明了直放站监控系统的建设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3G数字直放站的功能结构,并重点分析了工业界提出的基站与直放站接口规范,最后结合OBSAI规范的要求介绍了数字直放站的设计方案.本方案的射频和中频部分采用专用芯片,接口规范的实现采用FPGA,这样能用相同的硬件兼顾多种接口标准.与模拟直放站相比,该方案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优点,适合3G网络的广泛覆盖建设.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poses a repeater for boosting the speed of interconnects with low power dissipation. We hav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t 45 and 32 nm technology nodes. Delay and power dissipation performances are analyzed for various voltage levels at these technology nodes using Spice simulation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delay and power dissipation are observed compared to a conventional repe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igh-speed low-power repeater has a reduced delay for higher load capacitance. The proposed repeater is also compared with LPTG CMOS repeater, an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repeater has reduced delay. The proposed repeater can be suitable for high-speed global interconnects and has the capacity to drive large loads.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用实验箱缺少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硬件的环节,偏重软件设计,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性不足。为此,引入了模块化思想,将系统按功能分成6个模块,设计了创新实验板系统,采用串口通信原理,实现宿主计算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问题。该系统要求学生根据需求,自主选材、独立设计并焊接实验板,编程之前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连线。该系统使学生参与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实现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全部过程,有效地弥补传统实验箱在硬件教学上的不足,全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circuit technique called self-timed regenerator (STR) to improve both speed and power for on-chip global interconnects. The proposed circuits are placed along global wires to compensate the loss in resistive wires and to amplify the effect of wire inductance in the wires to enable transmission line like behavior. For different wire widths, the number of STR and sizing of the transistors are optimized to accelerate the signal propagation while consuming minimum power. In 90-nm CMOS technology, STR design achieved a delay improvement of 14% over the conventional repeater design. Furthermore, 20% power reduction is achieved for iso-delay, and 8% delay improvement for iso-power compared with the repeater design. The proposed technique has also been applied to a clock distribution network, reducing clock power by 26%.  相似文献   

17.
史江一  朱志炜  方建平  郝跃   《电子器件》2007,30(1):148-151
设计能力和工艺集成能力之间差距的不断扩大阻碍了片上系统的有效开发,为此必须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降低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利用IP参数化技术,把设计重用方法应用于8位微控制器设计,提出了基于IP核重用的8位微控制器设计方法,重用开发人力消耗节约70%,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并通过实际微控制器系列设计实例阐述了该设计方法的实施和IP核复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钱幸存  高同国 《电子技术》2011,38(5):29-30,28
为了解决多计算机外设共存的问题,通过对多计算机外设兼容设计的研究,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外设共享控制器的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基于单片机的外设共享控制器的主要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9硬件设计采用单片机与继电器,软件采用Keil C开发.目前该方法已经投入应用,通过应用表明该设计方法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GSM直放站的应用价值,以及变频直放站的发展前景.并介绍了一种本振集成于混频器中直放站优化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既可以减少设计的难度和调试的过程,又可以减少在电路中的彼此信号干扰.为变频直放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更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FPGA和MCU的CAN—VME总线转换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扩展VME总线和CAN总线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两种总线的不同传输特点,采用了模块设计方法,提出一种基于FPGA和MCU的总线转换方案。该方案给出了FPGA与上位VME总线部分的VME总线接口设计,利用MCU控制CPLD扩展的多通道CAN节点完成CAN总线部分的设计,还给出软件实现上的重点、难点和流程。实现了两种不同总线的转换,满足了工业环境对两种总线混合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