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经食管射频治疗和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中哮喘发作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胃食管反流病36例,其中8例在静脉麻醉下行经食管射频治疗术(射频治疗组),28例在全麻下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腹腔镜手术组),对治疗中哮喘发作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射频治疗组及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处理措施包括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腹腔镜手术组同时吸入七氟烷并予呼吸机正压通气。射频治疗组7例、腹腔镜手术组25例经上述处理后哮喘不同程度的缓解;余4例加用肾上腺素后哮喘缓解。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术中哮喘症状易发作,是麻醉的危险因素之一,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症状易发作,是麻醉的危险因素之一,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以来45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9岁(25~78岁);胃底折叠方法 包括Niseen术式33例、Rossetti术式10例、Toupet术式2例(含1例复发的食管裂孔疝再手术).结果 手术用时45~120min,术中失血10~100mL,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中撕裂胸膜致气胸,1例术后出现轻度胃排空障碍,4例术后有轻度吞咽梗阻感.术后平均住院4.7 d,随访3~75个月仅1例患者胃镜提示食管炎复发.结论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应根据患者的食管动力状态和解剖选择完全折叠或部分折叠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3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贲门失弛缓症行Heller肌切开后抗反流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1995年12月~2005年3月对55例胃食管反流病人和6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共施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61例.其中男23例、女38例,平均55岁.单纯反流性食管炎11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38例,旁疝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1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5例,贲门失弛缓症6例.术前常规行胃镜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者61例,加行食管测酸、测压检查者50例.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11例(Nissen式1例、Toupet式10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44例((Nissen式12例、Toupet式32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6例.其中在腹腔镜下还联合实施了胆囊切除术4例,腹腔粘连松解4例,腹股沟隐性疝高位缝扎1例,食管下段血管瘤、胆囊及阑尾切除1例,胆囊及左肾切除1例,Heller-Dor术+肝血管瘤和胆囊切除1例.结果全组病人平均手术120 min(60~360min),术中平均出血15 mL(10~100mL),术后日平均引流20 mL(10~100mL),平均住院7 d(5~12 d).其中前10例使用电刀者平均用时210 min(180~360min),中转开腹1例;后51例使用超声刀者平均用时100min(60~180 min).术中脾被膜划破出血2例,13例Nissen式胃底折叠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个月后缓解.53例随访病人中51例不再需要服药.其中6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病人术后第2天即可顺畅进食,且无反流.结论与传统的经胸或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行Heller肌切开后病人具有心肺干扰小、麻醉难度低、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和疗效好等突出优点.经过不断改进手术设计和加强训练可使手术时间迅速缩短一半以上(由180~360 min降至60~180 min).手术疗效方面Toupet式胃底折叠术优于Nissen式胃底折叠术,Heller肌切开后加行Dor胃底折叠术可有效地起到抗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内镜下贲门缝合术失败的原因,并总结食管裂孔疝合并GERD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内镜下贲门缝合术失败的GERD患者治疗经过。结果 2例长期伴有严重的GERD症状,于外院行内镜下贲门缝合术,术后症状复发。入我院后再次GERD评估,明确仍有病理性反流,且胃镜检查示存在食管裂孔疝,遂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术后症状均缓解。术后随访,患者反流症状均明显缓解,无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完全停用抗反流药物。结论对于伴有严重GERD症状、长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且合并有食管裂孔疝者,推荐选择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大弯折叠术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大弯折叠术治疗10例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胃大弯折叠+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住院5~7d。术后10例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达到减重效果。[结论]胃底折叠术联合胃大弯折叠术是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新手术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正确的体位、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和各种管道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实施随访护理、体重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达到减重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6年5月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合并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5孔法。均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再行胃底折叠术,其中9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5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最后行LC。结果14例都一次性地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无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随访1—29个月,无食管狭窄、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如无手术禁忌证,一期行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食管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反食等,甚至出现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哮喘、慢性咳嗽、胸闷、不典型胸骨后疼痛、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抑酸、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及外科手术治疗等,但患者花费多、治疗周期长,手术则创伤大、疼痛明显、留有手术瘢痕。自2006年4月以来,我中心在国内首创应用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本法为无创治疗,且临床效果明显。现将我中心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0例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腔镜Heller术合并胃底折叠术(LHT)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58例伴严重吞咽困难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实行了LHT。在手术前后均对临床症状和食管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吞咽困难的评分从术前10分下降至(1.9±1.1)。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显著下降。仅8例患者出现酸反流。结论:LHT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术中合理的使用纤维胃镜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和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胸腔镜和腹腔镜下Heller术都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腹腔镜具有创伤更小、术中暴露较佳、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反酸、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组织损害,并常伴有餐中、餐后、睡眠期间出现剧烈咳嗽、咳痰,甚至哮喘发作,长期被误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我科收治1例以右侧自发性气胸为主要症状的病人,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下段射频治疗后症状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以及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18例行腹腔镜Nissen 胃底折叠术的 GERD 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GERD 病程(9.4±6.0)年,高血压病病程(5.2±6.0)年;13例以 GERD 症状首发,1~19年后合并高血压病,5例以高血压首发,0.8~10年后出现 GERD 症状。均手术成功,未发生气胸、食管破裂等术后严重并发症。本组术后12个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术前下降(t =4.095, P =0.001;t =3.014,P =0.001),高血压病疗效:9例临床治愈,3例有效,6例无效。术后 Sc(疗效评价总积分)由术前18.50(14.25)分降至0(2.00)分(z =3.726,P =0.001),每例 Sc 均<12分,临床均治愈。结论 GERD 与部分高血压病密切相关,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高血压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与胃食管反流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相关性,以及射频抗反流治疗对老年哮喘患者呼吸系统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合并GERD的老年哮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组,即药物组(奥美拉唑20 mg,每日3次)42例,射频组34例及对照组(不治疗)4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肺功能变化及服用药物种类、剂量等变化情况。结果射频组哮喘症状明显改善,括约肌静止压、哮喘得分及反流得分均优于药物组及对照组(P0.05),且2年随访期内射频组情况持续改善,但3组间药物服用种类及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GERD的老年哮喘患者,成功的抗反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临床表现和内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2月施行内镜下射频治疗的200例GERD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例中49例以反酸、烧心、咽部异物感等消化道症状为主;36例仅表现为咳嗽、咯痰、喘息、憋气等呼吸道症状;98例以消化道表现为主合并呼吸道症状;15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偶有消化道症状;2例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诊为冠心病。治疗后即刻复查胃镜见190例贲门口包绕内镜紧密,10例贲门口较前缩紧;4例术中食管、贲门黏膜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治疗2天内198例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1~11个月,5例自觉无明显改善,3例于术后1~7个月后复发(1例接受了重复治疗,“哮喘”再度消失),12例失访;180例(90.0%)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尤其明显。结论:GERD导致的呼吸道和咽喉部表现既常见凶险,又罕为大众所知,为此作者提出了以胃食管交接处为启动器、以咽为反应器、以口鼻为效应器、以喉气管为喘息发生器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astroesphago-larygotracheal syndrome,GELTS)或两管一腔综合征这一新概念。内镜下Stretta治疗GERD操作较为简捷、安全,具有颇好前景,更适于有严重呼吸道症状和GELTS的病例。复发时尚可重复治疗或改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下Nissen手术对于胃食管反流(GERD)合并喉咽反流(LPR)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并接受腹腔镜下Nissen手术的36例胃食管反流合并LPR患者,对其临床症状、手术方式、24hpH监测、频闪喉镜等资料进行归纳,与同期36例仅接受制酸剂治疗的患者做比较.结果 与单纯服药组患者相比,进行腹腔镜下Nissen手术患者术后喉咽部pH值、反流症状指标(RSI)、反流后果计分(RFS)、嗓音障碍指标(VH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腹腔镜下Nissen手术可有效控制LPR患者酸反流,改善喉咽局部的长期慢性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继发病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全麻开胸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麻开胸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因素,找出应对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4月我院全麻开胸术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 00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中感染75例,占3.7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48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8例,胃肠道感染6例,手术切口感染4例,血管相关性感染4例,其他5例。结论:根据全麻开胸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感染因素,针对工作中的不足,制定出相应防范措施,把院内感染减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铜陵地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铜陵地区消化门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病率及其临床与内镜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针对铜陵3家市级医院2008年6至8月消化内科门诊连续就诊人群,根据国内通用的GERD临床诊断标准(RDQ总积分≥12分)和洛杉矶RE内镜诊断标准进行GERD调查和诊断。结果7 352例消化门诊连续就诊患者中共调查出GER症状患者1072例,GERD199例。GERD患病率为2.7%,其中RE1.3%,NERD1.4%。RE男女比例为3.09∶1,NERD为1.14∶1。40~60岁GERD患者占61.8%。各反流症状发生率依次为反酸78.4%、烧心74.4%、反食52.3%、胸痛40.7%;咽部异物感、夜间咳嗽、声嘶等食管外症状发生率依次为43.2%、12.6%、10.7%。内镜RE分级A级59例(62.8%)、B级26例(27.7%)、C级4例(4.3%)、D级5例(5.3%)。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脂饮食、不良心绪和经济状况差是GERD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GERD患者率较低(2.7%),40~60岁人群为GERD高发人群。临床以反酸、烧心、反食、胸痛为主要表现,食管外症状占一定比例。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参与了GERD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GERD)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支气管哮喘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支气管哮喘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支气管哮喘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管型喉罩结合无肌松静脉全麻在胸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患者6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肌松组(Ⅰ组)与双管型喉罩+静脉全麻组(Ⅱ组)各30例。观察两组各检查时点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毕清醒与拔管时间,术后24小时随访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双管型喉罩+静脉全麻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中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较传统方法更加平稳,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双管型喉罩+无肌松静脉全麻用于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瘤效果良好,简便易行,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分成非插管全麻加骶管阻滞(Ⅰ组)和插管静脉麻醉(Ⅱ组)各30例.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5、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和回病房时各时间点监测记录血压(B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率(HR)、呼吸状态和次数.术后恶心呕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果 全麻药的用量,Ⅱ组比Ⅰ组明显增多[咪唑安定:(1.30±0.30)mg vs(0.78±0.28)mg,芬太尼:(76.10±24.61)μg vs(61.33±24.67)μg,丙泊酚:(402.33±78.59)mg vs(206.00±60.90)mg,P<0.05)];Ⅰ组较Ⅱ组苏醒时问短[(10.13+3.95)min vs(35.17+4.47)min,P<0.05)],手术后呕吐疼痛发生率低(6.67%vs 16.67%,P<0.05),面部表情疼痛评分低[(2.20±1.77)分vs(5.26 4±1.11)分,P<0.05].结论 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较插管静脉麻醉费用少,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f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临床信息、胃镜表现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比较难治性GERD和非难治性GERD的反流特点,探讨难治性GERD的预测因素,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8年10月-2012年12月因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咽痛等症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疑诊为GERD的74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胃镜结果等.监测患者的食管下段pH和食管阻抗变化.难治性GERD诊断:符合GERD诊断标准,同时经过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4周(每天至少1次)无效或者deMeester评分下降少于50%;非难治性GERD诊断:符合GERD诊断标准,同时经过PPI治疗4周(每天至少1次)症状改善明显;非GERD诊断:内镜检查未见食管黏膜损害,且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反流次数和deMeester评分不足以诊断GERD.计数资料正态分布者用r±s表示,菲正态分布者用中位数和百分位数(25th,75th)表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按是否为GERD、是否为难治性GERD分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反流特征性因素.结果:(1)难治性GERD患者与非难治性GERD患者的酸反流次数、总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GERD患者的deMeester评分较非难活性GERD患者高,长酸反流次数较非难治GERD患者多(P=0.032,P=0.008);(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难治性GERD与长酸反流次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和0.045).长酸反流次数增加1次,发生难治性GERD的危险增加36%;NERD患者发生难治性GERD的危险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4.54倍;(3)不同类型GERD的反流特征:NERD患者的近端反流次数大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患者,而近端反流百分比显著大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Barrett食管患者(P=0.006).结论:(1)长酸反流次数多和NERD是难治性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2)NERD患者比糜烂食管炎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难治性GERD.NERD患者的近端反流百分比的升高可能与其对PPI的反应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